教育的精髓,是在學習上,激發孩子"相信"的力量!方法超簡單

2020-09-03 米哈裡EDU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可學習好的孩子永遠是少數,為什麼?

本文將在詮釋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教會你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水平,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強大信念。(我的方法簡單至極,無需購課,無需買書,拿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先說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從小學習成績就不好,就是那種打心眼裡不喜歡學習的人,用學渣這句話形容我,簡直合適的不要不要。


但儘管如此,我也有遠大的理想,而且我深知,只有通過好好學習,才可以實現這個理想。但是,不論父母老師如何鞭笞我,也不管我自己如何激勵自己,本人就是對學習提不起勁。


偶爾有時候心血來潮努力那麼一兩下,可用不了多久,我又徹底放棄了。


如今回過頭來去想,其實根本的原因並不是我自己不想學好,而是我打心眼裡不認為自己能學好,這種認知會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本能地懷疑自己也許不是學習的料。


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地放棄了學習,然而,在初三那一年,我碰到了一位人生導師,是他啟發了我,一下子激發出我對學習的信念,從那以後,我一路高歌猛進,考入理想的大學......

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這些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一個觀點:

想要把學習搞好,除了本身的學習意願,最關鍵的是,孩子得有強大的信念,得堅信自己有學習的潛能,完全可以搞定學習這件事。

關於學習意願,大家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我認為,一個不想學習的孩子,無論後面做多少工作都將白費,」願意「是一切問題的前提。

那麼,孩子光有學習意願就行嗎?當然不行!誰還沒有個意願,誰都想變得優秀,變得更好,可」更好「這件事不是光靠我們想一想就能實現的。

我們還需要去面對實際的困難,處理現實的難題,因此,孩子們還必須得有強大的信念,得相信自己具備搞定學習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說:


  • 沒有信念會怎麼樣?

我記得大三的時候,系裡面組織了一場拔河比賽,我們班雖然男生少,但是個頭都還算大,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很有信心取得冠軍。


實際上,在決賽之前,我們贏的都很輕鬆,大家都覺得冠軍肯定是我們的。


可沒想到,在決賽中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在第一回合剛開始,我們就已經吃不消了,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艱難地挺在那裡,拔河的繩子似乎都靜止了,作為主力,我明顯感覺到這場要輸,於是我漸漸放鬆力氣,果然,我們輸了第一回合。


在休息階段,班上同學相互鼓勵,發誓一定要扳回一局,不能就這麼輸了。看著大家的氣勢,我也被點燃了,心裡想,這次我非拼了老命不可,果然,第二局我們真的贏了。


按照比賽規則,我們還需要進行第三輪的pk,說真的,我相信,不管是我們,還是對方,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盡,現在拼的就是意志和信念。


第三回合進行到一半,我就明顯感覺雙方都使不上力,似乎大家都只是抓著繩子躺在地上休息,但就在這時,對方的一名成員突然放開繩子,站在他們隊伍旁邊,瘋狂地為其他隊員喊加油,打節奏......


我們竟然輸了,嗚嗚嗚......在對方少一個人的情況下,我們竟然輸了。

講這個故事,我其實想說,信念這東西看起來很虛,但真正用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會給我們帶來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們為什麼會輸?因為在僵持階段,我們並不知道接下去會怎麼樣,我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會贏,可是,當對方在吶喊聲中重新燃起信念後,勝利只會屬於他們。

回過頭來看學習,不得不說,它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件難事,我們不僅要學好幾門學科,還得把它們都學好,說實話,真心不容易,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孩子們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可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學好,那他真的很難堅持下去,他一定會在大概率上選擇放棄,道理很簡單:

只要停下來,只要不去面對,不去挑戰,整個世界都舒坦了。

  • 有信念又會怎麼樣?

我們說,做好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學習更是如此,一旦孩子不相信自己可以把學習搞好,那麼最終他也基本不可能搞好。

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對搞定學習這件事深信不疑,那麼,他通常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儘可能讓自己努力奮鬥,而最終,他也一定會取得非凡的成績。

相信很多人看過《為人師表》這部電影,這是一個真實事件的改編 。


電影說的是美國一個以南美移民子女為主的高中,在這裡,無論是校長老師、還是家長學生,他們都不認為這群孩子可以把學習搞好,事實上,孩子們早已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但是,一位老師改變了這群孩子的命運,在他的鼓舞下,孩子們不再自暴自棄,不再怨天尤人,他們選擇了相信自己,而最終,他們也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而這個成績甚至讓政府官員懷疑他們集體作弊。

你看,並不是這位老師有多大的才能,多麼高超的教學手法,關鍵是他激發出孩子們的信念,讓他們相信自己其實是可以的,是有潛力的,是可以把學習這件事搞好的。

事實上,關於信念的例子有很多,之前有一篇:,你會發現,不是孩子真不行,很多時候,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行。

小結一下:一個再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這不是因為他運氣好,而是因為他堅信自己可以變得不平凡,因此,我們的孩子需要有這種」相信「的力量。


上面講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可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孩子沒有這種信念,他們不敢,也不願相信自己有學習的潛能。

我覺得原因很複雜,但歸結起來,一定跟以下三個方面相關:

  • 習得性無助

這是一個心理學詞彙,說的是,當一個人反覆在某一件事情上受挫,那麼他最終會認為自己不是做這件事情的料。比如下面這些話:

  1. 女孩到高中就不行了
  2. 我兒子數學不行
  3. 我孩子沒有音樂細胞
  4. 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你看,誰說女孩到高中就不行了,誰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這些話既不符合實際,也沒有科學依據,僅僅是對某件事的錯誤認知,只是單方面心理上的習得性無助。

關於習得性無助,下面這個實驗會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


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它可以主動逃避,結果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據此,塞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無助這個概念,它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關於這一點,還有很多的實證,比如,跳蚤再也跳不出沒有瓶蓋的的玻璃瓶,大象再也不去嘗試插在舞臺中央的棍子......

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很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他們很有可能默認為自己不善於學習、記憶力不好、沒有數學基因等等,而一旦陷入,他們便很難自拔。

  • 標籤效應

如果說習得性無助是孩子學習過程中自己體會到的,那麼標籤效應,就是父母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塑造成的。

標籤效應: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拿教育孩子來說,懶豬、磨蹭、笨蛋、不自覺、沒耐心、不是念書的料、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些都屬於標籤,當我們經常這麼說的時候,就會產生標籤效應,孩子的行為會逐漸靠近我們所表達的內容。

試想,當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就不是念書的料「,那麼剛開始,孩子一定會進行反駁,可當我們經常這麼表達時,孩子雖說嘴上不承認,但在潛意識中,他已經認定自己」不是念書的料「,並在行為上去配合這個認知。

對孩子來說,既然父母都這麼認定了,那我很可能真不是念書的料,這就是標籤效應造成的惡果。

說到這,你可能不太相信,我拿科學試驗展示給你看:

心理學家克勞特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要求一群參加實驗者對慈善事業做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分別說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相對應地,還有一些參加實驗者則沒有被下這樣的結論。


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再次要求這些人做捐獻時,發現那些第一次捐了錢並被說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錢要多。


而那些第一次被說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獻得要少。

這個試驗有點反直覺,按理說,當一個人被說成是」不慈善的人「,那么正常他應該做相反的事,來證明自己不是」不慈善的人「,結果,他被這個標籤牢牢地鎖定,真正成為了」不慈善的人「。

那麼再反觀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極有可能被打上差生、叛逆、厭學等負面標籤,而一旦被打上,孩子便很難相信自己可以走出來。

  • 缺失的鍛鍊

除了以上兩點,我認為,如果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鍛鍊,那麼他也很難成為一個具備強信念的人。

試想,能做的,父母都替孩子做了,能避免的,父母都替孩子避免了,那麼請問,一個很少嘗試挑戰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有強大的信心,去面對如此艱巨的學習任務。

有一年,我們的夏令營招收了一個學員,在報名的時候,她的媽媽反覆交代:孩子不會洗頭,需要我們幫忙,孩子這...孩子那....總之,就是希望我們從各個方面去照顧她的孩子。


事實證明,這個孩子不僅僅生活能力差,即便是簡單的遊戲任務,她都不願意嘗試,不敢去挑戰,而且在思考能力方面有缺失,學習新技能的效率遠遠低於其他孩子。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對學習沒自信的孩子絕不是天生的,一定是成長過程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把他塑造成這樣。


那重點來了,孩子已然是這樣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如何幫助他們重建這種學習的信念,如何激發他們學習的潛力?先舉個例子:

之前,有一家景區請朋友去當營銷總監,號稱年薪60萬,結果被朋友拒絕了,理由很簡單,這個薪資沒有達到朋友的預期。


朋友告訴負責人,我有賺100萬年薪的能力,為什麼要來幹你60萬的事情,負責人說朋友這是獅子大開口,未免太過自信了。

是啊,為何朋友敢如此報價,為什麼他對年薪100萬這麼有信心,這是因為,他具備以下三個要素中的其中一個:

  • 過去成功的經驗

畢業以來,朋友一直從事景區營銷工作,先後在三個景區任營銷總監,按他的說法,自己絕對是這個行當的老手,幾個景區在他的運營下生意極好。據此,他認為自己絕對值這個錢。

你看,因為過去有成功的經驗,所以朋友充滿自信,他堅信自己可以創造出巨大的價值,事實上,從後面的景區運營結果看,朋友的確不負眾望。

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說,一個人對一件事有沒有必勝的信念,關鍵在於他過去有沒有成功的經歷,如果有,他必定敢於繼續挑戰,如果沒有,你很難讓他相信自己有這個實力。

換成孩子的學習也一樣,如果孩子之前有過成功的學習經歷,比如曾經取得過很好的成績,拿過某些學習的大獎,那麼,只要解決了「願意學」的問題,孩子基本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可是,如果還沒有這種經歷,那麼我們無論是從動力上還是方法上,都很難讓一個孩子產生對學習的堅定信念,並愛上學習。

關鍵是怎麼辦?

我的建議的是,過去沒有,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先讓孩子找到這種成功的體驗,具體可以這麼做:

  1. 先找到孩子實際的學習水平,然後,把學科知識稍微往上調一調,儘可能做到讓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夠的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先看到成功,讓他們相信自己具備把學習搞好的能力。

我初三時的老師是這麼做的,首先,他在上課時會準備ABC三種問題,其中A類問題最難,是專門針對傲嬌的學生,而C類問題最簡單,是用來針對那些缺乏學習自信的學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會發現,像我這種差生,慢慢就從回答C類問題中找到了學習自信,能力不斷提升,學習興趣不斷濃厚......

  1. 找到孩子的優勢科目,先充分地放大這門科目,讓優勢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樣做,也是先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之後,這種感覺就會慢慢泛化到其他科目。

有句話說得好,量變引起質變,一次又一次的小勝利,看上去微不足道,但疊加在一起就能起到質的飛躍,足可以奠定了孩子對學習的信念!

  • 同類的刺激

在北方,我們小時候經常玩一種跳馬的遊戲,就是一個人彎下腰,然後其他人一個個地從他身上跨過去,當然,誰跨得最高,誰就是老大。


你會發現,當彎腰的那個人站得越來越高時,很多人會選擇放棄,可是,如果有一個身高,體格跟你差不多的夥伴跨過去了,那麼你通常也會選擇嘗試一把,而通常,你也可以跨過去。

我們人類很奇怪,一旦某件事被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做到後,我們通常都會認為自己也可以做到。我再舉個例子:

小時候我有很多玩伴,平時大家都是一起玩,一起鬧,可是有一天,你發現某個玩伴突然在某個學科上取得進步,這時候,我就會奮起直追,我的心裡是這麼想的:」既然你可以做到,那我也一樣可以做到「。

這兩個故事的啟發是,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產生學習的信心,那麼就得設法改變他的同伴環境,儘可能讓他與學習好的孩子玩在一起。

這並不是說讓你整天拿兩個孩子做對比,你只需要負責布局就行,成不成,關鍵得看孩子自己的覺悟,但我們還是要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

同樣的,關於同類的刺激,我們還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去做:

  1. 看相關勵志的電影,比如《為人師表》、《墊底辣妹》、《追夢赤子心》什麼的
  2. 讀有關逆襲的書籍,比如《微習慣》、《瞬變》、《顛覆者》什麼的

用書籍、影視等方式,從虛擬的層面,讓孩子感受到某種同類的刺激,奠定他們在學習上的信念。

  • 鼓勵、鼓勵、還是鼓勵

如果說這幾種方法中最省事,最簡單的,我認為就是這一條——鼓勵!卡內基說過:「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渴望他人的認可」!

任何人都符合這一點,孩子也不例外,在他們成年前,父母和老師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權威,權威人士的欣賞與否,直接決定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一句激勵的話,一段鼓勵的文字,都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價值感和自信心。

我有一朋友,他說自己小時候很頑皮,不喜歡學習,直到有一天,新來的班主任跟他說:「我看你化學作業做的不錯呀,感覺比其他同學還要認真」。


就這麼一句話,讓朋友更加願意學習化學,並且把這種熱情泛化到了其他科目,成績越來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鼓勵不是表揚,二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自上而下的,一個是由內而言的,簡單來說,鼓勵是站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表情等等,讓孩子自己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舉個例子:

你很棒!你這話就是表揚,因為這帶有一種自上而下的感覺。

因為你的努力才換回今天的成績,我為你感到高興,這句才叫鼓勵。

鼓勵的語言通常要有事實,要有感受,而且鼓勵通常針對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且結果,常用的鼓勵套路有以下幾種:

  1. 啟發式欣賞,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欣賞他們,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使用啟發式提問,還可以啟發下一步行動,這種欣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還促使他們反思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同時,使這件事升華成了一個經驗。

比如:哇!你三天就學會騎自行車了,感覺怎麼樣?一定覺得很厲害有沒有,究竟是怎麼學會的呀!再比如,這次語文考試成績很不錯啊,採訪下心裡有什麼感覺呀?這個學期你是用了什麼方法才取得這麼大進步的?

  1. 賦能式欣賞,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充分相信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欣賞。

比如:爸爸相信你的判斷,爸爸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再比如,兒子,這個學習你的進步很大,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1. 感恩式欣賞,這種方式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放低自己,尊重孩子,適當的去感謝孩子,

比如,兒子,謝謝你遵守諾言準時起床,這樣我們就可以按計劃去玩了,再比如,謝謝你剛才幫助媽媽照看弟弟,媽媽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了。

注意: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人的鼓勵,效用不同,年齡越大,父母的效用越低,而老師和同伴的效用越來越高。

當然這並不是說父母就可以不鼓勵,而是需要我們換一些方法,比如可以跟孩子說:「老師跟媽媽講你怎麼怎麼樣」,再比如,「你的同學誰誰誰說你怎麼怎麼樣」......

以上便是我今天的分享,我們知道,一個人缺什麼也不能缺自信,尤其是針對學習,一個對學習有信心的孩子,他絕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而會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

而實現這一點,關鍵靠我們如何去布局,我們可以通過打造成功經驗、可以利用同類的刺激,也可以靈活應用鼓勵的策略,我相信孩子一定比你想像中的更優秀。

需要特別說明兩點:

  1. 這些策略經過多年的驗證,效果極好
  2. 策略是建立在孩子有學習意願的前提下,就是首先得願意學,一個不願意學習的孩子,用什麼策略都沒用,因此,可以先查看@米哈裡EDU之前有關學習動力的文章,或+關注米哈裡edu,我將不令賜教!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米哈裡EDU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並註明出處!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的、,。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希望我的一點火苗,可以點燃你的思潮,讓你的愛豐富孩子的大腦!

相關焦點

  • 用簡單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這5個方法很合適!
    >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學習的機器1當孩子戴上頭盔假裝自己是飛向天空的太空人時,你會說:「傻孩子,太空人不是想當就當的」;當孩子拿起蔬菜和玩具拼湊成一幅圖畫時,你會說:「能不能別添麻煩了?孩子的創造力有多重要?相信爸爸媽媽都十分清楚,孩子獨特的創造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是孩子未來收穫成功的關鍵因素。兒童教育工作者、人工智慧研究者郝景芳曾說,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趨勢,未來會和小說中一樣,低層次腦力勞動將成為最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職業,也就是重複化、標準化的白領工作。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我們的孩子,特別是那些被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是沉睡在石塊裡面的獅子,需要父母和教師將其從蒙昧中喚醒,激發他們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教育本身就像是一個雕刻石像的過程,不僅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釋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為孩子的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 幫助孩子激發內在動機,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
    專注中學教育,探索教育本質,解決教育難題。歡迎大家多多關注,私信告訴我您在教育上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共同探討哦!剛剛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一個家長提出的問題:「怎麼讓高中的孩子開始醒悟過來,拼命學習。」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家長們看這裡,超簡單
    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我們不妨想一想,何種情況下會激發人的學習欲望?有的人說:被爸媽打時?其實,被爸媽打只是一種最低端的,被動的方法,打時,知道錯了想好好學,打後,遊戲這麼好玩,還學什麼?甚至還有的孩子,你越打越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還有人會說:在感覺家裡困難,想好好讀書改變命運時?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簡單但很管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無論怎麼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缺乏&34;。所謂內驅力簡單來講就是孩子學習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種身體內部驅使動力,這是一種由孩子內心生發的一種真實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內驅力,他們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 《18種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18種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學習興趣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它能夠促使孩子自覺地去學。一般來說,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信心是相輔相成的。孩子對某門功課有興趣,學習成績就會好,學習信心就會足。因此,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很重要。如何去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呢? 1.尊重孩子的興趣。
  • 教育的觀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你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1978年,美國教授做了一項實驗,找來一群孩子玩拼圖,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拼圖開始時很簡單,後來變得越來越難。實驗之前,教授就預料到,孩子面對困難時會有不同的反應。
  • 心理學:教育孩子的一個新概念,激發孩子的成長感
    心理學:教育教育的一個新概念,激發孩子的成長感文,王彥輝現在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什麼方法最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呢?什麼方法最能讓孩子信賴和喜歡父母呢?我相信這是很多父母關心和想要知道的。這就是成長的感覺,成長的力量。
  • 相信相信的力量
    昭明是培育我孩子、成長我們家庭的首站。在這裡,我收穫了很多很多,我真正的成長也是從昭明學堂這個友愛包容溫暖的大家庭開始的。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相信相信的力量」。非常感謝昭明學堂,感謝昭明讀書會和所有的家人給予我這次分享的機會。說是分享,其實更是藉此機會跟家人們一起聊一聊新教育昭明學堂帶給我的成長,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相信的強大力量。
  • 相信孩子,提升學習動能
    &34;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發我們教育孩子,要從內心深處去相信我們的孩子,給予足夠的相信,從而增強孩子自我價值感,激發孩子向上的動力。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對知識有渴求,在學業上有自己的自尊,對學習有天然的興趣,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挖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學習中的困難。
  • stem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如何才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這是任何一種教育形式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在STEAM創客教育中,格物斯坦小坦克告訴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孩子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每天會給他們一張數字塗色紙(圖中每個數字代表一種顏色),讓他們在塗色中認識數字或者根據數字進行連線。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數字、認識順序。不要看塗色很簡單,其實塗色只是一種形式,通過它吸引孩子學數學的興趣,但是數字的內容可以千變萬化。
  •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為可靠的教育方式!
    現在的中國家長,比任何時期都要重視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績,孩子的考試,孩子的前途,都成為了家長們重視的問題。但是,只是重視就可以了嗎,只是關注了孩子的學習就變自覺了嗎,孩子的成績就提高了嗎?資深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可靠的教育方式。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故事。
  • 如何教孩子學英語?美國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美國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2017-09-26 15:34:1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兒童英語教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然而,許多家長都在煩惱,英語基礎不好的自己要如何教孩子學英語呢?選擇美國Contigo兒童水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創造最佳學習氣氛,實現英語學習的高效和有趣。
  • 內心強大心法: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會激發一個人內心最大的潛能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想要內心強大,有一個重要的心法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很大,相信的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從內心深處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01相信的力量是一種對未來的察覺為什麼相信的力量可以激發人最大的潛能,或許我們需要了解到。
  • 告別「填鴨式」教育,「沉浸式」摺疊筆記更好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家長如果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讓他們從小培養起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孩子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有很大裨益的。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拿出父母教育自己的那一套來對付自己的孩子,只會讓孩子一遍遍地死記硬背需要掌握的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本質上會嚴重打壓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誤以為學習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而事實上,只要你用對了方法,學習其實是很好玩兒的事。
  • 豆神教育:做好語文教育核心產品,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豆神教育作為大語文教育體系的開創者,副總裁張亮在對話時說:「教育公司的核心還是教育產品,尤其做語文教育,對產品的打造更是核心,做一個好的語文教育產品首先是基於對語文學科的理解,以及對語文整個知識圖譜的重新構建,讓孩子沿著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理解中國的傳統知識以及語言文化的能力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了。今天筆者來給大家說說該如何做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首先、不要一直死讀書,複習是最有效的方式,在還沒有忘記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複習加深理解並達到牢記的方法會更有效。
  • 蒙臺梭利教育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是如何讓孩子喜歡上數學的。一、蒙臺梭利數學教育的特色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有許多獨特之處,它通過實物化的教具,讓孩子動手操作,以此來了解數學知識點。1、以感官教育為基礎蒙臺梭利教學注重教育過程中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規律。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剛入園的時候,老師會先讓孩子從日常生活教育入手,建立起良好的一日常規。
  • 怎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孩子們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孩子去對探索,並激發尋求答案的願望。所以我們可以用問題情境法激發孩子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指導孩子進行學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有步驟的指導孩子進行學習和科學探索,使孩子感到探究活動的挑戰性,從而使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本身產生興趣和願望。
  •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強烈建議老師和父母給孩子收藏)
    樂爸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和學習工具,如果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也會大受影響;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