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賞花好時節。
今年仲春與往年有所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莘莘學子們無法外出上學和踏青,但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完成。武漢大學聯合多家媒體,通過在線賞櫻的方式展示武大櫻花盛開的美景;各在線教育、直播和辦公平臺也紛紛在疫情期間推出線上教育產品,助力在校師生按時完成教學目標,豐富各年齡段用戶居家隔離期間的學習選擇。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隨著網際網路普及、用戶使用習慣的形成、企業的市場推廣等原因,未來幾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保持15%左右的速度繼續增長。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538億元,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將達到3.09億人。
客觀來看,我國的在線教育產業並非一片藍海。近年來,在資本和創意的不斷加注之下,產業中的各條賽道初現規模,領跑企業各具風騷。K12教育賽道中有VIPKID、猿輔導、作業幫等上市公司或黃金獨角獸;語言學習領域裡有新東方、網易有道、滬江外語等資深網際網路企業;以公開課為主高等教育板塊有網易公開課、TED等知名品牌;素質教育行業中,以掌門教育為代表的機構,近年來的推出編程、美術、音樂等課外興趣類網課廣受歡迎;以中公教育、尚德機構等企業為代表的職業培訓類機構,行業覆蓋範圍廣,線上教學經驗豐富,需求十分旺盛。
從今年1月27日疫情爆發之際,教育部即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成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的主要防控措施,在線學習也從以往的職業培訓、課外輔導、K12教育等應用場景,成為在校師生開展日常教學和學習任務的新戰場。
傳統在線教育頭部機構,如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網易有道等,通過繼續加量免費直播公開課、網課、課外大班和一對一輔導等傳統玩法,高薪聘請名師、提升網速帶寬,迅速展開新一輪的「流量爭奪戰」。而以釘釘、騰訊會議、飛書為代表的在線辦公軟體,則憑藉自身產品優勢加入了直播教育一線,老師紛紛化身「十八線主播」線上開講,同學們按時線上打卡上課,以提問回答代替送禮打賞。傳統教學中的師生現場互動固然不可替代,但新穎多樣的在線教學工具和輕鬆活潑的溝通方式,也為疫情期間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抹亮色。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的在線教育產業有多少紅利,就面臨著多大挑戰。線上教育「節節高」的本質是由於將線上教學作為臨危受命的替代方案,可以執行線下教學部分主要功能,故而任務艱巨,缺乏經驗和時間,初期遇到挑戰在所難免。突然被搬到線上的線下課程,師生都需要磨合併適應教學模式切換;全國大中小學上課時間重疊,網速不夠、帶寬不足,勢必影響到正常教學;技術問題頻繁出現,登錄難、播放卡頓、應用閃退、平臺宕機等直接影響師生用戶體驗等等問題,都考驗著在線教育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水平,在疫情之下和風口之上站穩腳跟。
網際網路時代下,競爭的核心永遠是產品的用戶體驗和品牌的大眾影響力。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在線教育各賽道機構紛紛推出符合自身定位和用戶特徵的產品課程,將「停工不停學」的精神,輻射各個年齡段、需求各異的用戶群,也為大眾居家隔離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經此一疫後,在線教育產業或許可以在競爭中探索出新的發展方向,產品不斷向多元化、多樣化、實用化、智能化提升,市場持續向三四線甚至更偏遠的城市和地區下沉,持續推進全民教育、終身學習的良好社會風氣。本周,財新·伺機者推薦一批獨家代理的全球在線教育產業合作機會,幫助投資者及時把握髮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