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館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2020-12-15 騰訊網

志願者接力!點亮QQ圖標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專訪世博園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

空中俯瞰世博園中國館

特派記者龐山嵐 朱建國上海攝影報導

上海世博會的開幕近在眼前,諸多場館中,中國館已成為園區當之無愧人氣最旺的耀眼「明星」,觀眾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觀眾的接受和認同讓我感到很欣慰」,「不過建築沒有100%的好。」昨日下午,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建築沒有100%的好。關鍵是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讓大多數觀眾接受和認同。現在看來,大多數觀眾不僅認同,還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現在去看,發現她比當初的設計更好,更能向世界表達中國精神。

A聚焦

「東方之冠」觀眾的認同是最重要的

記者:中國館成為園區試運營的「明星」,此時此刻您的心情如何?

何鏡堂:中國館人氣旺,說明觀眾們認同和接受了她,我的心裡很高興,也特別欣慰。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悟,每去一次,看到她心裡總有一種親切感和自豪感,我是越來越滿意了。

我也現場詢問了很多觀眾,他們都說,走進中國館,人會不自覺地感到很自豪、自信,她不僅代表了中國精神,也充分表現了中國文化,不論抽象的還是實物的,同時也表達了中國的自強不息。我認為,觀眾的看法、認同、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作品之憾原有園林設計未現全貌

記者:她是不是您心中最好的作品?何鏡堂:這確實是我近年來主持設計的比較喜歡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不足,就是原來打算設計的園林少了,加上工期很緊,一些設計、用材的處理還需細化。不過從封頂的效果來看,懸挑效果好,整體造型剛健、有力度,基本達到了預期要求。

為使建築整體呈正南北向與世博路中軸平行,整個設計平面必須移動一定的角度,這樣一來,可利用的面積便少了,使原來設計的一些園林沒法實施。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入選之險沒入圍初選的「回頭草」

記者:據我所知,你們的方案在競標中差點落選,那為什麼之後又入選了呢?這其中有什麼樣的故事?

何鏡堂:建築師都能想到,中國館要表現「中國味」,難就難在如何在形體和精神上表達中國文化的韻味。設計初期,我們團隊形成了三個方案,「東方之冠」是其中一個。

在334個方案的競逐中,「東方之冠」卻沒有進入初選。但在20進8的評選過程中,評審專家對選出的方案都不滿意,院士程泰寧又回頭去翻查被淘汰的方案。他把落選的「東方之冠」再推薦給齊康等院士,使其最終入選。

「穿衣」之難光外牆紅色就用了4種

記者:方案入選後,在實施中,有沒有特別讓您擔心的事情?

何鏡堂:其實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難題和困難。最讓我擔心的還是「東方之冠」的「穿衣」問題。

從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僅「穿衣」方案就花去整整一年時間——團隊先後考慮過故宮的紅、中華香菸的紅、國旗紅等,但都不能滿足設計需求。最後是請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分析了故宮紅色的成分,設計出4種紅色來,在中國館頂層往下,分別用上四種紅色,而館內則使用了3種不同層次的紅色。

就連觀眾入館位置,我們也是進行了大量調研,並數易其稿。

質疑之聲「建築沒有100%的好」

記者:中國館一直都伴隨著質疑甚至批評,有人說她不時尚,有人說她模仿了別國的,您是如何對待這些質疑和批評呢?

何鏡堂:尤其是方案剛出來時,各方的質疑聲很多。我沒有在意這些,心態一直很好,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建築沒有100%的好。關鍵是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讓大多數觀眾接受和認同。

現在看來,大多數觀眾不僅認同,還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現在去看,發現比當初的設計更好,更有中國氣質,更能向世界表達中國精神。

細節之魅每個細節都體現主題

記者:中國館是如何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的呢?

何鏡堂:中國館的設計創作主要體現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同時

要展現科學、技術、節能、低碳,給參觀者一個舒適的環境等。

從建築本身來看,懸挑的空間等起到了節能等作用,也留給觀眾更多的活動空間,層疊出挑的架構,減少了太陽直曬。再就是屋頂的園林設計。面積達27000平方米的屋頂我們選擇了圓明園中的「九州清晏」作為參考,做了9個島,島與島之間用水困起來,並在其中設置了沙漠、森林、沼澤等地貌體現中國的特色。

天台上部可同時容納5000人。觀展平臺的構思,不但擴展了人流交往的場所,滲透部分綠化設計,而且可以從全景角度飽覽展館全貌,又照顧了景觀和拍攝效果。

還有就是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相關焦點

  • 世博中國館總設計師:拆掉歷史建築,城市就失去根
    前日下午,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來到童年的故鄉東莞,做客「文化周末大講壇」。72歲高齡的他鶴髮童顏,思維依然敏捷。因為世博中國館,何鏡堂成了超出學術界的大眾名人。中國館自然成為他說得最多的內容。何鏡堂向在場的東莞市民透露,世博會閉幕後,中國館的展覽會至少延長半年,保證大家都有機會看,「現在是一票難求,我自己也進不去,不好走後門。」
  • 專訪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專訪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  中國館的中國味  這個方案的成功並不代表它是最好的,但它是最切題的;他們選對了出發點:建築要表達中國文化,包含中國元素,但要「用不具象的形式詮釋中國建築與文化的聯繫」,何鏡堂的合作夥伴倪陽這樣分析。
  • 2020杜拜世博會中國館
    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佔地4636平方米,是杜拜世博會面積最大的外國館之一,中國館建築名為「華夏之光」。   中國風情「華夏之光」   lantern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觀中國館不可錯過科技亮點 鼎結構藏抗震秘密
    點亮QQ圖標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世博會開幕以來,中國館是大熱門。每天有成千上萬觀眾將其團團圍住,等待入館「一睹芳容」。不過,即使暫時不能入館參觀也不必著急或遺憾,因為「外觀」中國館同樣看點多多。
  • 中國館之父再出手2020杜拜世博會!
    廈門佰翔五通酒店設計師——82歲「中國館之父」何鏡堂再次出手將一盞「紅燈籠」綻放2020年杜拜世博會!!華夏之光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將以4636平方米的超大自建館形式亮相,成為參展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館組委會下設專家委員會,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先生擔任設計總顧問。
  • 世博會中國館,難說"再見"
    作為上海世博會期間最受歡迎的展館之一,兩度復出的中國館在今天之後就將告別遊客,休整後以全新面貌出現。為了一睹「世博版」中國館的最後風採,留存一份世博記憶,10月9日一大早中國館就迎來大批遊客,一些在中國館續展和再開放期間參觀多次的「世博迷」也依依不捨地前來告別。9日下午,館方還將舉辦告別儀式,為最後一名遊客送上紀念品。
  • [分享]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效果圖資料下載
    一起來看看建築長什麼樣?   中國館 展現科技智慧的大燈籠! 這屆世博會主題是「溝通思想,創造未來」。 中國館組委會表示,中國館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和機遇」為主題,4636㎡佔地也是參展面積最大的國家館之一。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效果圖  中國館名為「華夏之光」,外觀取自中國傳統燈籠,代表光明、團圓、吉祥和幸福。
  • 世園會中國館鋼結構屋頂完工 中國館11月全部竣工
    世園會中國館鋼結構屋頂完工玻璃幕牆鋪設和梯田堆築即將啟動 中國館11月可全部竣工昨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根鋼梁安裝完畢,北京世園會標誌性建築中國館的鋼結構屋頂完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團獲悉,鋼結構屋頂完工後將在上面鋪裝玻璃幕牆,建築兩側的梯田堆築也將啟動,預計今年11月中國館可全部竣工。中國館的屋頂為「如意」造型,為了建造出如抱月形狀的屋頂,施工中使用到各種鋼結構的構件,包括132根主桁梁、5400根小橫杆、2184根拉杆以及696根水平支撐杆,其中主梁最長有32米,重量達到7噸。
  • 北美首個「中國館」在墨西哥揭牌
    本報墨西哥城4月25日電  (記者王驍波)當地時間24日,墨西哥阿納瓦克大學「中國館」在首都墨西哥城開館。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在開館儀式上致辭,並向墨方贈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圖書。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面積相當於兩個半足球場
    作為東道主展館,中國館已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焦點展館和象徵之一。   經過16個月的緊張建設,近日,高達69米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進入內部機電設備安裝和外立面施工的新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館躍出圖畫,開始接受萬眾的審視和檢驗。
  • 「湘」聚藝談又來了 這次請來世博會中國館展示設計總監
    作為主講嘉賓,黃建成教授曾任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總監。此次,他以《藝術設計的創意與重構》為題,通過解讀自己具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設計精神和理念。 新湖南湘設計頻道記者全程實錄,讓我們一同步入大師獨特的精神世界。
  • 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成功封頂
    本次路演活動採取線上直播形式,發布杜拜世博會和中國館籌辦最新進展。會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張慎峰宣布,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成功封頂。據了解,2020年杜拜世博會的主題為「溝通思想,創造未來」,旨在凝聚國際社會力量,促進全球攜手合作創造美好未來。
  • 2020年世博會中國館LOGO發布
    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方案在2019年4月已經亮相,大紅燈籠造型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精神的融合。最近,世博會中國館的LOGO也正式發布,圖形的創意靈感同樣源自具有中國特色的紅燈籠,以簡潔明快的扁平化設計風格為主,燈籠的中心位置有「CHINA」的英文字樣,整體外形又形似漢字「中」字,具有雙重寓意。
  • 中國館看什麼?怎樣看?(圖)
    中國館在夜幕的映襯下顯得光彩奪目。  第二展區位於中國館41米處,面積3353平方米,名為「尋覓之旅」。參觀者通過乘坐軌道車,可以了解中國城市營建的智慧,也稱為「體驗展示層」。  第三展區位於中國館33米處,面積3392平方米,名為「低碳行動」。這是一個「專題展示層」,聚焦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戰略。
  • 風吹麥浪—米蘭世博會中國館
    義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中國國家館,簡稱「米蘭世博會中國館」,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為主題。中國館建築外觀如同希望田野上的「麥浪」,設計靚麗清新,大氣穩重。中國館藉以「天、地、人」作為設計起點,凝練了華夏傑出的農業文明和民族希望。建築提案選用場域的概念,室內和室外維度彼此貫通,經由建築的屋頂、地面與空間,讓「天、地、人」的概念帶入其中。自然環境天際線和城鎮天際線融為一體的屋頂,似祥雲懸浮在空中,寓意大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
  •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亮相 被評京味兒十足(圖)
    連綿起伏的竹編式屋頂下,蘊藏了奇妙的農耕世界,這裡有二十四節氣的更替,有養蠶繅絲的技藝,也有製作茶葉的畫面……明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上,觀眾將體驗到這座神奇的中國館。昨天,清華大學公布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方案,故宮紅牆、北京胡同、先農壇祭壇,這座將在境外世博會上亮相的首座自建中國館京味兒十足。
  •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盤點「中國表現」
    原標題: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盤點「中國表現」  專訪:世界博覽平臺 公共外交舞臺——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盤點「中國表現」   新華網米蘭11月1日電(記者宋建)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東道國,中國在2015年米蘭世博會上參展規模僅次於東道國義大利。
  • 主體結構領先完工 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精彩可期
    28日上午,2017年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合作夥伴授牌儀式在京舉行。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政府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副部長舒寰,中國國際商會會展部副部長王瑞,以及來自企業和媒體的合作夥伴代表出席了活動。
  • 世博會中國館開工建設:面向世界的"中國大舞臺"
    新華社上海12月18日電(記者 吳宇)以「萬國建築博覽會」著稱的中國上海,將聳立起一座高達63米的中國傳統風格的宏偉建築,這就是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中國館。    18日,上海世博會執行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市長韓正在此間宣布中國館開工。
  •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開館20天迎客25萬人次
    陳建 攝  視頻:探訪米蘭世博會:中國與食物的故事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石巖)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政府總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21日在此間表示,中國館開館20天以來,共迎接觀眾2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