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如何溝通,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2020-12-15 禎話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即便自己受了高等的教育,即便自己可能本身是個大學教授,但只要面對自己孩子的老師時,不由自主地會變成個「學生」。

老師說,你們家長該多跟孩子溝通,你們家長該多關心孩子學習,家長該及時幫著孩子尋找資料等等。只要老師一有吩咐,家長立馬接到了「聖旨」一樣。但是即便自己已經很努力地按照老師的吩咐去做了,結果依然強差人意。

那麼老師的感受呢?

老師有時候會覺得,和家長配合起來總是很困難,不太容易達到有效溝通,同樣的事情,自己已經交代了很多遍,但孩子和家長還是會不斷重複去問。最後自己覺得自己像個「複讀機」

那麼為什麼我們明明賣力在溝通,最後家長覺得已經盡力了,老師也覺得自己說到疲勞了,依然無法達到幫助孩子的目的呢?

家長和老師如果想達到可以幫助到孩子的溝通,就要知道以下的技巧。

明白老師和家長可能關注的事情是不同的

家長角度

不管出於任何原因,家長其實從內心來講,並不願意聽到自己家孩子不好的消息。

雖然家長可能會問老師,我家孩子表現怎麼樣?有沒有什麼不足?

但事實上,家長真的很怕老師說:你家孩子太多問題了……吧啦……吧啦……吧啦。

一開家長會,家長心就吊起來,生怕自己又聽到孩子表現不好的消息。

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最好的溝通方式,詳細給家長講述孩子發生的事情,先從好的開始。然後再穿插一些不足。這樣家長就沒有那麼緊張了。

比如

老師說:小樂最近每次中午都幫著老師收卷子,感覺特別貼心,他的幫助為我節省了很多時間。學習上,偏科也比原來好了,語文考試我以為他會做錯的題,這一次他沒有錯。看來最近真的是用心在找自己的不足。稍微有一點點不太好的地方,就是上課時偶爾會睡覺,小樂媽媽回去可以觀察下,他最近的作息情況。

老師角度

對於老師來說,他們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您辛苦了。我們家的孩子太不省心了,麻煩你了等等

但事實上,老師們聽到這些並不會對幫助學生有任何作用,因為教學生是他們分內的事,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更願意從家長那裡得到的信息是孩子在學校之外的一些反饋。

比如:孫老師,我家小晴告訴我,她很喜歡你上次教她的方法,這讓她突然明白了怎麼去複習。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她很久。她還說她其實很多時候都想多問你點問題,但看到每次你都很忙,她就不敢打擾你。

比如:孫老師,我們家孩子特別害怕讀英語,每天讀的時候都覺得特別難受,甚至說是自己的「末日」,我和爸爸都是學俄語的,一點忙也幫不上,讓他請教你,他只是嘴上答應。

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其實都需要聽到的是細節,而不是很籠統的話。

家長和老師如何達成有效的聯盟?

家長和老師溝通,最終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幫助孩子

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家長和老師之間是隊友和夥伴的關係。

從配合的角度,其實沒有從屬分別。因為大家所負責和知道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因此所需要的是信息的互通,並不存在誰配合誰的問題。

應該是共同制定行動方案 ,並且一起協作

家長最好不要說:老師你說怎麼辦,我們家長全力配合。

如果家長說了這樣的話,對於老師來說,他的內心是不安的,因為他也不敢去為每一個孩子負責。並且也的確擔不起這個責任。

同樣,老師也不能讓家長承擔全部的責任

比如,家校共育,作為家長你們就得配合我,因為你們的配合不力而

造成孩子什麼什麼樣的情況等。

如果老師這麼說的時候,家長就會感到不舒服。

所以,在尊重的前提下,彼此要放對自己的位置,我們是隊友,需要的是互相協作,沒有從屬關係。

在擺對了位置之後,就可以開始針對孩子的某些問題,共同制定方案了。

比如:小剛最近一直不交作業,家長回家一問就說,作業。第二天老師就跟家長反映孩子不交作業。

這種時候,老師可能會要求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也可能會跟家長說,自己會針對他不交作業做出懲罰。

家長要麼會去看著孩子做作業,要麼就會告訴老師,我們都聽您的,隨便罰。

但這些能解決小剛不交作業的問題嗎?可能不會。

所以這時候,家長和老師要建立一個統一戰線。

家長要負責溝通孩子不交作業的原因,然後反饋給老師,老師針對孩子的情況,再和家長溝通。

舉個例子:

家長問:最近你們老師說你的作業總是忘了交,但我們看到你每天回來都有在看書寫東西,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小剛:我做了,就是不想交。

家長:哦,這樣啊,做了不交。老師誤會你沒做,這個有點虧啊。

小剛:我錯得有點多,老師每次都讓我改3遍,很煩。

當家長了解到實際的原因了,再去跟老師溝通

家長:孫老師,小剛的作業都是寫了的,但他不敢交,因為錯題很多,他怕改。

老師:的確,他最近這個階段,學得不好,我每次都讓他多改幾遍。

家長:他現在反而把改作業當成負擔了,咱們得幫他一下。

老師:嗯,我也思考下,要不每次讓他只改一道題,爭取把這一道搞懂。

家長:我覺得這個方案可以,這樣老師也只給他講一道題,也可以省時些。

老師:好,明天我就和他說。

以上呢,只是簡單的舉例,放到現實中來實踐,是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斟酌的。所以大家一定得結合其自身,然後去嘗試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不管怎樣,老師和家長之間都是為了幫助孩子。

雙方一定要在互相尊重,彼此協作的角度,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有效的範圍內,做更有利的事,只有達到良好的溝通,才能真的對孩子起到幫助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如今不少家長重視與孩子老師的溝通,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家長與老師多做溝通,可以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而更好地理解、支持和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幫助孩子學習得到進步,身心健康成長。可是如果和老師溝通不暢,就會影響到交流,產生誤會,甚至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這樣的結果是學校和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家長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地、智慧地與老師進行溝通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
  • 家長和老師交流 怎麼提問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
    全文共3433字,預計5分鐘讀完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難免要和老師溝通,那麼,家長要怎麼問問題,才能和老師更好地交流呢?現在有了微信,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更便捷了,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經常有家長在微信裡問一些大而化之的概括性問題。老師,我想了解一下孩子最近在學校的情況。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
  • 家長如何有效地和老師溝通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地孩子能取得好地學習成績,好地成績是孩子刻苦學習得來,更離不開老師地辛勤工作。老師看到地是學生在學校地學習情況,家長看到地是孩子在家裡地所作所為,有些孩子在家裡和在學校地表現不完全一樣,到底家長該如何和老師進行溝通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看官。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技巧,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一點小技巧
    家長們,是否在平時和老師的溝通中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今天我們就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教你如何和孩子的老師去溝通。與老師預約時間老師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但這個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兩年。如果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有疑慮想與老師溝通,那麼請不要拖延,請儘快。許多老師本身也是為人父母,能夠理解這種迫切感。
  •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面,家長要學會,如何有效地與老師溝通
    其實,孩子就像一株小樹,需要時時修剪,如果老師是負責修剪枝葉的園丁,父母就應該是灌溉營養的人。兩方共同攜手,才能讓孩子成長為一棵筆直的參天大樹。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有一句經驗之談:「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可見家長只有與老師合作互通,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家長和老師溝通孩子在校情況,一定要這樣問才算有效溝通
    家長和老師做溝通,一定要做有效溝通,那麼,怎樣才算有效溝通呢?,老師不需要再挨個送別孩子的時候,向老師面對面的溝通,此時老師也不會分心,會和家長聊到更多孩子的細節。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學會做有效溝通了。,老師們日常最不喜歡的幾類家長:一.孩子帶過來就交給您了,您該說就說,該罵就罵,我們都沒有意見的家長二.與老師見面溝通,只會抱怨,不會溝通的家長三.遇到問題,通常只會說孩子交到學校了,責任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家長四.嘴巴答應得快又甜的家長,實際行動則是從不尊重老師的家長五.只看結果,不管過程,有事不會先分析,動輒就是找老師的家長
  • 家長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一、與孩子溝通遵循的原則和態度好的溝通,是兩個平等的信息溝通者完全順暢的、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認真的傾聽對方的觀點,而且跟對方進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討論,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二、怎樣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效溝通發展自尊和自信、發展和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少年兒童時期重要的心理學任務。青春期的孩子智力發展特別迅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迅速增長。
  • 開學了 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孩子的教育本來就是家長和老師共同承擔的,只不過有不同的分工和側重而已。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之間該怎樣配合和溝通呢?尤其對於新手家長來說,有沒有技巧?關於孩子教育,家長與老師都需要做些什麼呢……針對相關問題,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開學了 如何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
    比如:上課表現如何?聽課情況怎麼樣?二、採用便條留言和作業本留言的方式。家長可以就孩子回到家裡的表現捕捉在學校的表現信息,比如作業的完成情況,完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疑問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家長可以以作業本留言的方式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
  • 家長如何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
    ,從而進一步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叛逆,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為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美好的未來奠定基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無效溝通二.有效溝通的建立那麼怎麼做才能實現家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什麼技巧?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利於孩子?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大量研究證實家長與學校建立協作關係將幫助教師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將有助於父母教養知能的提升,最終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而這一切,始於開放、真誠、高質量的溝通。
  • 家長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學校給予科學的指導。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師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二者相互脫節,就會形成教育的盲區,不利於對孩子的培養。所以,家長必須與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 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家庭和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工作中雙方交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反饋教學。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是千差萬別的孩子,而且還是千差萬別的幼兒家長。幼兒的家庭狀況、家長的教育觀點與教養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師必須針對每個幼兒和家長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交談溝通。
  • 大灣網教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不知道身為父母的大家有沒有這種煩惱,孩子說什麼都不聽,讓他去做什麼他就是不做,總是和自己唱反調,而且無論是採用哪種手段,孩子還是這幅樣子。無論怎麼溝通都感覺不得要點,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成為不少家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會和老師溝通才是好家長,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這些技巧要知道
    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在以後的十幾年求學生涯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避免不了和老師打交道。如何與老師溝通,就成為困擾家長的問題。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兩類家長第一類家長:從來不主動和老師溝通這類家長從來不主動和老師溝通,一方面是不知道和老師溝通什麼,一方面覺得老師很忙,打擾老師不好意思。除非是老師主動聯繫家長,否則這類家長從不主動聯繫老師。
  • 新生家長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務必遵守這4個原則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告別分離焦慮,也希望幼兒園老師能夠結合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給予其幫助和陪伴。無論幼兒園硬體條件如何,師資力量多麼雄厚,教育理念如何先進,這些都是宏觀層面的硬實力,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帶班老師究竟能否讀懂孩子,走進他的內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所在。
  • 家長想在幼兒園裝監控,吵翻了!如何做才能與老師有效的溝通?
    有位老師表示:自己能理解家長擔心寶寶的心理,但是既然你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是不是應該尊重和信任老師呢?有問題咱們及時溝通就可以,不要老搞這些「歪門邪道」破壞師生關係!有些老師,本來是很喜歡小朋友的,但是恰恰因為家長「好心辦壞事」,直接影響了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 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儘量讓孩子多說,多問些問題,去鼓勵孩子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可以使孩子今後擁有更好的表達能力,以及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和孩子進行溝通,是父母走近孩子的過程,也是孩子走近父母的過程。正確有效的親子溝通,氛圍是愉悅舒適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愛著的,它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諧的家庭氛圍最重要的基礎。
  • 如何跟孩子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好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父母不只是養育孩子的長輩,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要還讓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相互尊重和相信,才能真正的溝通,進行良好的對話。
  • 走進你心裡——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走進你心裡——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梁麗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溝通這個話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教育僅僅依靠學校和教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諸方面的密切配合,也就是說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的發展。作為家長,我們通過什麼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呢,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是言傳身教,因此溝通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