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

2020-12-19 齊民有約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學校給予科學的指導。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師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二者相互脫節,就會形成教育的盲區,不利於對孩子的培養。所以,家長必須與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家長既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溝通學校、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做好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工作,協助老師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教師,把這些工作做好,家長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那麼,家長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當好橋梁這個角色,與老師和孩子進行良好的交流呢?

第一、家長與老師的交流要及時、主動

很多家長認為和老師交流有家長會就夠了,孩子整天在學校,學校和老師對家長有什麼要求和意見,孩子回來說說就可以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和片面的。因為,家長會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與每一位家長進行很好的交流。而學生自身的傳達作用是不到位的,一些學生,尤其是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不願將學校或老師的信息傳達給家長,還有的學生不願意把自己心裡的想法或意見對老師說。這些都給老師帶來了工作上的不便和溝通上的脫節。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上班期間往往很難找到家長,而下班之後又要忙於備課和家務,要將每個學生的情況都及時地反饋給家長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家長與學校之間會形成一片教育上的「真空地帶」。

因此,家長必須充分、切實地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重要性,經常及時、主動地和老師聯繫,與孩子對話,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和對老師教育、教學的意見反饋給老師,同時配合老師,共同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搞好孩子的學習。比如,發現孩子的思想、行為出現了某種反常,或學習成績產生較大波動時,都應及時主動地向老師反映,和老師一起探尋其中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第二、誠懇虛心地聽取孩子的在校表現,中肯坦誠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現

找老師交流情況,要尊重老師,要誠懇、謙遜。具體來說,首先要虛心地聽取孩子在校的表現,不僅要能聽得進老師對孩子的表揚,還要能聽得進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諱疾忌醫,護孩子的短。同時,如果需要,還應中肯坦誠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向老師反映,既不掩飾孩子的缺點,也不要隱瞞孩子的長處,儘量讓老師對你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當談到孩子有問題的部分時,重點可以放在問題的原因以及可以解決的辦法上,例如家長知道什麼方法對安撫孩子或鼓勵孩子有用,就可以告訴老師。

有些家長擔心,把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盤告訴老師,會損害孩子在老師心裡的形象,對孩子的發展不利,所以寧願自己單獨作戰也不願尋求老師的幫助。殊不知這樣做往往會貽誤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時機,等家長無計可施時再想起找老師,可能已經積重難返了。

家長應當認真傾聽老師的分析,請老師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議,徵詢老師的處理意見,商討解決的方法。切忌在還沒了解清楚孩子情況之前就自以為是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流露出「你不懂這個,那我來教你」的自大情緒,這也會讓老師感受壓力與不舒服。更不能因與老師意見不合就同老師爭吵,甚至在學校無理取鬧。

第三、既要充分聽取老師的意見,也要恰當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

家長每次和老師談話,事先都應該確定好交流的主要話題和要了解的主要方面,考慮好自己的處理意見和解決方法,以便交流時能有明確的目標,節省時間,取得最好的交流效果。

為了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最好準備一份「交流計劃單」,詳細地列出約見時間、地點、主題和目的,把從不同角度收集的孩子的信息寫上,註明孩子的思想性格特點,設想見面時如何切入主題,如何談孩子的優點和問題等。這樣有計劃地交流,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同老師交流,家長既要充分聽取老師的意見,也要適當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不能把「配合老師工作」簡單地理解成「老師怎麼說,家長怎麼做」。家長若發現老師掌握的情況有偏差或解決的辦法不能奏效時,也可以開誠布公地同老師交換意見。不過這更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處理的方式、方法。比如有位家長聽孩子說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不少同學往往熬到夜裡十一二點也做不完,影響了學習效果和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位家長沒有直接到學校找老師,而是給班主任寫了封信,希望班主任能協調一下各科的作業量。班主任老師在全班宣讀了這封信,並感謝學生和家長的提醒。由此,教師與家長的交往渠道更加暢通,雙方更為理解,配合就愈加緊密了。

家長同老師交流,考慮到老師工作繁忙,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到學校面談,我們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電話、簡訊、家校通,建立起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密切溝通的平臺。有些話當面不好說的,藉助於這些平臺也許可以更冷靜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

另外,許多家長平時只習慣於同班主任交談,認為孩子的思想、學習都是班主任一把抓,對孩子了解更全面,因而從不找任課老師和生活老師談。其實這種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如果你的孩子僅是某一科學習出現了偏差,那這時就不如找這一科的老師談更能有的放矢,更利於找出具體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同時也可以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相關焦點

  • 做好孩子和老師溝通的橋梁
    自己是家長也是老師,一名優秀的家長想培養出傑出的孩子,該怎麼樣和老師溝通,做好孩子和老師的紐帶橋梁呢?首先要及時肯定老師的付出,教師是受尊重的職業,是文明文化的傳承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引者,作為家長首先要從心裡真正地尊重老師,尤其是自己孩子的老師,對老師要肯定要讚美要懂得感恩。其次要理解老師,教師的工作性質獨特,面對的是學生個體的複雜性多樣性。
  • 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有哪些技巧?有哪些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技巧
    說到家長和老師溝通,目標應該不外乎:1. 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2. 讓老師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3.解決關於孩子的困難和需求,終極目的是為了孩子在學校期間生活質量更高,獲得更好的成長。將心比心,教師的工作是人的、情感的工作,溝通的基礎——感恩是第一位的。
  • 「做智慧父母,架起溝通橋梁」培訓——昆明市五華區康宏社區家長學校活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始終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家長應如何與孩子溝通呢?7月22日昆明市五華區康宏社區組織了「做智慧父母,架起溝通橋梁」培訓活動。活動中我們請到了美美與共何老師為父母講解了與孩子溝通的相關方法。培訓中何老師為家長講解了理解尊重,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否定、訓誡、威脅甚至是暴力等相聯繫,效果是最差的。
  •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家長4個方法和他們建立溝通橋梁
    原因是因為雙方都特別以自我為目的,沒有激發對方的交流欲望,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且家長的嘮叨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從小孩子的想法比較多,這時候家長就不應該打擊孩子,還有就是家長全方位的保護孩子時,孩子沒有自由的生活空間,他就會特別的牴觸與父母之間溝通。這幾招幫助您架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 家長自導自演給老師送錦旗,家校之間怎樣做好溝通?
    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是什麼?家長的責任又是什麼?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校之間又該如何做好進一步的溝通呢?首先要理清的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孩子自身的奮發努力與家長的及時關注,缺一不可。另外,老師要定期做好家訪,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家長對老師是不是從內心裡尊重,是不是願意主動去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和老師的溝通,這個也至關重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老師與家長之間要做好充分的溝通,才能有效避免家校矛盾的產生。對此,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光鴻有自己的觀點。
  • 如何和老師溝通
    紫光心靈成長訓練營打卡第173天:學習收穫: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孩子對老師的不滿,大多數是對家長的不滿。內心的需求是想得到關注和愛。每一個學校不可能配備出讓所有家長都滿意的老師。當孩子和老師之間發生分歧的時候,你要去做的就是改變你能改變的,想辦法讓孩子喜歡老師。在孩子與老師見面之前,先和老師溝通。
  • 老師和家長溝通後,家長光說配合老師沒有用,怎樣回答老師才關注
    作為班主任,每當和家長溝通完學生的學習情況後,家長的回覆往往決定我的心情。有的家長會說:謝謝老師,我一定配合老師教學,好好教育他。也有的家長會說:好的老師,我不懂教育,您多費心。不管哪一種回答,家長的目的都是把孩子的教育推給了老師,讓教育學生變成教學的負擔。家長看在老師的面子上,配合學校的教育方式,但是家校配和是情分,教育更是責任。
  • 家長和老師溝通有技巧
    小學階段,伴隨80後家長的增多,「不敢和老師溝通」已是過去式,80後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上更積極主動。不過,「敢」不等於「會」,「護犢子」、「易衝動」等是一些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凸顯的新問題。聽不得孩子有缺點  小學高段,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點在學生的成績和品行上,這是雙方溝通的主要話題。  一位小學高年級老師告訴記者,班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遇事從不吃虧,不忍讓,紀律性也較差。
  •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什麼技巧?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利於孩子?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大量研究證實家長與學校建立協作關係將幫助教師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將有助於父母教養知能的提升,最終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而這一切,始於開放、真誠、高質量的溝通。
  • 開學季,家長該如何主動建立和老師溝通的橋梁?
    孩子上學了,想必很多家長都會很關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主動建立和老師溝通的渠道。好的教育一定是「家庭、學校、孩子」三位一體,形成合力的,因為和老師的關係也非常重要!我特別不贊成的就是在群聊微信裡去@老師,然後談自己孩子非常個人的問題(除非這是老師喜歡的方式),不然很容易爬樓錯過,溝通也非常沒效率。認識孩子學校的新老師之後不妨第一件事就會問,你希望今後怎麼和你保持聯繫。有的老師喜歡簡訊,有的喜歡郵件,有的喜歡當面談。
  • 家長和老師溝通是個技術活,如何做好看看這裡
    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得和老師好好溝通。和老師溝通,可是一個技術活。不僅僅是家長從老師那裡得到孩子的信息,更講究溝通時的態度、語氣和用詞。但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想要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就必須配合好老師的工作,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條件。首先,家長要起到學生和老師之間橋梁的作用。發現孩子在家的問題要及時和老師聯繫,共同想辦法形成一股力,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推動他向前走。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問題慢慢變大。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 家訪的重要性-溝通是架起友誼的橋梁
    家訪可以讓老師融洽與學生的關係,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從心裡接受老師的批評,使教育落實到實處。可以使班集體眾志一心,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可以密切與家長交往,調動家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有效地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還可以教育者輕鬆起來,使教育管理充滿活力。
  • 老師總是給家長告狀怎麼辦?如何與老師溝通
    很多家長也很無奈,也很無助,只能回家對孩子生氣發脾氣,指責孩子在學校不當表現,其實對孩子改善在學校的行為,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積極作用,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老師在學校裡解決,靠家長不切實際,那學校老師為什麼要反饋給家長呢?其實要的是家長的態度。
  • 借鑑國外家長和老師溝通的經驗
    這個機構一般屬於第三方組織,不隸屬於學校,也不由家長操控,通常是由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管理的。家校溝通機構的目的,是讓家長們能儘可能多地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在美國的一些家長教師聯合會裡,家長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選訂教材、募捐、做義工等等,家長們通過這些活動,真正參與了學校的教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了。
  • 家長和老師溝通孩子在校情況,一定要這樣問才算有效溝通
    家長和老師做溝通,一定要做有效溝通,那麼,怎樣才算有效溝通呢?,老師不需要再挨個送別孩子的時候,向老師面對面的溝通,此時老師也不會分心,會和家長聊到更多孩子的細節。,老師們日常最不喜歡的幾類家長:一.孩子帶過來就交給您了,您該說就說,該罵就罵,我們都沒有意見的家長二.與老師見面溝通,只會抱怨,不會溝通的家長三.遇到問題,通常只會說孩子交到學校了,責任都是學校和老師的家長四.嘴巴答應得快又甜的家長,實際行動則是從不尊重老師的家長五.只看結果,不管過程,有事不會先分析,動輒就是找老師的家長
  • 家長如何有效地和老師溝通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地孩子能取得好地學習成績,好地成績是孩子刻苦學習得來,更離不開老師地辛勤工作。老師看到地是學生在學校地學習情況,家長看到地是孩子在家裡地所作所為,有些孩子在家裡和在學校地表現不完全一樣,到底家長該如何和老師進行溝通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看官。
  • 家長和老師如何溝通,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只要老師一有吩咐,家長立馬接到了「聖旨」一樣。但是即便自己已經很努力地按照老師的吩咐去做了,結果依然強差人意。那麼老師的感受呢?老師有時候會覺得,和家長配合起來總是很困難,不太容易達到有效溝通,同樣的事情,自己已經交代了很多遍,但孩子和家長還是會不斷重複去問。
  • 湛江經開區親子瑜伽 為愛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
    湛江經開區親子瑜伽 為愛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為促進親子關係健康發展,培育良好家風,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0年,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11所社區家長學校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親子瑜伽服務活動,活動由湛江市瑜伽協會副會長李慧靜帶領團隊深入社區開展,共有140名家長攜帶孩子參加,活動深受歡迎和好評。
  • 教師如何正確處理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絕大部分家長還是配合支持老師的。但也有少數家長和老師總是處不好關係,溝通存在障礙,甚至會發生摩擦,引發矛盾。作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共同教育孩子。那麼,如何正確處理與家長之間的關係?第一,真誠平等是首要和前提。真誠是建立老師和家長之間關係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點;平等是建立關係的橋梁和平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通力配合,這是老師和家長必須要達成的共識。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必須緊緊圍繞「配合」「合力」這一核心來進行。
  • 培訓學校如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
    聯絡簿是很好的親師溝通渠道,最好與孩子們一起設計封面、格式,使他們從心裡喜歡這種方式。不要把它當成單純的「作業交待簿」。除了交待作業、提醒攜帶物品外,沒其它用途。老師應把對學生的關注、鼓勵、評價寫在聯絡簿上,讓家長了解到「老師很關心孩子的成長與表現」。    2、批閱要持之以恆。老師對每天填寫聯絡簿不要怕麻煩,堅持做到親自批閱,及時批閱,而且對學生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解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