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國外家長和老師溝通的經驗

2020-12-19 覺醒課堂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國外教育發展到今天,很多方面都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體系,因此雖然國情不同,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校溝通,幫助孩子更迅速地成長,我們可以借鑑他們的一些家校溝通方式,取長補短,摸索出一套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結合國外家長和老師的溝通經驗,我們可以得到下面這四點啟發:

第一點、模仿國外的家校溝通機構,建立和完善家校溝通平臺

在國外的家校溝通方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家校溝通機構。這個機構一般屬於第三方組織,不隸屬於學校,也不由家長操控,通常是由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管理的。家校溝通機構的目的,是讓家長們能儘可能多地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在美國的一些家長教師聯合會裡,家長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選訂教材、募捐、做義工等等,家長們通過這些活動,真正參與了學校的教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了。

我們可以模仿國外家校溝通機構的這種模式,也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家校溝通平臺,比如家校共育教委會等,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和規定,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第二點、參考國外的家校溝通方式,拓展多種類型的家校溝通渠道

在一些歐美國家,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式有紙質信件、電話溝通、電子郵件、家長會、單獨約談等等。比如在美國,雖然他們也有臉書、推特等聊天工具,但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一般會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家長用電子郵件向老師諮詢、提建議或者是進行投訴,老師用電子郵件給家長發送學生的在校情況或者是回復各項意見。用郵件的好處是相關的記錄能保留得更久一些,也方便回顧和檢查。

我們可以參考這些溝通方式,除了現在常用的微信群、QQ群,還可以給老師寫溝通卡片、發郵件等等,用多種渠道跟老師建立聯繫。

第三點、借鑑國外家長的教育理念,重視孩子的綜合發展

在德國,學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但是他們的家長會,沒有領導參與,沒有人做報告,也沒有人談論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和老師探討的是孩子的習慣性格、興趣愛好,孩子將來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在英國,家長會經常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家長和老師約定好交談的時間,面談的話題包括孩子的在校情況、體育活動、社區活動、身心健康等方面,以及一些提出改進的建議。在美國,家長會則直接由學生主講,介紹自己的成長情況,家長也可以直接找老師交談,提出疑問、要求和建議。

在國內,家長會並沒有那麼輕鬆,基本上以老師為中心,談論的也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時候還會不小心開成了「批鬥會」,最後家長受累學生受傷。

其實,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一些教育理念,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更要關心孩子的人格、心理、身體等綜合發展。

第四點、學習國外的隱私觀念,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在美國,老師不會隨意將孩子的信息洩露給外人,除非家長以書面的形式授權。如果孩子已經年滿18周歲了,那麼就連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也必須先徵求孩子的書面同意。因為美國法律規定,年滿18歲已經成年,是獨立個體了,他的所有信息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學校不能隨意向他人透露,包括家長。

而在國內,大家的隱私觀念相對比較薄弱,比如有些老師會在微信群裡曬孩子成績和排名,有時甚至會直接點名批評,搞得家長提心弔膽,生怕孩子哪天表現不好。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學習國外的隱私觀念,尊重孩子,不隨意透露孩子的信息,有需要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可以私聊或者單獨約談。

相關焦點

  • 家長和老師溝通有技巧
    小學階段,伴隨80後家長的增多,「不敢和老師溝通」已是過去式,80後家長在和老師溝通上更積極主動。不過,「敢」不等於「會」,「護犢子」、「易衝動」等是一些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凸顯的新問題。聽不得孩子有缺點  小學高段,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重點在學生的成績和品行上,這是雙方溝通的主要話題。  一位小學高年級老師告訴記者,班上曾有這樣一個學生:遇事從不吃虧,不忍讓,紀律性也較差。
  •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
    家長應該如何與老師溝通?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什麼技巧?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利於孩子?你是會和老師溝通的家長嗎?大量研究證實家長與學校建立協作關係將幫助教師增進對孩子的了解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將有助於父母教養知能的提升,最終有益於孩子的發展。而這一切,始於開放、真誠、高質量的溝通。
  •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攻略!
    這良好溝通是合作無間的第一步。怎樣叫「良好溝通」呢?簡而言之,就是家長和老師在情緒平和的狀態下,對於孩子的問題進行討論,分享對孩子的觀察、協助孩子的方法,討論後雙方都明了彼此想法和期待,並形成共識。家長通常在自己有疑惑或孩子出狀況時才會與老師溝通,這時面對的是陌生人,要合作處理孩子的問題,困難度自然高。
  • 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技巧
    家庭和幼兒園教育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工作中雙方交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反饋教學。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是千差萬別的孩子,而且還是千差萬別的幼兒家長。幼兒的家庭狀況、家長的教育觀點與教養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師必須針對每個幼兒和家長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交談溝通。
  • 家長和老師溝通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們與老師進行溝通的時機、溝通的方式了解之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家長與老師溝通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相互尊重。家長和老師因所處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兩者之間在經歷、經驗、思想水平和知識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只有通過溝通,家長了解考生的在校情況,老師獲得孩子的信息、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等。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技巧,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一點小技巧
    家長們,是否在平時和老師的溝通中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今天我們就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教你如何和孩子的老師去溝通。與老師預約時間老師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但這個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兩年。如果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有疑慮想與老師溝通,那麼請不要拖延,請儘快。許多老師本身也是為人父母,能夠理解這種迫切感。
  • 家長與老師有效溝通的五個要領
    現實中,有的家長從來不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孩子在學校幹了啥都不知道。也有的家長想方設法和老師溝通,可就是效果不好。作為一名家長,你真的會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嗎?你們的溝通真的促進了孩子成長嗎?一位定居國外的媽媽把自己與老師溝通的技巧總結出了五點,很有啟發,一起來聽聽:我在愛爾蘭時只有六六一個孩子,我是學英語出身,沒有語言障礙,與六六老師的溝通很順暢。三年前我們落腳在法國,那時我法語半句都不會,跟老師溝通都是用英語,可法國人不愛說英語。
  •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最佳時機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家長應該積極和老師聯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有家長可能會問,老師每天工作那麼忙,我怕經常聯繫會打擾到他,我什麼時候聯繫老師最好?因此,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機選擇也很重要,要能及時把握孩子在各個關鍵點的學習情況。
  • 會和老師溝通才是好家長,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這些技巧要知道
    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在以後的十幾年求學生涯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避免不了和老師打交道。如何與老師溝通,就成為困擾家長的問題。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兩類家長第一類家長:從來不主動和老師溝通這類家長從來不主動和老師溝通,一方面是不知道和老師溝通什麼,一方面覺得老師很忙,打擾老師不好意思。除非是老師主動聯繫家長,否則這類家長從不主動聯繫老師。
  • 幼兒園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2.不要每次都和一位家長,或幾位溝通。家長溝通的時間其實很多。早上來園,中午午休時的論壇,聊天群,晚上的離園。這些時間,聊天貴精不貴多。每次找準幾個溝通。爭取一個星期可以和班內每個家長都聊一聊。3.家長溝通中,最重要的,當孩子發生意外時,最重要。不知道應該說幸運還是不幸,我在我職場的前幾年就遇到了幾次。
  • 家長怎樣與老師溝通
    下面言歸正傳,我74年的虎,我是一個多角色的人:老師、班主任、媽媽、女兒、媳婦、愛人等。這麼多角色首先我是一個人! 我敏感、真誠、耐挫能力強,但多愁善感!愛好讀書、導圖、鍛鍊、書法等!我愛生活,愛家人、愛學生、愛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我微不足道,在我身上僅有的就是25年的班主任工作和20年的育兒經驗!
  • 家長如何有效地和老師溝通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地孩子能取得好地學習成績,好地成績是孩子刻苦學習得來,更離不開老師地辛勤工作。老師看到地是學生在學校地學習情況,家長看到地是孩子在家裡地所作所為,有些孩子在家裡和在學校地表現不完全一樣,到底家長該如何和老師進行溝通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看官。
  •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面,家長要學會,如何有效地與老師溝通
    其實孩子的老師是個很負責任的人,同班的其他幾個學生家長都覺得是朋友太敏感,而且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已經對老師產生了困擾。朋友卻覺得自己的行為很正常:難道我把孩子交到學校,交到老師手中,老師不應該負責到底嗎?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合作常聽到一些家長說:「老說讓家長監督孩子作業,到底是我教還是老師教?」、「我要是什麼都會,還送孩子上學幹嘛」。
  • 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上學,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
    因為網絡信息傳遞給大家的信息是孩子很差,不會講話,不會溝通,甚至夾雜著各種不好聽的認為,許多學校會拒絕孩子入學或要求暫緩入學;但是對孩子的情況什麼都不說,等老師發現問題再處理,老師有被家長欺騙的感覺,心裡會很不舒服,往往溝通的效果不會好。
  • 海南日報:落實休假政策國外經驗可借鑑
    海南日報:落實休假政策國外經驗可借鑑   在完善、落實休假政策上,很多國外經驗可供借鑑。歐盟每周工作時間已降到40小時以下,並要求成員國保證職工每年最少4周的帶薪休假,法國、芬蘭甚至多達6周。德國法律還規定,人們可分拆休假日期,但至少有一次達到12天,未休假的不予補償。澳大利亞除公共假日外,每年至少有20天帶薪休假,休假中還有17.5%工資的獎勵。
  • 初中生家長如何與任課老師溝通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對孩子不聞不問,甚至為和老師溝通而感到難堪;有些人覺得只要管好孩子的後勤工作就好了,功課有學校和老師,沒必要和各科老師溝通。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     認識與任課老師溝通的必要性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學習情況的是各科老師。
  • 老師能不能打孩子?兩種意見針鋒相對,不妨借鑑下國外的做法
    老師能不能打孩子?兩種意見針鋒相對,不妨借鑑下國外的做法。孩子上幼兒園或去學校,都受到過老師的體罰,特別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父母本來就很擔心,如果知道被老師打了,就會很心痛。錢教授的理論依據是,很多孩子不能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所以可以教育優秀的孩子,包括懲戒、適當打擊,父母不僅有懲戒孩子的權利,學校和老師也應該有更多的權利。實際上,根據現在的情況,錢教授的話有一定的理由,附近有熊的孩子,但是不能在家裡寵愛,或者根本就知道故意犯,不好好學習,到處招災惹禍,想用講道理的方法引導他慢慢走上正路,需要看著他荒廢了多少寶貴的時間?
  • 小學一年級家長跟老師溝通的5點小方法
    作為小一年級的家長,也有不少家長缺乏與老師溝通的方式方法的,下面五點,一年級的家長可以參考借鑑:一、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可以做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一年級的孩子是需要接送的這時,家長可以與班主任進行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當然,要記住的是,班主任的事情很多,因此,家長要控制好交流的時間,詢問孩子情況一定要具體,並且最好是當天的一些情況。比如:上課表現如何?聽課情況怎麼樣?不過,現在接送孩子的任務一般老人比較多,因此,年輕的家長要多和老人溝通,讓老人適時地向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況。
  • 老師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該怎麼溝通?
    老師在向家長說孩子情況的時候,可能會說自己今天批評得比較重了,也可能不會說,這個時候家長不必太較真,因為有時候生氣說的話,人在事後確實不一定記得。如果老師向家長提出孩子的缺點,家長也不用反駁,客觀和老師討論情況即可。要記住,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找老師發火,而是為了了解事情的經過和原因,解決問題。
  • 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有哪些技巧?有哪些和學校老師的溝通技巧
    說到家長和老師溝通,目標應該不外乎:1. 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2. 讓老師了解孩子,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3.解決關於孩子的困難和需求,終極目的是為了孩子在學校期間生活質量更高,獲得更好的成長。將心比心,教師的工作是人的、情感的工作,溝通的基礎——感恩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