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中國特色,世界僅有,一種獨特的教育機構,它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續於元,全面普及於明清,清末改制為新式學堂,延綿1000餘年,對我國古代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品賞中國私塾與學堂的故事,尋找那些留給我們的歷史記憶。
小私塾 大文化
穿越千年的私塾,成為人才培養的搖籃
《禮記·學記》記載:「古之教育,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私塾,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教育體系中佔有幾近主流的地位,以儒家思想為中心,書法、作文、唱歌、彈琴、跳舞、遊戲、武術、農耕、醫學、棋藝無所不學,誕生了諸多非常知名的私塾。
【長沙】嶽麓書院——千年私學文化的代表與結晶
在這座弦歌千年的學府,傳統庭院式建築掩映在青山之中。史書上那些聲名赫赫的人物曾在這裡學習、生活、成長,而後獨善其身或者兼濟天下,從一個少年變成一個傳奇。
【無錫】東林書院——舊時江南人文薈萃之地!
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興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更是家喻戶曉。
【杭州】萬松書院——五百年創造勃勃生機文脈
書院中大量出現石刻,作為一種實物史料而彌足珍貴,它與文人墨客對萬松書院所創作的詩詞歌賦一樣,不斷加深著這份文化歷史的保存。
新式學堂,現代教育
啟迪多元學科的基石,成為素質教育的開始
1905年,光緒皇帝下詔廢科舉、興學堂,於是,全國各地先後開始廢除封建儒學,興辦新式學堂。
從私塾科場到新式學堂,傳統社會的政教相維格局,開始新的變革,素質教育萌芽初現。
京師同文館——中國近代第一個新式學堂
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譯印了一批西方近代科技、世界歷史和外國法典等書籍,培養出一批通曉外語和各類自然科學知識,並具有專業理論與技能的新式應用型人才。
北洋大學堂——光緒帝批准建立第一所官辦高等學府
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兩所大學為藍本,學制側重西學,其開設的許多課程都是中國工程教育史上的首創,為中國近代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北洋水師學堂——中國第一所具有國際水準的海軍軍官學校
將西學知識和教育方法初步移植到課堂中來,不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在此畢業的學生很多成為北洋海軍的骨幹,不少人在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有的成為後世名人。
回顧今天的全民教育,私塾與學堂功不可沒
傳統的教育之美
傳統私塾教育不僅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家校關係、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方面達到了當今中國社會教育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現代的教育之美
全民教育從九年義務教育,再到高中甚至走進大學,不僅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也對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國防等全方位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教育是城市發展的第一內涵,學習是人生進階的第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