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私塾」:體制外的教育

2020-12-27 新華網重慶頻道

    私塾在得到一些家長的追捧時,反對之聲也不絕於耳。現代私塾,存在合理性的同時,也存在先天不足。

   ■私塾優勢在於多元化

    團隊精英化用優秀的教師去培養最出眾的學生;

    課程內容精品化研發綜合素質能力課程,配合學生的學業課程、藝術課程進行大三位一體組合式教學,讓學生在學業、藝術、能力三方面得到綜合的提升;

    複合型人才培養多元化學習成績的高低並不能體現一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藝術修為的深淺也並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社會屬性的比重,這兩者都缺少了關鍵的一環,就是能力教育,學會學習,學會社會生活,從根本上提升綜合能力。

    尬也不少

    私塾身份不被認可

    儘管現代私塾得到一些家長的認可,但不可迴避的是,其身份並沒得到官方認可,地位尷尬。市教委有關人士認為,《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因此,不但這些私塾是違法辦學,送孩子來接受全日制讀經教育的家長也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位負責人稱,凡是沒有依法審批許可的辦學行為都是違法的。

    即便身在「私塾」內,不少孩子的學籍仍保留在原來就讀的中小學,以備將來升學之用。

    重慶(江北)錦揚律師事務所主任倪世鈞認為,家長選擇私塾本身不違背法制精神和法制原則。但按照現行《義務教育法》的具體規定,家長不僅有義務教育孩子,而且應該把孩子送到經許可的教育機構接受正規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講,私塾仍涉嫌違法。 >>【詳細】

   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私塾還承受著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讀四書五經能否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才?私塾的學生得不到官方的認可,也得不到公認的文憑,今後怎麼找工作?

    專家認為:現代私塾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沒有體現循序漸進這一行之有效的教學原則,讓兒童將佶屈聱牙、晦澀難懂、就連專家學者也難以理解的文獻生吞活剝。二是這種對古代經典的過分倚重,排斥全面的現代教育,可能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兒童遠離現代社會生活的實際,難以和下一個階段進一步的學習對接,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詳細】

   ▲相關新聞:為升學「私塾娃」還得回公辦校念書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私塾:遊走在「體制」外的另類教育
    中新社成都1月6日電 題:中國現代私塾:遊走在「體制」外的另類教育  作者 殷櫻  「媽媽,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論語課,我在圖畫課上還畫了一隻蝸牛。」9歲的蛋蛋(化名)放學後,跟媽媽分享起學校裡的經歷。  蛋蛋在位於成都溫江一個偏離市區的現代私塾上學。
  • 那些接受現代「私塾」教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父母不滿現有「體制」內教育,也將孩子送進了現代「私塾」,給孩子實施起了「在家教育」,就是想創造一種個性化的教育資源給到孩子,在一線城市已經興起了一批現代「私塾」,也是引發了很多人爭議。
  • 「現代私塾」取代不了義務教育
    回到現實,這非法「現代私塾」(以下簡稱「私塾」)辦學到底是在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偏激地讓孩子走上了脫離現代社會之路?正文01 個體與群居私塾就是以小眾教育形式為主,一個班也就是十幾個孩子。人本來就是群居物種,而義務教育一個年級都有幾百號人,當封閉式教育保留孩子的純真時,家長有沒有考慮到孩子以後融入不進現實社會怎麼辦?02 四書五經能否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都已經向太陽系以外去探索。
  • 另類學校引關注:現代「私塾」豈能替代學校教育?(圖)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家長和媒體眼中的現代「私塾」,其真面目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有個別家長放棄學校教育、選擇「私塾」教育?現代「私塾」是現代教育的補充還是古代教育方式的簡單複製?
  • 私塾教育被指過時 學者稱質疑者有文化侏儒症
    私塾的爭議,被賦予國學復興的寄望,又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既是教育多元化的希望,又遭遇體制之脅迫。私塾何去何從,這是本期思與辨關注的內容。,私塾能取代現代義務教育嗎?但隨著教育多元化時代的到來,體制學校必然會有所觸動,如果與體制外的私塾能夠相關取善,儘可能地回歸人性而做教育,握有財政支持及眾多教育資源的體制教育,當然可以作為主流形態惠及更多學子。  私塾教育內容是否過時?  主持人:有人說私塾教育的內容已經跟不上如今的社會發展,你們怎麼看?
  • 怎樣的私塾教育更能適應時代的教育需求和發展?
    因此,很多參與私塾學習的家庭,常常處於批評現代學校教育、甚至批判現代教育環境的情緒裡,這種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潛移默化中在激起孩子對當今社會的不滿——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私塾——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學體系是很零散的,教學內容是很個性化的,與學校體制內的教學相比較,完整性、計劃性和穩定性是難以達到現代教育標準的。
  • 「現代私塾」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教育部提出,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    我們猜,你肯定不是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現代私塾」這個詞了。根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分布在各地的學堂、私塾、書院超過3000家。早在2013年8月,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調研報告就顯示,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名學生不在學校上學,選擇「在家上學」。
  • 教育:對於現代的社會,開設私塾教育,論其優點和缺點
    教育:對於現代的社會,開設私塾教育,論其優點和缺點近年來,隨著這個國學熱愛讀經熱興起,那麼私塾教育這種方式,似乎在不知不覺當中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裡面。有的家長啊或者因為自己本身就國學有很大的興趣,或者是對現在的義務教育機制有所不滿,他們把自己孩子呢又送到了私塾教育。可是問題是這個私塾教育不僅它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有相對的地方,而且私塾教育,這種形式呢也和現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法規發生了衝突,接下來呢就請朋友們跟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現代學校教育為什麼比不上以前的私塾教育了?
    民國正式以國家形式將學校教育定為基礎教育,分初小三年,高小四年,初中、高中各三年,高等學府三至四年,醫學生專科三年,醫本五至九年。私塾逐漸改為學校。中國人的素質得以快迅提高。新中國成立後教育在形式上基本以新式學校方式保持了民國的基本體制,並以九年義務教育法(法律)推廣小學到初中階段的基礎教育。但不幸的是文革十年,摧殘了教師,教育斷層。
  • 讓孩子上私塾靠譜嗎?
    成都出現了一家全日制的私塾,這種家庭式的教育模式正挑戰著傳統的教育體制。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此私塾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涉嫌違規辦學。但叫停聲卻在家長中引發巨大的爭議,家長真的了解私塾嗎?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私塾逐漸消失。私塾有多種:有教師自己辦的教館、學館、村小,有地主、商人設立的家塾,還有屬於用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興辦的義塾。
  • 教育困局不解,經學不絕,私塾就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有的私塾沒有將義務教育的課程納入體系,不符合國家義務教育相關規定,也沒有學習數理化等科學和現代方面的知識。而一些對傳統文化,私塾不了解的人,認為這是倒退,乃至認為是封建糟粕,予以抵制。3.部分家長認為私塾能夠幫助一些學生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是中國體制教育之外有益的補充,讓家長多了些選擇。
  • 現代工業化的教育體制的基因起源,東亞國家教育體制的形變及探討
    為何東亞會有這樣的教育體系呢?我覺得,是因為東亞國家在現代教育體系本來就有的普魯士的基因,再加上了東亞儒家和科舉傳統(對於中國來說,可以說又加上了前蘇聯式教育的實用速成導向和思想灌輸功能)。
  • 臺灣教育創新探底:體制內與體制外學校一起「野蠻生長」
    臺灣自1987年開始社會轉型,民間的教育逐漸生長,在體制外出現的「另類學校」,既是對標準化的體制內教育的質疑,也是一種逃離和自救。制度該為學習者調整」的非學校型態不再被視為體制外。這個重新定義,走了至少二十多年。常有臺灣老師問大陸同行:什麼是「小升初」?即使在相似的傳統教育模式中,兩岸教育面貌也大不相同。
  • 私塾教育比義務教育好嗎?良莠不齊、有名無實的舊教育,不該提倡
    在很多父母眼中,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私塾教育,顯然要比現代的義務教育更加優質。他們認為,花大價錢將孩子送進這種「私塾」,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問題是,這個私塾教育不僅它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有相對的地方,而且私塾教育,這種形式,也和現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法規發生了衝突。
  • 當代私塾的合法性與政府監管研究
    20世紀50年代大學學科調整,1956年將義務教育寫進憲法,基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的讀書問題,但是體制內的教育課本使用的都是白話文,並且不再把傳統文化作為必讀經典,私塾成為體制外的存在,也隨之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僅有的私塾也以一種非主流的、民間的方式不引人注意地存在著。 近年來,私塾出現了復興之勢。當代私塾發展的重要背景是近年來興起的「當代讀經運動」。
  • 具2500年歷史的中國私塾教育終結 湖南私塾封館
    湖南最後一個私塾———嶽陽市平江縣五峰私塾近日正式「封館」,私塾老先生朱執中給學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後,宣布「封館棄教」。     據有關部門考證,平江縣部分偏遠地區的私塾是中國最後一批私塾。但近年來,隨著從事私塾教學的老先生的去世,在當地辦私塾的只剩下朱執中一人。
  • 原標題 [中國現代「私塾」學堂悄然興起]
    中國部分家長對目前教育體制度感到不滿,把子女送到現代私塾學堂學習儒家經典。在深圳東部的鹿鳴學堂,老師們每堂課都以同樣的話開場: "孩子們,跟我讀" 。  學堂所用課本是九部儒家經典,學生們認真跟隨老師逐行朗讀那些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古文。在旁還有兩位老師協助,確保學生們連貫誦讀,不會中途停頓。
  • 古代私塾與現代學校有何區別?私塾的學童比現在的學生輕鬆嗎
    古代人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與宗族,唯有立志於進仕途者才會到正規的學校裡去接受教育,這樣的專門場所就是古代的私塾。私塾是私學的一種,是中國古代社會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探尋私塾教育的精髓 上海人到湖南平江辦私塾(圖)
    他懷揣著一個夢想,要將延續了2500年的中國私塾教育的精華揉合到現代教育中去,不讓它因為五峰私塾朱執中老先生的封館棄教而走下歷史舞臺。  探尋私塾教育的精髓  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經歷了2500年的發展至今,其中必有其可取之處,而現代教育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病,張志勇希望將傳統私塾教育之中的精髓好好總結,運用到現代教育之中去。傳統私塾教育形式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及其對社會風氣帶來的一種良性影響讓張志勇感觸很深。  張志勇希望從朱執中手中接過五峰私塾的教鞭,將私塾繼續辦下去。
  • 古代教育機構私塾,培養人才的搖籃
    私學的興起,衝破了這一束縛,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師合一的舊教育體制,使教育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得到新的發展。做為民間私自辦學的產物——私塾,也漸漸興起。蒙學教育基本目標是培養兒童認字和書寫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具備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掌握中國基本文化常識和日常生活常識。學完這些,孩子就完成相當於現代的幼兒園或小學教育階段。等到孩童稍大,他們需要為生計奔波之時,就要參照當時的社會現狀,學習八股開啟仕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