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擅自招收適齡兒童、少年,以「國學」「女德」教育等名義開展全日制教育、培訓,替代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極個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子女去培訓機構或在家學習,無正當理由未按法律規定保障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在很多父母眼中,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私塾教育,顯然要比現代的義務教育更加優質。他們認為,花大價錢將孩子送進這種「私塾」,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問題是,這個私塾教育不僅它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有相對的地方,而且私塾教育,這種形式,也和現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法規發生了衝突。
私塾教育,真的比現有的義務教育更好嗎?
目前國內的義務教育,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當時清政府頒發的《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公布的並在全國推行過的學校教育體系。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規定了「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1937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這個時期的義務教育概念是強迫教育。
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標誌著國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
相比於舊時私塾教育,現有的義務教育,明顯體系更加完善,也更加普及。而且舊時的私塾教育,在費用上根本不是平民所能承受的。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義務教育制度開始普及,文盲率才大大降低。
今天很多父母,之所以更推崇所謂的私塾教育,本質上其實是在追求更高等的教育資源,而不是私塾這種教育模式。
受國家發展限制,目前國內的教育資源,確實還不夠平均。很多地方,還存在著『擇校風』、『補課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要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這無可厚非。但是小編認為,過分追求已經被淘汰了的私塾教育,還是不可取的。
我們目前的教育,是一種集群化、高效率的集體培養教育。這種教育的弊端,在於往往只能按照一個方向培養人才,而忽視了人才的差異性。但是,相比於舊時的私塾教育,目前的教育體制,仍是更勝一籌。
舊時的私塾教育,在體系上更加受限制,遠不如義務教育的體系成熟。而且教育的質量,也完全取決於老師的水平。目前國內的所謂私塾教育,水平良莠不齊。很多所謂的「私塾」,甚至還是無證辦學。而有的辦學老師,甚至連最基本的教師資格都沒有。
這樣的教育,怎麼能讓人放心?
相比之下,我認為目前現有的教育體系,還是更好的選擇。而所謂的「精英教育」、「私塾國學教育」,很多都只是打著高端教育的幌子,根本是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