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教育比義務教育好嗎?良莠不齊、有名無實的舊教育,不該提倡

2020-12-17 教育思享

近年來,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擅自招收適齡兒童、少年,以「國學」「女德」教育等名義開展全日制教育、培訓,替代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極個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子女去培訓機構或在家學習,無正當理由未按法律規定保障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

在很多父母眼中,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私塾教育,顯然要比現代的義務教育更加優質。他們認為,花大價錢將孩子送進這種「私塾」,可以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問題是,這個私塾教育不僅它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有相對的地方,而且私塾教育,這種形式,也和現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法規發生了衝突。

私塾教育,真的比現有的義務教育更好嗎?

目前國內的義務教育,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當時清政府頒發的《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公布的並在全國推行過的學校教育體系。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規定了「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1937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這個時期的義務教育概念是強迫教育。

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標誌著國家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

相比於舊時私塾教育,現有的義務教育,明顯體系更加完善,也更加普及。而且舊時的私塾教育,在費用上根本不是平民所能承受的。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義務教育制度開始普及,文盲率才大大降低。

今天很多父母,之所以更推崇所謂的私塾教育,本質上其實是在追求更高等的教育資源,而不是私塾這種教育模式。

受國家發展限制,目前國內的教育資源,確實還不夠平均。很多地方,還存在著『擇校風』、『補課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要為孩子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這無可厚非。但是小編認為,過分追求已經被淘汰了的私塾教育,還是不可取的。

我們目前的教育,是一種集群化、高效率的集體培養教育。這種教育的弊端,在於往往只能按照一個方向培養人才,而忽視了人才的差異性。但是,相比於舊時的私塾教育,目前的教育體制,仍是更勝一籌。

舊時的私塾教育,在體系上更加受限制,遠不如義務教育的體系成熟。而且教育的質量,也完全取決於老師的水平。目前國內的所謂私塾教育,水平良莠不齊。很多所謂的「私塾」,甚至還是無證辦學。而有的辦學老師,甚至連最基本的教師資格都沒有。

這樣的教育,怎麼能讓人放心?

相比之下,我認為目前現有的教育體系,還是更好的選擇。而所謂的「精英教育」、「私塾國學教育」,很多都只是打著高端教育的幌子,根本是有名無實。

相關焦點

  • 「現代私塾」取代不了義務教育
    正文01 個體與群居私塾就是以小眾教育形式為主,一個班也就是十幾個孩子。人本來就是群居物種,而義務教育一個年級都有幾百號人,當封閉式教育保留孩子的純真時,家長有沒有考慮到孩子以後融入不進現實社會怎麼辦?
  • 教育困局不解,經學不絕,私塾就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SONGLAY:小孩不能接受9年義務教育是犯法不摘玫瑰:查私塾沒什麼,就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個人覺得後面半句才是重點,不送到學校,請家教或者自己教不行嗎?中國式的機械教育抹殺個人興趣愛好,洗腦使人變得失去對現實的客觀判斷,這就是欺負沒能力移民的家長吧?
  • 湖南平江仍有私塾教古書 - 網易教育頻道
    因此,能寫一手好毛筆字、能作詩作對、能主持各種典禮活動的人,就受到鄉親們的廣泛愛戴和尊重。而這種人,正規學校不培養,只有靠私塾。  高中畢業並讀過5年老書的南江鎮崇義村支書童振武說:現在農村學校教育是為考大學設計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讀上去考出去,才有出息前途。如果你讀不出去,回到農村就非常慘,過去學的和生活脫節,根本派不上用場,甚至連起碼的待人接物也不會。
  • 私塾教育被指過時 學者稱質疑者有文化侏儒症
    但是,這也意味著很多孩子放棄義務教育的既定途徑,走上了一個風險與誘惑並存的道路——或能學到純粹的國學知識,或因另闢蹊徑,被排擠在主流世界之外。私塾的爭議,被賦予國學復興的寄望,又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既是教育多元化的希望,又遭遇體制之脅迫。私塾何去何從,這是本期思與辨關注的內容。
  • 首次面臨大規模嚴查 私塾教育帶上緊箍咒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要嚴查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給無合法身份的校外培訓機構再次帶上「緊箍咒」的同時,蹭著國學熱點的私塾教育時代或將到此終結。
  • 教育:對於現代的社會,開設私塾教育,論其優點和缺點
    有的家長啊或者因為自己本身就國學有很大的興趣,或者是對現在的義務教育機制有所不滿,他們把自己孩子呢又送到了私塾教育。可是問題是這個私塾教育不僅它的理念和現代教育理念有相對的地方,而且私塾教育,這種形式呢也和現今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法規發生了衝突,接下來呢就請朋友們跟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義務教育向私塾化演變,或是大勢所趨!傳統學校是否該被質疑?
    從古至今,人們都少不了文化教育。按理說,現在的社會更進步,資源更豐富,但是卻沒能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教育體驗,如果專門針對這個題目做發言,可能每一個家長都能說上半天,而且其中的牢騷和埋怨情緒可能也比較多,而究其根本,無非是現在的傳統教育逐步地向著「私塾化」的方向發展。
  • 讀經私塾是教育的倒退
    「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典籍難以計數,它們是古代先賢聖哲留給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兩千多年不間斷的傳承中,滋養了一代代人的心靈。有些道理已經說到極致,有些話語值得一生銘記。近十年來,國學熱一波接著一波,與現代人重新發現古代文化的時代價值密切相關。
  • 從顛沛中走來——私塾教育的意義與前瞻(視頻+文字稿)
    現在的世界義務教育推行了兩三百年之後,也有許多國家真正地以法規來調整法規。法規不是規定要義務教育嗎?現在,怎麼調整呢?就是開放窗口,可以讓有教育理念的人自己辦教育。個人辦教育,叫作在家學習,homeschooling,甚至允許這些個人合成團體去辦學,乃至對這些辦學者給與相當大的支持,相當大的鼓勵。像這樣,我們就看到教育的希望,看到近兩三百年來義務教育的希望。
  • 在當代中國辦私塾教育是在拉歷史的車輪向後退,應該被取締嗎?
    在當代中國辦私塾教育是在拉歷史的車輪向後退,應該被取締嗎?河南商丘一女生13歲女孩沒有在讀書反而在私塾教書,此消息頓時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從河南商丘睢陽區教育體育局獲悉,13歲女孩張易文任教的私塾屬於非法辦學,目前已經被查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現代「私塾」:體制外的教育
    ■尷尬也不少    私塾身份不被認可    市教委有關人士認為,《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因此,不但這些私塾是違法辦學,送孩子來接受全日制讀經教育的家長也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位負責人稱,凡是沒有依法審批許可的辦學行為都是違法的。    即便身在「私塾」內,不少孩子的學籍仍保留在原來就讀的中小學,以備將來升學之用。
  • 古代私塾有「年級」和「分班」嗎?
    1.它分級嗎?有沒有像現在這樣小學、中學、大學對應的級別?2.還是說,它只能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學生最終還得進入官學系統,才有資格考試?3.先生怎麼帶班?是自始至終,還是三年一屆?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除了秦朝曾短暫停廢,2000餘年延綿不衰。新中國成立後,逐漸消失。私塾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重要,因為南宋之後,地方官學逐漸有名無實。青少年讀書受教育,除了在義學之外(也稱義塾,以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興辦),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裡。過去並沒有「私塾」的叫法,是現代人為了區別官學而定的稱呼。
  • 另類學校引關注:現代「私塾」豈能替代學校教育?(圖)
    2006年,因沒有國家認可的辦學資質、收費違規、家長未把適齡兒童送入國家批准的教育機構接受義務教育,違反義務教育法,「孟母堂」被上海有關部門叫停。但事實上,在之後兩年多時間裡,「孟母堂」不僅沒有停辦,且規模不斷擴張,先後在廣州、廈門等地相繼開辦多個連鎖學堂,一直到2009年再次被叫停。  而遠在千裡之外的北京,也不乏現代「私塾」。
  • 那些接受現代「私塾」教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的進步,父母不滿現有「體制」內教育,也將孩子送進了現代「私塾」,給孩子實施起了「在家教育」,就是想創造一種個性化的教育資源給到孩子,在一線城市已經興起了一批現代「私塾」,也是引發了很多人爭議。
  • 現代學校教育為什麼比不上以前的私塾教育了?
    民國正式以國家形式將學校教育定為基礎教育,分初小三年,高小四年,初中、高中各三年,高等學府三至四年,醫學生專科三年,醫本五至九年。私塾逐漸改為學校。中國人的素質得以快迅提高。新中國成立後教育在形式上基本以新式學校方式保持了民國的基本體制,並以九年義務教育法(法律)推廣小學到初中階段的基礎教育。但不幸的是文革十年,摧殘了教師,教育斷層。
  • 舊事物新事物? 湖南平江鄉鎮私塾仍然存在
    小跑在剛剛抽穗的稻田間,鍾曉明的心卻早已飛進了幾公裡外的那幢矮舊農舍———此刻,鍾曉明的先生、80歲的朱執中老人已經打掃好學堂,精神矍鑠地站在柴門前,翹首等待他10個學生的到來。老先生頭頂的門簷上,有兩塊一新一舊的鐵牌,上面分別寫著「南江鎮五角村274號」和「五好家庭」———這便是平江縣南江鎮遠近聞名的私塾。而像這樣的私塾,在平江縣偏僻的鄉鎮都還有不少。
  • 具2500年歷史的中國私塾教育終結 湖南私塾封館
    湖南最後一個私塾———嶽陽市平江縣五峰私塾近日正式「封館」,私塾老先生朱執中給學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後,宣布「封館棄教」。     據有關部門考證,平江縣部分偏遠地區的私塾是中國最後一批私塾。但近年來,隨著從事私塾教學的老先生的去世,在當地辦私塾的只剩下朱執中一人。
  • 上海私塾孟母堂存廢之爭:10名孩子仍在家教育
    但是,一旦有人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進行全日制的私塾教育,政府就一定要幹涉。  孟母堂該辦,該撤……  由此,「全日制私塾是否違背教育法精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現在不是家長不讓子女讀書的問題,是家長想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現行模式下得不到滿足,所以被迫組織起來「自救」,由此來看,孟母堂並沒有違反《義務教育法》。持此觀點者表示,在私塾裡更能培養人的自立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更強調人的德才兼備,更強調社會的和諧。  除了明確的贊同與反對外,更有不少公眾持中立態度,代表觀點是:在落實好基礎教育同時兼顧傳統文化的傳承。
  • 探尋私塾教育的精髓 上海人到湖南平江辦私塾(圖)
    他懷揣著一個夢想,要將延續了2500年的中國私塾教育的精華揉合到現代教育中去,不讓它因為五峰私塾朱執中老先生的封館棄教而走下歷史舞臺。  探尋私塾教育的精髓  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經歷了2500年的發展至今,其中必有其可取之處,而現代教育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病,張志勇希望將傳統私塾教育之中的精髓好好總結,運用到現代教育之中去。傳統私塾教育形式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及其對社會風氣帶來的一種良性影響讓張志勇感觸很深。  張志勇希望從朱執中手中接過五峰私塾的教鞭,將私塾繼續辦下去。
  • 古代教育機構私塾,培養人才的搖籃
    私學的興起,衝破了這一束縛,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師合一的舊教育體制,使教育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得到新的發展。做為民間私自辦學的產物——私塾,也漸漸興起。古代教育沒有年級的概念,因材施教,不求進度統一。學生學習能力強就多進行授課,完成一個內容的背誦就可以學習新內容;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繼續背誦舊課文,直到背誦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再進入新課,只要能在規定時間內能完成規定的課程。背誦基本上是半年完成一本書,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