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密集集成和任意路由的模分復用光子晶片

2020-12-16 騰訊網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徐科副教授、宋清海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杜江兵副研究員、何祖源教授團隊合作,通過對波導有效折射率的精細調控實現了片上模分復用關鍵器件的小型化,並完成了三模式復用的高速信號3×112 Gbit/s在片上的任意傳輸和互連。這為片上多模光學系統的大規模集成解決了模間串擾和損耗問題。

「2019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候選推薦

集成光子晶片在高性能計算機、光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慧等眾多高新領域中逐漸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與電晶片相比,光子晶片具有帶寬和功耗優勢,而且能利用波長、模式、偏振等參量實現波分復用、模分復用和偏振復用等多路並行處理技術。其中,片上模分復用技術可以在不增加雷射器數量的情況下顯著提高晶片的並行處理能力。然而,模式間的串擾和波導限制作用減弱導致的高階模損耗嚴重製約了模式復用器、波導彎曲、波導交叉等片上多模器件的小型化,使多模光學系統的高密度集成面臨巨大挑戰。

針對這一難題,該課題組利用一種離散化的波導超結構,在亞波長尺度對波導局部介電常數進行任意地優化,通過算法設計出具有特殊光場調控功能的亞波長結構。研究人員針對片上模分復用信號任意路由的需求,設計並製備了模式(解)復用器、多模彎曲波導、波導交叉等關鍵器件(如圖1所示),器件能同時支持TE, TE1和TE2模式,尺寸僅為數微米,比傳統器件縮小了一個數量級,且與標準矽光流片工藝完全兼容。這種微米量級的新型多模器件,使模分復用信號在片上進行低損耗、低串擾的(解)復用和任意的大規模互連成為可能。

圖1. (a) 三模式復用和彎曲結構的顯微鏡照片; (b) 模式復用和解復用器件的顯微鏡照片; (c) 具有亞波長超結構的彎曲波導SEM照片; (d) 三模式復用和交叉結構的顯微鏡照片; (e) 級聯的波導交叉器件顯微鏡照片; (f) 具有亞波長超結構的波導交叉器件SEM照片。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進一步設計了任意布線的光子迴路來驗證高速模分復用信號的片上傳輸和互連性能。實驗結果表明,對於兩組任意設計的模分復用光子迴路(如圖2(a) (b)所示),均實現了三模式復用的高速信號(3×112Gbit/s)的傳輸。對於PAM-4和DMT高階調製格式,誤碼率均達到了前向糾錯閾值(FEC)以下(如圖2(c) (e)所示)。

圖2. (a)-(b)任意傳輸路徑的模分復用集成光路MDM Circuit 1(閉合環形迴路) 和MDM Circuit 2(連續彎曲的螺旋線迴路); (c) 112 Gbit/s高速信號傳輸的信噪比響應曲線; (d) DMT調製格式下不同子載波的比特分配; (e)不同速率的模分復用信號在光子迴路中傳輸的誤碼率曲線。

該工作不僅通過一系列新型功能性器件實現了任意互連的模分復用光子迴路,還為片上多模光學系統的大規模集成打下了基礎。

該成果以「Arbitrarily Routed Mode-division Multiplexed Photonic Circuits for Dense Integration」為題於2019年7月22日在線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3263 (2019)]上。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博士研究生劉英傑為論文第一作者,徐科副教授、宋清海教授、姚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杜江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End

相關焦點

  • 金賢敏團隊製備出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
    光子集成晶片內矢量渦旋光的嵌入式產生,使得在單個晶片內實現產生、傳輸和操控一體化變得可能。結合陣列化集成能力,該工作為大規模集成化地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資源,以及開展高容量通信和高維量子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該嵌入式的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技術已經獲得了國際PCT專利。
  • ...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矢量渦旋光產生
    光子集成晶片內矢量渦旋光的嵌入式產生,使得在單個晶片內實現產生、傳輸和操控一體化變成現實。結合陣列化集成能力,該工作為大規模集成化地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資源,以及開展高容量通信和高維量子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圖.嵌入在雷射直寫光子晶片中的矢量渦旋光輻射器陣列,直寫雷射能量及擾動與波導結構的關係,張能量形式模式耦合係數。
  • 光子處理器:為 AI 加速 「變革」AI硬體
    然而,使用光子進行計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特別是在規模和性能水平上,其與最先進的電子處理器相比更具挑戰性。這一困難來自於缺乏合適的並行計算機制、使用材料來允許人工神經元的高速非線性響應以及可擴展的光子器件來集成到計算硬體中。   幸運的是,過去幾年來,光學頻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s)的發展為集成光子處理器帶來了新的機會。
  • 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同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啟動「未來計算系統」項目,目的是研究基於知識/推理的引擎,具備深度學習能力、高算力和低功耗的集成光子晶片。 利用光子計算方法替代傳統電子計算方法將是解決摩爾定律困境以及馮 諾依曼架構的問題,即解決當前算力、功耗問題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論文作者恰好就包括前文提到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沈亦晨、博士Nicholas Harris以及教授Marin Solja i 和Dirk Englund等人。 Solja i 說,「當涉及到某些重要的神經網絡任務所需的各種計算時,傳統的計算機架構並不是很高效。這類任務通常涉及矩陣的重複乘法,在傳統的CPU或GPU晶片中,這可能是非常密集的計算。」
  • 洛桑理工和普渡大學研究出超低損耗的集成光子學,可優化雷射雷達
    日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將壓電式氮化鋁技術與超低損耗氮化矽集成光子學相結合的晶片聲光調製方法。這種混合電路能夠在超低功率的光子波導上實現寬帶驅動,因為它保持了氮化矽電路的超低損耗。目前,氮化矽已經成為晶片級、基於微諧振器的光學頻率梳的主要材料。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該雷射器可集成到光子集成電路中,在微晶片廠的晶圓上實現規模化製造。研究人員將高端雷射器的性能轉移到光子微晶片上,可大幅降低晶片尺寸和製造成本,並推動該技術應用於光譜、導航、量子計算和光通信等領域。此外,該晶片的光柵結構可同時應用於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的寬帶光譜,不受矽光片上集成的波長限制,從而可直接應用於新一代醫療成像設備、光通信和全息電視等領域,並可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強大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 上海交大金賢敏團隊與合作者在光子晶片中實現量子與非邏輯門
    在後摩爾時代,下一代計算模型很可能是一種混合架構,包含有不同的物理組件,如光子晶片和電子晶片。利用與非邏輯門能夠實現其他所有邏輯門,通過量子行走加速實現與非邏輯的方案在2008年就已經被提出。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實驗實現,製備傳輸初態是其中最主要的挑戰。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替代的解決方案,利用量子滑梯產生高斯波包作為初態,並成功演示了兩輸入和四輸入的邏輯門。
  • 曦智科技沈亦晨:光子晶片加速智能算法和智能計算
    光晶片對普遍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提到光可能大家想到的是照相機和透鏡這些非常大的系統。集成光子技術是最近 10 年以來蓬勃發展的技術,主要概念是在生產電子晶片的矽機上製造非常微小的微米級別光學器件,這樣就可在一個晶片上集成成千上萬的光子元器件,並讓電子元器件非常好地結合在一起使用。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製出全球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並證明其能以超快速度計算。該晶片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光子計算產業。普林斯頓大學亞力山大·泰特團隊的新成果是利用光子解決了神經網絡電路速度受限這一難題。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 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製出全球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並證明其能以超快速度計算。該晶片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光子計算產業。普林斯頓大學亞力山大·泰特團隊的新成果是利用光子解決了神經網絡電路速度受限這一難題。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時間)標準,滿足小型衛星、飛彈和便攜設備的需求;基於納米結構的光波導、微納光子超材料,可以實現多種3D顯示效果,為裸眼3D顯示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基於微納結構的光場時空調控,可以開發包括光子軌道角動量(OAM)一維模式空間和光束橫截面二維橫向模式空間復用(MDM)等新的復用維度,具有再次大幅度增加光信息傳輸容量的潛力;基於飛秒雷射實現的微納加工系統,可以製作複雜構型三維微納光學結構,為複雜光電子晶片集成提供了可能
  • 英特爾首提「集成光電」願景:重構數據中心網絡和架構,打破I/O功耗牆
    今天,在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英特爾著重闡述了其業界領先的技術進步,向實現將光子與低成本、大容量的矽晶片進行集成的長期願景又邁進了一步。英特爾在集成光電技術方面所取得的快速進展,將讓業界能夠重新構想通過光來連接的數據中心網絡和架構。目前,我們已經展示了與CMOS晶片緊密集成的一個矽晶片平臺上所有關鍵的光學技術構建模塊。我們將光子技術與CMOS矽晶片緊密集成的研究,能夠系統地消除成本、能源和尺寸限制方面的障礙,以便為伺服器封裝賦予光互連的變革性能力。」
  • 精彩論文|基於嵌入波矢濾波算法設計的「域」復用計算全息圖
    本文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新的算法:一方面,本文提出了嵌入波矢濾波的算法,顯著提升了全息圖的解析度,可清晰展示複雜全息圖的細節;另一方面,區別於傳統的藉助於偏振片和濾光片等光學元件所實現的全息圖復用技術,本文提出了使用傅立葉透鏡作為新的復用切換元件,利用一輻相位圖、單一偏振和單一波長即可在空間中相同的位置形成兩幅獨立的圖片。
  • 上海交大製備出軌道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新聞—科學網
    Editors』 Suggestion和Featured in Physics亮點文章在其網站首頁重點推薦,美國物理學會的《物理》期刊也同步發表亮點文章。 據悉,金賢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在光晶片內製備出可攜帶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的光波導,並實現在波導內高效和高保真地傳輸。這項研究進展使得未來在光子集成晶片內高效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這一新興的自由度成為可能,為基於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的光信息以及量子信息技術晶片化集成化打開了大門。
  • 光子算數白冰:詳解光子AI晶片落地進展與研發路徑|GTIC2020
    在這場全天座無虛席、全網直播觀看人數逾150萬次的高規格AI晶片產業峰會上,19位產學界重磅嘉賓從不同維度分享了對中國AI晶片自主創新和應用落地的觀察與預判。在峰會下午場,光子算數創始人兼CEO白冰以《AI晶片的另一條路:光子晶片》為主題發表演講。
  • 科研人員開發矽雷射器打造光子晶片 可將光通信速度提高千倍(股)
    科研人員開發矽雷射器打造光子晶片 可將光通信速度提高千倍(股) 關注中金在線: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A+ | A- 2月2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一種結合集成晶片、光子概念和非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光子計算機,新計算機不僅在解決某些難題方面擁有超越經典電子計算機的潛力,且物理尺度可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