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王稼祥小傳:遵義會議上投出重要一票,「毛澤東思想」的提出者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於安徽省涇縣。他7歲開蒙,之後進入教會學校讀書。1925年(19歲),王稼祥受革命思潮影響,組織同學反對學習聖經和祈禱,被學校開除。
王稼祥被開除後,轉入國共兩黨創辦的上海大學附中學習。不久,他前往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22歲),王稼祥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王稼祥與王明、博古、張聞天等人,是著名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很有影響力。
1930年(24歲),王稼祥回國,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幹事、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1931年,王稼祥進入中央蘇區,擔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舉行,王稼祥任軍委副主席。
12月,他和劉伯堅、左權負責策劃了寧都起義,策反了國民黨第26軍,大大增加了紅軍實力。1932年,王稼祥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10月,由於王明主張冒進,撤銷了主張防禦的毛澤東的軍權,王稼祥極力反對,但無濟於事。
1933年(27歲),王稼祥協助朱德、周恩來,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但在一次會議中,王稼祥被空襲炸傷,彈片一直留在體內,傷病嚴重。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開始,在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下,紅軍遭到嚴重損失。王稼祥氣憤地指責說:「像李德這樣指揮紅軍,哪能不打敗仗!」10月,紅軍被迫開始長徵,重傷的王稼祥躺在擔架上開始了長徵。
( 長徵中的王稼祥和毛澤東)
長徵路上,王稼祥和張聞天、毛澤東經常一起商討關係紅軍前途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共識。
1935年1月15日,擔任軍委副主席的王稼祥帶傷參加了遵義會議。會上,當毛澤東與博古出現對立,氣氛緊張時,王稼祥馬上旗幟鮮明地表示,完全支持毛澤東的意見。會議最終恢復了毛澤東對紅軍的指揮權。從此中國革命發生巨大轉折,王稼祥功不可沒。
(遵義會議的會議室)
長徵到達陝北後,1937年(31歲),王稼祥前往蘇聯治病。王稼祥見到史達林,詳細介紹中國革命的情況,並促使共產國際通過了肯定中國共產黨政治路線和毛澤東領導地位的決議。
1938年7月(32歲),王稼祥回國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毛澤東威望大增,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1943年(37歲),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2周年,王稼祥發表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文章首次提出了「毛澤東思想」的概念,王稼祥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運動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1945年6月9日,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但在大會上,王稼祥因得票不足半數沒有當選中央委員。第二天,毛澤東做報告,向大家介紹王稼祥的功績,以主席團的名義把王稼祥作為候補中央委員的第一名候選人。王稼祥得以當選候補中央委員。
(中共七大會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王稼祥病情惡化,再赴蘇聯治病。1947年5月,王稼祥回到哈爾濱,主持對哈爾濱的恢復和建設工作。
1949年10月(43歲),新中國成立後,王稼祥以外交部副部長的身份擔任駐蘇聯大使,是新中國的第一位駐外大使。他參加了中蘇會談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籤訂。1950年夏,王稼祥回國,組建了中央對外聯絡部,並任部長。
1962年(56歲),大躍進造成國內饑荒嚴重,王稼祥提出對外援助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被毛澤東點名批評,並被撤銷職務。文革期間,王稼祥屢遭批鬥,但幸好得到了周恩來的保護。
1973年,中共十大,王稼祥再次當選為中央委員。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因為心臟病猝發去世,終年68歲。追悼會上,毛澤東親自送去花圈。1979年,王稼祥得以平反。
(王稼祥紀念園)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76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28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