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後,擔任軍事三人小組成員的王稼祥,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2 大麗歷史說

說起王稼祥,想必很多人會有些陌生,然而在紅軍時期,他可是我軍的高級領導人。王稼祥出生於1906年,安徽涇縣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在蘇聯留過學。1930年回國後,王稼祥便受到重用,先後擔任黨報委員會秘書長、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中革委副主席。與同時留蘇回國的博古等人不一樣,王稼祥不盲目遵從共產國際路線,而是尊重真理。

早在1931年4月到中央蘇區後,王稼祥就見證了主席的軍事指揮能力,在主席的領導下,紅軍相繼粉碎了敵人幾次重兵「圍剿」,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後來博古、李德把持大權後,局勢卻是另一番景象,部隊不僅損失慘重,而且連根據地都丟了,最終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因此對於博古等人領導紅軍,王稼祥是反對的。

長徵途中,王稼祥因為在反「圍剿」作戰中受重傷,不得不坐在擔架上隨軍行動。他眼看著博古等人瞎指揮,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心急如焚。特別是湘江戰役結束後,紅軍從八萬多人銳減至三萬多人,王稼祥意識到打仗還是要毛同志站出來。在通道會議上,博古等人堅持要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關鍵時刻,王稼祥支持主席的正確主張,部隊最終繞道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避免又一次重大傷亡。

1935年1月,在王稼祥等人的推動下,紅軍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大會上,王稼祥第一個提出要主席出來領導紅軍,並在博古等人辯解,雙方爭執不下時投了主席關鍵的一票。事後主席也說道「王稼祥是有功的,他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我。遵義會議沒他不行,他投了關鍵的一票。」

遵義會議結束後,博古和李德等人被解除了最高領導職務,王稼祥成為了軍事三人小組成員,與主席、周公指揮紅軍繼續長徵。那麼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後,王稼祥又哪裡去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紅軍到達陝北後,王稼祥就因為重傷被送到蘇聯治療。翌年回國後,他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但在1944年,王稼祥因為舊傷復發,不得不脫離工作,再度赴蘇聯治療。

解放戰爭時期,王稼祥來到東北擔任東北局委員、城市工作部部長、宣傳部代理部長,他為東北根據地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付出了心血。建國後,王稼祥主要在外交戰線工作,先是成為首任駐蘇聯大使,後長期任聯絡部部長。1974年,王稼祥在北京去世,終年68歲。

相關焦點

  • 1935年,遵義會議取得軍事指揮權的王稼祥,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遵義會議系統地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所犯的錯誤,並且糾正了王明的「左傾」主義路線錯誤,解除了博古與李德的軍事指揮權,同時成立軍事指揮小組,而王稼祥就是軍事指揮小組的成員之一。那麼,遵義會議後取得軍事指揮權的王稼祥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稼祥的結局。
  • 遵義會議後,「軍事指揮團」成員之一的王稼祥,晚年的結局如何?
    不過,王稼祥卻是例外。王稼祥為何人?他出生於1906年,早年和博古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是在蘇聯深造過的知識分子,與博古、王明等人在蘇聯結下了友誼。因為能力優異,回國後沒多久就受到了重用,還曾經擔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 遵義會議上,支持解除博古領導職務的洛甫,王稼祥,後來怎麼樣?
    擔任臨時中央總負責後,博古積極推行王明路線,軍事上盲目聽從李德的指揮,結果可想而知,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長徵路上,博古把持大權,繼續執行錯誤的軍事路線,給紅軍造成了重大損失。1935年1月,紅軍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大會解除了博古等人的最高領導職務,指揮權重新回到主席手上。
  • 遵義會議上,擁護偉人的王稼祥、洛甫,後來哪裡去了?
    1935年1月,紅軍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作為當時僅次於博古的第二號人物,洛甫首先發表報告,指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徵的軍事路線是錯誤的,矛頭直指博古和李德。但博古和李德等人卻總是片面強調敵人力量如何強大,為自己辯解。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王稼祥首次提出要偉人出來指揮紅軍,旗幟鮮明地擁護偉人的正確主張。作為時任軍委副主席,王稼祥的這一票無疑至關重要。
  • 1935年,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投出關鍵一票,他的妻子結局怎麼樣?
    蔣介石曾經對紅軍連續發起了五次「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由於當時的負責人博古信任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導致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失敗,紅軍被迫開始戰略轉移。為了糾正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誤, 1935年1月,紅軍行進到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系統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誤,解除了博古與李德等人的軍事指揮權,同時成立了包括王稼祥在內三人軍事小組。自此之後,紅軍逐漸轉危為安,並在陝北勝利會師。事後連主席都說:「遵義會議沒有王稼祥不行,王稼祥投出了支持我的關鍵一票」。
  • 「新三人團」為何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
    後來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意見是正確的,還是毛澤東高明。此事後,為適應軍事指揮的需要,毛澤東提議可繼續採用長徵初期的 「最高三人團」的方式,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組成的軍事領導小組,以加強和保證軍事的集中指揮。據周恩來回憶說:「這樣,毛主席才說,既然如此,不能像過去那麼多人集體指揮,還是成立一個幾人的小組,由毛主席、稼祥和我,三人小組指揮作戰。」
  • 王稼祥妻子兒女現狀——王氏名人
    1925年在上中學時,王稼祥就領導同學們參加了反帝國主義愛國運動,並在這年的9月份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王稼祥進入莫斯科紅色教授學院讀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1年,王稼祥從蘇聯回國後,擔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4月份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據地,轉任為中共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 遵義會議時確定的總負責並不是洛甫,為什麼後來他會成為總負責?
    但是,李德、博古並沒有採納,這才有了後來的血戰湘江。過湘江遭到慘重損失後,指戰員們開始思考,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主席在行軍途中,又和同行的王稼祥、張聞天(洛甫)一起分析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指揮錯誤,認為紅軍已經不能按原計劃行動去同紅二、六軍團會合了。
  • 遵義會議前後的周恩來 全力舉薦毛澤東領導紅軍
    他將此意見與洛甫、王稼祥商量後,由洛甫向周恩來提出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建議。周恩來聽取了他們的意見,並向博古轉達。起初,博古不同意。周恩來說:「洛甫同志是政治局常委,毛澤東是政治局委員,王稼祥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他們三人有權建議召開會議,而且他們的意見我也贊同。現在是扭轉危機的關鍵時刻,趁敵還沒上來,我們抽空召開個會議,統一認識、明確方向並作個決定。這樣,有利於紅軍今後步調一致的行動。」
  • 遵義會議結束後,取代博古成為總負責的洛甫,後來卻又主動讓賢
    洛甫出生於1900年,江蘇南匯(今屬上海浦東新區)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後來遠赴蘇聯留學。1930年回國後,洛甫便受到重用。他先是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後來又來到中央蘇區,當選為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成為了僅次於總負責博古的二號人物。
  • 王稼祥小傳:遵義會議上投出重要一票,「毛澤東思想」的提出者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王稼祥小傳:遵義會議上投出重要一票,「毛澤東思想」的提出者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於安徽省涇縣。他7歲開蒙,之後進入教會學校讀書。1925年(19歲),王稼祥受革命思潮影響,組織同學反對學習聖經和祈禱,被學校開除。
  • 伍修權:遵義會議第一發重炮是張聞天發出的
    正是這一切,為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和適宜環境。毛澤東通過王稼祥等向中央提議,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會議,總結檢查前一階段的工作,特別是反「圍剿」的失敗問題,討論解決面臨的嚴重局勢。正是在毛澤東和張聞天發言的基礎上,才形成了後來的遵義會議決議。還是由於毛澤東的推舉,這一決議是由張聞天執筆寫出的。在遵義會議以及毛澤東和張聞天的發言中,對博古和李德的批評有著明顯的不同。對李德可說毫不留情,措詞十分尖銳嚴厲,多處直接指責了他個人。對博古則留有餘地,並且對事不對人。
  • 「廣義遵義會議」研究
    遵義會議舊址及出席會議的成員。資料圖片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遵義會議應該分為「狹義遵義會議」和「廣義遵義會議」。中央蘇區成立後,中共中央先後三次大規模地轉移幹部。儘管毛澤東在領導武裝鬥爭以及根據地建設、軍隊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但是卻受到不公正待遇。   其二,應該聯繫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一方面軍被迫長徵及對毛澤東的再次不公正待遇   蔣介石吸取前幾次「圍剿」失敗的教訓,於1933年9月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
  • 張聞天一生所擔任的職務
    5、6月間,顧順章、向忠發相繼被捕叛變後,到了 9 月中旬,此前的1931年1月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選出的九個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上海的只有周恩來、盧福坦、王明(陳紹禹)三人,已失去「代表多數」的作用。同時,周恩來將赴中央蘇區工作,王明將去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負責人。這樣一來,中央政治局已是有名無實,無法正常運轉。
  • 長徵中挽救黨和紅軍的「六次會議」
    猴場會議是紅軍進入貴州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事實上認可了毛澤東的軍事方針,基本結束「三人團」的軍事指揮權,確立了政治局決定重大問題的原則,為遵義會議奠定基礎。會後,紅軍主動出擊,強渡烏江天險,攻佔了遵義城,從而掀開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 洋顧問李德,回蘇聯後擔任什麼職務,後來結局怎麼樣?
    但到達上海後,因為與博古等人關係密切,李德最終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紅軍軍事顧問,由此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在中央蘇區,李德這個軍事顧問堪稱「太上皇」,不僅有獨立的住處,生活起居還有人伺候,他每一句話都被當作聖旨,逐漸掌握了紅軍的軍事指揮權。可話又說回來了,雖然李德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但他並不了解中國實際國情,打仗只會照搬硬套。
  • 「公考考點清單」關於「遵義會議」你知道多少?
    4.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會議起因1.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仍按原定計劃,繼續向湘西前進。這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的行動企圖,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4.毛澤東在行軍途中對王稼祥、張聞天及一些紅軍幹部反覆進行深入細緻的工作,向他們分析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徵開始以來中央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得到他們的支持。5.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對於中央軍事指揮的錯誤問題,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
  • 遵義會議結束後,那個曾對紅軍造成巨大損失的李德,去了哪裡?
    大家一定很好奇給紅軍造成巨大損失的他後來去了哪裡? 此時,博古趁機提出,主動要求共產國際遠東局負責人尤爾特將李德派往蘇區,擔任軍事顧問工作,李德也因為進入了中共中央的最高軍事指揮體系。 由於其外國人的身份,雖然中央蘇區條件艱苦,但是李德處處表現出了高人一等。住的是獨立的別墅,出入必須有翻譯隨性,他所說的一切都被當作「最高指示」,得到了猶如古代帝王般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