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洞人遺址是迄今所知國內同時代唯一的墓葬遺存

2020-12-23 AUniquePig的歷史

山頂洞人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遺址,因發現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而得名。

山頂洞人遺址

山頂洞的人類化石共代表8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據頭骨癒合程度和牙齒的生長情況測算,其中5個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壯年和超過60歲的老人;1個是少年,1個是5歲的小孩,1個為嬰兒。

山頂洞人已經掌握了鑽孔磨光技術,製造出造型精美的骨器,角製品和大量的藝術品。學會了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生產活動有採集漁獵,人死後還懂得埋葬,山頂洞人的群居生活是由血緣關係組成起來的氏族關係。

山頂洞人裝飾品

在山頂洞人遺址內的骨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枚骨針。還發現有大量的裝飾品141件,其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共有54種,其中哺乳動物化石48種。

山頂洞人生活模擬場景

山頂洞人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發現人類化石最多的遺址,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2.7—3.4萬年之間。山頂洞人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起主導作用,按母系血統確立親屬關係。他們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

山頂洞人頭像

山頂洞人是傳說中的原始人,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是周口店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裡曾生活著距今約70—20萬年的北京人,約10萬年的新洞人,約2.7—3.4萬年的山頂洞人。就這樣一個從北京猿人到新洞人,到田園洞人,再到山頂洞人的進化鏈條逐漸成型。

相關焦點

  • 山頂洞人:用紅色埋葬
    文 / 奚牧涼全文刊登於《新知》2016年第6期(總第18期)《紅色專輯》現在的遊客如果來到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猿人遺址,在遊覽完最負盛名的、抗戰前曾發現「北京人」頭蓋骨的猿人洞後,拾級而上,至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便會於此發現一處向下延伸10 餘米的幽深洞穴。這裡就是顧名思義,「山頂洞人」的發現之處。
  • 福建南山遺址出土類似「亮島人」人骨
    南山遺址:出土類似臺灣「亮島人」人骨  三明明溪南山遺址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該遺址1986年被發現,此後歷經3次考古試掘和山頂鑽探,2012年至2013年,福建博物院與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南山遺址進行兩次正式考古發掘。
  • 明溪南山遺址首次發現完整人類骨骼 與臺灣「亮島人」多有相似
    人骨取樣  閩南網2月20日訊 明溪南山遺址首次發現多座保存史前人類骨骼的墓葬。昨日,記者從考古工作匯報會上獲悉,通過專家對比,這些「穴居人」頭骨,與臺灣亮島人很相似。而「亮島人」被世界考古界確定為南島語族的祖先。中國社科院專家已試圖提取這些古人類的DNA序列,尋找閩臺史前人類交往、南島語族源頭的更新線索。食物有稻穀有魚肉  福建博物院範雪春研究員介紹,遺址由1~5號洞穴和巖廈、山頂全部及東坡、南坡、北坡構成,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
  • 入圍終評項目一:廣東英德青塘遺址
    ▲青塘遺址地貌 通過考古發掘,青塘遺址發現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個重要遺蹟,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動物骨骼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
  • 粟、黍,獼猴桃、葡萄 明溪南山遺址先民的食譜
    2012年至2017年,福建省博物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南山遺址進行了三次正式考古發掘,重點發掘區域為3號洞、4號洞、山頂發掘區。截至目前,山頂發掘區發現蓄水池2個,墓葬3座,灰坑數十個,以及一批柱洞等重要遺蹟;3號洞發現火塘、人類活動面等遺蹟;4號洞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4座,商周時期墓葬一座,這是福建省內除曇石山遺址外最為豐富的史前人骨材料。
  • 三明南山遺址:這裡出現福建第一批農民
    山頂區域發掘的100多個不同時期的柱洞和兩個大型蓄水池,表明從新石器時代直至商周時期,南山先民已選擇在此長期、大規模生活。在山頂修建房子後,他們只有在極端天氣出現的情況下才回到洞穴居住。在山頂居住的人多了,飲水就成了難題。為了解決飲用水問題,南山先民創造性地挖掘了大型蓄水池。
  • 浙江上山遺址:從「萬年前的一粒稻」走向「遠古中華第一村」
    11月12日至14日,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浦江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國內大學、著名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認為,分布於錢塘江上遊和靈江流域河谷盆地的19處上山文化遺址,共同構成了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農業定居聚落,我國考古學泰鬥嚴文明稱之為"遠古中華第一村"。
  • 迄今最早的夏朝大墓:可惜已被盜,僅發現一副狗骨架裝在漆匣裡!
    ,那就是在該遺址已發掘的400多處墓葬中,僅有的一處大型墓葬。它也是我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大墓。這座大墓位於遺址內2號宮殿的正殿和北牆之間,處於2號宮殿的中線位置上,為長方豎穴坑墓,面積約20平方米以上,有二層臺。規模大致與著名的殷墟婦好墓相當。考古學者認為,2號宮殿應是專為奉祭先王而設的宗廟,大墓位列宗廟之後,中線之上,性質極其特殊。
  • 跨越八千年的敖漢粟黍:迄今所知世界最早人工栽培籽粒遺存 (1/1)
    跨越八千年的敖漢粟黍:迄今所知世界最早人工栽培籽粒遺存 "← →"翻頁 9月2日,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原敖漢史前文化博物)展示的約8000年前粟和黍碳化籽粒遺存
  • 古老又智慧超群的古人類-北京山頂洞人,歷史大揭曉!
    古老又智慧超群的古人類-北京山頂洞人,歷史真相大揭曉這個世界上屬於智人的遠古種族有很多,其中我們中國就有一種,他們叫做山頂洞人,而這個名字就是由於他們被發現於北京遺址頂部的山頂洞,在1933年一個新生代研究室開始了發掘工作。
  • 廣東這個遺址對研究史前人類意義重大
    青塘遺址是嶺南典型的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洞穴遺址,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發掘。其中,黃門巖1號洞發現墓葬一座,出土人骨化石一具,測定年代為1.35萬年前,被確認為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墓葬。
  • 廣東「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墓葬
    廣東「青塘少女」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墓葬金羊網  作者:  2019-04-17 據新華社電 2018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掘工作已於近期結束
  • 屋背嶺:嶺南最大的商墓葬群
    石斧硌了腳,寶劍摔成三截 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的專家劉均雄說,1999年10月,市博物館搞第二次文物普查,我們來到這裡,山腰和山腳兜了個遍,就沒想過到山頂瞧瞧。長期的山崗遺址調查和發掘,總讓我們在山的中下部有意外發現,久了就養成了「思維定勢」:山頂哪會有東西?
  • 廣東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
    考古專家推測,沙嶺遺址新石器晚期至早商遺存以灰坑、柱洞等生活類遺蹟為主,可能存在有幹欄式建築,說明距今4000年前後這裡就有先民居住生活。經過2017年和2020年兩次對沙嶺遺址的考古發掘,全面揭露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的一處完整嶺南越人墓地,為研究廣州地區先秦時期南越族群的文化面貌、社會結構、歷史發展進程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 寧夏彭陽縣發現商周遺址 專家推斷墓葬系諸侯級別
    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新華社銀川12月2日電(記者於瑤、許晉豫)記者從1日召開的寧夏彭陽縣新集鄉姚河塬商周遺址專家論證會上獲悉,考古人員今年在彭陽縣紅河流域開展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姚河塬商周遺址。從遺址規模、墓葬等級、鑄銅作坊看,專家推斷遺址發掘的大墓系諸侯級別。
  • 廣東河源現戰國時期人類活動遺址 出土大批碎陶片
    河源連平油東村八字山發現戰國時期人類活動遺址 山頂大量坑窩據猜測是古人類打樹樁留下的  在河源市連平縣油東村八字山山頂,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近期發現了一處戰國時期的古人類活動遺址。目前,該處遺址的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現已出土了一大批戰國時期古人類使用過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錛、石柱等石器。
  • 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城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
    7月24日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古城,一下子將濟南城區古城的歷史提前了大約1700年。同時發現的唐代遺址、遺物亦證明唐代此地繁華,證實了「王舍人鎮」名字的來歷。
  • 寧波應家遺址考古成果發布,遺存時期從史前到明清
    新華社寧波12月3日消息,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市鎮海區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近日發布。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豐富,遺存時期從史前跨越到明清,為深化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據了解,應家遺址位於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應家村舊址,分布面積約12000平方米。
  • 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濟南大辛莊商代遺址
    該墓葬出土器物規格之高,組合之齊全,為同時期我國東部地區所僅見。M216,墓室長3.8米、寬2.2米、殘深2.8米,墓向217°,有殉狗6具、殉人8具,在西側二層臺殉人身下約0.1米處發現有整齊排列的11個銅泡,早期盜洞中有大量金箔碎片和綠松石片。第二類墓葬時代為商代後期,墓向多在190°~220°之間。
  • 考古2019︱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城市與墓葬,生死兩徘徊
    該墓是迄今發現十六國時期墓葬中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結構完整、出土文物豐富且帶有壁畫的大型墓葬,墓道上方的土雕建築和出土文物均具有濃鬱的時代特徵,體現出民族融合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影響與交融的特點,墓葬規制與建造方法開後期墓葬之先河,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