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育率低迷不振、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日,國家應該向願意生娃的家庭提供可靠的生育福利。
文 | 那五
8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發報導,題目叫做《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二胎政策莫畫餅充飢》。許多看了標題的網友紛紛吐槽:生不生娃難道不是個人的私事嗎?怎麼上升到國事了?
其實,從生育率、人口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的角度來看,生娃還真的是國事。官媒這一次並沒有說錯。一對夫婦生不生娃,生幾個娃,可以說是私事,但是,無數對夫婦的生育意願加總起來,便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與人口結構,而一個國家的生育率與人口結構,又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的社會經濟能否保持健康發展,進而又會回過來影響個人的命運。簡單地說,你不生娃不會影響什麼,但若是有三分之一的育齡夫婦都不生娃,這個社會就會出現大問題,並且影響到你的工作機會、經濟收入、養老福利。因此,說生娃是國事,毫不誇張。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次提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應該是看到了當前人口問題的嚴峻性:「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開始不斷顯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已經用完,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大……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覺,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說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其實,關注人口問題的學者早已多次指出,中國當前的生育率持續低迷,2000年與201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當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22與1.18,經統計部門與計生部門綜合評估與校正,公布出來的總和生育率為1.5—1.6。儘管如此,還是遠遠低於人口更替水平的2.1。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放開了二孩生育的限制。
剛剛全面放開二孩時,我曾在《南方周末》上發文提出:「如果中國社會的生育率繼續走低,那麼光『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只怕於事無補,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遲早要提上政府的議事日程表。」最近,一些省份已經放出了「鼓勵生育」的信號,比如今年6月底,遼寧省提出要「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
從東亞文化圈的經驗來看,幾乎所有持續保持低生育率的地區都會出臺激勵生育的政策,比如中國臺灣2010年的生育率只有0.895,為鼓勵生育,臺北、新北、基隆市對生育的家庭,每胎補助2萬元(臺幣),雙胞胎補助4萬元。臺灣衛生部門還投入近10億元補助不孕夫妻接受人工生殖技術。
新加坡2002年之後的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2左右,從2001年起,當局推出多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和獎勵配套,投入的資金從最初每年5億元漲到如今超過16億元(新元)。現在一個新加坡家庭,每生育一個孩子,可得到20,000元的嬰兒花紅,53,000元育兒及託兒津貼,10,000元所得稅減免,直到孩子入讀小學。
日本2012年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41,從2010年4月起,撫養15歲以下孩子的監護人,每月可獲1.3萬日元的兒童補貼。其中高梁市政府還對生育第3胎的家庭給予50萬日元的獎勵。
韓國2010年的生育率低至1.22,早在1996年,韓國政府已開始獎勵生育,包括向低收入的新婚夫婦每年提供5萬套保障性住房,女性可以有1年時間在家養育子女,每月可領取40~50萬韓元的底薪,並保留職位。
這些鼓勵生育的政策雖然不能說沒有收效,但效果非常微弱。比如日本,已經深陷少子化和老齡化的泥潭多年,政府一再鼓勵國民生育,但日本人就是不願意多生育。2013年,負責應對少子化的日本擔當大臣森雅子說,少子化就是日本的「國難」。但這個「國難」還看不到結束的時候,因為2015年,日本總人口推算值為1.2691億,比上一年減少22萬;14歲以下兒童數量為1617萬,比2014年減少16萬,連續34年人口下降。
在中國,雖然二孩政策實施後,按官方數據,2016年的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但是,還有大量育齡夫婦不願意生育,據統計,2017年中國「一孩出生人數減少百分之一二十,掩蓋了增加的二孩出生人數,造成總體出生人口數減少以及總和生育率走低」。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生育?《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導認為,「很多年輕人不敢生孩子,是因為生不起,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有點超過年輕人所能承受的範圍」,「尤其是在城市,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從出生到上學,經濟成本、時間成本都在不斷上升。孩子在上學之後,一個暑假的興趣班就要花費數萬元。因此,在城市生活的許多年輕人,並不願意要孩子」。因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提出,「要讓適育夫婦切實感受到政策福利,提高生育意願」;「應健全社會保障,讓『不敢生』變為『敢生』。」
這是官媒釋放出來的一個清晰信號:中國將進入鼓勵生育的時代。
最後,我要申明,我同意「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的說法,並不表示我認為個人生娃的意願可以被強加,或者被剝奪,而是希望,在生育率低迷不振、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日,國家應該向願意生娃的家庭提供可靠的生育福利。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