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主見、心思淺:要想孩子格局大、眼界寬,多讀這類書籍

2020-12-17 檸檬讀書育兒

今天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對孩子進行歷史啟蒙?學歷史好像用處不大。」

我用自己的經歷回答了她這個問題。

我學的是理工科,學的專業是計算機,工作也是編程相關,完全和歷史沒多大。但是私下裡我卻是個歷史愛好者。

之前每期的百家講壇都看,買過很多易中天、魏新等主講人的書。平時看的書除了育兒類,就是歷史和人物傳記相關的,《萬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世界文明史》、《歐洲史》……

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讀的歷史越多越覺得人很渺小,除了生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心胸也變得豁達許多。

平時在思考一些難解的人生方向和生活問題時,歷史人物形形色色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參考,往往能找到不一樣的角度就看問題。

我覺得歷史帶給我的是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讓我能夠以更客觀的角度去認識事物,更深入的去了解世界,認識世界。

回到朋友的問題,要不要讓孩子過早得去接觸歷史,答案是肯定的。

要接觸歷史,最好是世界史。

除了對孩子人生格局和世界觀建立有益,還有以下幾個附加價值。

1、對文化藝術作品有更深了解

從世界史的角度去了解文化藝術作品是非常好的路徑,因為藝術作品都和更廣義的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繫。

比如:了解基督教歷史的人可以更好的欣賞相關主題的繪畫、音樂和建築;

這些繪畫、音樂和建築反過來又能生動的展示基督教和歐洲人日常生活的關係。

比如:工業革命如何為19世紀的畫家提供全新的靈感、題材和繪畫工具。中國的陶瓷工藝如何受到中東的影響,又如何影響西歐。

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託爾斯泰的小說中講述的歷史故事;巴爾扎克和狄更斯的小說對作者所處時代的描繪。

這些知識都藏在世界歷史裡。此外,學習世界史能讓孩子接觸到不同國家和文明的歷史文化遺產,比如古埃及的雕塑、龐貝古城的馬賽克、維京人的詩歌、波斯的細密畫、西班牙的阿拉伯風格建築……

2、對世間萬物產生好奇

學習世界史可以促進孩子好奇心的發展。懂歷史的人視角會更開闊,對於同一樣事物有不同的觀感和思考。

比如辣椒作為一種原產於美洲的植物是如何引進中國,何時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餐飲的一部分?懸鈴木如何成為中國最普遍的行道樹?抽水馬桶是誰發明的?

不僅是這些具體的物品,每一種觀念和思想也有其各自的淵源和傳承:沒有計算器的時代如何計算數學乘除法和平方開方?「兩隻老虎」的旋律或者「小紅帽」的故事來自何處?星座及其神話故事是誰想出來的?

很多家長反映說自家孩子太佛系,對啥都不感興趣,也沒有好奇心。孩子天生具有追根溯源的心理,家長在平時為孩子選擇讀物時一定要關注趣味性,激發出孩子的好奇心。

3. 理解不同的生活

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旅行,認為這樣能拓寬孩子的眼界、了解世界各地人的生活方式。

旅行固然是開眼界的最佳方法,但是旅行並不是唯一的方法。比如今年疫情,有準備的家長通過閱讀歷史書籍,不出門帶孩子「雲旅行」也能開拓眼界。

歷史不僅是橫向的,也是縱向的,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帶孩子看到更加豐富多變的生活。比如:蘇格拉底時代雅典城裡的小商販、13世紀修道院裡翻譯亞里斯多德的修士、17世紀被強拉上大帆船的英國水手、啟蒙運動時期法國王室僱傭的密探,19世紀出沒於非洲各地的探險家……

世界各地、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反思自己的生活,這是能受益終生的能力。

《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是一套獻給孩子的世界歷史書,書中精選數百個經典歷史故事,上百張精美絕倫的全景圖畫,數十幅準確權威的歷史地圖……

詳盡有序地展現了世界歷史中各個時代的變革,完整梳理人類歷史上從遠古到21世紀漫長遼闊的歷史,呈現每個時代的鮮明特徵。

為了讓孩子能夠簡明扼要地了解世界歷史、輕鬆閱讀,本套書宏觀上,有各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微觀上,有孩子感興趣的歷史故事和全景圖解,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讀史興趣。

這套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專家審定,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魏新編寫。專業性毋庸置疑。此外:

1、圖文結合,繪畫精美

77幅全景手繪圖,500餘幅故事細節圖、人物圖及建築圖,幫助孩子理解文字意思。每一張都是精美插畫+有趣故事結合。

擺脫了純文字的枯燥,把一個個歷史,通過有趣故事和配套的圖畫展現出來,孩子在看故事看圖畫中輕鬆記憶歷史知識。

2、內容豐富、脈絡清晰

精選了數百個精彩歷史故事,上百個精美絕倫的全景圖畫,數十幅歷史地圖......

詳盡展現世界各大文明歷史變遷。每個時期設置了時間軸把世界和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清晰明了讓孩子知曉中國和歷史各地同時期的歷史變遷。

3、多學科交叉(歷史、地理、人文、藝術)

書中融合了歷史、地理、人文知識。歷史+地圖的模式,能夠讓孩子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輕鬆學習地理,比如每個國家地理位置,每個大洲分布,歷史事件發生地點、歷史人物生活的場景等等。

隨書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讓孩子邊聽邊看邊學。書中涉及到很多歷史教材考點,對以後歷史課程學習、考試也大有裨益。

本精美畫面、地圖、簡要有趣的文字故事、大量的時間線索、中外事件對照、貼近教材考點,非常適合給孩子作為歷史人文地理的啟蒙書用。

一套兩冊《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上、下》,原價316元,頭條活動價128元(噹噹正版圖書,環保印刷、畫面清晰、紙張優良)非常值得給孩子入一套,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沒主見、心思淺:要想孩子格局大、眼界寬,多讀這類書籍
    平時看的書除了育兒類,就是歷史和人物傳記相關的,《萬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世界文明史》、《歐洲史》……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讀的歷史越多越覺得人很渺小,除了生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事,心胸也變得豁達許多。
  • 這5本書籍,提升孩子眼界和格局!
    正是因為書,正是那些偉大的書籍,把我們和整個世界,和書裡書外的世界與人物聯繫起來。我們在物質與精神的世界中穿梭而行,書把我們心中的美好喚醒。」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這5本可以提升孩子眼界和格局的書籍,趕緊收好了!
  • 做人,格局要大,做事,眼界要寬
    在這個世界裡,芸芸眾生數不勝數,可是真正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做任何事,都會從大局著手,從長遠計議,要想站得高,必須得看得遠,想得深。一個人的成功,光有努力是不夠的。所謂的幸運,也只會降臨在少數人身上。在去往成功的路上,格局一定要大,眼界一定要寬。唯有這樣,才會有比別人更早地到達勝利的終點,更清楚地明白生命的意義。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世界上教育的本質都是相通的,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這不正跟哈佛女校長的教育理念是一樣的嗎?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很久不更新,突然發文就是關於思維和格局這個話題。其實這兩個話題很深奧,以我目前的條件,還真是不能班門弄斧,但是還是想分享出來。在此之前,除了要學習相關專業的書籍外,其他類型的書我真的很少看,但由於工作原因,我還是會看很多自己喜歡的內容。
  • 從「糖史」裡看世界關係,季羨林:要想孩子格局大,多讀這類書籍
    學習世界史對孩子影響深遠世界史是一個很廣闊的概念,並不局限於政治、軍事,還有文化、藝術、科學等。那麼,學習世界史對孩子有什麼重要影響呢?除了大家經常提到的拓寬眼界、構建全面的世界觀、人生觀之外。以下三點也很重要。
  • 【地理圖書】少年讀地理,開拓孩子的眼界、決定孩子未來的格局
    格局,是一個人的眼界、心胸和外在狀態。地理學好的孩子人生格局會遠遠超過同齡人。可惜,課堂45分鐘時間太短,知識龐雜很難迅速掌握,枯燥教科書又容易使孩子喪失興趣。要想孩子學好地理、享受它的樂趣和優勢,還是得專業又有趣的書。
  • 趙麗穎:人的眼界和格局,比努力重要得多
    她在很小的時候,見識與格局,就超越了她生活的環境。這也就正說明光有努力是不夠的,還得有眼界和格局。早年時期窮過的人大概會明白,貧窮對人最大的傷害,從來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短視。窮人大多會短視,因為現實擺在那裡,你這個月沒收入,下個月吃飯有成問題,哪有閒情逸志去規劃到更長遠,談夢想談情懷更是奢侈的。
  • 孩子越大,這類書越要多讀,可惜經常被忽視
    而非虛構類作品,則相對枯燥,但可讓孩子建立自然、人文和社會領域的知識架構,對生活經驗有限或接觸外部世界不多的孩子,非虛構類是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讀得越多,對世界的了解就越深刻。>現在孩子的表達能力,真的不可同日而語,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讀各種非虛構書籍。
  • 只要家裡不是太窮,就別在這2方面省錢,會拉低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為了節流,有的人甚至在養孩子時也堅持「窮養」的原則,如果是為了讓孩子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倒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但也有人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不捨得給孩子多花一分錢,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教育方面,都比周圍同齡的小夥伴要差一些;甚至還教給孩子一些不入流的節約手段,比如去商場趁試吃品、趁鄰居暖氣、親朋聚會總想辦法推脫買單等。
  • 你的眼界和格局,是看著這樣的書變大的
    失落沮喪時,看看風起雲湧的時代,潮漲潮落,個體的命運被時代裹挾向前,眼界寬廣了,便不再為一時得失煩惱;心煩意亂時,讀讀刀光劍影,英雄俠客的歷史,去看一場人世興衰,一段文明的興亡。歷史讀多了,人的格局會變大,能見到大勢,心境也會遼闊。
  • 初中生指出歷史教科書錯誤,愛讀歷史的孩子,眼界遠超同齡人
    顧則行能發現別人沒發現的錯誤,說明他觀察細緻,善於思考,對歷史的熱愛是他尋求真相的動力。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鑑以往而知未來」、「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歷史不僅關乎歷史觀、知識面,談吐氣質,更關乎人生觀、眼界和格局。
  • 李玫瑾:孩子的成長中,要見過這3種世面,他的眼界格局才不一樣
    知乎上有個提問:「見過世面究竟有多重要?」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所以,現在的父母,非常講究帶著孩子見世面,孩子見過世面,眼界才能寬,見識才能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加富足。然而,到底什麼是見世面呢?難道僅僅是出去旅遊嗎?
  • 父母最難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眼界,眼界也是給予孩子的最寶貴財富
    別人看到小溪,你會關注到大海;別人看到小樹,你會想參天大樹;別人看到磚石,你會想到大路。 眼界,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孩子的眼界不僅會影響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會影響一生的格局。1、父母本身的眼界有局限,有的不讀書、學習。很難有給孩子提供開闊眼界的想法。2、家裡的經濟條件限制,不能給孩子出去走一走的機會,見識面越來越窄,孩子的眼界也會受到限制。3、家長的愛護過渡。怕孩子遇到危險,而不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4、孩子只知道課本上的知識,卻很少讀課外書籍。受限於知識層面的狹窄,眼界不能提高。
  • 想培養孩子眼界開闊,常帶孩子去這四個地方,見世面漲知識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眼界和格局,決定著一個人所能到達的高度。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多的見識,以後在面對更多的事物時,能更平靜,當面對大的場合時,可以不膽怯,當面對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距時,可以更包容。要培養孩子擁有開闊的眼界,一個辦法是多讀書。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書中可以看遍人間百態,對世界了解更多。
  • 父親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50年的道路
    這幾天,我們班裡的高同學一直鬧著不想上學,說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做網路遊戲主播和做抖音,不想浪費初中最後一年,想快點賺錢。「反正早晚都要賺錢的,不如趁時機早早賺一把大錢。」這個時代變化太快,社會上的各種浮躁思想隨風潛入夜地滲入到了孩子的大腦裡。「讀書無用論」在學生中盛行,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愛讀書,他們瞧不起那些認真讀書的孩子,相反卻認為「能賺大錢就是人生的成功」。不過,初中老師做了十多年了,遇到這樣的父親,倒真是第一次。
  • 哈佛女校長演講:多帶孩子去陌生地方,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但如果說過硬的教師資源是孩子成就未來的「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眼界、格局、情操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是從探索世界開始。,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哈佛建校以來,首任也是唯一一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曾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演講。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莫等長大才後悔
    03,家長正確的做法一直以來,節儉都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美德,適當地節約確實能夠正確地引導孩子,但是不能適得其反,可能會對孩子的眼界以及格局出現誤差。我們沒有必要將家庭條件瞞著孩子,也要教育小孩子從小就要誠信,不能撒謊。
  •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
    因為女人往往沒有男人格局大,抗挫折能力較差,喜歡感情用事,一味求穩,不敢冒險!這就決定了女人一旦當家,小富即安,事業很難做大做強。有一位朋友,當初她的想法是孩子能考個省內普通師範大學,將來在縣城學校當個老師就滿足了。但是老公沒聽她的!
  • 父母的眼界有多寬,格局有多大,決定了孩子的夢想能走多遠。
    她從來沒有要求孩子去刷題,也沒有主動給孩子報補習班。而是順應孩子的興趣愛好。兒子從小喜歡拆各種機械設備,家裡的小電器基本上沒逃過兒子的魔手。有一次她洗完頭髮找吹風機找不到,發現兒子被拆掉了,只為了拿裡面的小風扇,說是自己要造飛機。她就給兒子報了一個航模班。暑假帶兒子去西安學習,還想辦法帶兒子去參加陝西的航模比賽。讓他感受現場那些選手們認真操控飛機的專注,對航空航天模型的熱愛,開闊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