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難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眼界,眼界也是給予孩子的最寶貴財富

2020-08-28 南風暖夏夜


什麼是有眼界?別人看到小溪,你會關注到大海;別人看到小樹,你會想參天大樹;別人看到磚石,你會想到大路。 眼界,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

孩子的眼界不僅會影響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會影響一生的格局。

有多大的眼界,才能成就大的事業;不同的眼界,成就不同的人生。 眼界開闊思維也就越來越廣,當遇到問題時就會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尋找解題方法,避免進入死胡同。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會更全面,從而減少出錯的概率。

眼界開闊才能胸有成竹,充滿自信,對人對事,能從容應對。遇事也會不忙不急。才會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魅力,不論男孩、女孩,眼界寬闊,必定心胸寬廣,周圍的人也會自然相處融洽。

眼界高遠,才能從容寬容,涵養性情,眼界開闊能讓眼光就會變得更加敏銳,在別人注意不到的事物中找到機會,機會越多,成功的機率也就越大。

比如你大學了,再讓你去中學學習,你的態度和方式肯定是一樣的,你是一定會充滿信心的,因為你有高於中學生的閱歷和心態,做起來肯定是充滿自信,而且也一定會有更佳的成績。


但培養孩子的眼界也是最難的,受到父母自身的局限和經濟條件的束縛等等多方原因。

1、父母本身的眼界有局限,有的不讀書、學習。很難有給孩子提供開闊眼界的想法。

2、家裡的經濟條件限制,不能給孩子出去走一走的機會,見識面越來越窄,孩子的眼界也會受到限制。

3、家長的愛護過渡。怕孩子遇到危險,而不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4、孩子只知道課本上的知識,卻很少讀課外書籍。受限於知識層面的狹窄,眼界不能提高。

提高孩子眼界的一些建議

1、讀書,讀課外書,讀各種體裁的書。

可能家裡條件不好,我們不具備讓孩子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能力,但可以給孩子買書。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說過:「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帶孩子到世界去,但我們可以把世界帶到孩子眼前來」如果你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旅行,那麼就可以讓孩子讀一些課外繪本,他們能在繪本中看到世界的另一個樣子,眼界也會因此更開闊。

2、帶孩子出去走一走。

想要提高孩子的眼界,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去旅行,去一些名勝古蹟,博物館不僅能開闊孩子的眼界,還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鞏固所學知識。

3、讓孩子參與一些自主活動

孩子能放手時則放手,自主的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可能孩子成長的更快。父母的對於活動的把關那是一定要做好的,安全問題也是要想到的,不是任何活動都一定讓孩子參加。

4、一定不要灌輸孩子,家裡窮的不行的思想。讓他們節約,不等於讓孩子封閉自我,與外界接觸才是打開眼界的不二法門。只有心靈的高低,沒有生活的高下。

相關焦點

  •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這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我們通過真人親子秀節目認識了很多可愛的星二代,他們應該就是他人眼裡頂著父母光環,口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在很多普通人看來,他們父母所積累的財富,足以讓他們至少衣食無憂的過完一生,但是我們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卻看到了讓我們讚嘆連連的閃光點。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很久不更新,突然發文就是關於思維和格局這個話題。其實這兩個話題很深奧,以我目前的條件,還真是不能班門弄斧,但是還是想分享出來。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凱特在大學期間十分活躍,如願地認識了王子,後面的故事就不用說了……皮帕也是在各種體育活動中認識了很多的高富帥,在上流社會混的是如魚得水,還找到了如意郎君,富豪丈夫。卡羅爾是一個成功的母親。她用自己富養女兒的觀念,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女兒,成功讓她們走入了上流社會,這絕不是多花一些錢就能實現的。
  •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很多人都說,如果家庭貧窮,是很難給予到孩子優秀的教育然而,也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對此你怎麼看?,能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有眼界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予孩子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成長的空間,因為他們的眼光和格局往往都不會只拘泥於眼前的世界,他們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 父母「哭窮式」教育,讓孩子越來越自卑,長大之後難有眼界與格局
    對此,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種教育誤區,就是對孩子進行「哭窮式」的教育。所謂的哭窮,就是不管有錢沒錢,父母向孩子展現出來的家庭狀況都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概括一個字就是「窮」。,但是損失的更多,在不知不覺之中,這種教育模式限制了孩子的眼界與格局,阻礙了孩子的發展,得不償失。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莫等長大才後悔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對我們的教導會對我們的世界觀有很大的衝擊。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得體,那麼孩子潛移默化之下,也會變得優秀。而父母的格局以及眼界對於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父母的本意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會節約,因此採用了這種「平窮教育法」,但是這種教育真的是正確的嗎?對於孩子的格局和眼界是否會出現誤差,形成反效果呢?01,影響孩子對於家庭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這些「平窮式教育法」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利。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信以為真了。
  • 父母的這幾句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眼界和財商
    ,也十分注重孩子的眼界培養和財商培養。但很多時候總是會用力過猛或者找不到門道,亂來的培養方式,不僅沒有培養好孩子的眼界和財商,反而打壓了孩子這兩個特質的成長,比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需要窮養,尤其是男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錢的重要性,保持對錢的清醒認知,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好度,就容易出現問題:
  • 孩子有寬廣的眼界,得益於父母的栽培
    其實這就應驗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古語,多讀、多看,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課餘活動,父母用各種方式培養豐富了小偉的知識面,開拓了小偉的眼界,為孩子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父母從哪些方面栽培、拓寬孩子的眼界呢?
  • 「父母眼界決定孩子一生」,見過世面的孩子,不說話都能看出教養
    這句話,暴露了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父母的「低眼界」會耽誤孩子一生。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一生,見過世面的孩子,不說話都能看出教養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品學兼優、樣樣不差,那真正的貴族是怎麼樣培養孩子的呢?並非有錢就是貴族,真正的貴族都其世代傳承的「家風和教養」。
  • 黑幼龍:好性格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黑幼龍是著名的教育專家,也是《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書的作者。黑幼龍認為,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沒有人說「學歷決定命運」,也沒有人說「金錢決定命運」,可見性格確實是決定一個孩子一生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在黑幼龍看來,孩子的好性格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樂觀。樂觀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所以也更容易成功。
  • 父母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孩子有可能走多遠
    都說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到底能夠走多遠,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眼界,也就是他們的格局。老師給父母說孩子問題,家長只顧說自己管不了,混完初中畢業就行了。在他眼裡,男孩子長大打工,女孩子長大嫁人,自己孩子又不是學習的料。如他所說,孩子成績從前慢慢滑到後面,現在墊底。孩子回家沒有時間寫作業,要幫忙照顧家人,要幫忙做家務,而家長卻常常出去閒逛喝酒,母親也只顧照顧最小的孩子。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再說了孩子這麼小出門受累的還是大人,要我說就是白白浪費錢,還是讓孩子老實待著吧。網友B:小孩子怎麼就不能旅遊了,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出去一定能夠長見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畢生的財富。由此可以看出,孩子長期處於一成不變的環境之內,害怕和陌生人交流,性格也會變得極其內向。試問這樣的孩子步入校門,父母不擔心他們受欺負嗎?沒有眼界的孩子不僅會膽怯、自卑,更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失去自己的人生色彩。提升孩子的眼界,是不是就意味著要花很多錢?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培養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兒去?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教育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邊界面前,考驗的是家長的價值觀,體現的是家庭教育的藝術性與科學性,當孩子因一時疏忽大意而出現過失時,最忌諱的是家長對孩子沒有原則的大呼小叫,最需要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正面管教。
  • 父母奉行「窮養」理念,將限制孩子的眼界,長大後恐難有大格局
    但是許多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節儉的好習慣仍奉行&34;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出發點是讓孩子不要大手大腳的消費,這一點是完全能理解的。但是倘若父母把握不好&34;的度,過度節儉會讓孩子的眼界受限,孩子長大恐怕沒有大成就。菜市場裡,鄰居李姐帶著孩子正在買菜。兒子陽陽站在一旁等候了許久。原來李姐為了兩塊錢和老闆討價還價了十分鐘。
  • 孩子從小的眼界和格局要怎麼培養?育兒專家:家長先戒掉這個思想
    ,可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錯了方法,當孩子見到自己沒有見過的事物或者是新奇的事物時,孩子可能會感到非常的高興,父母見狀就對孩子說,這不算什麼,好東西還在以後呢,逐漸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的眼界是寬闊了但是對於自己所需求的東西水平卻變得更高了,孩子越來越追求物質品質上的滿足,和朋友之間也是十分的虛榮,經常互相攀比,自己的培養方式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要怎麼培養?專家告誡:家長應該先戒掉這個思想
    ,孩子可能會感到非常的高興,父母見狀就對孩子說,這不算什麼,好東西還在以後呢,逐漸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的眼界是寬闊了。但是對於自己所需求的東西水平卻變得更高了,孩子越來越追求物質品質上的滿足,和朋友之間也是十分的虛榮,經常互相攀比,自己的培養方式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李老師心裡一定有一個最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山裡娃不能一輩子困宥在大山裡,重複祖祖輩輩「開門見山」、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唱著數千年來單調的老歌謠,紡著千百年來疲憊的老紡車。這些山裡娃應該有跟祖輩父輩不一樣的新生活。
  • 孩子從小的眼界和格局該怎麼培養?專家表示:做到這三點至關重要
    現如今,很多家長在培養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習,生活,個人能力等方面,有些父母們還要求孩子做事圓滑,懂得看眼色,從小培養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這種現象越來越多,可是現實卻是培養出的孩子過於物質,對金錢過於執拗,缺少了自我的價值。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長大後差距立現
    金斯貝瑞說: 「家長是子女第一個老師, 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強烈而深遠的影響,他們站在價值觀提供、 態度形成和資訊給予的第一線上。」父母的這種貪小便宜,會毀掉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長大後差距立現!,父母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