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2020-10-09 格格巫育兒

導讀: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如何承擔起著重要的角色責任,是一門無止境的功課,長久以來,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是教育典著中經常提及到的問題,而各個的觀點和知道內容都有所不同。養育孩子,撫養重要,但教育更為重要。

很多人都說,如果家庭貧窮,是很難給予到孩子優秀的教育,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經濟聯繫在一起,是不少家長們的觀點。然而,也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對此你怎麼看?

一、孩子教育在於思想而不僅僅是金錢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想要自己的孩子日後能夠成為出色的社會精英,首先會做的就是不斷的賺錢,然後送孩子去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家教來教育孩子。誠然,這樣被金錢資源堆砌出來的孩子,可能真的符合「精英」的標準。

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僅僅只是關注孩子會多少門外語,懂得多少樣樂器,學習成績有多好,是遠遠不足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的。給予孩子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才是孩子能夠受益終身的教育,是他們人生賴以佇立的精神支柱。

二、有眼界的父母,能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有眼界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予孩子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成長的空間,因為他們的眼光和格局往往都不會只拘泥於眼前的世界,他們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有眼界的父母,能夠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這不僅僅是孩子對於我們現實生活中物質世界的見識和遊歷,更重要的是孩子對於自己精神世界的創造以及思維邏輯的發展。一個人能力有多厲害有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境界有多高,能夠看到和思考到的東西有多深遠。

三、有眼界的父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方向建議

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選擇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個人價值觀念的影響而做出「對自己更為有利」的選擇,這是不分對錯的,但時間久了之後,選擇帶來了結果卻會用來評判當初的選擇。因此就會產生「錯了」的評價,有眼界的父母,能為孩子提供更正確的方向建議。

有的孩子在當時的選擇上,常常會因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道路上的危害,為了遊戲而放棄學習,為了輕鬆的專業而選擇更有競爭優勢的專業,很多選擇看似利己,其實並不利於未來。而作為父母的我們,自然就要比孩子考慮得更長遠一些。

四、有眼界的父母,孩子的成長才能更開心

很多時候,家長們常常會認為有眼界的父母,為了孩子所謂的「未來」就會早早的逼迫孩子走上努力學習的道路,這樣的孩子雖然有未來,但卻沒童年。其實恰恰相反,有眼界的父母不會因為未來而犧牲孩子的現在,他們更會注重孩子個人興趣的培養。

他們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秀之處,並且願意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某種天賦和興趣,讓孩子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尊重孩子的個人自由意志,同時也能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引導,在快樂成長的同時,也不會讓孩子早早的放棄自己的人生。

重要提示:一個家庭環境如何雖然能夠影響孩子的未來,但卻不能夠決定孩子的未來,有眼光的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思想教育,讓他們在現有的生活中看到更寬闊的世界,在人生道路上給予孩子正向的建議,讓他們的成長能夠更開心。

今日話題: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家長的你會主動和孩子聊人生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愛爾蘭詩人葉芝的這句話,說出了教育的實質。但是,如果父母沒有眼界,他們的做法,卻放在了更低的地方。這往往就讓孩子的未來成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那麼,怎麼做一個有眼界的父母呢?
  • 家庭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沒眼界,你們怎麼看?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孩子的格局,所以,貧窮不可怕,可怕是窮人思維。
  •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3個樣子
    人到中年,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3個樣子人到中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階段,成家立業,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未來的責任也越來越大。有的人甚至還是家裡的頂梁柱,時刻警醒自己不能倒下,也不能停下。
  • 奶奶帶孫子偷蝦條: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
    個蝦條怎麼了,犯法啦?但我媽在電話裡說:「你用2個小時砍價,省了10塊錢。看上去好像賺了,但是你忘了,你這2個小時,本來可以看書、學習,用來提升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希望你斤斤計較,是因為如果你的眼界,只局限於眼前小利,又怎麼能在未來,擁有更大的格局呢?」這位網友說,這番話讓她醍醐灌頂。後來的學習工作中,她一直用這番話來勉勵自己。
  • 父母沒有眼界比沒有錢更加可怕,後果可能你難以想像,不信你看
    隨著優生優育的大力推廣,一個家庭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前期會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分享我在從備孕到寶寶成長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的個人的經驗和營養以及醫學背景的專業知識,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育兒每個領域的內容,記得每天關注我的文章哦。
  • 人到中年,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怕你結交了這3種所謂的「朋友」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順暢,那麼結交一些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朋友,能夠在你有難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能夠在有好機會的時候帶上你,一起發財;當你意氣風發、狂妄自大的時候及時地給你「潑冷水」,讓你冷靜下來,不至於得意忘形、樂極生悲。
  • 何啟志:你能走多遠靠的不是你的視力而是你的眼界!
    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眼界!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面對同樣的一個問題,你看到的只是一個點,還是與點平行的一條線,又或者是幾條線銜接的一個面,還是所有面組成的整個框架。他從來沒想過,都21世紀了,家裡還是瓦蓋房, 父母也會老,身體也不好,自己口袋空空,買包煙都要向父母伸手,都快奔三的人了,女朋友都沒有一個...說白了就是眼界太狹隘,只看得到自己,卻聯想不到別人。
  • 摧毀孩子的從來不是沒錢,而是這2種原生家庭,家長還沒有反思嗎
    家長都知道,家庭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父母為了孩子,選擇一輩子不離婚,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原生家庭。最近一個電視劇很火,《隱秘的角落》吸粉無數,裡面有一個情節是講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朱朝陽一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雖然是生活在原生家庭中,但是孩子過的並不幸福,而且這個家庭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比沒錢更可怕的,是沒有這三樣「東西」
    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如果你在街上隨機去做個採訪,問下被採訪對象,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可能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會告訴你,最缺的是錢。不是有句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卻萬萬不能。」錢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不用贅說。但正如這句話的前半句說的一樣,錢不是萬能的。也並不是有了錢,我們的生活就會一帆風順、優哉遊哉。特別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經濟寬裕固然能解決很多物質上的問題,但是卻不能一俊遮百醜,有些問題,並不是錢能解決的。
  • 寒門教育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花錢也培養不出「貴子」
    如果父母平時在家就喜歡打牌,家裡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不可能養出飽讀詩書的孩子。優質的教育從來不是打造成功人士的模板,而是為孩子找到最適合的方向。《This is Us》中,白人傑克是一個要養育三個孩子的父親,這三個孩子中,最小的孩子蘭德爾是在醫院領養的黑人孩子。
  • 男人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
    其實對女人來說,男人有錢沒錢,真的沒那麼重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富二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但,人窮不可怕,心窮,毀一生。心窮的男人,會把窮當作自己的擋箭牌,終日渾渾噩噩,不思進取,而不是想辦法去努力,給自己的女人更好的生活。
  • 有人說「沒錢的中年男人,往往活得都很憋屈」你怎麼看?
    有人說「沒錢的中年男人,往往活得都很憋屈」你怎麼看?我是一個80後,我現在也沒錢,也在奮力地找錢,還在創業的道路上。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最合適不過了。沒錢的中年男人,活得累。可以想像,中年男人,有家了,有小孩了,父母還建在。所以的家庭重擔都落在了你的身上,你要努力找錢來養活一大家子人。你努力的找錢,你很累,但你還要努力地活著,累了一天回家,你也要面帶笑容,無所謂的樣子面對你的妻子和孩子。在親戚,朋友面前,別人都是有房有車,事業有成,你和他們聊天都聊不到一塊去,只能傻傻的聽他們說著你聽不懂的話,仿佛你被全世界都拋棄了。
  • 離異家庭的孩子,最可怕的不是父母離婚!
    生長在離異的家庭裡,甜馨是不幸的,但好在她能感受到爸爸媽媽都是愛她的。也正是因此,她依舊活潑快樂,成績優異。原來,對孩子來說,最可怕的事,並不是父母離婚。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奪冠》熱映時,最讓我驚訝的不是鞏俐黃渤,也不是吳剛彭彭,而是飾演青年郎平的女孩。從姿態到表情,說她是二十年前的郎平也不為過。
  • 當今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而這種差異,不是你上什麼學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反思與成長中,摸索教育的方法。這一天,奶奶來端面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面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
  • 「高三黨」的真實心思,最可怕的不是學習壓力,而是父母的這些話
    「高三黨」的真實心思,最可怕的不是學習壓力,而是父母的這些話2020年已經只剩下十幾天了,對於2021年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現在只剩下五個多月的複習時間,在備戰高考的這段時間裡,只要是想認真學習的考生,都是付出了非常多努力和汗水的,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
  • 思維導圖:可怕的不是失業,而是看不到希望
    那麼這些難道不是事實?我們始終在原地。03,失業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見希望。老闆娘,今年50多歲,開著一家西餐廳。大兒子開著一家廣告公司,小兒子考取了全市最好的大學,補習課上萬。家裡兩部車兩套房。她不窮吧?
  • 決定你走多遠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而是你的努力
    一個19歲的孩子,出身於普通家庭憑藉自己的努力月入3萬,並且還用自己還略顯柔弱的肩和父母一同扛起家庭的責任,和對父母盡孝心,這在他這個年齡段非常難得。他在用實際行動啪啪打臉那些動不動就抱怨自己沒有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沒有有本事的父母,起點就比別人低,他們總是說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自己怎麼努力都追不上那些起點高的人,拼不過一個有錢的爹。
  • 「你不是沒安全感,你只是沒錢」
    前段時間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我現在挺沒安全感的。我說,不是吧,我覺得你男朋友對你挺好的,看起來安全感爆棚啊。她沉默了一會兒說,和愛情沒關係。現在越來越覺得,愛給人帶來的安全感太稀薄了。男朋友從來都及時回消息、從不多看別的女生一眼、記得大大小小的節日,會送我禮物,也會逗我開心……這些是讓人覺得很安心。但是,然後呢?愛情是很重要,但愛情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在面對生活的時候,特別沒有安全感。我又問,那你覺得,除了愛,還有什麼能給你安全感?
  • 父母的這幾句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眼界和財商
    @夏天的光我小的時候只要有關於錢的事情,比如買書、買筆等,都是要看我父母的臉色的,哪怕要了,我父母也不一定會給,後來乾脆不開口要了,雖然現在我長大了,但是這種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我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畏畏縮縮的,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基本上是能不參加公共活動就不參加,因為我比較自卑。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還是娃惹到你了?她氣鼓鼓地說:老公才不敢惹我,還不是家裡那個兩歲的臭小子,一大早就被他氣個半死。做好的早飯,本打算要餵他吃的,人家非說要自己吃,吃完之後直接把碗也扔了,想想最近憋的火,我決定出來喘口氣,不然真的要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