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孫子偷蝦條: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

2021-02-26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石頭和花

來源:孩子王(ID: lovekidswant)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簡寧朗讀音頻

吃你2個蝦條怎麼了,犯法啦?

江蘇淮安,一位奶奶帶著1歲多的孫子,顫顫巍巍地逛著超市。

路過散裝蝦條的攤位時,奶奶左右看看,伸出左手抓了一大把,直接裝到孫子手上。

超市老闆娘剛好在附近:「大姐,給寶寶嘗嘗不用拿這麼多,拿幾個就行了。」

誰知奶奶聽到這話,神情突然激動起來:「一歲多的小孩能吃多少,吃你2個蝦條,犯法啦?」

二人不歡而散。

其他攤位的售貨員反映,這個奶奶很生氣地喊叫,老闆娘和她們說,算了,算了。

沒想到,沒過多久,奶奶的兒媳婦大鬧超市。

這名自稱是兒媳的女子,高高舉著手機,一邊對著老闆娘和攤位拍攝,一邊罵罵咧咧,說要把視頻傳到網上。

事後,面對記者的採訪,老闆娘有些委屈;「不是說不能嘗味道,但是抓一大把也太多了。我們也是要做生意的。」

一直到最後,這位奶奶也沒有買任何東西。

這位奶奶的做法,手段嫻熟,想來已不是第一次如此。

生活中這樣愛貪小便宜的人,你一定也見過許多,見怪不怪。

但新聞中,那個一歲多的小男孩,讓人心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過:「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不要小瞧父母長輩的影響力,他們的行為將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貪小便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這件小事,很有可能毀掉你的孩子。

教育中哪有什麼小事,所有的小事都是教育的關鍵。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

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說:

我從小家境貧寒,但家裡不會為了省錢,就節衣縮食。爸媽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就連大聲地呵斥都沒有過。但是有一天晚上,媽媽把我罵哭了。

那時候我剛上大學,在逛夜市的時候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於是我捂著耳朵,興奮地和我媽邀功。

我在逛夜市時,看到一條好看的圍巾。

但價格有點貴,於是我在老闆的攤位邊,磨了很久,用很優惠的價格拿下。

但我媽很生氣,那也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被罵得那麼慘。

剛開始,我很委屈。我認為我這麼努力,花了這麼多時間,不就是想為家裡省錢嗎?不說誇我,但也不能罵我。

但我媽在電話裡說:「你用2個小時砍價,省了10塊錢。看上去好像賺了,但是你忘了,你這2個小時,本來可以看書、學習,用來提升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希望你斤斤計較,是因為如果你的眼界,只局限於眼前小利,又怎麼能在未來,擁有更大的格局呢?」

這位網友說,這番話讓她醍醐灌頂。

後來的學習工作中,她一直用這番話來勉勵自己。最後她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還籤約了一家很有名的上市公司。

這位媽媽的眼界不一般!和新聞裡為了2根蝦條,在超市大鬧的父母相比,更見高下。

當你為了多佔一點別人的便宜,而汲汲營營,你的格局就已經被你自己,縮小到了極致。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只要在前面吊著一塊蘿蔔,驢子就會一直拉磨。驢子之所以這麼悲慘,就是因為眼光只放在眼前的,那一點微末小利上。

如果你的目標是佔小便宜,不自覺地,你整個一生都在為這個可悲的目標奮鬥。

如果想要孩子在日後能有大出息,不用終日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煩心,就要培養他不佔小便宜的格局。

曾看到網友分享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小時候,鄰居和她兒子配合一起偷東西。

要麼是媽媽和老闆聊天,兒子去偷東西;要麼是媽媽去偷東西,兒子望風。

母子倆經常找一些雜貨店,或者小超市下手。偷的東西有大有小,大部分都不貴重。

兒子從一開始不情願去望風,聽到腳步聲就神色慌張,到最後完全神色自若。

後來這一片的人,都知道了他們偷東西的事情。這家人就搬走了,也沒有了消息。

愛貪小便宜的人不是壞人,但壞人變壞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貪小便宜。

最近聽到人說,那個鄰居家的兒子被抓了,要蹲好幾年的牢獄。

據說是偷了同學貴重的東西,被當場抓住,送到了派出所。

剛開始和這個人一個宿舍的人,陸陸續續地,老是發現自己有東西不見了,一直持續了2個學期。

最後經過排查,懷疑是這個人幹的。

大家提高了警惕,最後捉賊拿贓,人贓並獲。

聽說被抓的時候,這個鄰居家的兒子,絲毫不愧疚,只說了一句:「要是自己小心點就好了」。

有個網友留言:

這個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和他母親的做法分不開。如果不是母親為了佔小便宜,鼓勵兒子一起去偷東西,孩子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深以為然。我們常以為父母能夠塑造孩子,但沒想到毀滅孩子的偏偏是父母。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道理,每一個父母都要謹記。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會吃大虧。

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過:」世界上沒有便宜的事,誰想佔便宜誰就會吃虧。」

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不要貪小便宜呢?以下這幾個方法,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1.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孩子的品格就反映在父母自己的言行上。

英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

父母要孩子做什麼,自己也要做到。如果教導孩子不要貪小便宜,父母也要做到不斤斤計較。

最好的教育不只是教育孩子,也教育父母。

2. 適當地引導。

孩子是一張白紙,她的一切看法和想法,都是從身邊人的教導中學到的。

可以通過給孩子買一些繪本或者是故事書,來引導孩子。

用講故事的形式,來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會接受起來更快。

3. 發現不好的行為及時糾正。

曾看過這樣一則暖心的故事:

微博上一個網友說,他在小區開了一家便利店。

冬天的一個早上,他開門時,發現門口站了一對母子,媽媽把兒子摟在懷裡,用懷抱為他擋風。

他一打開門,這對母子便跟了進來。

這位年輕的媽媽,向他鞠了個躬,歉意道:「實在不好意思,我的兒子前天在你店裡的時候,順走2個玩具。我今天特意帶著他過來道歉。」

一旁的兒子一直低著頭,這時抬起頭來,向老闆鞠了個躬,把手裡的20塊錢遞給老闆:「伯伯,對不起。我不該不給錢,就把模型玩具拿走。我下次不會了。」

這位網友說,被順走的是結帳附近的模型小人。因為當時人比較多,他沒注意到。

晚上關門的時候,才發現不對,沒想到第二天這對母子就過來道歉了。

為這個故事裡媽媽的行為點讚!孩子拿走的東西價值不大,如果媽媽不帶著孩子去道歉,老闆也不會知道是誰拿走的,孩子還能佔到小便宜。

但是這位媽媽深知,孩子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及時糾正他。

歌德曾經說過:「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

養育孩子就像種樹。哪有什麼天生筆直的樹苗,只是有的種樹人更加用心罷了。

曾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爸爸做了兩碗面,一碗麵上面臥著荷包蛋,一碗麵上面空空如也,爸爸問兒子:「你想吃哪碗?」

兒子用手託著小臉,想了想,「給爸爸吃有蛋的這碗,我吃另外一碗。」

爸爸笑了笑。

吃到最後,兒子發現碗底臥著一個荷包蛋。

爸爸狡黠地看著兒子:「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家有女兒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女平臺

女兒派(微信號:nverpai)

每一個女兒,都是爸媽眼中的稀世名花。

養得好一朝驚豔四座,養不好費心勞神。

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女兒,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好看哦 

相關焦點

  • 帶孫子的奶奶們
    申月琴 公園裡帶孩子 的爺爺奶奶很多,有些人家是兩個人帶一個娃,有些人家是好幾個人帶一個娃,但大多數是奶奶一個人帶著娃。有的寶媽中午下班可以回家,她可以帶寶寶睡一會兒,等到寶媽去上班,就得準時起床接任務。有的寶媽是早上七點多出門,晚上七點回家,這樣,全天都是由奶奶負責。奶奶必須自己安排好時間。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為了帶孫子,爺爺奶奶不能相互照顧,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有些奶奶,自己沒有退休金,靠爺爺在外面打工寄錢,還拿錢出來給兒女買菜,給孫子買吃的。
  •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兩人神情如同複印粘貼
    奶奶帶孫子打針,孫子沒疼奶奶先疼,二人表情神同步>前不久,一名奶奶帶孫子打預防針的照片火了,倒不是發生了什麼特殊的事,而是這位奶奶的一系列表情包讓網友們覺得很有趣。只不過在老人帶娃的家庭裡,矛盾也是隨之而來的,畢竟年輕一代和老一代帶娃的理念和方式都不同。
  • 奶奶帶孫子吃酒席,一個動作引發爭議。奶奶委屈:俺是好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年輕人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於普通工薪家庭的年輕小兩口,不但要還房貸還要養育孩子和家庭一切開支,普通工薪一個人是不足以撐起一個家的,這時帶孩子的第一人選,最優先考l慮的就是雙方的父母。
  • 奶奶帶孫子逃學為哪般
    原來,事發前一天晚上,孩子沒按老師要求寫作業,李女士忍不住發火打罵了幾句,在一旁的奶奶心疼孫子,一氣之下準備把孫子帶回江西老家,上演了一出「逃學記」。看著報導,腦海裡浮現出媽媽打罵孩子的場景,這幅畫面很多人想必不陌生。輔導孩子做作業,大概是這世上最累的工作之一了。
  • 錢江晚報:奶奶帶孫子逃學為哪般
    原來,事發前一天晚上,孩子沒按老師要求寫作業,李女士忍不住發火打罵了幾句,在一旁的奶奶心疼孫子,一氣之下準備把孫子帶回江西老家,上演了一出「逃學記」。看著報導,腦海裡浮現出媽媽打罵孩子的場景,這幅畫面很多人想必不陌生。輔導孩子做作業,大概是這世上最累的工作之一了。
  • 爺爺奶奶帶孫子應該要「帶娃費」嗎?2位老人實話實說
    現在大多數家庭,孩子差不多斷母乳以後就交給爺爺奶奶帶,爸爸媽媽都去上班。孩子不僅是家庭的潤滑劑,也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帶娃雖然是體力活,但也只有把娃交給爺爺奶奶帶才是最放心的。有的父母一輩子都是為孩子而活,養大自己的孩子又要無償的養孫子。其實爺爺奶奶帶孫子有時候也真的有苦說不出。
  •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是很難給予到孩子優秀的教育,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經濟聯繫在一起,是不少家長們的觀點。然而,也有人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對此你怎麼看?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僅僅只是關注孩子會多少門外語,懂得多少樣樂器,學習成績有多好,是遠遠不足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的。給予孩子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才是孩子能夠受益終身的教育,是他們人生賴以佇立的精神支柱。
  • 兒媳: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婆婆:我沒有義務幫你帶孩子
    導讀:兒媳: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婆婆:我沒有義務幫你帶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媳: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婆婆:我沒有義務幫你帶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孫子和奶奶發生矛盾該怎麼做?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矛盾衝突每個家庭在所難免,矛盾可以發生於任意兩個人之間,家庭矛盾屬於家屬之間的矛盾,並不難以解決的,在許多矛盾中,奶孫之間的矛盾也很常見。奶孫之親屬於隔代之親,在正常情況下,隔代親更親,奶奶應該很愛自己孫子的。
  • 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外婆帶卻要給錢?
    表妹夫:「奶奶帶孫子是天經地義應該的你說沒錢我可以給你花,那都是我應該做的,但你硬性要求我每個月給你多少錢,這就有點過分了。」婆婆:「你丈母娘幫忙帶娃,你給錢的時候怎麼不怕傳出去被人笑話,我怕什麼?就一句話,給錢才帶娃。」
  • 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
    導讀: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帶孫子吃酒席,菜剛上就替孫子「搶肉」,賓客:孩子被養廢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沒眼界」,你怎麼看?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愛爾蘭詩人葉芝的這句話,說出了教育的實質。但是,如果父母沒有眼界,他們的做法,卻放在了更低的地方。這往往就讓孩子的未來成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那麼,怎麼做一個有眼界的父母呢?
  • 婆婆說:憑什麼奶奶就要帶孫子,外婆不用帶外孫
    為了帶孩子,我在家做了七年的家庭主婦。後來上班也是為了方便照顧他,選擇離他學校近的地方工作。前幾年,我終於熬到退休了,孩子也結了婚。我一個月有2800塊的補助,我想著自己可以休息兩年,跳跳廣場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超省心奶奶」走紅網絡,帶雙胞胎孫子出門,把嬰兒車邦成押囚車
    文/南安育兒經(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都說奶奶帶娃一個頂倆,尤其是對帶孫子這裡一塊尤其有手段,因為孫子都比較好動,一般家庭的老太太們可是很難駕馭啊,畢竟孩子剛出浴一個活潑的時期。「超省心奶奶」走紅網絡,帶雙胞胎孫子出門,把嬰兒車邦成押囚車在網上一個視頻爆紅,在朋友圈和媽媽圈都要被刷爆了,視頻中一個奶奶推著兩個嬰兒車,嬰兒車裡坐著一對雙胞胎,兩個孩子整著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著外面的世界,但是讓網友們笑噴的是,奶奶為了孩子的安全。
  • 奶奶,您這樣帶孫子,既吃力,又不討好!快來看看其間缺了什麼!
    其中的一個姑姐(以下簡稱奶奶),不過才50剛出頭,帶著四周歲的孫子(以下簡稱孫子)一起去。剛上車,奶奶就拿出奶瓶問孫子:喝點水吧?喝點水好不好?孫子在汽車座椅前後摸摸、看看,根本不理會奶奶的建議。奶奶一臉的焦慮,轉向我們:你們看,我家寶寶身體不舒服,一口不吃啊!急死人了!又轉向孫子:寶寶你餓不餓?
  • 當今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而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窮人家裡竟然出現了富二代!貧富的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 姥姥帶娃出大力,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傷了心的「姥姥」並不是一個
    而那些做了父母的人,大多也會選擇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因為實在是分身乏術,家庭實際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夫妻雙方有一人全職在家帶娃。根據最近一則網友投票的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選擇了讓姥姥帶娃,其次是父母自己帶娃,最後才是奶奶帶娃。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姥姥帶娃,而不是奶奶?知道原因很心酸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寶寶,雖然有了寶寶,伴隨寶寶一起來的還有更大的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許多父母在生了孩子之後,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之中,努力的工作賺錢養家,就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長輩去帶,一項數據統計在眾多家庭中把孩子交給奶奶去帶的要少於比孩子交給外婆去帶的大部分家庭都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外婆婆去帶
  • 奶奶帶5歲孫子逛書店,孩子撕掉8本書,奶奶:書質量不好
    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為什麼很多爺爺奶奶都帶不好孩子,讓小孩子越長越"熊"?人們常說熊孩子難管,卻少有人看到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熊老人,熊孩子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奶奶帶5歲孫子逛書店,孩子撕掉8本書,奶奶:書質量不好朋友小圓帶著孩子去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兩位書店職工揪著一位老太太和5歲小男孩不放,嘴裡嚷嚷著,一定要買下來不然就賠錢。
  • 奶奶帶孫子去酒席,之後被全村「拉黑」,村民:不會帶孩子就別帶
    不會帶孩子就別帶陳奶奶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在大城市裡面打拼,大兒子已經結婚生子了,小兒子剛剛成家。之後大兒媳婦給陳奶奶生了個大胖孫子,陳奶奶非常高興,經常讓大兒子帶孫子回來大兒子和妻子平時的工作都很忙,家裡請了一個保姆專門照顧孩子。陳奶奶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直說他們浪費錢,就說她帶孩子,大兒子經不住陳奶奶的嘮叨,也就把孩子留在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