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好日子,約兩個姑姐陪我去給大女兒選購嫁妝。其中的一個姑姐(以下簡稱奶奶),不過才50剛出頭,帶著四周歲的孫子(以下簡稱孫子)一起去。
剛上車,奶奶就拿出奶瓶問孫子:喝點水吧?喝點水好不好?孫子在汽車座椅前後摸摸、看看,根本不理會奶奶的建議。奶奶一臉的焦慮,轉向我們:你們看,我家寶寶身體不舒服,一口不吃啊!急死人了!又轉向孫子:寶寶你餓不餓?餓了我們去買點東西吃吃,好不好?孫子依舊不理會。
我把一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奶奶帶孫子,果然隔代親啊!可是親得有點不理智啊!您這一邊不停地暗示孩子,身體不舒服,一口不吃,一邊又勸他吃點東西,這樣,孩子會有食慾嗎?還有,您這樣追著問孩子吃不吃,喝不喝,孫子還能有自己的思考與主見嗎?
來到一家加工被胎的店鋪。幾個大人邊等邊聊天,孫子沒事兒幹,一個勁兒的往外跑,奶奶不停地去追,跟他講道理,要注意安全,不能到馬路上……可是孫子還是控制不住的往外跑。
我跟奶奶說:您讓他幹什麼呢?他不可能跟成人一樣長時間坐著聊天吧?以後再出來辦事的時候,您得給孩子準備一個玩具,比如樂高、積木、小汽車等,在較長時間的等待時,要滿足孩子的興趣需求,讓他有事可做,他就不會跑來跑去了。
我們一起到玩具店買玩具,按孫子的首選,買下了一個奧特曼組合裝。可是孫子還要其他的,看看這個喜歡,要買下,看看那個也好玩,要買下,不停地糾纏。奶奶說:今天沒帶足夠的錢,下次等奶奶帶了錢再買。可是孫子不顧這些,哭著鬧著就是要多,要買多個玩具。
比如,今天,我們只買一種玩具,讓孫子挑自己最喜歡的。當他挑了這個又要那個時,果斷把他首選的那個拿去調換,並且,認真堅決的告訴他,每次,只買一個。這樣,孫子就不會再無休止地鬧下去,而是認真做選擇了。
認為,年輕爸媽要注意了:帶孩子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活兒,不僅不能全盤託付給奶奶輩的人照管,年輕人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教養知識,因為「生活即教育」,你們要以全新的育兒理念貫穿在一日生活之中,讓孩子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人。
上述奶奶如大多數奶奶一樣,一切以孩子的吃飽穿暖不生病為原則,細心照料孩子的吃穿住行,沒有半點差池。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還有常見的教育案例如下:寶寶摔倒了,碰到了桌子,就打桌子,責怪桌子碰了寶寶;紐扣扣不起來,責怪紐扣太麻煩,刁難寶寶……試想這樣的教育,長期下去,孩子怎麼會有自我反思過程?哪來的責任擔當意識?遇到事情,當然更不會找原因,尋求方法了,而只會責怪、遷怒他人,多麼可怕呀!
倡議年輕寶爸寶媽們,教養孩子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側重於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側重於活潑開朗、寬容大度等性格特徵的培養。你們要積極主動地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在實在脫不開身的情況下,也要對奶奶爺爺做適當的教養方式方法的溝通輔導,避免過份的包辦、遷怒、推卸責任等育兒行為發生。
家有寶貝的友友們, 願你們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合力教養下,身心健康、個性鮮明、品質優秀,一切向好,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