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獨酌: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2020-08-28 伊人獨酌7512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這是伊人老師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思考之二。


作文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歲、年輕漂亮的師範大學畢業生李雲飛,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師。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筆捐款,這筆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她沒有把錢用在「現實問題」上,比如增添些新的教學工具、改善教學環境之類,而是在其他老師反對下,她將全班孩子「奢侈」地帶到了深圳,讓孩子們第一次走出山溝,切身感受了外面廣闊的世界。面對記者的一大堆的問題,年輕女教師只恬淡地說了一向話:「我們那裡太窮了,但我想讓我的學生知道山外有高樓。」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中的李雲飛老師是一位睿智有遠見的老師。她深諳人生大道理——眼界決定格局。


  • 01 李老師心中的眼界

在年輕的李老師眼裡,眼界是山外的高樓,是外面精彩的大千世界,是一種改變封閉蒙昧、貧窮落後的現狀的渴望,是照亮孩子們心靈的理想和追求。李老師心裡一定有一個最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山裡娃不能一輩子困宥在大山裡,重複祖祖輩輩「開門見山」、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唱著數千年來單調的老歌謠,紡著千百年來疲憊的老紡車。這些山裡娃應該有跟祖輩父輩不一樣的新生活。年輕的李老師帶孩子們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無疑會打開孩子們看世界的窗戶,在孩子們貧瘠心靈上播下夢想的種子,激發孩子們奮鬥的原動力,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帶著孩子們一起飛,走出愚昧,走出貧窮,飛向更廣闊的天地,不單讓孩子們能看到霓虹燈影,更要讓孩子們心中裝著星鬥大海,這是李雲飛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 02 人生大格局由開闊眼界成就


人生的大格局往往是由開闊的眼界成就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胸襟成就的格局;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是勇氣成就的格局;魯迅「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這是進取成就的格局。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我們的孩子不應該是井底的蛙、四角天空下的迅哥兒,更不能是成年後的閏土,而應該是高唱「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的勵志學子,千帆過盡,歸來仍是少年。如何在教育上精準扶貧,李雲飛老師給我們上了生動一課。


眼界寬者能成大格局。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北方八卦掌宗師宮羽田對女兒宮二說:「一個人要往遠處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這句話對宮二影響至深。章子怡飾演的宮二,牢牢記住父親的話,不單苦練宮家六十四手絕技,「聽到最多的就是骨頭碎的聲音」,更憋著一股「只能進不能退」的倔強和硬氣,在世事風雲動蕩、宮家遭遇變故、受盡顛沛流離之苦中仍堅守磐石般的信念,她決意不出嫁,不留後,不傳藝,選擇活在自己的歲月裡,「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做自己命運的神。正因如此,葉問也只不過是她生命裡的一個配角,是在她的人生戲臺下端著茶盞觀戲的茶客。宮二自成大格局,不管是否葉底藏花,只因她曾「過了山」,開闊了眼界。



  • 03 教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英國BBC耗費了半個世紀製作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也給我們深刻的啟示:眼界影響人生格局。《人生七年》跟拍14個孩子56年,透過這14個孩子從出生到56歲的人生軌跡,得出了重要結論:父母的眼界、格局和人脈,能直接影響孩子們的人生發展;物質資助能助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世界,但是,精神層面的引導卻比物質方面的影響更深遠。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人的一生發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老師猶如學生之再造父母,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人,老師的眼界和格局,同樣也會深刻影響到孩子們的人生。李雲飛老師帶孩子們看深圳的「高樓」,無疑是能給孩子們深遠影響的精神層面的引導,勢必會給孩子們的一生以深遠的影響,甚至是終身影響。有眼界有格局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莫不如此:莎莉文老師引領海倫·凱勒走出黑暗和絕望,徐錦澄先生喝醒「一眼望到底」的梁實秋認真求學,蒙萬夫老師的創作作風影響賈平凹腳踏實地不浮躁,蔡芸芝先生為人的熱心仁愛薰陶魏巍的性靈,瓦爾德施米特博士做學問的徹底性影響季羨林一生——嚴謹、真情、真實、真切,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們的眼界」,2019年7月15日,馬雲鄉村人才計劃啟航典禮在杭州師範大學舉行,馬雲在典禮上致辭,表達了對教師和對教育的思考。他說: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老師的胸懷就是學生的胸懷,老師的情緒也是孩子的情緒。教育需要有勇氣、擔當和判斷。教育的背後是學校、是老師、是家長,還有社會的擔當,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是責任和擔當,那麼教育首先必須有責任和擔當。教育需要有勇氣、擔當和判斷,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為孩子們好、為孩子們一輩子負責任。」「我們要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首先要給老師們最好的教育,我們應該在老師的培訓、老師的成長上去下工夫。」



馬雲認為,未來中國最重要的資源是每年1500萬的新生兒童的腦袋,「1500萬兒童的教育模式、內容,決定了我們這個國家30年以後的競爭力,決定了每一個家庭和他的子孫後代的能力」,我們怎麼把中國兒童的「腦礦」開發好,關鍵在教師,教師好了,教育才會好,教育好了,中國才有希望。馬雲的思考,體現了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家的胸襟和眼界,也對當代教師寄予了極大的希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那麼,什麼是教師的眼界?知識的淵博、思想的深邃、視野的開闊、胸襟的坦蕩、未來的遠見,修養、良知、責任、擔當、創新……這些共同構成了教師的開闊的眼界。老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導師,不是知識的輸送器,而應是引路人、雕刻家,是打磨璞玉的工匠;老師的眼界和格局就是學生的眼界和格局,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成為這樣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教育工作者。


04 時代呼喚智慧師者


思想有多遠,行動才能有多遠;眼界有多高,格局才能有多高。領略了海若之浩,不以秋水為美;見識了高樓之偉,不以大山為限;感受了鯤鵬之大,不以燕雀為志。山登絕頂人為峰,哈佛博士何江胸中激蕩的是把現代文明帶到最需要的地方的使命感,耶魯哥秦玥飛立足田壟用實幹精神換來鄉村巨變,壯鄉兒女黃文秀一心為民在扶貧長徵路上殞身不恤。少年強則國強,時代需要這種大格局青年,而我們,需要更多像李雲飛老師這樣真正懂得教育之道的智慧師者。

相關焦點

  • 無關愛情的溫柔句子‖我們身在井隅,卻心向璀璨
    我們身在井隅,卻心向璀璨。We are in the corner of the well, but our heart is bright.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馬雲: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回來以後他給學生們上科學課,講到浮力的時候,就講了這5瓶礦泉水的故事,班裡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更對浮力的概念印象深刻。其實,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老師的胸懷就是學生的胸懷。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山西朔州的地理老師帶著孩子們騎行1800多公裡到上海的新聞,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她的命運
    相夫教子固然重要,但是新時代的女性不該被此約束,擁有自己的眼界,心懷自己的嚮往,何嘗不是一件人生樂事。像駱玉珠一樣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子,挺好。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成了彩色,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困難很多,但也正是這些困難讓她的眼界更加開闊。
  • 大學生,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眼界?
    對於剛入大學的我們來說,做任何事都要懷著一份敬畏之心,生活中處處充滿著驚喜,就算你偶爾被驚喜攪得精疲力盡也不要失去對未來的事物的好奇和激情。慢慢來,不要急,順其自然,生活會將外面的世界之大向你娓娓道來。到了大二,我們已經觸及了學科的皮毛,理論學習慢慢走向正軌。 我們開始在輸入知識的同時,學著進行輸出。
  • 英語學習,要先有眼界
    迅公教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前段時間,迅公給我寫信,邀我入股他在美國的二次創業。對於股東竟然沒有投資要求,卻有三條必須遵守:1. 每天跑步5公裡;2. 每天臨顏體大字;3. 模仿跟讀國外新聞。這三條我一條都做不到,所以向他討饒,看看能不能寬容一些。由著性子來的老師多半有風骨,這是做教育的人必須有的一口底氣。
  • 父母最難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眼界,眼界也是給予孩子的最寶貴財富
    眼界,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孩子的眼界不僅會影響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會影響一生的格局。眼界開闊思維也就越來越廣,當遇到問題時就會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尋找解題方法,避免進入死胡同。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會更全面,從而減少出錯的概率。眼界開闊才能胸有成竹,充滿自信,對人對事,能從容應對。遇事也會不忙不急。才會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魅力,不論男孩、女孩,眼界寬闊,必定心胸寬廣,周圍的人也會自然相處融洽。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所以,凱特在學生時代就是十項全能,她還是運動全能。皮帕也一樣,學習運動兩不誤,徹頭徹尾的優等生。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威廉王子進入聖安德魯斯大學就讀,媽媽就要求凱特休學一年,第二年申請和王子相同的大學專業。
  • 男人的眼界往往就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看你的眼界高嗎?
    其實,過多的關注錢,只是因為他們的眼界太低。男人的眼界,往往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一看,你的眼界高嗎?一、讀書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明理。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往往開闊了我們的心智,延伸了我們的眼界,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得到很多,這並不是一時半會說的清楚的。有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大錯特錯。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放大我們的格局,決定我們的未來。
  • 身在井隅,心向璀璨|校園欺凌|陳念|小北
    但穿過隧道,陽光灑落下來,就是小北的家。雖然破破爛爛,但這是陳念的安全屋。在這裡,她可以鬆弛下來,終於能顯露出一點少女的溫柔青澀。在這兒,她不用擔心走到半路被推倒,不用害怕那些惡作劇,因為有個人對她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小北因為陳念「一起走出去」的盼望,他的生活有了重點和目標。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眼界太重要了,沒眼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在《登飛來峰》借事物表達了眼界的重要性:飛來峰上極高的塔,早晨可以看見日出。在高處,不怕浮雲擋住視線,只是因為站在最高處。從王安石的表達中,我們看出了站得高的重要性,所謂站得高,其實就是眼界。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知識只顧埋頭苦學是沒有效果的。只有我們把眼界放開,才更有機會把知識運用到合理的地方。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養育者,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也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更要學會做孩子的老師。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眼界開闊的家長,一個思想豐富的家長,一個視野開闊的家長,一定會引領孩子增智益智,明智的家長,凡事一定會和孩子一起找先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鼠目寸光,更不是委曲求全。面對自家的孩子,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一把手指有長短,兄弟姐妹有差異,這是極為正常的事情。有眼界的家長育出的孩子做事有頭腦,做事有章法,學習有方法。
  • 眼界與格局
    人的思維有時候很奇怪,你腦子裡正想著某個人或某件事,突然間就會接收到某人或某事的信息,似乎千裡之外的人或事真能感應到你的所思所想,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理論」吧?生活中,眼界越低,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常常怨天憂人;眼界越高,越容易雲淡風輕,前程美好。「六尺巷」故事,大家應該聽說過,講的是古代有兩個鄰居爭地建房,互不相讓,其中一人寫信給京城做官的兄長,要求出面幹預。但其兄長回信只寫道:「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再說了孩子這麼小出門受累的還是大人,要我說就是白白浪費錢,還是讓孩子老實待著吧。網友B:小孩子怎麼就不能旅遊了,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出去一定能夠長見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畢生的財富。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真正的拼爹拼媽,其實拼的是眼界和格局
    ,拼的也不是能為孩子一擲千金,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但我所在的小城市,父母老師對編導這種專業聞所未聞,更別提準備面試事宜了。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基本都來自省會和大城市。大學四年,她未談過戀愛,因為公務員爸媽教育她:學習的時候不能分心。我們都以為她會步步生花走向人生巔峰,結果她保研讀博之後,直接回家找了一份穩妥的公務員工作,然後亦步亦趨開始相親步驟。
  • 人到中年,還在「賣弄」這些,說白了就是眼界低
    人到中年,還在「賣弄」這些,說白了就是眼界低賣慘,博取同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麻煩要應對,誰也不想總聽到其他人向自己傾訴負能量。其實你現在所面臨的那些困難,跟其他人說了也不會解決。更何況你把自己說的這麼慘,無非就是想要得到他人的同情,若是有了這種想法,日子只會越來越不好過。眼界高的人,總是在為成功找方法。賣弄姿色,吸引異性關注有些女人喜歡在朋友圈發些自己裸露的照片,想要引得異性的關注。其實她就是寂寞了,想要談愛。
  •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界決定境界 什麼是眼界?眼界是所見事物的範圍,借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寬度或廣度。 什麼是境界?境界本為土地的界線,常指人們思想認識上所達到的深度與高度。
  • 如果有可能,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孩子
    一個女人的判斷力和她的眼界絕對成正比。她看到的越多,經歷的越多,判斷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參照系,也讓她對人生、對自己更加寬容。所以女人有空一定到外面轉一轉,讓外面行走的半徑更大一些。 來到學校參觀了一圈,各方面感覺還可以,在參觀的路上我便讓老師詳細介紹一個學校的專業,特別是乘務類的,帶領參觀的老師說如果對乘務感興趣的話,今天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面試,面試老師會結合學生的基礎形象、溝通能力做一個簡單的評估,看是否具備報考的條件。 表妹一聽,說不想學乘務了,報會計吧,當時我們都驚呆了,怎麼變這麼快?表妹說自己太胖了,也不愛說話,就不想參加這個面試了。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很久不更新,突然發文就是關於思維和格局這個話題。其實這兩個話題很深奧,以我目前的條件,還真是不能班門弄斧,但是還是想分享出來。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 職場中,經驗決定速度,眼界決定高度,拓寬眼界你需要明白這三點
    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國內某中部省份的二線城市,做了一名公辦學校的英語老師,月薪1000元。工作穩穩噹噹當,生活有條不紊,結婚、生子,一切都順理成章,也理所當然,期間職位也從英語老師晉升為教研組長、主任。八年後,辭去公辦學校的工作,跳槽到同市的一所民辦國際學校,擔任英語教研室主任,月薪10000元。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