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要先有眼界

2021-02-19 教書匠小夏

《我的英語學習小傳》03#

學英語必備的公共號:教書匠小夏

這個系列已有 100 期

累計閱讀量 500萬人次

即將結集成書,敬請關注!

迅公教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前段時間,迅公給我寫信,邀我入股他在美國的二次創業。對於股東竟然沒有投資要求,卻有三條必須遵守:1. 每天跑步5公裡;2. 每天臨顏體大字;3. 模仿跟讀國外新聞。這三條我一條都做不到,所以向他討饒,看看能不能寬容一些。

由著性子來的老師多半有風骨,這是做教育的人必須有的一口底氣。迅公當年在貴陽教書,起初用的是《新概念》,後來直接換成了英文報刊。說實話,對於當時半大的學生,聽迅公的課,只能一知半解,邯鄲學步。

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語言教育才是正道。單詞語法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在考試中去體現的。語言的學習,語音單詞都是表象,語法是其筋脈,而眼界才是語言學習的靈魂。前幾日購得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ind一書,國內翻譯為《人類簡史》。其中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人類的第一次革命是認知革命,即掌握了語言,形成了敘事與抽象思維能力。有了能夠敘事和抽象思維的語言,人類的祖先便可形成部族,組織狩獵,傳遞知識,結成命運共同體。

很多人是為了應試才去學英語,一輩子很難學好。因為語言學習的本質,其實是鍛鍊了我們的認知能力,尤其是想像力和創造力。攝入的英文內容的深度和高度,直接決定了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訓練是否有效。

那個時候迅公用The Economist上課委實難為了我們這群學生。從語言習得的層面,好像把剛會遊泳的人直接扔到了大海之中,迅公在船上大手一揮,陸地就在那頭,大家激流勇進,但實則寸步難行。這一套方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難以實踐的,主要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和無助,苦學一番,卻不能立刻看到成效,就像雙手划水半天,卻仍舊看不到陸地那種絕望。

二語習得理論中,對於老師和教材非常強調scaffolding(腳手架)的搭建,即如何通過課程設置,讓學生在i+1的模式之下循序漸進。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然而,這套理論有一個大前提,即在一定的時間內,如何高效學習英語。若我們將語言學習的周期設置在10年,把視野擴寬至更遠時,我不禁要問,為什麼不能是i+2, i+3, 甚至是i+n?

換言之,現在傳統課堂的教學是在遊泳池裡教遊泳,墊墊腳尖可以踩在池底,不至於溺亡;向前遊50米,即可觸岸歇息一下,貌似學習的感受是可預測的,可控制的,可觀察的。可遊泳池畢竟是遊泳池,大海終究是大海。遊泳池裡學會的泳姿,進入到大海中還要適應一段時間;而在大海中習得的每一次擊水,每一次被浪頭壓在水底,每一次掙扎的呼吸,都是來自最真實和最殘酷的世界。海水裡泡大的孩子,天生的膽量與眼界,和水池裡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終究要入海,為何偏安於一池死水之中?

至此便是一個哲學問題:是先有眼界才有實力,還是先有實力才有眼界?諸君是先有了眼界再把英語學好,還是先把英語學好才有了眼界?

我個人傾向前者。眼界不是你真實看到的,而是你能夠想像到的。

想到是做到的前提。

所以當諸君問我,什麼教材適合初學者?什麼內容對於英語小白更加適用?我真的不知道答案,因為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只見過大海。迅公在前引我,我亦步亦趨。我只記得迅公在講The Economist的時候,意氣風發,指點江山。這對於一個資訊極為閉塞的貴州學子是多麼重要。

貴州多山,峰巒疊嶂,可我分明透過英語這扇窗,望見了大海的模樣。

文章最後給各位讀者留一個思考題,大家可以通過留言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我會選取一些有意思的觀點給大家分享。

思考題:為何說眼界是語言學習的靈魂?

昨日文章:學英語最經濟的方式

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向夏老師提問:你問我答

現有學習資料:小傳資料匯總

作者簡介:夏鵬,英語教師。琢磨文化創始人。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2005年世界英語演講比賽總冠軍。現任中國英語演講國家隊總教練。長江商學院 MBA,倫敦商學院客座講師,新華社特約撰稿人,CGTN 英文訪談特約評論員。詠春弟子。



相關焦點

  • 說英語無用的,要麼學習不好,要麼眼界狹隘
    比如,很多人讀了大學後,如果不是讀的外語專業,那麼英語對於這些人來說,作用也很有限,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都很少會用到曾經花了大量時間來學習的英語知識。因此,持有這些言論的人,他們認為英語這一門外語課程,實際上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多大的作用,沒必要讓學生消耗太多的寶貴時間,在學習英語這一課程上。甚至有一些人認為,有必要「取消英語課」,或直接「把英語踢出高考」。
  • 說英語無用的,要麼學習不好,要麼眼界狹隘
    最近總是聽到一些有關於「英語無用論」的言論,他們總是說,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消耗了大量的時間來學習英語,但最後能用得上的卻極少。比如,很多人讀到高中,沒考上大學就出去打工了,對於這些人來說,原來在學校中學習到的英語,對於他們的生活便沒有多大的作用。
  • 英語≈眼界?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英語≈眼界???1985年,馬雲受邀前往肯·莫利(西湖邊當導遊學英語結識)的家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旅行。正是那次29天的澳洲之旅,讓馬雲打開了眼界。「到了澳大利亞,我想,天啊,這裡的所有東西都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不一樣。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馬雲回憶。
  • 葡萄籽英語丨英語=眼界?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縱觀馬雲創業史,不難發現他有著超前的戰略思維,和極具前瞻性的眼光,而這些素養的提升都跟他的英語學習之路息息相關,當鄰家孩童還在玩耍的時候他已經在聽英語廣播、與外國友人交流,這些都讓他更早一步了解到國外先進的資訊。來看看英語帶給他的顛覆性改變吧!英語=眼界?
  • 為什麼要學習英語?有什麼功能?
    每天都有很多新朋有私信我,小愛(iEnglish)到底是什麼?是如何學習英語的?和其他英語學習的軟體有什麼不一樣?
  • 為什麼要學英語?英語有那麼重要嗎?
    學習英語就可以開擴眼界,不學英語就是井底之蛙,什麼邏輯?難倒不學英語就一定不能成為國家棟梁?難倒不學英語就一定會一無事成?英語就那麼重要?我看未必!我不反對學英語,我只是覺得英語在我們中國並不能抬到那麼高的位置。我今年60歲,在念大專(理科)時,英語是主課,英語不及格拿不到文憑,所以把大量時間用在了英語上。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總是要比同齡人優秀得多。
  • 幼兒英語的學習優勢及思維要如何培養?
    從小就學習第二種語言,有助於幼兒大腦的聽覺皮層發育和總體智力的發展。事實上,從小學習第二種語言對促進幼兒的發育是非常有效的,甚至對於腦損傷兒童和自閉症兒童的發育也是有幫助的。老師在課上引導孩子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五種感覺方式,生動形象的讓孩子理解早已熟悉的單詞和句子,使他以先記憶後理解的方式學習英語,達到英美國家同齡孩童的同等水平。
  • 職場中,經驗決定速度,眼界決定高度,拓寬眼界你需要明白這三點
    有些道理我們可以聽,卻不可以跟著做。做與不做,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定。不信,可以先看下面的三個案例。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案例A:職場中的忠誠真是會害人害己禾先生,男,今年46歲。一本在國內某985高校讀的英語專業,後到英國進修。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國內某中部省份的二線城市,做了一名公辦學校的英語老師,月薪1000元。工作穩穩噹噹當,生活有條不紊,結婚、生子,一切都順理成章,也理所當然,期間職位也從英語老師晉升為教研組長、主任。八年後,辭去公辦學校的工作,跳槽到同市的一所民辦國際學校,擔任英語教研室主任,月薪10000元。
  • 做人,格局要大,做事,眼界要寬
    在這個世界裡,芸芸眾生數不勝數,可是真正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做任何事,都會從大局著手,從長遠計議,要想站得高,必須得看得遠,想得深。一個人的成功,光有努力是不夠的。所謂的幸運,也只會降臨在少數人身上。在去往成功的路上,格局一定要大,眼界一定要寬。唯有這樣,才會有比別人更早地到達勝利的終點,更清楚地明白生命的意義。
  • 學習英語是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
    今天的內容是關於有朋友問,學習英語應該是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呢?這個問題挺有普遍性,關於誰先誰後的問題,其實都好判斷。你可以類比的思考下,你在學習中文的時候,是先學習的句子結構還是單個漢字呢?可能大部分朋友都會回答,當然是先學習的漢字啊,不會漢語單字怎麼拼讀句子呢?
  • 真正的拼爹拼媽,其實拼的是眼界和格局
    他們只能先硬著頭皮,學自己厭惡的東西,將來還要擠破腦袋就業。你看,並沒有不公平,只是因為眼界不同、見識不同,造就的信息不對等。02 眼界決定人生的上限人生中的一次選擇錯誤,還有時間機會改正。當年在學校,我們班有一個所向披靡的學霸,每天走路去圖書館的路上都要和陌生人比賽,是個自律性和智商雙高的人。
  • 要快速學習英語,先要用這幾個方法和步驟
    快速學習英語,看電影也是一個好方法。電影讓你聽到單詞的發音,有助於學習新單詞,提高英語水平。你可以先觀看有字幕的影片,但沒有字幕的影片會讓你學習的更多。有些電影不僅可以幫你學習英語,還可以教會你一些道理,比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羅馬假日》,《盜夢空間》,《怦然心動》,《瘋狂動物城》,《教父》等等。
  • 少兒學英語外教有多重要?幼兒英語的學習優勢及思維要如何培養?
    少兒學英語外教有多重要?幼兒英語的學習優勢及思維要如何培養?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國際化、全球化的社會,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接觸,而作為目前全球通用的語言——英語,對於其它國家地區的人接觸面是非常大的。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英語,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英語教育更加的重視。
  • 學習動機|為什麼要學習英語?英語可以給你帶來什麼?
    01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英語始終處於世界語言的統治地位。為了避免被操作和蒙蔽,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英語,學習這門掌握著世界上最好最真實的信息資源的語言,學習這門可以讓你無障礙走遍天下的語言,學會主動地去認識和探索世界。
  • 高中英語應該怎麼學?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英語的學習特點
    高中英語應該怎麼學?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英語的學習特點高中學生想要培養良好的高中英語學習習慣,首先要明白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第二,在學習音標時,可以藉助漢語中的拼音(聲母和韻母)來輔助學習(輔音和元音)。如:/p/發音部位和拼音的p相同,只不過英語中要注意不要震動聲帶,也就是所謂的清輔音。第三,某些詞語表達方式相同。如:cold-blooded(冷血的),warm-hearted(熱心的)。
  • 英語學習: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英語想學好,不可速成
    很多除了為自己的一口「啞巴英語」感到自卑外,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有許多的疑惑,比如: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教育君今天就來聊聊我們學習英語的誤區,以及如何去擺脫「啞巴英語」。教育君有位高中同學,就認為英語學習可以速成,結果學了半個月的時間還不到,看不見學習的效果,自己就變得很沮喪,於是半途而廢,便放棄了之前的付出。英語學習不可速成,想要學會、學好英語需要靠長期的堅持,要保持英語學習的持續性和連續性。
  • 孩子從小的眼界和格局要怎麼培養?育兒專家:家長先戒掉這個思想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起對於孩子的教育,由於家長們在小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生活條件經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了不錯的生活條件之後前要讓孩子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後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許多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追求幸福高質量生活品質的思想,可是現實卻是,教育出來的孩子都過分地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陷入了教育的誤區。
  • 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要怎麼培養?專家告誡:家長應該先戒掉這個思想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起對於孩子的教育,由於家長們在小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生活條件經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了不錯的生活條件之後前要讓孩子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後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許多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追求幸福高質量生活品質的思想,可是現實卻是,教育出來的孩子都過分地追求物質上的滿足。
  • 要學習,先背誦
    轉自 京津冀書館要學習,一定要先背誦,為什麼呢?孩子上了小學,開始學習課程了。無論哪門課,都離不開背誦。語文課,字詞,古詩,重點段落都要去背;數學課,數字和公式都背不過,談何計算;英語課,單詞短語背不過,簡直無計可施。中學階段,更是需要大量背記,儲存知識的階段。任何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都源於背誦,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只要學習,都是要背誦的,因為要背的東西不是基礎知識就是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