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經驗決定速度,眼界決定高度,拓寬眼界你需要明白這三點

2020-12-22 紅巖職記

文|伊父之文

字|3880字,閱讀用時7分鐘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旅行能增加閱歷

在學習與實踐的理論中,一直流傳著一句名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對此名言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總結下來就是一個字:快。知識更新快,信息變化快,技術發展快,工作節奏快。因為快,當你行萬裡路歸來,發現路已不是原來的路;閱人無數,到頭來卻被應屆小鮮肉打敗;名師指路,有利於個人快速成長,但是,也是需要名師傳授的是最新知識與技術,而不是過時的。

有些道理我們可以聽,卻不可以跟著做。做與不做,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定。不信,可以先看下面的三個案例。

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

案例A:職場中的忠誠真是會害人害己

禾先生,男,今年46歲。一本在國內某985高校讀的英語專業,後到英國進修。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國內某中部省份的二線城市,做了一名公辦學校的英語老師,月薪1000元。工作穩穩噹噹當,生活有條不紊,結婚、生子,一切都順理成章,也理所當然,期間職位也從英語老師晉升為教研組長、主任。

八年後,辭去公辦學校的工作,跳槽到同市的一所民辦國際學校,擔任英語教研室主任,月薪10000元。該民辦學校是一所私立學校,參加國內高考,後為了升學率,開始和日本、歐洲的部分高校進行合作,開設日本留學項目,幾年運作下來也成功了一些。

工作幾年後,禾先生一路從主任晉升到副校長、校長,在校長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年。禾先生的薪資也是越漲越高,做到校長崗位時年薪漲到了30萬,但此後的幾年再無增長。在禾先生做校長的這十年中,儘管學校學費不高,但生源一直比較緊張。由於地處內地,不能吸引到優秀教師,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升學率也不甚理想。

去年,學校董事會看到學校的經營多年一直未有變化,在市內百姓中的口碑也無起色,生源數量越來越少,質量越來越差。董事會決定讓目前學校的副校長出來主持工作,讓禾先生以顧問的身份繼續留在學校,其實是變相辭人。

職場危機該如何應對?

當見到禾先生的時候,發現他身材保持的挺好,整個人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說話語氣不急不緩,似乎對一切都能坦然處之。

問:你畢業後只待了兩家公司,你現在的學校,其實這麼多年一直不溫不火,曾經有沒有想過離開,到沿海城市去看看?畢竟以你的資歷完全可以到更發達的地方、更大的平臺去展現自己。

答:禾先生不急不緩的說,有想過,不過想到要遠離父母、妻子、孩子,心理就有許多不舍。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習慣了。

問:你現在出來找工作,看過了幾家了?是否有意向的?

答:看過幾家,但是都沒有結果。有的覺得薪資高了,有的覺得我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思維太固化,而且一直待的是一所中端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和發達地方脫節了。其實一年30萬的薪資,還不如我現在高,他們只是一種藉口罷了。管理理念確實有點脫節,主要是因為學校地處內地,這麼多年也沒有到發達地方去學習,考察,原來有想過,後來因事耽擱了。

禾先生足夠忠誠,畢業後只工作了兩家單位。第二家單位本來是奔著養老的節奏,要一直幹下去的。但待在一個安逸的地方久了,你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上的那方天地。你努力達到的極限,對於別人來說只是很輕鬆的一個小階段。

案例B:地域不止是限制你的身體,有時還會限制你的大腦

水先生今年34歲,二本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畢業後參軍兩年,後轉業到西部某省份,考取了當地一個二線城市的縣裡的公務員。從最初的科員做起,摸爬滾打,風吹日曬,一路從基層科員做到了縣委書記秘書,信息科主任。

去年因為厭倦了這種一眼到頭的工作,於是就提交報告,辭職了。

當見到他的時候,疲憊明顯寫在臉上,一種歷盡滄桑的風塵撲面而來,似乎在訴說著過往的時光。

不要讓地域限制了你的大腦

因為,長期從事文字工作,大學專業英語已經丟了。小地方混久了,作為縣政府的人,辦起事來很是方便。又因為見到的都是小人物、小場面,所以給人感覺格局小,考慮問題有很大的局限。當和他談論某些問題的時候,他的觀點翻來覆去,總離不開以前工作的內容,和那些事。

聽說,後來到了一家小公司找了一份助理的工作。

案例C:職場中,有時要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金先生今年35歲,國內某985高校畢業,結構設計專業。畢業後到了一家在上海的外資企業做建築設計。工作5年後,跳槽到了一家國內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擔任設計總監。年薪30萬。

該公司雖然在國內排名第一,但因為行業屬於小眾行業,市場容量有限,很不被人看好,原來邀請的牛人都不願意過去。

金先生去了後,依靠行業老大的平臺,幾年來和國內外行業公司、專家切磋、交流,逐漸掌握了行業的前沿知識、先進技術、領先的設計理念,個人在行業內的名氣越來越大,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後來,慢慢的開始參與一些行業專家論壇、參與國內行業技術標準編制,終成成為行業的一名專家型人才。公司這幾年也是越做越大,近期準備上市。金先生也被提拔為公司副總裁,年薪漲到了100萬。

不要放鬆學習

聽說,最近很多同行花更高的高薪挖他,他都婉拒了。

經驗決定了你的速度,而眼界決定了你的高度

三個案例,三段不同的職場故事,三種不同的結局。結局無好壞,畢竟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結果對於每人也不一樣。

作為局外人,箇中冷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透過這三個案例,我們不得不需要深深思考: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職業發展?

職業?地域?行業?都對,也都不對。如果把三個因素融合在一起,那就是眼界。

看的更遠才能走的更遠

對,是眼界影響了我們的成長,進而影響了未來發展的高度。

禾先生從一而終,一份工作做了十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結果是什麼呢?學校不溫不火,生源危機,個人薪資停滯不前,工作經驗十年如一日。當想回到市場上的時候,市場已經沒有了位置。

職業不是事業。如果停留在一個安逸的職業中,沒有學習,沒有進步,知識多年不變,眼睛看到的只是那一畝三分地,想再突破已是很難。

水先生身懷家國理想,志願投身落後地區,這值得我們學習。地域沒有高低之分,卻有發展之別。大城市高房價、高物價,工作、生存壓力都大,但能接觸到一流的人、事、物。相比大城市,偏遠的地方更安逸,做事簡單,但是,偏遠地方接受先進理念、信息、技術速度變慢了。做事簡單,是否意味著很多事不用費多大腦子,多大力氣就解決了。改變的動力不足,很多事多少年也不需要創新、變更,經驗就是一切。

地域可以限制你的身體,但決不能讓它限制你的大腦。

金先生所在的行業雖然是小眾行業,但卻是行業的龍頭。金先生正是看中了公司能夠提供的機會才決定接受這份工作。工作中,有機會接觸行業的專家,學習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理念。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懂得的只是整個領域的一小部分。更堅定了學習、提升的決心。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時勢造英雄也離不開學習。

職場看重學歷、經歷、素質,更看重眼界

眼界是什麼?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大局觀,放在公司內就是戰略眼光。

成大事要有大局觀

工作中有分工。處於基層的員工,每天面對的工作都是固定的,涉及的人、事、物,相對較簡單,不太要求有寬廣的視野,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優秀。工作一定時間後,有了經驗就能勝任工作。

而越往高層的人,面對的事情越複雜,牽涉的人、事、物越多,處理問題的時候需要從全局的角度看待問題。在基層員工看來是重大的問題,可能在高層眼裡就是稀鬆平常的小事。

作為老闆,要統籌全局,做任何事都要站在戰略角度去看,而不再計較平時的得失。

所以,事業發展的越好,越需要開闊眼界,越需要跳出現有位置看到更遠的東西。

就像剛剛結束的《權利的遊戲》一樣,最終人類選擇了布蘭特·史塔克作為國王。事後,有人說布蘭是真正的躺贏。其實,如此殘忍血腥的權利爭鬥,如此老謀深算的一群人,為什麼會選擇一個殘疾人呢?正像小惡魔所說,布蘭作為三眼烏鴉,擁有通古知今的能力,他是人類歷史的記錄者,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雖然殘疾,卻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管理王國,他能夠帶領人類走向美好未來。

追隨一流,持續學習,多多交流

地域帶有天然屬性,很多時候我們沒法選擇。職業也不是自己想做就做的,往往是先就業才能進行擇業。行業變化快,今天的朝陽行業,明天可能就是夕陽行業了。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就放棄掙扎,心想還是順其自然吧。天命如此,安敢抗命?

其實,非也。古語說,我命不由天,由我來定。話說回來,眼界既然如此重要,究竟怎麼拓展自己的眼界呢?

1.追隨一流

一流往往代表了最先進的。

追隨一流不是要親身體驗或者實踐,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識、技術都學會,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追隨一流,就是要保持一顆對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的饑渴。

無論身處哪個職位,都要了解、學習與本行業、本崗位有關的知識、技術。你可以不學習,但你至少要了解,你能知道行業發展的趨勢,你能洞察行業未來的走向。

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時刻關注行業發展,關注本崗位的知識與技術變化與更新。

追隨一流

2.持續學習

當我們受困於地域、職位的時候,如何開闊自己的眼界呢?

唯有學習。

學習是這個時代最應該做的事,也是最容易,最方便的事。這個時代變化如此之快,唯一不變的就是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制訂自身學習的大綱,繪製學習的路徑,一步一個腳印,從網絡、工作、交流中學習,從前人的書籍中學習。

知識是智慧的結晶,是別人經驗的總結與沉澱。學習能夠讓每個人跨過地域、時間的限制,得到相同的思想和能力。

學習讓人進步

3.多多交流

交流不是嘮嗑,而是心與心的碰撞,智慧與智慧的融合。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誕生了一批影響至今的人物和作品。沒有思想的解放,沒有古人的高談闊論,那戰國就是一個無名的戰國。

工作中,多與同事、上級交流,多參加行業活動、論壇。在交流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檢驗自己的理論,錘鍊自己的思維。

有空,就拿起電話或走出家門吧。

作者:伊父之文,現任集團公司HR,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經濟師,專注分享職場、寫作乾貨。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提出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無論大人小孩,都難以改變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努力改變自己生命的厚度,時刻想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前行,使自己的生命向高處而立,這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家長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明智的家長一定要明白,你的眼界決定孩子的理想,你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命運,你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高度。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這才是真人版灰姑娘,逆襲的人生。一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天底下的美人很多,有智慧的美人堪比寶石。當你像寶石一樣熠熠生輝,站到王子跟前,王子才會心甘情願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心態決定狀態,心胸決定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將有無限可能。
  •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
    眼界決定境界 什麼是眼界?眼界是所見事物的範圍,借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寬度或廣度。 什麼是境界?境界本為土地的界線,常指人們思想認識上所達到的深度與高度。
  • 你的眼界,你的見識,決定了你的格局
    你的眼界,你的見識就決定了你將來的格局,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我們以前可能都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看破了紅塵,於是決定剃髮修行。他的師傅是一個很有修為的老者。這個年輕人覺得跟著自己的師傅,自己的境界一定會提高很多,但奇怪的是,從他開始拜師的第一天開始,他的師傅只是叫他端水,掃地,倒茶。
  • 真正決定你對保險的態度的,不是「錢」,而是「眼界」
    這樣的話聽得不少,不過就結果來說,並沒有錯,在現在的環境下,有錢人比起收入一般的人的確更願意配置保險,但「有錢」卻不是這群人配置保險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的眼界更廣,文化程度更高,也更明白保險的意義。相反,收入一般的人,或者文化程度有限的人,往往受到眼界的影響,而不願意去相信保險。事實上,保險真的是有錢人的專利嗎?
  • 「爸媽,給我點零花錢」,你的回答,或決定了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當我們成家立業之後,如何來對孩子進行培育是一個值得非常需要重視的問題。教育小孩子要從小培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今後進入社會之後才能夠很快地適應。作為家長,難免都會碰到小孩子找你要零花錢的境遇,而每個家長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 男人的眼界往往就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看你的眼界高嗎?
    其實,過多的關注錢,只是因為他們的眼界太低。男人的眼界,往往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一看,你的眼界高嗎?一、讀書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明理。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往往開闊了我們的心智,延伸了我們的眼界,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得到很多,這並不是一時半會說的清楚的。有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大錯特錯。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放大我們的格局,決定我們的未來。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而那些有眼界的人,卻能夠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取捨的道理,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條更加精彩的道路,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能走多遠。董卿的一路成長中,恰恰見證了這個道理。一個人的眼界多寬,決定了他在人生的舞臺上,能夠走多遠。那些懂得提升自己的人,勢必能夠在有限的餘生中,把握住一種別樣的精彩。眼界決定著,你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站在山腳下,一個人永遠不會產生,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 眼界決定對世界的認知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了解中國社會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任何人都會有失望與低落的時刻,但是你不能就此潰坐不起。如果你覺得沮喪,要記住,沒有人強逼你這樣憂鬱消沉;如果你覺得不快樂,沒有人強迫你沉溺在陰暗的角落。那是你自己不肯放棄負面的念頭,不願去看事物光明的一面。引述作家拉金斯的話:「世上充滿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欣賞,如果你看不見,那是因為你太執著於自己的悲傷。」
  • 人生格局和眼界決定你的高度!
    人生格局和眼界決定你的高度!我們認為什麼是好的生活?如果用物質或者是舒適度來衡量的話,那麼肯定是頭等艙好,私人飛機比航空公司好,五星級酒店比小旅館舒服很多人總是這樣標榜自己的品味,我喜歡某某牌子的車子,我覺得某某牌子的電腦比較好,衣服只會穿那幾個牌子。好像這樣就活得比別人要高級一點,會讓更多人的去羨慕。
  • 女孩子:眼界視野決定人生的格局,經濟實力決定著選擇的權利
    仔細讀一下,這句話其實有兩個意思。一、女孩子現在不努力,無法養活自己,只好把婚姻當成改變命運的最後一根稻草,只剩下結婚這個路可以選擇,以後甚至可能連婚都不敢離。二、為了以後的工作、婚姻、生活能夠更加融洽,在柴米油鹽中優雅轉身,現在就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你總以為2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遠比你想像的要聰明,在外面看到的一人一物、聽到的一言一語,在無形之中開闊了孩子的眼界,讓他們格局不再局限於枯燥的書本之上,這也影響著他們人生軌跡,是否能夠朝著一個好的方向。
  • 帶領孩子增長見識、拓寬眼界須打開心扉「因地制宜」
    育鄰夢帶領孩子增長見識、拓寬眼界須打開心扉「因地制宜」,讓新事物進入生活的視野。見識,指個人識別生活中所見之物的能力,是適應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能力。除了書籍、影視資料之外,最直接的觀察就是對生活周圍環境進行觀察認知,比如農村有豐富的植物和動物,關鍵點就在於您需要認知的去了解每種生命體的成長特性、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等等,而不只是將它們的成長看成自然現象,這也就是農業專家成為專家的原因,他們深入的了解了植物的成長特性以及對成長環境的要求。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是否走得更遠
    「想致富先修路」想讓孩子有出息,看父母的眼界,就是所謂的格局。 人很難擺脫突破自己的原聲的家庭,父母的格局限制孩子認知,思維方式,導致無法跨越。 盧梭曾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就已經收到了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的教育中,意義重大」每個父母都特別重視孩紙教育,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自己的認知眼界高度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 怎樣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眼界!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越來越美好,都想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未來,都希望自己的眼界越來越高,要想看得長遠,自己就要先有高度,正所謂站得高才看得遠!要想解決自己的人生高度,並不簡單,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一個人的強大取決於你自己的內心的強大!自身品德修養的高度,決定了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取向。眼界高,就意味著看問題能抓住主要矛盾,做出正確的選擇!
  •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孩子的前途
    這就決定了女人一旦當家,小富即安,事業很難做大做強。有一位朋友,當初她的想法是孩子能考個省內普通師範大學,將來在縣城學校當個老師就滿足了。可是這沒少挨朋友的罵!特別是當孩子求學,找工作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朋友就會以此為把柄罵得更厲害了,認為還是她說的對!隨便有個工作不就好了嗎?折騰什麼?折騰得大人孩子都遭罪!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她的命運
    眼界開闊,從不會迷失自我駱玉珠是《雞毛飛上天》中殷桃扮演的角色。劇中的她敢愛敢恨,性格潑辣,但也不乏眼界開闊,勇氣可嘉。她不甘願選擇成為一名家庭婦女,而是選擇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是啊,沒有眼界,沒有格局,你的人生註定平平淡淡;而擁有眼界,擁有格局,你的人生也許會越來越璀璨。02.
  • 母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高度
    她們只知道給孩子最好的,卻忘了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而,孩子在父母回來短暫的相聚過程中,卻表現的陌生而疏離。他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母親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未來龍應臺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
    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勁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