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2020-09-10 校長派

全文長約 17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精彩導讀

教育的背後,是學校、是老師、是家長,還有社會的擔當。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責任和擔當,那麼教育首先必須有責任和擔當。教育需要有勇氣、擔當和判斷,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為孩子們好,什麼是為孩子們的一輩子負責任。



老師是教育孩子的。但是,怎樣讓老師變得真正會教育?


有知識和會教學,那是兩回事。這個問題其實我想了很久,可以追溯到我在杭師大讀書的時候。


那時候,我們上完4年本科以後,在學校裡實習一兩個月,就到講臺上去講課。教學的本領主要是靠自己悟出來的。我常常想,語文老師除了要把語文學好,更多的時間應該去學習語文以外的東西。比如,教學的技能、課堂的組織、孩子的心理……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


所以,老師不光要學習教什麼,重點要學習如何去教。


我聽說在座有一位校長,不久前剛從以色列遊學回來。在以色列的時候,他到死海去體驗了一下。死海的水非常鹹,他嗆了一口水,結果喝了5瓶礦泉水,才把嘴裡鹹的味道給衝淡了。回來以後他給學生們上科學課,講到浮力的時候,就講了這5瓶礦泉水的故事,班裡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更對浮力的概念印象深刻。


其實,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老師的胸懷就是學生的胸懷。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山西朔州的地理老師帶著孩子們騎行1800多公裡到上海的新聞,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在這位老師出發之前,他的同事、他的校長都非常緊張,有位家長甚至氣得住進了醫院,但是我心裡特別佩服這位地理老師。


今天,很多老師的壓力非常大,學校的壓力也非常大。我相信誰都怕擔責任,但是這位地理老師依然有勇氣帶著孩子們遠行,我心裡非常佩服。我相信,這個老師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他們有探索未來的能力,而做了這樣的決定。


教育的背後,是學校、是老師、是家長,還有社會的擔當。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責任和擔當,那麼教育首先必須有責任和擔當。教育需要有勇氣、擔當和判斷,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為孩子們好,什麼是為孩子們的一輩子負責任。


今天,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增長知識,而是如何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曾經和以色列的教育部部長探討過這個問題。以色列小學生有野外生存、沙漠生存等課程,孩子們確實會有危險,但是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不出問題,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怎樣去面對危險、怎樣去面對問題。



最近,網上還有關於老師是否應該懲戒學生的討論,我也非常關注。其實,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是制定的規則要懲戒那些破壞規則的學生。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要向規則低頭。


素質教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但是,素質教育不是低質教育,素質教育不等於可以放鬆教育的標準,素質教育並不等於教育不需要嚴格。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必然會帶來未來教育的變革。老師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在發現世界的同時,去發現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我想,要讓每個孩子不僅僅學會知識,更要學會配合、學會團隊協作、學會擔當,這是我們的人才計劃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在座所有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一定是教育的競爭。


我們國家今天的經濟成就、社會發展,離不開過去三四十年來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未來中國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去年,全國共有1500萬新生兒。可以說,對於這1500萬幼兒的教育模式、內容,決定了我們這個國家30年以後的競爭力,決定了我們國家每一個家庭及其子孫後代的發展。


在我看來,評判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不是只看發達地區,而是要關注落後地區;一個社會的進步不是僅僅在於有多少精英階層,而是在於普通人群的素質如何。我們堅信,只有鄉村好了,中國才會好;只有鄉村的教育好了,中國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我要特別感謝今天仍然堅守在全國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們。你們的努力和付出正在改變這個國家,我們很榮幸能夠和大家一起參與中國未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很榮幸和大家一起去改變農村的教育。你們的努力、你們的創新、你們的變革、你們的關愛和你們的溫暖,將給教育帶來更多改變。


很多人說農村教育沒有城裡好,但是我相信,在農村教育改革的機會可能會比城裡更多。而且,很多農村孩子是「放養」的,他們更加原生態,更加富有潛力。


我們希望更多的鄉村教師和校長能夠到城裡進行培訓,到海外進行學習,打開自己的視野。


最後,我要再一次深深感謝所有堅守鄉村教育的老師們,你們讓我們對這個國家更有信心,讓這個國家的未來更有希望!

相關焦點

  •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
    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這是伊人老師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思考之二。作文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二十多歲、年輕漂亮的師範大學畢業生李雲飛,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師。「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們的眼界」,2019年7月15日,
  • 是什麼鑄就現在的馬雲?——眼界和格局!
    9月10日,這天是教師節也是馬雲卸任阿里巴巴CEO的日子。各大媒體平臺紛紛報導此事。為什麼馬雲的卸任賺足了眼球呢?很重要的一點是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電子商務平臺的創立刷新了人們對線上購物模式的認知,手機支付方便到讓人們出門不帶現金。
  • 英語≈眼界?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英語≈眼界???1985年,馬雲受邀前往肯·莫利(西湖邊當導遊學英語結識)的家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旅行。正是那次29天的澳洲之旅,讓馬雲打開了眼界。「到了澳大利亞,我想,天啊,這裡的所有東西都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不一樣。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馬雲回憶。
  • 葡萄籽英語丨英語=眼界?它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英語=眼界?1985年,馬雲受邀前往肯·莫利(西湖邊當導遊學英語結識)的家鄉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旅行。正是那次29天的澳洲之旅,讓馬雲打開了眼界。「到了澳大利亞,我想,天啊,這裡的所有東西都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不一樣。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世界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馬雲回憶。
  • 父母最難培養的就是孩子的眼界,眼界也是給予孩子的最寶貴財富
    眼界,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人生格局的體現。孩子的眼界不僅會影響他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還會影響一生的格局。眼界開闊思維也就越來越廣,當遇到問題時就會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尋找解題方法,避免進入死胡同。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會更全面,從而減少出錯的概率。眼界開闊才能胸有成竹,充滿自信,對人對事,能從容應對。遇事也會不忙不急。才會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魅力,不論男孩、女孩,眼界寬闊,必定心胸寬廣,周圍的人也會自然相處融洽。
  • 男人的眼界往往就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看你的眼界高嗎?
    其實,過多的關注錢,只是因為他們的眼界太低。男人的眼界,往往是由這四件事情決定的,看一看,你的眼界高嗎?一、讀書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明理。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往往開闊了我們的心智,延伸了我們的眼界,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得到很多,這並不是一時半會說的清楚的。有句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大錯特錯。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放大我們的格局,決定我們的未來。
  • 英語學習,要先有眼界
    迅公教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前段時間,迅公給我寫信,邀我入股他在美國的二次創業。對於股東竟然沒有投資要求,卻有三條必須遵守:1. 每天跑步5公裡;2. 每天臨顏體大字;3. 模仿跟讀國外新聞。這三條我一條都做不到,所以向他討饒,看看能不能寬容一些。由著性子來的老師多半有風骨,這是做教育的人必須有的一口底氣。
  • 看到丁真和「小馬雲」的差距後,我才明白父母的眼界有多重要
    但成年之前,尤其是童年時期,孩子還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父母的眼界就是決定孩子未來的指路明燈,做家長的是一定要為孩子多操勞的。丁真的走紅,讓我想起了5年前同樣因為長相爆紅的「小馬雲」範小勤。五年前,範小勤因為長相酷似馬雲走紅,不少好心人都想資助他讀書。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所以,凱特在學生時代就是十項全能,她還是運動全能。皮帕也一樣,學習運動兩不誤,徹頭徹尾的優等生。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威廉王子進入聖安德魯斯大學就讀,媽媽就要求凱特休學一年,第二年申請和王子相同的大學專業。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莫等長大才後悔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母對我們的教導會對我們的世界觀有很大的衝擊。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得體,那麼孩子潛移默化之下,也會變得優秀。而父母的格局以及眼界對於孩子也是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孩子的格局和眼界是否會出現誤差,形成反效果呢?01,影響孩子對於家庭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這些「平窮式教育法」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利。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信以為真了。
  • 眼界與格局
    人的思維有時候很奇怪,你腦子裡正想著某個人或某件事,突然間就會接收到某人或某事的信息,似乎千裡之外的人或事真能感應到你的所思所想,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理論」吧?生活中,眼界越低,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常常怨天憂人;眼界越高,越容易雲淡風輕,前程美好。「六尺巷」故事,大家應該聽說過,講的是古代有兩個鄰居爭地建房,互不相讓,其中一人寫信給京城做官的兄長,要求出面幹預。但其兄長回信只寫道:「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 哈佛校長直言:有眼界的孩子活得更出彩,眼界廣度決定了優秀程度
    再說了孩子這麼小出門受累的還是大人,要我說就是白白浪費錢,還是讓孩子老實待著吧。網友B:小孩子怎麼就不能旅遊了,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出去一定能夠長見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畢生的財富。網友C: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和同齡人相比有眼界的孩子更加出色,有條件的可以出國旅遊,感受大千世界的不同之處,條件有限的,可以在周邊旅遊,只有讓孩子走出去,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 大學生,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眼界?
    從高中到大學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由孩子邁向成人社會的開始,這本身就是一次對視野的極大開闊。劉同說:「讀大學的價值在於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你開始有靠近他們的動力。」通過眼睛看,嘴巴說,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也是種開拓眼界的重要方式。泰勒斯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在「知」之下,你經歷過,你體驗過,你丈量過的那些事,構成了你的以往世界,它會給你一把丈量未來世界的經過調校的新尺子。勤於知行,眼界自寬。在大多數人眼裡,大三就是一個「不接受推銷、老油條、任何活動不沾邊」的代表符號。
  • 如果有可能,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孩子
    一個女人的判斷力和她的眼界絕對成正比。她看到的越多,經歷的越多,判斷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參照系,也讓她對人生、對自己更加寬容。所以女人有空一定到外面轉一轉,讓外面行走的半徑更大一些。 來到學校參觀了一圈,各方面感覺還可以,在參觀的路上我便讓老師詳細介紹一個學校的專業,特別是乘務類的,帶領參觀的老師說如果對乘務感興趣的話,今天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面試,面試老師會結合學生的基礎形象、溝通能力做一個簡單的評估,看是否具備報考的條件。 表妹一聽,說不想學乘務了,報會計吧,當時我們都驚呆了,怎麼變這麼快?表妹說自己太胖了,也不愛說話,就不想參加這個面試了。
  • 父親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50年的道路
    作者:水清來源:水清的八卦民國(ID: shuiqing2018)♬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頻這幾天,我們班裡的高同學一直鬧著不想上學,說是覺得自己很適合做網路遊戲主播和做抖音,不想浪費初中最後一年,想快點賺錢。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很久不更新,突然發文就是關於思維和格局這個話題。其實這兩個話題很深奧,以我目前的條件,還真是不能班門弄斧,但是還是想分享出來。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眼界太重要了,沒眼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王安石在《登飛來峰》借事物表達了眼界的重要性:飛來峰上極高的塔,早晨可以看見日出。在高處,不怕浮雲擋住視線,只是因為站在最高處。從王安石的表達中,我們看出了站得高的重要性,所謂站得高,其實就是眼界。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知識只顧埋頭苦學是沒有效果的。只有我們把眼界放開,才更有機會把知識運用到合理的地方。
  •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她的命運
    相夫教子固然重要,但是新時代的女性不該被此約束,擁有自己的眼界,心懷自己的嚮往,何嘗不是一件人生樂事。像駱玉珠一樣做一個眼界開闊的女子,挺好。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成了彩色,即使在前進的道路上困難很多,但也正是這些困難讓她的眼界更加開闊。
  • 決定人之間差別的只有5%:孫正義的眼界與格局
    馬雲在他早起創業的時候,講他夢想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去聽?當時的湖畔18人,又是多少人帶著迷茫的眼神,勉強跟上了馬雲的腳步?《莊子. 逍遙遊》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北海有魚,名字叫做鯤。後來,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名字叫做鵬。大鵬背若泰山,飛起時遮天蔽日。大鵬南飛擊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裡;高空振翅,一飛九萬裡。
  • 真正的拼爹拼媽,其實拼的是眼界和格局
    ,拼的也不是能為孩子一擲千金,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但我所在的小城市,父母老師對編導這種專業聞所未聞,更別提準備面試事宜了。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基本都來自省會和大城市。你看,並沒有不公平,只是因為眼界不同、見識不同,造就的信息不對等。02 眼界決定人生的上限人生中的一次選擇錯誤,還有時間機會改正。但真正最可怕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會代代相傳,成為一個人原生家庭的桎梏,它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最終活成60分,還是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