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底,天涯社區資產總計為1.95億元,在資產增長率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方面都出現了負增長,資產負債率為66.9%,較本期期初69.33%,下滑2.43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現在的天涯早已不及當年,成了一個入不敷出的網際網路企業。
作為承載著大部分老牌網際網路人回憶的天涯論壇,現如今早已風光不再,而看著天涯一步步的落沒,網際網路人更多的只是無奈和惋惜。曾經的天涯,那可是早期網際網路時代的標籤...
飽經風霜,天涯卻成「淪落人」
1999年,在網際網路社區論壇的熱潮之下,股票愛好者邢明在其地方門戶網站上成立了第一個社區股票論壇。
在天涯社區上線的初期,恰逢四通利方改版為新浪網,並在定位上做出調整,不再涉及論壇領域,因而讓天涯收容了一大批習慣了論壇模式的精英網友。
這批網友大多數都是中國最先接觸網際網路、且具有高知識文化素養的高校、社科院、新華社等機構的知識分子,正是這些人用自己的影響力鍛造了天涯高端大氣的基因。
從起步創立的股票論壇,到內容多元化的社區論壇,天涯在網際網路初期可謂是風生水起。
在擁有了大量高端用戶之後,天涯開始廣撒網,吸引到更多關注內容的用戶,並由此開啟了IP文學時代:《鬼吹燈》、《翻滾吧腫瘤君》等優秀的IP文學作品均與天涯淵源不淺。
在高質量的內容發表和簡單樸素的論壇頁面設計的推動之下,天涯社區奠定了全球華人高品質論壇的基石。
在成立之年,寧財神的一篇《天涯這個爛地方》,正話反說地表達了自己對天涯的一往深情,天涯也在這一年被評為年度「最有人情味社區」。
加之在眾多高端媒體如《天涯》、《南方周末》等媒體的不斷包裝宣傳下,天涯社區更是如虎添翼,成為網際網路上人人皆知的社區平臺。
除了優秀的IP文學作品,天涯論壇還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吐槽平臺。
相比於現在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在裡面都是親人、朋友、同事甚至上司的情況下,吐槽也不再能隨所欲言,而以陌生人為主的論壇反倒成了大多數人肆無忌憚地吐槽、交流、釋放壓力的好地方。
而且經過天涯網上著名的「周易大戰」之後,天涯便成為了各大民生、娛樂、政事等新聞媒體的首要蹲守點,那時候的天涯風光一時無兩。
但可惜的是,隨著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堆積,在網際網路廣告還沒興起之時,國內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都沒能熬過痛苦漫長的變現盈利之路,最終淪落到被迫轉型或者關閉收購的下場,而天涯為了堅守自己的初心,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僅通過控制成本成功度過了寒冬,但這一取巧的做法卻也為其埋下了不小的禍根。
變現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寒冬過後,天涯的資金短缺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無奈之下天涯被迫選擇通過裁員的方式減少資金投入。
而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技術和內容人才的短缺無疑是最致命的打擊。天涯也因此在寒冬剛過之後再次入冬,逐漸走上了衰落之路。
網際網路時代,社區論壇命運幾何
曾幾何時,天涯、貓撲和新浪,可謂是網際網路社區時代的三大巨頭,天涯就是在四方利通(舊時新浪網的社區前身)大火之勢下建立的,而又恰逢四方利通的戰略調整,天涯獲得大批人才資源。
而作為垂直細分領域的貓撲,則以名噪一時的「虐貓事件」讓人們見識到了社區人肉搜索的威力,並在新浪網逐漸淡出社區之後與天涯平分天下,享有「外事問天涯,內事找貓撲」之說。
曾經的三大社區在寒冬之後,新浪成功轉型,貓撲在寒冬中多次嘗試轉型未果,天涯則獨自守著逐漸遞減的用戶流量苦苦掙扎在上市的路上。
那麼,社區論壇真的不適合這個新網際網路時代嗎?其實並不盡然,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社區企業在寒冬過後也在不斷萌芽壯大,諸如知乎、虎撲、豆瓣等在垂直在線問答領域都是社區新星一夜崛起,以及百度帖吧等吐槽社區的經久不衰,都昭示著網際網路社區的春天依然還在。
再觀國外,社交新聞站點Reddit在今年八月初完成了一輪2億美元的風投融資,估值接近18億美元。
以美版「天涯」著稱的Reddit成立於2005年,並在近幾年的表現不凡,該網站的新聞條目已超過3000萬條,頁面瀏覽量達到370億次,獨立訪客超過4000萬人,一舉成為美國最火的社交新聞網站,在社區網站領域屹立不倒。社區仍是內容化的網際網路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而反觀天涯,其一直以內容作為核心競爭力,雖然一直在試圖優化優質內容的挖掘機制,但作為以內容為主的社區網站,挖掘內容上的優化只是第一步,如何將優質內容變現,讓天涯和作者達到雙贏局面,才是天涯最該投入精力的方向。
然而,結果卻是天涯在早期積累的強大內容生產能力的支撐下,依靠著自身巨大流量培養出一批批熱門IP,此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並沒有後續將優質熱門IP變現盈利的機制,外界覺得天涯有些自命清高。
除此之外,隨著影視出版和遊戲公司開始跳過平臺直接與作者合作,天涯培養出的爆紅作者在利益驅使下紛紛出走,擁有如此強大的IP資源庫,卻沒有享用到IP紅利,天涯的培養成果也只是淪落為作者與第三方談判桌上的唯一籌碼。
隨著網際網路的開放,社區文化也在遭受外來低俗劣質文化的衝擊,從貼吧的地域黑、注水以及各種門事件,到天涯因涉黃被勒令整改,再到Reddit平臺上充斥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網絡欺凌等負面內容,社區文化被低俗文化入侵,平臺的不作為讓不少社區網站的意見領袖紛紛出逃,社區企業的生存環境也成為其平臺被很多人所詬病的首要原因。
天涯衰落的教訓下,巨頭企業如何生存
在越來越艱難的生存氛圍下,更多的創業者開始反思:什麼樣的土壤才適合網際網路內容企業生存?
從目前國內外較為成功的社區網站乃至大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要在網際網路上創業成功,有幾個必備的條件。
首先是核心技術。
網際網路作為科技時代的產物,其創新發展離不開技術,而網際網路企業更應該以建設技術團隊為核心,無論是在網站構建上,還是內容推廣上,技術都是重中之重。
如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依賴AI技術,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未來人工智慧團隊,而對於天涯社區來說,其過於看重傳統媒體板塊,而缺失了技術基因。
沒有技術的支持,天涯一成不變、鮮有創新的模式很快就成了其團隊和用戶打著情懷旗號聊以慰籍的藉口。
其次是內容管理。
在為市場多元化需求提供服務的同時,網際網路企業還需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獨立品牌,且在內容管理上以KOL為核心。
如知乎,今日頭條以及豆瓣小組等,都嚴重依賴內容輸出。豆瓣通過畫風清奇的主題來體現其社區特色文化,而知乎和今日頭條則擁有眾多資深大V問答團隊以及優秀寫手。
但作為PC時代的產物,論壇在移動網際網路轉型上的反應也頗為遲緩,這與其本身承載的「重內容」有關。
過去的社區用戶在使用PC端逛論壇時,無論是撰寫帖子還是看帖、回帖,都要花掉大量時間,但移動端的「快文化」卻很難滿足這樣時間需求,論壇也由此顯得與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格格不入。
而在表達上不如博客自由,在信息傳遞上不如微博高效,在社交上不如QQ、微信方便的論壇,如今剩下的也就只有情懷了,同時願意為這份情懷買單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此外,網際網路企業創始人需要有未雨綢繆的長遠的戰略眼光,及早利用流量確立優勢,儘早實現商業化和市場價值,從融資上減少資金壓力。
反觀邢明,在早期擁有兩千萬雄厚的獨立資金後,他卻很少考慮未來的問題,在天涯最興盛的時期曾有日均2000萬的用戶流量,但天涯並沒有抓住這波早期珍貴的流量紅利,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上市機會。
最後是地理位置影響。
天涯的總部設立在海南,在天涯初期取得成功之後,其團隊曾有機會將總部搬到北京,但他們卻認為北京的人才流動性大,過於浮躁,並不適合社區人才的培養。
反觀如今的多數網際網路企業都離不開一線城市,這其中既有初創企業對技術、運營等人才的訴求,又有行業融入氛圍的深淺,如今,矗立在海南的天涯大樓形同虛設,已經喪失了市場競爭力。
總之,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企業只有不斷驅動自己向前走,不斷創新創造,才能在這個時代屹立不倒。
曾作為時代標籤的天涯如今與太多的風口失之交臂,但也不得不說一切皆有可能。現在天涯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天涯是否有可能依靠背後的財團實力打出一個翻身仗,還要等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