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峨嵋按摩正骨術傳承下去

2020-12-24 溫州日報甌網

把峨嵋按摩正骨術傳承下去

2016/12/22 07:0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7819

  • 本文導讀:「峨嵋派武術乃中國中土武宗之一,其武術流派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後佛教流入,道教興起,儒釋道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峨嵋武術流派。」
  • 3

於1994年成立的國內首家脊術相關疾病研究機構——永嘉縣脊柱相關疾病研究所,右一為金葉道。

←1991年,金葉道參加首屆國際脊柱相關疾病研討會。

「峨嵋派武術乃中國中土武宗之一,其武術流派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後佛教流入,道教興起,儒釋道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峨嵋武術流派。」這是溫州曙光醫院院長金葉道的開場白。

最近,溫州曙光醫院正積極申報「峨嵋按摩正骨術」為龍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準備通過幾年努力把這門技術逐級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把這一富有中醫特色的整脊療法傳承發揚下去。這樣一項幾近失傳的中醫文化瑰寶,我們自然要一探究竟。

□晚報記者 葉文耀

通訊員 周鵬

武俠裡的中醫整脊

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郭靖之女郭襄創立峨嵋派,峨嵋派弟子大多為女性,後有傳人滅絕師太得倚天劍號令武林。在歷史上,武俠與傳統醫學,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古醫武不分家,在峨嵋武術發展的同時,峨嵋傷科也隨之興起,形成了亦柔亦剛,內外相重的傷科手法。後來,因為峨嵋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相對安寧的社會環境,諸多醫家匯集於此,使得峨嵋派傷科取得長足發展,尤其針對筋骨外傷和脊柱傷病有著獨特的療效。」金葉道娓娓道來。

中醫整脊是古老的學科,歷經百代傳人,其起源於遠古,初創於殷商,形成於春秋戰國,提高於秦漢,應用於盛唐,創新於宋元,完善於明清。歷代醫家發明創造了用理筋推拿、調曲正骨、針刺艾灸、辨證用藥和導引練功的診療方法,形成了富於中國中醫特色的整脊療法,峨嵋傷科《按摩正骨術》由明末清初高僧松月禪師在峨嵋山大坪寺創立,歷經七代傳承,隨著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能掌握這門絕學的人逐年減少,瀕臨失傳。而近代峨嵋傷科《按摩正骨術》是由一位俗名郭正平的僧人開始傳承的。資料顯示,1928年溫州大學生郭正平為躲避戰亂,來到峨嵋山的大坪寺出家為僧,面壁八年,禪、武、醫皆通。史載,郭正平曾與國學大師南懷瑾一同求學修行。因其聰穎好學,為人忠厚,得高僧傳授峨嵋傷科三大絕技:芒針、按摩正骨術、指灸(已失傳)。文革期間郭正平回到溫州,目睹民間疾苦,開門為百姓治病,不久便以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而聲名鵲起。

郭正平後來旅居海外行醫。十幾年前,有一位法國的溫籍華僑回國找金葉道看病,看到金葉道的手法特別親切熟悉,於是就詢問金葉道:「在法國,有一位德高望眾的溫州僧人,醫術非常高超,總統都曾找他看病。我難得有機會求治過,他的正骨手法和您非常相似!」金葉道激動地告訴他:郭正平就是他的師公!是的,郭正平是峨嵋正骨術的第五代傳承人,而金葉道正是第七代傳承人。

傳承再書現代傳奇

在武俠小說中,高手僅用手指就能三兩下疏通人的奇經八脈。這樣的情形,用在金葉道身上,似乎恰到好處。他為病人整脊往往手到病除。

峨嵋正骨術經過一代又一代傳承,在金葉道手中得到發揚光大,給許多病人帶來了曙光,挽救了許多家庭。而這一中醫的絕學也改變了金葉道的人生。

時為溫州醫科大學中醫專業學生的金葉道,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郭正平的關門弟子鄭元輝,從鄭元輝身上,他感受到了峨嵋正骨術的神奇魅力。拜師數年,不避寒暑,刻苦鑽研。金葉道主攻脊柱學,主張中西醫結合,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出脊柱病與脊柱的生物力學改變有關。因為專注脊柱相關疾病的研究,1991年他的第一篇論文《脊源性急腹症一例的報告》在參加首屆國際脊柱相關疾病研討會時脫穎而出,其本人也成為最年輕的會員,名噪一時。

但年輕有為的金葉道並沒有沾沾自喜,他沒有停下腳步:他的手法越來越精,名氣也越來越大;他的醫術越來越高,病人也越來越多……

對於金葉道而言,從醫以來,最大的愛好就是「拜師學藝」,不論是外出培訓學習,還是開會交流,對他來說,都是向名師學習的好機會,他先後拜師劉永生、鄭祥嬌、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硏究所所長蔣位莊教授、副所長王金柱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會長韋以宗教授等。

金葉道也不滿足於當專家,他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召喚者、引領者。他不斷進行脊術病與相關疾病的研究,1994年成立國內首家脊術相關疾病研究機構——永嘉縣脊柱相關疾病研究所,2002年成立溫州首家以治療脊柱疾病為主的專科醫院,並於2010年成立上海首家以中醫整脊為特色的上海惠元醫院。

這一次,他又有一個新的想法,他要把峨嵋按摩正骨術申報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立足溫州,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他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門學科,學習這門學科,得以傳承並發揚光大。

峨嵋正骨術擬申報非遺

很多人知道上海惠元醫院口碑很好,全國聞名,而吸引眾多病人不遠而來的「秘密武器」就是峨嵋按摩正骨術。

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施杞教授高度讚揚這門醫術,題詞:傳承岐黃大業,弘揚整脊醫學。在溫州曙光醫院院長辦公室裡,也掛著一幅金葉道親自題寫的字匾,題有:禪悅悟道。這也是他自己幾十年來行醫的人生感悟:對自己修身又自省,對病人醫身更醫心。

近幾年來,金葉道往返溫州、上海兩地,閒暇之餘,習字靜心,反思自我。所謂醫者仁心,他認為在病人最恐慌的時候,醫生說的話比藥物還靈驗。對醫生來說,雖然好醫術可以為病人去除病痛,但醫道和醫德要比醫術更重要。

金葉道深諳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他懷著熱愛與敬畏踐行醫道。「我受益於中醫,為自己與中醫結緣而感到慶幸,希望能提升中醫的價值,增強人們對於中醫的信心。」金葉道介紹,不少病人,對於整脊這古老和現代相結合的醫學,開始都是將信將疑,深入了解後,都充滿了崇敬之情。「其實我現在從事的這項事業就是我的愛好,能把病人的病治好就很快樂,當別人欣賞、認同、尊敬你的時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他總結出了金氏「四步定位論斷法」和整脊八法治療體系,應用中醫傳統醫學思維,結合現代科學、現代醫學,科學地進行了脊柱機能解剖學和運動力學、生物力學的研究。他融匯古今,中西合璧,努力開拓中醫整脊這一全新的發展之路。

但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這幾年金葉道收了很多學生,有國內也有國外的。金葉道時常記得一位老師的話:中醫不是個人的技術,是國家的財富,不要私藏,要繼承下去。他說:「我提出讓天下人都有好脊柱,技術是無國界、年齡之分的。我希望在做好自己專業的同時,把整骨這項技術繼續成熟完善,傳承後人。」這也正是他將「峨嵋正骨術」申報非遺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歌樂山上傳承百年的中醫正骨術
    華龍網7月7日0時34分訊(欄目主持/馮珊 本期記者/周盈)生活在沙坪垻區歌樂山的人,幾乎都聽說過「廖氏骨科」,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今年67歲的廖慶渝,是已傳承150餘年的「黃氏中醫正骨術」少有的外姓傳承人
  • 【潭城百姓圖】湘潭楊氏正骨術第四代傳承人楊石泉:在堅守中傳承
    湘潭在線8月2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符瑤  羅韜)楊氏正骨術於今年獲批湘潭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19日,我們走近湘潭楊氏正骨術的第四代傳承人楊石泉,了解楊氏正骨術的前世今生。「醫」缽代代相傳今年47歲的楊石泉是楊氏正骨術的第四代傳承人。
  • 非遺文化「程氏正骨術」,32歲武漢碩士重新高考學中醫,最終圓夢
    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程氏正骨術」,程傳坤這位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碩士,畢業四年後再戰高考,這個為傳承非遺文化「程氏正骨術」的大齡考生顯得有些激動。「畢業時已經40歲,值嗎?」『程氏正骨術』 」。直到2017年,程傳坤漸漸轉變了對「程氏正骨術」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門謀生的手藝,更是能造福群眾的一項事業!」程傳坤最終下定決心:辭職,從醫!幾天後,他選擇了重戰高考,報考醫學院。
  • 重慶推拿按摩學會舉辦「情暖重陽節敬老送健康」活動
    2018年99重陽節下午2:00,重慶推拿按摩學會、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梵谷中醫正骨術聯合小龍坎快樂裡社區、進社區開展「情暖重陽節,敬老送健康」義診活動。為快樂裡社區老人義診、送去健康、溫暖和節日問候。出席義診活動的有重慶推拿按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梵谷中醫正骨術創立人徐波帶領梵谷徒弟、學生以及醫界朋友一起參與義診活動,他們是:駱容、周道倫、李大蓉、高世德、吳雲俠、陳江、伍紹懷、潘林、王瑋琦、馬培梅、李紅、葉茂盛、黎銀義、向帥勇等、小龍坎快樂裡社區朱藝清書記帶領社區工作人員10多人參與義診活動。
  • 為了傳承!武漢小夥碩士畢業4年重新參加高考
    程書雄 攝「我是為了傳承已經流傳了200多年的『程氏正骨術』。」程傳坤一語解答了記者心中的疑惑。程傳坤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程氏正骨術」第九代傳人程聲旗的兒子。「程氏正骨術」有200多年歷史,其獨特的正骨、康復治療手法遠近聞名。近幾年,年近六旬的程聲旗一直在為「程氏正骨術」物色第十代傳人,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 32歲武漢碩士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高考再讀8年:我沒選錯
    來源:長江日報「我是為了傳承已經流傳了200多年的『程氏正骨術』。」「我堅信我的選擇沒有錯」碩士畢業4年後選擇再次參加高考,程傳坤當時稱是「為了傳承已經流傳了200多年的非遺文化『程氏正骨術』 」。再次談及自己的這次選擇,程傳坤平靜地說:「我依然堅信我的選擇沒有錯。」
  • 華醫金良黎金良-醫療技術院長、「金良整脊正骨術」創始人
    專家介紹:華醫金良醫療技術院長「金良整脊正骨術」創始人獨創「金良整脊正骨術」,對脊柱疼痛類疾病如頭痛、頸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炎等各類神經卡壓綜合症、脊源性內科病等頑症治療效果顯著。從醫經歷:1998年入伍,先後服役於四十一集團軍衛訓隊及解放軍第一八一醫院正骨康復中心,為部隊首長和航天員楊利偉、翟志剛等同志提供醫療保障服務,連續五年被部隊評為先進工作者。
  • 碩士畢業四年再戰高考圓傳承夢 新洲小夥被湖北中醫藥大學錄取將...
    「我依然堅信我的選擇沒有錯」碩士畢業4年後選擇再次參加高考,程傳坤當時稱是「為了傳承已經流傳了200多年的非遺文化程氏正骨術」。再次談及自己的這次選擇,程傳坤平靜地說:「我依然堅信我的選擇沒有錯!」程傳坤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程氏正骨術」第九代傳人程聲旗的兒子。近幾年,年近六旬的程聲旗一直在為「程氏正骨術」物色第十代傳人,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第一次高考填報志願時,父親就勸我報考醫學院。」程傳坤說,「但那時我選擇了更容易就業的材料專業。」本科畢業後,2013年,程傳坤考上山西中北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繼續學習材料加工工程。碩士畢業後,程傳坤到深圳工作。
  • 微視河南:傳承百年技藝弘揚中醫國粹走進王院長通脈整骨國醫堂
    (慄彪報導)王洪喜,中共黨員,1963年4月27日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一個貧困農村家庭,他自幼酷愛中醫,嘗盡中草藥百味,遍訪中醫名師,幸運的遇到生命中啟蒙恩師、義合堂第十四代中醫大師段英先生,隨後拜師正式入醫門,潛心學習鑽研中醫中藥和中醫正骨術,並先後到世界各地研習進修,在正骨方面得到了段英恩師的宮廷無痛正骨術的真傳
  • 畢業四年再戰高考:且看大國工匠傳承有望
    原來是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程氏正骨術」,程氏正骨術被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者看到這裡,不禁大為敬佩,這是打回原形,從頭再來。傳承,這兩次雖然說起來容易,有時卻重逾千金。能有勇氣從頭再來,我想,者憑藉的應該是對職業的熱愛和對傳承的堅持吧。 02程傳坤的例子是我不禁想到一個詞,大國工匠。
  • 峨嵋絕境有人愁——一段塵封多年的往事
    順便提一句,本文將"峨嵋(山)"與"峨眉(縣)"區分開來,前者特指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的峨嵋仙山以及相應的源自先秦華夏的中土武功三大宗之一、與少林和武當齊名的"峨嵋派",後者則專指縣級行政區劃。
  • 傳統餐飲行業自救 70年「老字號」峨嵋酒家加速數位化
    峨眉酒家總經理張玉明告訴記者,過去峨嵋酒家的點餐流程是:服務員在桌旁候著,顧客翻完菜譜後點單,服務員邊聽邊在掌中寶上下單。是美團數位化的技術能力,幫助這家70年的「老字號」在店內經營模式上實現了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峨嵋酒家還是美團首批「無接觸」送餐機器人首批落地的餐廳。
  • 要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希望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記者:具體說說這些服務的內容吧。嶽照貴:比如維護,不管是不是在我們這兒買的古家具,顧客都可以拿到我們店來維修;在我們這兒買的,將享受終身維修服務。舉個例子,一張古床要運到一個地方去,我們會有專業技術人員去先拆解,再組合安裝。如果是外行來做這事,很容易刮損。我們運營了30年,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