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力學-動力學-vibration22-控制對象與需求-基礎知識
理論力學—動力學_一個特例_在平衡點附近的往復運動問題—振動/震動
力學中的定義和數學中的定義是一樣的,都是形式化的。嚴謹的、嚴格的、唯一性的、非歧義的;基本要素被定義之後,總結、歸納、尋得基本要素之間的關聯和規律,就成了邏輯推導的原則,通過邏輯推導可獲得所需要的結論-推論等。(定義、定理、引理、推論、……)
理論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將研究對象抽象-簡化為剛體模型—也即是說:任何研究對象在的作用下,其幾何尺寸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無論力有多大,研究對象上的任何兩點之間的連線距離不會發生任何改變。--這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解析法-形式化方法-形式邏輯方法所使用的—需要先對問題的基本要素進行嚴格定義(什麼是剛體-剛體是什麼)。
研究對象特性的因果關係—遵循牛頓定律F=MA
由常力到變力—力與時間-位移-速度-狀態等有關,比如彈性力-與位移有關
振動/震動的問題求解與分析
§3.2 問題求解問題求解主要討論已經建立的數學方程的求解思路與方法。這些方法主要有精確解、解析解、近似解、數值解、模擬方法、實驗方法、仿真方法等。在解方程式(代數方程、微分方程、向量方程等)的時候,參數選擇、方程簡化、結果分析、物理意義探討、常見自然振動現象、工程振動現象的物理、數學本質等問題應逐一研究。解析法(連續函數、定量)、數值法(離散函數、定量)、幾何法(相平面法、定性法)、實驗法(模型、機電模擬、電路模擬 LC加多個信號發生器,確定輸出)、穩定性研究等。通過問題求解,研究機械振動現象的起因、演變、控制。研究機械振動現象的內在本質、固有特性、系統特性、固有特性的參數確定、參數間的(聯繫)關係、參數的外在表現形式、參數的表(述)達方法、參數的測量、參數的計算、參數的變更(更改)等。對於常見的二階常係數線性常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主要有積分法、特徵值法、降階法等。教學通常採用簡--繁、單(自由度、因素)--多--彈性體--流體、線性--非線性、確定性--非確定性的過程。解決實際問題則恰好相反。
問題求解還以研究的目的分為:振動設計:已知系統動態特性(m,k,c等)、激勵參數(F(x,t)等)、求響應;系統識別:已知激勵(F(x,t)等)和響應 Y(t)、求系統動態特性(m,k,c等);環境預測:已知響應 Y(t)和系統動態特性(m,k,c等)、求激勵(F(x,t)等);這將使得求解方法有所不同。無論那種問題,求解的主要的根本的目的是得到振動的三要素:振幅、振動頻率、相位角。除此之外,還要得到與三要素相關的物理系統特性(本構方程或說控制方程)的參數關係、與激勵或響應的關係等。
………
參數又有許多
3.2.2 線性常微分方程組問題例五 多質點問題
從工程問題抽象為—轉換為物理模型—力學模型—振動模型
離散體的剛化模型--連續體的離散化—彈性體的離散化/剛化模型表徵--以物體系統來研究問題:
轉換成數學模式表達--建立數學模型
應用矩陣理論的格式—模式—樣子來描述
方程的解的設置是由數學理論—常微分方程求解理論—F(t)的特徵:
F(t)是常數或多項式系或三角函數系或……初等函數或組合(需要分解—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子-提取同類項-……其它數學操作技法等)
然後可以解得非其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