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育兒經驗、育兒故事、育兒趣事等,請第一時間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
隨著時代的發展,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在一些老人的頭腦裡,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是那麼容易改變。還是有些老人認為孫子才是自己家的孩子,孫女終究要嫁人,不屬於自己家族的人。而且養大孫女,最後嫁給別人,是賠錢的。只有生了孫子,才算是後繼有人,自己家的祖業才可以繼承下去,而且在外人面前,臉上才有光。如果生的都是女孩兒,似乎在人面前抬不起頭。
村子裡的王奶奶家裡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家有個大女兒,已經十歲了。自從二胎政策放開以來,王奶奶一直催著兒子再要個二胎。兒子兒媳覺得再有個孩子跟大女兒有個伴兒,也讓大女兒覺得不孤單,於是就同意了生二胎。王奶奶也很高興,盼著這次能得個孫子。
可是當兒媳婦在醫院裡生產之後,大夫告訴王奶奶是個女孩兒,王奶奶非常生氣,連看一眼都沒有看,還說:「一個丫頭有啥好看哩!」就這樣轉身走了。兒子以為老媽只是一時想不開,沒想到媳婦出院以後,兒子打電話讓老媽幫忙照顧媳婦和孩子,老媽居然說:「我和你爸去旅遊去啦。要不然我們存錢幹什麼呢,也沒有個孫子,給孫女花錢,那不是傻子嗎?錢不如我們自己花了。」
兒子很生氣,不幫忙就算了,話說得這麼難聽,似乎兒子沒本事,生不出孫子來。孩子和媳婦需要照顧,也顧不上那麼多了,自己動手照顧吧,於是王奶奶的兒子也不出去幹活了,一心照顧孩子和媳婦,終於滿月了,一家四口,別提多開心了。
隔了大約兩個月吧,王奶奶老兩口回到村子裡,王奶奶還是不想看孫女,可是老伴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不論生男生女,作為爺爺奶奶都該去看看,於是商量王奶奶:「咱們去看看吧,也不用你伺候月子了,早就滿月了」。
當老兩口來到兒子家大門口,發現大門緊閉。於是就向周圍的鄰居們打聽,鄰居說,他們早就不在這裡住了,走了一個月了。老兩口一聽慌了。這一家四口能去哪兒呢?王奶奶雖然對沒有孫子耿耿於懷,但是惦記兒子還是很用心的,於是給兒子打通了電話。兒子說:「你們照顧好自己吧。我們一家都在一起,我們來城裡打工了,在這裡租了房子。不為別的,就為一家人能夠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也在這邊兒多掙點錢,好把孩子養大。以後你們的錢省著點兒花吧,你們年齡大了,掙錢不容易。我們一家四口也不容易,可能我沒有時間回去看你。你們二老多保重!不是兒子不孝,兒子現在負擔確實很重。老爸老媽,你們要理解兒子啊!」
老兩口一聽傻眼了,兒子這一走什麼年月再回來,就不好說了。而且自己當初不去照顧孫女和兒媳婦,現在怎麼也不能好意思說出來,去城裡陪著兒媳婦照顧孩子吧。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自己做的決定只有自己扛著吧。好在自始至終兒媳婦沒有說什麼,也沒有跟兒子鬧離婚。人家一家其樂融融,兒媳婦也算是好兒媳婦了。
鄰居們也都說王奶奶:「如果當初你有這麼明白事兒,幫著照顧一下,是不是也不至於人家一家四口就這樣背井離鄉的出去打工?現在鬧成這樣,也就別去給兒子添亂了,畢竟在外打工,拖家帶口的也不是很容易。就算兒媳婦兒不鬧騰你,你也該理解兒子、替兒子著想吧。」
王奶奶聽了,突然間失聲痛哭起來。邊哭邊說:「我當時也是一時想不開,覺得兩個丫頭片子,伺候有什麼用呢,將來還不是嫁給人家,我這當奶奶的一點光也借不上。可是我沒想到我兒子這麼護著媳婦兒和孩子呀。嗯,我理解兒子,畢竟人家是一家人,應該聚在一起。我兒子作為男人應該有這個擔當。」
兒子兒媳是踏實肯幹的人,在城裡打工,老闆很賞識,連續加薪,幾年過去了,小兩口在城裡貸款買了樓房,孩子也都在城裡上學了。而王奶奶也沒臉去兒媳婦那裡,只好一直待在村子裡。
一天一輛計程車開進了村裡,停在王奶奶家門口,車上下來兩個女孩子,一個十五六歲,一個五六歲,她們不是別人,正是王奶奶的兩個孫女。只見兩個孩子從車上拿下來很多東西,一箱一箱,有八寶粥、牛奶、早餐餅乾、還有些小零食。王奶奶出門正要搭話,就看孫女已經上了車,在車上大孫女打開車窗對奶奶說:「爸爸媽媽經常念叨你們,我們背著爸媽來看看你們,需要馬上趕回去,不然爸爸媽媽找不到我們會著急的。有時間我們再來看你們,再見,奶奶!」
此時,王奶奶鼻子好酸啊,不禁感嘆:總覺得孫女借不上力,是賠錢貨,現在看看孫女多知道心疼自己啊!當時怎麼鬼迷心竅說了讓兒子和兒媳傷心的話,唉,真是後悔啊!男孩女孩都是自己家的血脈呀,都是自家人啊!
文章本人原創,歡迎轉發和分享,禁止抄襲。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