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也比我們更識得人心。
前段時間老家有事,不得已帶著5歲的女兒回老家。婆婆當著我的面問女兒:「孫女,奶奶可想你了,你怎麼不給奶奶打電話」女兒一臉無辜地質問她,我又沒有電話,你要想我,怎麼不給我打電話?婆婆聽完無話可說,然後不好意思走開了。我卻在心裡讚嘆,小娃太機智了,懟得太好了。像婆婆這種虛情假意的人,5歲的孩子也看的出來。
自從知道我生的是女兒後,婆婆別說照顧我了,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一個。女兒長到5歲,只見過奶奶5次,包括這一次。女兒可以說,只知道有奶奶這號人,沒怎麼接觸過,每次見面的時候剛開始壓根都不認識奶奶,只有熟悉一會才知道是奶奶。就這還好意思說想孫女,真是被小孩子一番話戳破了。
真正愛孩子的長輩,不會口是心非
生活中很多老人口口聲聲說愛孩子,想孩子。但實際行動中卻沒看到對孩子的一點點疼惜之情,不僅不捨得花錢給孩子買衣服,買玩具,更不願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孩子。光有口頭之愛,誰不會演戲。而真正的愛是靠行動來證明的,一個真正愛孩子的長輩,不會口是心非,而是靠行動證明:
① 不因孩子的性別而嫌棄
很多父母,在兒媳沒有生孩子的時候,一直不停地催促,說自己喜歡孩子,年輕人早點生,自己幫著帶。等孩子出生的時候,如果是個男孩滿心歡喜,和孩子媽媽爭奪對孩子的照顧和陪伴,想代替媽媽的位置,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控制欲。但如果兒媳生了女孩,立馬開始變臉色了,嫌棄是個女孩。月子裡找各種理由不照顧,躲回自己老家。這樣的老人根本不愛孩子,只是愛家族的香火,愛自己的私心。
而真正愛孩子的老人,從不因孩子的性別而區別對待,男孩女孩都是自己心頭肉。對他們都有隔代寵,隔輩親的愛意和疼惜。
② 願意花時間照顧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愛,時間在哪,愛在哪,這句適用於任何關係。真正愛一個人,就想多看看他,多陪陪他。老人對孩子也是如此,如果老人真的愛孩子,就會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照顧他,陪伴他。如果年輕夫妻生完孩子,由於要上班,沒法照顧孩子,需要長輩幫忙,長輩歡天喜地就來了,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分擔兒女的辛苦。那麼這樣的長輩肯定特別喜歡孩子。
相反有些老人一聽說,要去照顧孩子,就找各種理由推脫,不願去看孩子。這樣的老人不僅對年輕人的困難視而不見,而且心裡也根本沒有孩子多大的位置。
③ 願意給孩子花錢
錢是最俗的,但也是最能證明真心的。有些老人嘴裡整天嚷嚷著自己對孫子孫女有多好,有多愛他們,但是卻不為他們花一個線頭,哪怕自己手裡有再多錢,也不捨得花在孩子身上。而有些老人,平時自己不捨得吃穿,但對於孩子,只要孩子想吃想用的,都會儘量滿足。每次見到孩子,都使勁給孩子買吃的買用的,給孩子塞錢,生怕孩子受委屈。其實也不在乎錢多錢少,只是老人對後輩的一片心意,但是很多老人就是一毛不拔。
④ 孩子喜歡老人
孩子的心是最清楚的,心最誠實的。如果老人真心對自己好,孩子就會喜歡老人,也願意和他們相處,和他們待在一起。像我公婆對女兒不待見,女兒也自然知道爺爺奶奶的態度,所以平時從來不主動提起爺爺奶奶,節假日也不從主動提起去爺爺奶奶家。相反的特別喜歡姥姥姥爺,沒事就給兩位發視頻,畢竟女兒是姥姥一手帶大的。
老人想要孩子親近自己,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誰對自己好,孩子心裡門清。如果在孩子小時候,老人沒有拿出真心對他們,孩子長大自然不會親近,到時候失落後悔就晚了。老人想要晚年能享受更多的天倫之樂,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 和寶媽處好關係
寶媽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寶媽對老人的態度絕對影響著孩子對老人的態度。婆媳關係好,孩子也會和爺爺奶奶親。而媳婦對婆婆怨氣比較大,孩子一般也會喜歡爺爺奶奶。這也是愛屋及烏。所以對於婆婆來說,只有先和媳婦處好關係,以後孩子才會親近自己。
② 真心對待孩子
孩子是敏感純粹的。誰對自己好,孩子就親近誰,依賴誰,這是本能。所以說老人想要讓孩子親近自己,就要先對孩子付出感情。
【話題討論:你家老人真心喜歡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