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識天氣」,看到這些雲你應該考慮躲雨了

2020-12-11 地理沙龍號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雲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地理事物。那麼什麼是雲呢?雲是大氣中水汽凝結(凝華)成的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或者它們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也就是說雲的主要成分是水汽,還有少量的凝結核也就是塵埃。

看雲識天氣

雲是地球上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輻射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樣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俯視雲層

天上的雲可以形成各種的形狀,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而分成低雲(高度2000米以下)、中雲(高度2000至6000米)和高雲(高度6000米以上)。另外,根據云的形態可以分為許多種類,而且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觀察天空中不同形態的雲,從而來判斷天氣,做做天氣預報。

雲的分類

上期我們介紹了看到捲雲、捲積雲、積雲和高積雲等四類雲,預示著天氣晴朗。今天我們來看看,看到哪些雲,預示著天氣要下雨呢?當你看到以下四類云: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和積雨雲,往往預示著天氣要下雨,快躲雨吧。

卷層雲

卷層雲是大量捲雲聚集,形成一層高高的乳白色雲紗,形成一層雲幕,日、月透過雲幕時輪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暈環,卷層雲範圍大,可達幾百到幾千公裡。卷層雲全部由冰晶組成,我國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區,冬季卷層雲可以有少量降雪。

高層雲

高層雲是一種高度中等的雲層,典型的高層雲是連片的雲層,特徵並無奇特,通常是平凡無奇的雲。高層雲通常延展開來布滿整個天空,或呈纖維狀,一般延伸覆蓋近幾萬平方千米的天空,常由小水滴和冰晶混合構成,偶爾會有小雨或小雪。

雨層雲

雨層雲表現為濃厚的雲毯,雲體很厚,顏色陰暗,形狀不規則,分布範圍廣,可覆蓋數千千米。雨層雲又稱為「雨雲」,是一種產生持續降雨的雲,雲層通常非常穩定,往往產出持續的降水,形成中到強降雨或降雪。

積雨雲

積雨雲是強烈發展的降水雲系,往往出現在強對流天氣,比如雷雨時產生的雷雨雲就是屬於積雨雲。積雨雲厚度極大,底部可低至600米左右,而高度卻往往可達10000多米,尤其以熱帶地區最為常見,巨大的積雨雲經常伴隨著猛烈的傾盆大雨、雹暴、暴風雪、閃圖、狂風、龍捲風以及颶風。

相關焦點

  • 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看雲捲雲舒,垂直上升運動不可少  雲就像個淘氣的孩子,剛才還在你頭頂上空,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抑或像個魔術師,搖身一變,成了其他模樣。是什麼氣象因素讓雲變得如此「調皮」呢?
  • 看雲識天氣︱教科版《科學》三年級導學
    在遙遠的古代,我們通過「觀雲」來「識天」。先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雲是大氣活動在天空的投影。不過,從「天氣小白」到「觀雲識天專家」,還有幾步要走。第一步:睜開眼,抬頭看!看雲這個動作說來簡單,卻也內藏乾坤。不同的雲的外形還有出現的高度都有區別,多多抬頭就會多多發現。第二步:記口訣,更清楚!
  • 怎樣看雲識天氣 一起跟著氣象專家學學吧
    市民們參觀氣象臺據了解,今年「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的主題是「觀雲識天」。在行政樓一樓的大廳裡,10種雲屬分別製作成10塊展板,每塊展板上都有這一雲屬的常見圖片,以及該雲屬所對應的天氣。「我們今天的天上雲應該屬於層雲,它像是一塊低厚而又朦朧的『雲霧毛毯』,因為它在10種雲屬裡形成的位置最低,所以今天外面會有霧,偶爾還有飄點毛毛雨。」湖州市氣象臺臺長李洪權介紹。文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餘項晨小朋友一大早就在媽媽的陪伴下前來參加活動。「他最喜歡的學科就是科學,老師告訴他們今天有這個公眾開放日的活動後,他就特別想來參加。」媽媽餘鳳琴告訴記者。
  • 世界氣象日|觀雲識天!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nbsp&nbsp&nbsp&nbsp雲,就像是天氣的「表情包」&nbsp&nbsp&nbsp&nbsp天上掛著什麼雲&nbsp&nbsp&nbsp&nbsp往往預示著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nbsp&
  • 看雲識天氣,您必看的生活小常識
    #日常生活中,天空中的雲是變化莫測,似乎毫無規律,更別說看雲識天氣。其實不然,天空中的雲不僅可以通過觀察判別天氣,並且他還是有名稱有分類的。大致可以分為高層雲、中層雲、底層雲,其高層雲是不帶來任何降水的。中層雲是偶爾帶來降水,底層雲往往是降水的主力軍。
  • [看看看]如何觀雲識天氣?鎮小開設氣象課
    [看看看]如何觀雲識天氣?鎮小開設氣象課 如何觀雲識天氣?鎮小開設氣象課。
  • 天氣預報還能這樣報 南信大大二學生創新研發觀雲識天軟體
    天氣預報還能這樣報 南信大大二學生創新研發觀雲識天軟體 來源:中國江蘇網
  • 以「看雲識天氣」談考古學的「大一統」理論
    《看雲識天氣》這篇初一課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算不記得全文,絕大部分人也應該可以脫口而出其民諺金句——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少年時初見此文,覺得甚為奇妙,便時常以文中的內容與現實情況相對照。多番對比之後,少年兔發覺雲彩類型與天氣變化好像沒那麼密切的對應關係,不過「朝霞晚霞」這種特徵鮮明的大預言術的驗證成功率卻相當不俗。
  • 觀雲識天:這6種氣象雲幫你預知天氣(組圖)
    雖然現在電腦預報天氣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天氣預報總有不準的時候。其實,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會「看雲識天氣」,學會看雲的形狀,你就能預知幾小時後天氣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種常見的氣象雲。
  • 看雲的形狀你能辨識天氣嗎?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看雲識天氣》,作者:魏生生)夏季天氣多變,上午還是晴朗高溫,也許下午就暴雨磅礴。
  • 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雲中的玄機你知道嗎?
    天空中鋪陳開來的各種形態的雲朵總會吸引人們的眼球,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直立的熊,有的像羊群……面對漫天層雲,普通人似乎難以看出此中玄機,但對於「觀雲識天」氣象工作者來說,各種雲層、雲狀,結合雲底高度都能幫助他們判斷即將出現何種天氣現象。
  • 70年代的小學生採用各種辦法驗證諺語預報天氣的準確性
    比較正規書本上說可以看雲識天氣,孩子們就整天看雲琢磨,什麼是積雨雲、火燒雲、魚鱗雲之類的。書本上說的什麼氣壓、氣流、氣旋之類的覺得太深奧,理解不了。同學們還是喜愛老人嘴裡諺語之類的天氣預報,比如「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泥鰍吐氣泡,雨天就來到。」
  • 一篇文章洞悉天空中變化莫測的「雲」;你也能看雲識天氣
    不同的雲會有不同的特徵,有經驗的人可以根據天空中雲的特徵去預測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如上圖中的雲就是捲雲,它通常在晴天出現,位置較高,一般預示著晴好的天氣。粗略來分,雲可以分為低雲族,中雲族,高雲族。這是按照雲形成的高度來劃分。按照形態可以分為捲雲,積雲,層雲等類型。
  • 雙語故事 | 小猴躲雨
    「It’s sunny.天氣晴朗,真是個外出郊遊的好日子啊。」小牛ox對小猴monkey說道。「是啊,是啊,看太陽公公正對著我們微笑呢,不如我們到草地上比賽跑步吧!」「OK,let’s go! 好呀,我們走吧!」
  • 氣象日|天上這13種雲 你都認得嗎?
    出現這種雲,一般雨區在距本地200~300千米地方, 預示6~12小時內會受這片雨區影響, 農諺「天上豆莢雲, 天下雨淋人」,即指這樣的雲天。透光層積雲由水滴或過冷卻水滴組成,雲體結構鬆散、較薄,排列比較整齊,雲體之間有明顯的縫隙,如果層積雲上邊還有雲層也能看到。
  • 雲識科技—雲識智能家居技術發展
    雲識智能家居無線技術繼承了ZigBee技術的優勢。雲識智能家居無線技術不僅可以滿足低速率數據傳輸的應用需求,還可以使用電池電量,採用SmartRoom +策略節能技術,功耗更低(電池壽命更長),並且無線傳感器的電池正常供電時間根據ZigBee技術設備,可以達到兩年以上,超過6個月至2年。基於無線網絡傳輸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對信號強度和傳輸效率有很高的要求。信號差和傳輸速度慢會降低解決方案的運行效率,並直接影響用戶的智能體驗。
  • 當氣象雲遇上數據云——在「雲時代」裡觀雲識天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在氣象日來臨之前,中國氣象局主辦了一場「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活動中,多位專家向公眾介紹了在「雲時代」,當氣象雲遇上數據云,如何用高新技術來觀雲識天,如何用雲計算來計算雲,可謂讓人眼界大開。
  • 其實看雲就知道了
    這雲,長得美吧! 沒錯,這種雲就叫「堡狀層積雲」。 堡狀層積雲又被叫做炮臺雲。它的雲塊頂部突起,雲底連在一條水平線上,類似遠處城堡。 它是由中低空上升氣流,穿過雲頂的逆溫層後形成的, 因此它具有積雲特徵, 它反映出所在高度雲層是不穩定的,容易產生雷雨天氣, 甚至大的降水。
  • 車評人拆車帝豪GL,看到後防撞梁的設計:像放牛娃在躲雨
    導讀:車評人拆車帝豪GL,看到後防撞梁的設計:像放牛娃在躲雨【懂車之前原創稿件,禁止轉載!】大家早上好,我是作者大米!今天要說的這款車是帝豪GL,為什麼說這款車下面有提到。,中控粘著個手機;忘了說,在帝豪GL剛出來的時候,我那個哥們就發朋友圈轉發車評人的評測,說帝豪GL是最美中國A+轎車,他為此感到自豪;後來也在朋友的汽車美容店看到過帝豪GL,坐進去總感覺很難調到合適的坐姿,當時感嘆我得減肥了,也是源於那個汽車美容店,老是去那裡看到什麼車就進去坐一坐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以上這就是我和帝豪GL之間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