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舌尖」此起彼伏 濫用只會眾叛親離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舌尖上的

  無可否認,一部熱播的美食紀錄片成就了一個新的流行詞。

  於是,網上網下,新老媒體,目之所及,各路「舌尖」洶湧澎湃,此起彼伏。

  看多了,是不是覺得「挺煩」?

  「舌尖」雖好,濫用無益。

  觀點碰撞

  ■美食固然令人心動,可非要讓受眾把舌頭伸向那些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估計只會眾叛親離

  不可否認,《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十分巧妙。用味覺來體驗國家這樣的命名方式大膽而新奇,道行遠遠高於《美食探秘》這種難以引人側目的老生常談。然而,這項創新之舉的美感正因簡單的複製、利用而破壞殆盡。

  如果只是簡單地用「美食」、「甜點」或是其他地名來替換「中國」,觀者還是能夠較為容易地理解其背後表達的含義。改編者的動機一目了然,即在向這部紅得發紫的紀錄片致敬的同時,也能借其美名,讓自己的作品也吸引一點眼球。可當諸如《舌尖上的樓市》、《舌尖上的A股》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標題出現在報章新聞裡的時候,除了生搬硬套以外,著實難以讓人產生移情的好感。美食固然令人心動,可非要讓受眾把舌頭伸向那些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估計只會眾叛親離。

  從廣受追捧到乏人問津,這種流行詞盛極而衰的例子不勝枚舉,「甄體」也算其一。用繁複瑰麗的語言文字來說一些無聊平淡的日常會話,再接上一句「說人話」,這種反差常常能夠帶來爆笑的效果。可當廣播裡頻頻響起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亦古亦今的對話時,由於欠缺考慮而製作的廣告創意,不禁讓人感嘆牽強附會、新意凋零。

  「舌尖」現象源於對中華美食的熱捧與文字精妙的運用,而簡單的挪用只會出現水土不服。這樣積極正面的例子固然值得學習,但譁眾取寵必然無法滿足受眾的挑剔口味。只有因地制宜,發揮真正的創新精神,創作出適合自己作品的標題與立意,才能用真心實意贏得大家的青睞。(水草)

  ■當滿目的「舌尖」如洪水猛獸般撲面而來時,再美好的聯想也難免攪得人陣陣反胃

  「舌尖」火了,在一部名為《舌尖上的中國》的7集美食紀錄片贏得掌聲之後。勢如破竹一般,「舌尖」已成為微博上連日來的「刷屏利器」,並高居話題榜關鍵位置,相當奪人眼球。

  或許連這部紀錄片的主創人員都始料不及,這股「舌尖風」還帶來了一系列線下效應。第一波,《舌尖上的中國》被當做「吃貨指南」瘋狂傳播,很多人表示看片狀態是一邊垂涎三尺,一邊淚水漣漣。第二波,是片子引發的真實版「吃貨效應」。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高達數百萬次,例如片中出現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長了48倍;據說,還有不少人是按圖索驥,邊看電視邊下訂單。第三波,也是後勁更足、影響面更廣的,即網上網下、微博報紙、雜誌電視甚至各種廣告上,各種「舌尖體」洶湧襲來,令人避之而不及。

  本來,因為這部「帶著對食物的敬意」製作的紀錄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在一夜之間將人們對美食的熱情集體點燃,不能不說是一樁令人振奮的文化事件。然而,當滿目的「舌尖」如洪水猛獸般撲面而來時,再美好的聯想也難免攪得人陣陣反胃,且不說雷同到使人審美疲勞的「舌尖上的清華」、「舌尖上的童年」,至少內容和「舌尖」還有那麼點聯繫,但是請問,諸如樓市、舞蹈、高考,甚至剛剛開幕的歐錦賽,又哪裡和「舌尖」有「半毛錢」關係?

  近日打開電視,《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甄傳》等口碑不錯的熱播劇,出現率頗高。這個臺金太郎剛結婚,那個臺李小璐就在跟公公鬧彆扭;上個臺小主剛進宮,下個臺甄化著濃妝就快扳倒皇后……故事的各個階段幾乎都能找到,按一圈遙控器,一個電視劇的梗概基本完整。遇到這種狀況時,觀眾的心情就跟看了一大堆「舌尖體」報導一樣:再好的東西,也不該這麼往死裡撐吧?

  正如毀掉一首好歌最簡單的辦法是把它設成起床鈴聲,毀掉一個原本美好的詞語,也只需鋪天蓋地地濫用它。

  饒了「舌尖」吧。 (裴軍)

  ■這不是腦力勞動,只是文字遊戲,有時還是拙劣的文字遊戲

  如果巴爾扎克來到今天的中國,這一個多月發生的事,估計足夠讓他老人家寫出一部新的「人間喜劇」——「舌尖喜劇」。

  源起是一部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它以食物為線索,完成了對中國各地方文化的一次精彩呈現和總結。

  然而,高潮卻在之後。

  這本來是一次以微博造勢為始的自製紀錄片嘗試,但是,在眾多商人眼裡,「舌尖」兩字通身閃耀著熠熠利潤之光。

  很多餐館搜羅了影片中提到的35道菜餚,然後打出「舌尖」之名招徠生意;在淘寶網店,打著「舌尖」字號的食材賣到脫銷;甚至房地產、服裝等等看似與食物完全不搭界的商品,也被商家煞費苦心地冠以「舌尖上的精緻樓盤」、「舌尖上的夏日清涼裝」。同時「舌尖」熱還迅速延伸到更廣泛領域。以「舌尖上的故鄉」、「舌尖上的母校」為代表的「舌尖文體」應運而生。

  之前也有「梨花體」、「凡客體」、「和諧體」等等「前浪」,曾經流行,然後被下一波流行拍死在沙灘上。而在每一波「XX體」的流行中,我們樂此不疲地在各種場合運用這些語詞,自我感覺無比時髦,卻沒有意識到——自以為走在時代前端的我們,其實都是二手炒作者!

  我們每一個現在用著「舌尖」的人,都並非是這個詞、這個概念的發明者和創造者。我們只是將它拿來,放在不同的新語境中——也不管它是否真的適合或是否真的萬能百搭——然後沾沾自喜。

  然而這並不是創新,這只是一個創新概念的二手販賣,簡單的組合和拼貼。這不是腦力勞動,只是文字遊戲,有時還是拙劣的文字遊戲。

  真正的創新是什麼?在我們這部喜劇中,是提出「舌尖」美食紀錄片概念的主創人員,是構思拍攝整部紀錄片的編導。是他們,最先用這樣一個簡潔而充滿想像空間的詞勾連起中國人的美食記憶,然後又用一系列唯美的視覺畫面,賦予這些記憶鮮活的生命力。《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這了不起的創意,在食物和情感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才能讓人「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如此,再反觀這股「舌尖」熱,仿佛東施效顰,漫天席捲的二手狂熱在真正的創新面前,黯然失色。

  其實「舌尖」熱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推手,多是被商業利益驅動的商家。也許,在我們周圍,這棵叫做「創新」的果樹太低產了,以至於好不容易長出一顆叫「舌尖」的小果子,就被飢餓的人們貪婪地扯下,然後像擠海綿一樣用力吮吸,直到果汁一滴不剩。前陣子史蒂夫·賈伯斯的肖像,印在他的盜版自傳上出現在大街小巷,那真像一個絕妙的反諷:我們不能不承認——國人崇拜創新,但自己卻不去主動創新,甚至扼殺創新。

  複製的成本最低,風險最小。但,卻最不可持續。

  要知道,一個新遊戲,如果在短時間內被不停地重複玩,哪怕再有趣,都會迅速失去吸引力。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卻在中國的「舌尖」現象上得到了極致的反面體現。

  於是,在這部「舌尖喜劇」裡,我們是演員,同時也是導演;我們是助推者,同時也是受害者。這值得每一個被裹挾在這股潮流中的人,都認真思考。

  現在最緊要的,並不是僅僅去批判「舌尖」現象。我們的問題是:要怎麼去複製「舌尖」的成功模式,而非單純的「舌尖」現象? (張航)

  ■請不要刻意歪曲一個本意美好的詞彙,熄滅那一道難得的微光

  如果同樣想表述「吃早飯」,用淘寶體就是「親,餓了嗎?有早飯包郵哦」;咆哮體為「餓死了有木有!木有早飯吃有木有!」而甄體則是「該是早膳的時辰了,可傳御膳房給本宮擺膳」;至於「舌尖體」,這句話就能被清華的同學唯美展開為「清華的早晨是忙碌的,無心顧及什麼美味,往往見到人少的隊伍便排在後面。一碗方便麵或許是最快捷的,廚師顧慮到了方便麵的營養偏少,便在燒面的時候,加入了青菜,點上一個剝好的雞蛋。不下五分鐘便吃完了,跨上自行車,沿著主幹道,奔向教學樓,開始新一天的學習。」

  或許最近你已經被它弄得不甚其煩,隨便翻開一張報紙或一份雜誌,可能都會有一個「舌尖風格」的標題「盯」著你。

  在你為了這鋪天蓋地而來的「舌尖」而煩惱的時候,同時又有成千上萬個「舌尖」滋生。

  一個詞,讓十幾億人民同時產生共鳴,並為之歡欣,本身就是一道點亮中國的微光。可惜的是,作為一個流行詞,也免不了被誤用和被拿來炒作,不少媒體以為自己抓到了亮點,不論什麼話題都非要套上「舌尖」不可,由此出現了「舌尖上的廣告」、「舌尖上的營銷」等等不知所以然的名詞,既無關美食,也無關中國。用流行詞固然沒什麼不對,但和成語一樣,用對了是恰到好處,用錯了就是貽笑大方。當一個流行詞出現的時候,媒體要首先擺正態度,否則,原本是勾起無數美好微光的「舌尖」,被扭曲本意而使得人們對其充滿誤解,豈不可惜?

  一方面,我們期待有更多如同「舌尖」一般打動人心的詞彙出現,帶來更多美好的回憶和嚮往;另一方面,請不要刻意歪曲一個本意美好的詞彙,熄滅那一道難得的微光。 (何小荷)

  ■過多關於「舌尖」的轉載、變形把我們丟進一個「舌尖」的包圍中,令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今中國在文化現象上確實「勇於拷貝,鮮于創新」

  隨便一搜,跟「舌尖」有關的詞條就跳出上千萬個。前幾天打開郵箱,發現專做電器網購的某電子商城也發來了個連結——「舌尖上的某某商城」,頓時樂了。

  「舌尖」這個詞,確實形象。但是,過多關於「舌尖」的轉載、變形把我們丟進一個「舌尖」的包圍中,令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今中國在文化現象上確實「勇於拷貝,鮮于創新」——難得出一個好點子,最終也被大眾自己鬧成了視覺疲勞。這樣慘烈的例子,比如鳳凰衛視的 《鏘鏘三人行》、《魯豫有約》、《天天讀報》,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等,以這些節目為母體複製、衍生出的電視產品、流行詞彙、惹眼標題等在其他各大媒體上屢見不鮮。但諸位作者、製作人有沒有統計過,到底這頂變形的帽子為「新」節目、作品帶來了多少實際效益呢? (丹妮)

相關焦點

  • 爺爺說:人再有本事,也要懂得善待這三個人,否則會眾叛親離
    前兩天,和鄰家的一位爺爺聊天,爺爺說,一個人在落魄的時候,才能看出他的能力,而一個人在得意的時候,才能夠看出他的人品,人再有本事,也要懂得善待這三個人,否則會眾叛親離!那麼,爺爺口中要善待的三個人,究竟是哪三個呢?
  • 有這三個特點的人,人緣會變很差,遲早會眾叛親離!
    有這三個特點的人,人緣會變很差,遲早會眾叛親離!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結交各式各樣的人,同時也會結交幾位知心的朋友。如果說一個人沒有朋友,那就得從自我身上找問題,絕對不是別人的問題。在初識朋友的過程中,交際能力顯得尤其重要,之後在交往過程中,就是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做人法則最為重要,這三點也決定一個人最終會達到什麼樣的人生高度。而有這三個特點的人,人緣會變得很差,甚至會眾叛親離,及時改正還為時不晚!1.對任何人都不感興趣,缺乏自信的表現。
  • 回眸一瞥:古羅馬皇帝尼祿為何會眾叛親離
    呂海峰話說,自公元前54年的一天,古羅馬的老皇帝突然死後,他的兒子尼祿便成為了古羅馬的新一任皇帝,但是,就在他上臺的7年後,最終卻是眾叛親離,直至死亡。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個一探究竟。
  • 成語故事:眾叛親離
    【成語】:眾叛親離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解釋】: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成語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然而,記者了解到,由於各大電商已經藉機推出「舌尖主題營銷」,推出片中食材促銷活動,令曾經默默無聞的各路美食在一夜之間銷售上千件,彌補了吃貨遺憾的同時,也令商家賺到盤滿缽滿。
  • Windows Vista眾叛親離
    核心功能慘遭縮水,破解、盜版技術防不勝防,兼容性問題力不從心,硬體要求眾說紛紜,價格體系眾口難調……回顧Windows Vista一年多來的歷程,這一集雷德蒙軟體巨頭萬千寵愛於一身的Windows作業系統甚至已經走到了「眾叛親離」的邊緣。
  • 當你陷入人生低谷,欠一屁股債、眾叛親離,應該怎麼辦?
    「當你陷入人生低谷,欠一屁股債、眾叛親離,應該怎麼辦?」,這是今天晚上我剛收到的一條粉絲求助信息,我認為這個問題很普遍,所以,我用這篇文章和大家做一次交流。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毫無理論依據。做好自己一個人陷入人生低谷,總會出現很多問題,譬如債務追討,冷嘲熱諷,眾叛親離等等這些。我認為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勇敢面對的一種局面,把心態擺正,做好自己,這就是最好的解決途徑。如何擺正心態,非常簡單,就是換位思考,你欠別人的債,總不能不讓別人追討,是吧?
  • 被濫用的PUA,被消耗致死的熱詞
    來源:鈦媒體摘要: PUA只是近年來被濫用而逐漸失效的熱詞的最新案例。隨著北大女生被男友精神控制而自殺事件的發酵,PUA一時之間成為了全民討論關鍵詞,朋友圈跟風曬「含浪率」更是掀起人人喊打PUA的高潮。
  • 健康養生:痘痘為什麼會此起彼伏?
    12歲的毛毛是個愛美的女孩,可是她最近有點鬧心,臉上的青春痘此起彼伏,讓這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很是沮喪:「我為什麼長痘?」「我的痘痘怎麼總不好?」「我的臉會不會留下瘢痕?」劉悅稱,在門診經常會聽到患者像毛毛一樣發出一連串的提問,「其實,長痘的原因有很多,千萬不能亂投醫。良好生活習慣可減少復發。」
  • 人到中年,必須注意兩個習慣,小心眾叛親離後悔一生!
    導語:人到中年,必須注意兩個習慣,小心眾叛親離後悔一生!所以說,人到中年一定要謹記下面所說的這兩個習慣,肆意而為之,只怕到最後會落得眾叛親離,後悔一生。一、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樣的一種情況,你越是好言相勸,別人越是不在乎你所做的一切。
  • 成語說東周之眾叛親離
    州籲率眾入宮,託言桓公暴疾,眾人心內清楚,只敢怒不敢言。於是,州籲自立為君,拜石厚為上卿。(鄭國國都青銅禮器窖藏坑)(二)五國聯軍向鄭國殺來衛桓公兇信傳至新鄭,鄭莊公不由長嘆一聲:吾國怕要遭逢兵禍了!眾人不解。莊公道:想那州籲殺兄篡位,國內民情洶洶,正欲殺伐立威。
  • 如果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纍纍、眾叛親離,建議看看這篇文章
    在很多人看來,創業失敗意味著負債纍纍、眾叛親離,整個世界都變得灰暗,人生失去了意義。
  • 負債纍纍,眾叛親離,身邊無朋友,該怎麼辦
    首先我認為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負債,自己做的事為什麼沒有成功做決策是否主觀臆斷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做事過於草率和衝動,要是自身沒有問題,失敗是特殊事件和意外那麼要靜靜接受命運的安排。
  • 舌尖上的溫州:民間美食任性大搜羅
    溫州網訊 前段時間,《舌尖上的中國3》熱播,其中第四集《食養》更是來到我們溫州平陽,聚焦平陽當地美食,為吃貨們介紹了「十樣白」燉番鴨。那麼,在平陽地界上,除了這道「十樣白」燉番鴨,還有什麼美味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掰著指頭數一數這些任性的平陽美食。
  • 濫用瀉藥 會導致腸神經細胞壞死
    很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便秘加重,長此以往,後果不容小覷。    研究發現,長期濫用瀉藥者的腸神經系統,就如同戰場一樣,全是壞死的神經細胞。1.腸神經系統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神經系統是分布在腸壁上(黏膜下和肌肉層)的獨特神經系統。
  • 「眾叛親離」原本只是一個人的預判,沒想到結果太準了!
    「眾叛親離」這個詞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比較壞,沒有人願意幫助他。不過這個成語的出現的語境卻和我們想像的並不是完全吻合。話說在春秋時期的衛國,衛國的國君有一個兒子叫做州籲。石蠟一看衛莊公不同意趕緊又說:「公子州籲當個中下級軍官還可以,若是讓他掌握衛國軍權,會削弱衛軍戰鬥力的。衛國是大國包圍下的小國,軍隊只能起保衛邊境的作用,而州籲一貫主張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向外擴張。巨額的軍費開支,衛國是支撐不起的。」衛莊公這時又想「你妹的,老子是一國君王,你讓我的兒子去當一個小官,讓老子的臉面往哪擱。」又沒同意他的看法。
  • 一病就吃抗生素 兒童濫用抗生素會危害生長
    莊女士說,媽媽們很惆悵,生病找醫生看,本來是很放心的事,但現在醫生對抗生素的濫用,讓她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而這些處方藥,不用處方即可在藥店隨便買。市民陳女士介紹說,各種頭孢類藥物,還有阿奇黴素、阿昔洛韋,這是她經常買的。「原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陳女士說,前段時間她去了上海,去藥店買阿昔洛韋,雖然沒有處方也可以買,但是售貨員提醒說,「這種藥會有耐藥性,建議少用。」
  • 舌尖上的保健品?舌尖上的電商?舌尖上還剩下什麼?
    失去了核心主創沒的《舌尖3》,失去了飲食文化的靈魂,只剩下爛大街的文化概念和俗套。即使是多次強調的手工精製作和匠人精神概念,且不論觀點本身的優劣,在舌尖3呈現出的技藝也只能用拙劣來形容,也最終只落下舌尖上的廣告的名聲。日夜苦練的手藝不敢恭維,菜都要撒完了吧!而且這扣完眼屎直接和面未免也太一氣呵成了!
  • a roller coaster 過山車;不斷變化的,此起彼伏的
    Idiom of the Daya roller coaster | a roller-coaster ride過山車;不斷變化的,此起彼伏的Today: Wed,埃裡克(Eric)撰寫了有關於搖滾樂此起彼伏的故事,其成功與成名的高潮,其次是關於吸毒成癮和低落期時的描述。
  •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為啥寧願眾叛親離,也非娶林洙不可?
    林徽因是當之無愧的民國女神,無數翩翩君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最終梁思成成功抱得美人歸,他們不僅門當會對,而且志同道合,是人人稱羨的才子佳人,兩人都是優秀的作家和建築家,婚後走訪國內的文物古蹟,風雨同舟,這樣的感情讓人只羨鴛鴦不羨仙,梁思成曾當眾對林徽因表白,對於他來說,林徽因不只是妻子更是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