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公布了2020年高中階段的招生任務,就各地市來看,廣州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5.5萬人,深圳4.75萬人。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廣州初中應屆畢業生數是115597人,深圳是100595人,就是說有一半(50%)的人無法讀普通高中,在高考前,已經把一半的人刷下去了。
查了上海和北京的數據,當地沒有公布具體數據,都只有報考人數,無錄取人數,而教育部公開的高中階段錄取率,其實是包含了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等)。通過教育部2018年教育統計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高中(特指普通高中,下同)錄取率。上海和北京的錄取數據分別是62.1%和67.4%。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而歷年的高考錄取率是多少呢,教育部的數據表明,相對中考,高考的錄取率比中考低。
(下圖:高等教育在學規模和毛入學率)
高等教育在學規模和毛入學率(來源: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中考難過高考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在追求成績論的今天,你考上重點高中,就等於進了大學,有人曾說,你中考考進那個層次的高中,就決定了你考上大學的層次,除了少數特例,其他人翻身的機率很低很低。所以,大家普通觀點裡中考就是考名校高中,而名校就那麼幾所,錄取分數高,本來名額就少,還要扣除本校自主招生名額,用來統考的名額就少了,可以想像競爭多激烈,相比高考這個獨木橋,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對於高考可以復讀,一般中考復讀的可能性很少,加上現在一線城市的精英群體在教育上的投資加大,往往從幼兒園就開始,而且由於教育理念的不同,這些人對於孩子的起步都是小學名校、初中名校、高中名校、大學最低也得是985,211院校。這個群體的教育焦慮情緒瀰漫開來,大家都覺得中考難過高考。
高層次的教育焦慮延伸到中間層和下層,相對於貧窮地區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輟學打工或者讀中專技校,屬於大部分中間層的城市人民群眾,孩子中考完不讀書的可能性極低,但又不願去讀中專、技校,對考高中的期許會更高,競爭更為激烈。
競爭,從一出生就已經開始,無論你是否承認,只是孩子到了考試階段要決定命運的時候你才發覺,原來競爭那麼激烈。
人類所有的恐懼都來源於未知,數據是真實的,現象卻是多種多樣,變化莫測的,透過數據,我們更能準確的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子女的教育上更加理性,而不是為了雞娃而雞娃。回過頭來說,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自己擁有超越本階層的認知和視野!
最後,發現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
各地高校錄取人數和各地高中畢業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