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如何用6個例子檢驗出,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無間可摧的!

2021-02-25 梨子書吧免費看

當愛因斯坦公布他的廣義相對論時,聽到的並不全是掌聲。因為幾乎沒有人能理解其中的數學,進而了解他提出的抽象概念,當時他也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這個理論。但廣義相對論被提出一個世紀以來,它已經連續不斷地通過了許多嚴苛的檢驗。

廣義相對論至今仍是我們對引力現象最好的解釋。它提出了各式各樣的驚人概念,其中大部分可以歸結為一點:由於彎曲的時空結構,對所有的觀測者而言,引力的行為都是相同的。

就像愛因斯坦自己預計的那樣,從一個煎餅大小的尺度到數百萬光年的範圍,他的這些觀點都已獲得了驗證。在解釋行星反常的軌道和死亡恆星運動的同時,廣義相對論還在與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全球定位系統中發揮了作用。

今天我們使用的廣義相對論,仍是其100年前被提出時的那個樣子,但它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依然非常有效。

下面的6個例子,彰顯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經受住實驗檢驗的。

1.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引力的瑕疵

19世紀中葉海王星的發現也許是牛頓引力定律最偉大的勝利。1846年,法國數學家勒威耶發現天王星軌道異常,並認為可能是由另一顆行星引起的。他利用牛頓引力定律對後者所在的位置進行了預言。僅僅幾個月後,德國天文學家便據此發現了海王星。有趣的是,牛頓引力框架下的另一個軌道異常卻佐證了愛因斯坦的想法。

1859年,勒威耶指出,水星到達其軌道上最靠近太陽的位置——近日點——的時間比「預定」的晚了半秒。水星並沒有嚴格遵照牛頓所說的方式運動。這一現象被稱為水星近日點進動異常,它的數值並不大,只有牛頓引力預言值的10-8。然而,在水星每次為期88天的公轉過程中,近日點出現的位置總是與天文學家預計的不符。

起初,人們認為與天王星問題的解決方案一樣,還有另一顆更為靠近太陽的行星在影響水星的軌道。這顆想像中的行星甚至還有一個名字:祝融。然而,歷經數十年的搜尋,天文學家也沒有發現它的蹤影。

1905年,愛因斯坦登場。他嶄新的理論可以精確地解釋水星軌道的異常,原因就在於太陽的巨大質量造成的時空彎曲。

在其他恆星系統中同樣觀測到了類似的行星近日點進動,也都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全一致,其中就包括由兩顆中子星構成的雙星系統。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坍縮之後留下的緻密殘骸,直到20世紀30年代都鮮有人相信它們的存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完美地描述兩顆中子星之間的相互繞轉。

2.遙遠天體的光線彎曲

解釋水星軌道異常的成功並沒有讓愛因斯坦一躍成為超級巨星。幾年之後,當廣義相對論另一個大膽的預言被確認,這些榮譽才真正到來。愛因斯坦提出,大質量的天體,例如太陽,會彎曲時空,使得掠過它表面附近的光線路徑發生偏折。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激起了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Eddington)的興趣,他抓住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檢驗這一偏折效應。1919年5月29日會發生一次日全食,太陽發出的耀眼光芒會被月亮遮擋,而與此同時,太陽會出現在明亮的星團——畢星團——附近。如果愛因斯坦是正確的,太陽的存在會使得畢星團中恆星發出的光線發生偏折,令它們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微小的改變。

愛丁頓派出了兩個考察隊——一個前往巴西的索布拉爾,另一個前往西非的普林西比島——去測量日全食時畢星團恆星位置的變化。結果顯示,這些恆星的位置確實如預言的那樣出現了微小的位移。

光線穿過彎曲時空產生的引力透鏡現象今天已成為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它是愛因斯坦賜予天文學的禮物。例如,前景星系團可以彎曲並放大遙遠背景中原星系的光線,讓宇宙學家可以一瞥宇宙的早期時代。

3.光的引力紅移

還有第三個預言佐證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這三大經典實驗是證實廣義相對論的關鍵,而第三個實驗是他唯一沒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的實驗。

根據相對論,當光線離開一個大質量天體時,引力所彎曲的時空會拉伸光線,進而增大它的波長。對光來說,波長等同於其攜帶的能量;可見光的能量越低,看上去就越紅,反之,看上去就越藍;引力使得光的波長增大,就會讓它變紅。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這一引力紅移效應十分微弱,直到1959年才被探測到。

在一個電梯豎井的底部,科學家放置了一些放射性鐵的樣品,它發出的γ射線會從底部向上射到屋頂,那裡安放了一臺檢測器。雖然跨度只有短短的22.5米,但根據愛因斯坦的預言,在地球引力場彎曲的時空中,這足以讓γ射線損失其能量的百萬億分之幾。

為了進一步證明這個相對論效應,1976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了引力探測器A火箭。這一次,科學家測量的是一個原子鐘裡電磁波頻率的變化;光的波長越短,其頻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在近10000千米的高空,引力探測器A上的時鐘走得比地面上的稍稍快一點。二者的差為7×10-5,和愛因斯坦的預言相符。

2010年,科學家又向前進了一步,把一台鐘抬高30釐米,發現它走的速度每秒鐘會快4×10-13秒。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實驗,能在這麼小的距離上測出這麼小的差異。由此可以想像,你頭部衰老的速度會比你的腳稍快一點。

在一個更為實際的尺度上,同樣的效應也影響著全球定位系統。為了與地球表面的時鐘同步,這些衛星上的鐘必須每天調整3.8×10-5秒。如果不做這個修正,全球定位系統將無法工作。

4.夏皮羅效應:光的延遲

夏皮羅效應得名於它的提出者歐文·夏皮羅(IrwinShapiro),這個效應通常被稱為廣義相對論的第四大經典檢驗,旨在測量光線往返A、B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如果愛因斯坦是正確的,光線在經過大質量天體附近時會花更多的時間。

20世紀60年代初,夏皮羅提出,當從地球上看上去水星位於太陽附近時,利用雷達照射水星並探測其回波可以檢測這一效應。他的計算顯示,太陽的引力場會使得雷達信號到達的時間推遲約2×10-8秒。

這項實驗於1966年開始。從水星返回的雷達波確實發生了延遲,非常接近夏皮羅的預言,但兩者符合得並不夠好。

因此,為了進一步檢驗夏皮羅效應,物理學家決定棄用行星——因為其粗糙的表面會散射一部分雷達信號,而改用更好的目標——無人太空飛行器。1979年,著陸火星的「海盜」號為驗證夏皮羅效應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2003年,科學家又在飛往土星的「卡西尼」號探測器的信號中探測到了這一時間延遲效應。它們的測量結果都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卡西尼」號實驗的精度達到了2×10-5,比「海盜」號的精度高50倍。

5.下落的科學——等效原理

廣義相對論的基石在於等效原理。它指出,在引力場中,物體以相同的速率下落,與它的質量或結構無關。在此基礎上,這一原理還指出,在一個給定參考系中的其他物理學定律都應該不依賴當地引力場的強度;換句話說,在飛機上拋一枚硬幣和在地面上拋的效果是一樣的。更進一步,無論是在宇宙中何時何地進行的實驗,其結果都應該相同。因此,大自然的規律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處處相同的,這樣一路可以追溯至宇宙大爆炸。

400年前,等效原理就有了第一個佐證。傳言,1589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球體自由下落的實驗。這兩個球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很小,雖由不同的材料製成,卻在同一時間落地。近400年後,1971年在月球上又重新上演了這一幕。「阿波羅15」號的太空人戴維·斯科特(DaveScott)同時鬆開了手中的一個錘子和一根羽毛。在沒有空氣的月球環境下,錘子和羽毛一起落下,同時擊中月球表面,再現了伽利略的實驗。儘管它們的成分不同,但下落的速度一樣。

「阿波羅」號的太空人還在月球表面安裝了雷射反射鏡。這些鏡子能反射從地面發出的雷射,進而精確測量月球與地球的距離,誤差只有幾毫米。這些測量的結果可以對等效原理進行嚴苛的檢驗。迄今,數十年來的雷射測月數據顯示,其和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差別不足10-14。

和伽利略以及斯科特的自由落體實驗一樣,這些測量也證明,在太陽的引力場中,地球和月球受到的加速度相同。

6.時空、自轉與拖曳

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實際上有點類似某種膠質。有一個著名的比喻,把地球想像成一個放置在蹦床上的保齡球。大質量的地球會導致時空蹦床出現凹陷,使得在其附近運動的物體軌跡因為這一彎曲而發生改變。但蹦床的比喻僅僅是廣義相對論整個物理圖像的一部分。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一個旋轉的大質量天體還會拖動時空和它一起攪動,就像在蜂蜜中轉動一把湯勺。

1960年前後,物理學家想出一個可以同時檢驗這兩個預言的實驗。第1步:在人造地球衛星上放置陀螺儀。第2步:將衛星和陀螺儀對準同一顆參照星。第3步:測量陀螺儀指向的變化,看看它是否與地球引力場的曳引效應相符。

這個實驗所需的技術在44年後才變得可行,總共耗資7.5億美元。這個儀器後來被命名為引力探測器B(引力探測器A的後續)。2011年發布的結果來之不易:這一實驗的精度超乎以往,因此其數據分析成了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最後,測量結果再次支持了愛因斯坦,地球確實會拖動周圍的時空與它一起轉動。

在過去的100年中,廣義相對論的表現優異,但對它的檢驗還遠沒有結束。雖然已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嚴苛實驗,但沒有人在強引力場中,例如黑洞附近,對廣義相對論進行檢驗。鑑於此前的實驗結果,在這些極端環境下,愛因斯坦的理論可能依然堅如磐石,但也有可能會完全顛覆我們的認識。

未來,我們將在更深的層次上探測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對它的實證檢驗也將會繼續。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6個能驗證相對論權威的例子,從而證明相對論「無間可摧」
    下面的6個例子,彰顯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經受住實驗檢驗的。 1.水星近日點進動:牛頓引力的瑕疵 19世紀中葉海王星的發現也許是牛頓引力定律最偉大的勝利。1846年,法國數學家勒威耶發現天王星軌道異常,並認為可能是由另一顆行星引起的。
  • 科學百科47期丨簡單扼要地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一回事?​
    科普科幻文學創作者必須具有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和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快捷去接觸了解這些資料,《高校科幻》平臺每周會推送一篇科學知識相關的乾貨文章供大家欣賞學習。▼第四十七個問題: 簡單扼要地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一回事?牛頓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首次總結出了物體的運動定律。
  • 為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博士生苦讀6年半
    李成紅,男,43歲,電子科大博士生,苦讀6年仍未畢業,一心只想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於是,只有靠微薄的博士津貼養活自己與無工作的妻子、現年4歲的兒子。  昨日下午,在成都電子科大物理電子學院二樓的一間教室裡,在讀博士李成紅做了一場質疑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學術報告,5位博士生導師與數十名博士、碩士研究生聆聽了他的報告。
  • 近現代是否有科學家能比肩愛因斯坦?這位華裔科學家僅次於他
    引言:無論在哪個國家,愛因斯坦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確實對人類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不同人對他有著不同的評價,但大家普遍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近現代是否有科學家能夠比肩愛因斯坦呢?這位華裔科學家僅次於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相對論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它對科技和社會有多大的影響?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經受住了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是人們普遍認可的真理。相對論對人類思想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變革和我們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類以新的視野觀察和認識世界相對論是研究時間、空間和運動之間關係的理論體系的總稱。
  • 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愛因斯坦沉思了片刻,對他們說,現在我和一位漂亮的妙齡金髮女郎坐在一起聊天,哪怕時間過去了1個小時,我也感覺僅僅過去了3分鐘。我又面對著一個燃燒著熊熊火焰的火爐,雖然才過去了3分鐘,但是我感覺過去了1個小時。愛因斯坦的這個有趣的比喻引發了哄堂大笑,大學生們紛紛鼓掌。
  • 最新時空觀測結果證實愛因斯坦相對論合理性
    最新的發現令科學家能夠看到實驗室中無法複製的高能光線的作用,從而能幫助科學家更清晰地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其相對論中提出了萬有引力觀念,但有些物理學家總喜歡用其他力的來源取而代之。」加州帕羅奧多史丹福大學科學家、費米廣域望遠鏡(LAT)首席觀測師皮特-邁克遜說:「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缺乏途徑來進行驗證。」
  • 每秒鐘多「跑」6公裡,愛因斯坦相對論受到挑戰,如被證實整個物理學...
    一些歐洲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中微子速度超過光速。如果實驗結果經檢驗得以確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經典理論相對論將受到挑戰。    光速約每秒30萬公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沒有任何物體的速度能夠超過光速,這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如果真的證實這種超光速現象,其意義十分重大,整個物理學理論體系或許會因之重建。
  • 愛因斯坦又對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最近計算出了π=3.115,這是一個明顯與正確答案偏離了的數字,而這個毫無準確性的結果也被寫進了論文。不要感到奇怪,這個天體物理學家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使π值更加精確,而是從引力波中尋找π值,從而驗證廣義相對論。巴比倫的數學家們至少在3700年前就估計了圓周與直徑之間的比率。
  • 「6-3=6」!愛因斯坦晚年寫下了這個公式,他想表達什麼?
    據說相對論發表的時候,整個科學界只有寥寥幾人能夠看懂,由此可見愛因斯坦的大腦是如何的聰明。然而晚年的愛因斯坦卻寫下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等式「6-3=6」!作為物理學最前沿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許多舉動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尤其是像等式這樣可以作為一個新理論數學表達的東西。於是,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起了「6-3=3」這個等式的意義,以及愛因斯坦想要傳達給世人的信息。於是便有了關於這個奇怪等式的解讀。
  • 當我和愛因斯坦一起發帖時,你喜歡誰?這不是拼圖
    雖然科學家在娛樂方面的資金和舞臺機會比明星少得多,但恐怕有不少人回答科學家問孩子長大之後想做什麼。科學家是什麼類型的組?我給你兩個非常直觀的例子:偉大的發明家託馬斯阿爾瓦和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但私下裡很難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畢竟,教科書是相當嚴肅的。
  • 為什麼說狹義相對論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支柱
    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基礎》[1] 中 特意作了說明:「下面要論述的理論,是對現今通常所說的『相對論』所做的可能想像得到的最為詳盡的推廣。為了便於區別起見,以後我稱上述『相對論』為『狹義相對論』,並且假定已為大家所知道。」現在無法考證前些年是哪些專家或博士生把「相對論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支柱」中的「相對論」當成了「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經說過:牛頓引力理論及其力的瞬時傳播與狹義相對論的要求很難調和,愛因斯坦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他的相對論——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 愛因斯坦為何會寫下錯誤等式6-3=6?公式背後究竟到底什麼秘密?
    愛因斯坦是一位天才科學家,他的偉大成就在這裡就不再過多敷衍了,不說你們也知道了,愛因斯坦為什麼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呢?除了愛因斯坦自身的努力以外,與他擁有超高的智商分不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5,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著名的物理理論,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相對論包含兩個不同的元素: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首先被介紹,後來被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更全面的廣義相對論的特例。廣義相對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7年至1915年間發展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1915年之後,許多人為驗證廣義相對論做出了貢獻。
  • 愛因斯坦發現了什麼秘密?他為什麼把公式「6-3=6」寫在黑板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和牛頓,霍金一起被稱為「科學三雄」,與牛頓和霍金一樣,愛因斯坦也是一個劃時代的科學家,因為他在自己的生命時代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如果牛頓為人類打開了宏觀世界門,霍金為人類打開了宇宙之門,那麼愛因斯坦將為人類打開宏觀世界門人類已經打開了微觀世界
  • 四維空間如何衡量距離?愛因斯坦的想法你也能想到
    學過平面解析幾何和立體解析幾何的都知道,兩點間的距離可以由它們的坐標計算得出,具體公式我這不說了,其實就是勾股定理及其推廣版:如果是平面幾何上兩點間的距離,就用兩點坐標之差的平方和開平方得到距離;如果是立體上兩點的距離,就先用勾股定理求出各平面上的投影距離,然後再用勾股定理求出兩點間距離。那四維空間裡兩點間的距離如何確定?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發出「響聲」的黑洞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更重要的是,這些波的俯仰和衰減應該直接告訴我們天體的質量和旋轉。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第一次觀察到了這一點,再一次證明了這位傑出科學家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