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百科47期丨簡單扼要地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一回事?​

2021-02-08 企鵝科幻


科普科幻文學創作者必須具有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和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快捷去接觸了解這些資料,《高校科幻》平臺每周會推送一篇科學知識相關的乾貨文章供大家欣賞學習。


本期為大家帶來:


作者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尖端課題。其中,有些是了解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如科學的研究方法、二進位數、相對論、亞原子粒子、核聚變、熵、晶體、病毒等。有些則是當代科學技術的前沿陣地,如黑洞、統一場論、夸克、快子、金屬氫等。作者對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它們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有沒有希望得到解決等問題均作了回答。



第四十七個問題: 簡單扼要地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怎麼一回事?

牛頓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首次總結出了物體的運動定律。根據這些定律,不同的運動可以按照簡單的算術法則相加起來。假設有一列火車以每小時二十公裡的速度從你身邊駛過,而車上又有個孩子以每小時二十公裡的速度向列車行進方向拋擲一隻小球。在和列車一起前進的這個孩子看來,小球的速度是每小時二十公裡。而在你看來,火車的運動要和小球的運動加在一起,結果,小球就以每小時四十公裡的速度運動了。


所以,你能夠看出,不能單單就小球來確定它的速度。速度是相對於某個特定觀察者而言的。任何一種試圖解釋速度(及有關的其它現象)在不同觀察者看來的變化情況的運動理論,都是一種「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與眾不同的相對論起源於這樣一件事實:在火車上扔小球的這種做法,似乎對於光就不再適用了。光是能夠順著或逆著地球的運動方向運動的。在前一種情況下,它似乎會傳播得比後一種情況下快。這正像飛機在順風飛行時相對於地面的速度要比逆風飛行時高一些一樣。然而,對光速所進行的最精密的測量表明,無論發光的光源如何運動,光速永遠是不變的。


因此,愛因斯坦宣稱:假設光在真空裡的速度已經測得,那麼,它將永遠保持這個速度不變(大約每秒30,000公裡),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如此。對於這一設想,宇宙間的各種定律相應地又該怎樣安排呢?


愛因斯坦發現,為了保證光速是一個恆量,人們必須接受許許多多出乎意料的事情。


他發現,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增加,物體在運動方向上會變得越來越短,直到在達到光速時,長度變到零為止;與此同時,物體的質量會變得越來越大,在達到光速時,質量會變為無窮大。他還發現,當物體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小時,在運動物體上時間流逝的速度也會不斷減小,而在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完全停止。他又發現,質量等價於一定的能量,能量也等價於一定的質量,等等。


他把上述對勻速運動物體的所有規律歸納起來,並於1905年以「狹義相對論」的名稱予以發表。1915年,他又在討論變速運動物體的規律方面得出了更為深奧的結果,同時還對引力作用進行了一番新的表述。這些成果被稱為「廣義相對論」。


只有當物體有很大的運動速度時,愛因斯坦所預言的某些變化才能被人們所察覺。亞原子粒子就有這樣的速度。人們對亞原子粒子進行觀測,發現愛因斯坦的預言是正確的,而且還是十分正確的。老實說,如果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誤的,我們那些轟擊原子的裝置就無法運轉,原子彈也不會爆炸,某些天文觀測也無法進行了。


不過,在通常的速度下,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各種效應都是極小的,因此可以被忽略掉。這時,牛頓定律的簡單的算術加法就起作用了。由於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牛頓定律總是適用的,因此,它們被我們看作是一種「常識」。而愛因斯坦的定律卻被看成「不可思議的」。

來源:高校科幻

相關焦點

  • 科學百科53期: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是怎麼回事?
    作者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尖端課題。▼第五十三個問題: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是怎麼回事?要解釋測不準的問題,我們先得問一問:什麼叫做測準了?當你深信你精確地了解到某種物體的某種性質時,那麼,不管你得到的數據怎麼樣,你都確信它沒有問題。但是,你怎樣才能了解到那個物體的某種性質呢?無論用什麼方法,你都必定要同那個物體發生相互作用。你必須把它稱一稱,看看它有多重;或者把它敲一敲,看看它的硬度有多大;再不然,你就得直盯著它,看看它在什麼地方。而這時就必定有相互作用,不過這些相互作用是比較緩和的。
  • 為什麼說狹義相對論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支柱
    (本文為《物理與工程》2017年第2期特約稿件。
  • 科學家是如何用6個例子檢驗出,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無間可摧的!
    19世紀中葉海王星的發現也許是牛頓引力定律最偉大的勝利。1905年,愛因斯坦登場。他嶄新的理論可以精確地解釋水星軌道的異常,原因就在於太陽的巨大質量造成的時空彎曲。在其他恆星系統中同樣觀測到了類似的行星近日點進動,也都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全一致,其中就包括由兩顆中子星構成的雙星系統。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坍縮之後留下的緻密殘骸,直到20世紀30年代都鮮有人相信它們的存在。
  • 《 愛因斯坦定律》
    這是愛因斯坦很著名的公式,可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好看看正文吧.同時加上例子幫助沒多少文化的朋友理解和記憶。大家會問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公式,為什麼能和3D聯繫上?相對論是建立在四維時空觀上的一個理論,因此要弄清相對論的內容,要先對相對論的時空觀有個大體了解。
  • 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本身並不存在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最開始的時間標準是地球的自轉,那時候的人類並沒有科學的觀念,只是把觀察到的事情具象化,也就是說太陽兩次升起之間的間隔便是一天的時間,而這剛好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數值。一般人對於時間的認知是另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創立的。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分離的,兩者之間互不幹擾!
  • 【相對論介紹三】相對性原理講的是什麼?
    本文主要介紹相對性原理是怎麼回事,是如何發展的,又經歷了哪些變動。相對性原理誕生什麼是相對性?我們從中學的物理中可以知道,物體的運動都是相對的。教科書明確寫著這樣一句話:「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那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
  • 相對論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它對科技和社會有多大的影響?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在邏輯上統一了經典物理學,使之成為一個完善的科學體系。狹義相對論以狹義相對論為基礎,將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動力學兩大體系統一起來。指出二者均服從狹義相對論原理,與洛倫茲變換協變。牛頓力學只是低速運動物體的一個很好的近似定律。
  • 為什麼有些民科總反對達爾文、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
    民科不懂認識論,把宗教神話和哲學攪和上科學名詞,加上一點腦洞,論證通常沒數學模型,不講邏輯原理,只講聳人聽聞。他們經常反對批判牛頓愛因斯坦,無他,因為他們看得懂相對論的文字表述嘛,多虧九年義務教育啊。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比較多一點,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相對論描述的是物體的高速運動,相對論中的內容與普通人的直覺相悖,因此有人反對也不奇怪,並且聲稱相對論是錯誤的且自己發現了新理論。
  • 重新定義科學的波普爾
    波普爾​自五四青年運動後,中國開始引進「賽先生」和「德先生」,至今北大校園裡還有這樣的學問是科學嗎?波普爾產生了懷疑。同樣是這一年的5月29日,英國科學考察隊在日食的時候,觀測太陽引力對光線的彎曲作用,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愛因斯坦到底破解了什麼秘密?
    在愛因斯坦生前,他就因創造了相對論而家喻戶曉。他所到之處,全世界都颳起了「愛因斯坦旋風」。但是當時的民眾對什麼是相對論並不了解。甚至是一些學術人員也是霧裡看花。有一次,愛因斯坦被邀請到加州大學演講,下面坐了一圈他的粉絲,都是大學生。大學生們就問愛因斯坦,據說相對論非常的晦澀難懂,您能不能簡單地描述一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會有更厲害的理論反駁伽利略和愛因斯坦,像反駁亞里斯多德那樣?
    一,錯誤理論肯定會被新的科學理論反駁1,科學理論的概念和亞里斯多德的錯誤經驗理論。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成功窺探意識思維本質的傑作,他的理論就是科學理論。所以伽利略和愛因斯坦反駁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是很正常的,而後人想反駁伽利略和愛因斯坦的科學理論卻不那麼容易,因為他們的理論來自於實驗,不是經驗,是經過大量實踐證偽的科學理論。2,真理相對性的謬誤終會被科學理論打敗,科學理論不是終極真理,但它是永遠的真理。
  • 為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博士生苦讀6年半
    李成紅,男,43歲,電子科大博士生,苦讀6年仍未畢業,一心只想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於是,只有靠微薄的博士津貼養活自己與無工作的妻子、現年4歲的兒子。  昨日下午,在成都電子科大物理電子學院二樓的一間教室裡,在讀博士李成紅做了一場質疑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學術報告,5位博士生導師與數十名博士、碩士研究生聆聽了他的報告。
  • 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受到攻擊,這是為什麼
    隨著現在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變得博學的同時,也不僅僅只局限於對知識的學習,還開始提出自己的看法,若是遇到自己不認同的科學理論,他們也不會避諱科學的權威,而是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被反對得最多的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 ...有你丨大嶺閱讀好榜樣(第157期)​趙佳寧 松嶺區小學四年一班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大嶺閱讀好榜樣(第157期)​趙佳寧 松嶺區小學四年一班 2021-01-10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愛因斯坦尷尬了一小會兒的牛頓萬有引力
    可是一想到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就感覺到尷尬了。大家可以想想看,牛頓是怎麼理解萬有引力的?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面講過的引力大小和距離有個平方反比的關係嗎?只需要知道了距離,然後再知道兩個物體的重量,準確的說是質量,那麼這個吸引力的大小就可以得到確定。你肯定會說了,沒錯是這樣的,可是這就能讓愛因斯坦感覺到尷尬嗎?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牛頓的理論裡面,引力的大小是和時間沒有關係的。
  • 愛因斯坦生前承認犯了一個大錯,他錯得有多離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也是在物理學上栽了個大跟頭,他稱其為「一生中犯得最大錯誤」。那麼,愛因斯坦犯下了哪個大錯?他究竟錯得有多離譜?
  • 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改變了很多人的認知,這是怎麼回事?
    提到愛因斯坦,很多人會自動想到那個知名的學者兼科學家,而愛因斯坦的成功除了為科研實驗做了表率之外,他還為各個國家的發展做出了無私的奉獻。愛因斯坦提出過很多的理論,他的大腦也在死後被人解剖,一直被人拿來分析。
  • 愛科學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太差,看看愛因斯坦的故事就明白了
    這些看似簡單的孩子們都好奇的問題,其實都是科學的一部分。 權威有趣的科學啟蒙是保護好奇心的第一步。 可是,8歲之前正是孩子最容易培養出好奇心的階段,但卻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重視起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