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又對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

2020-12-14 靚仔講知識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靚仔講知識,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有趣事件,感謝您的收看!

π=3.1415926……這個數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最近計算出了π=3.115,這是一個明顯與正確答案偏離了的數字,而這個毫無準確性的結果也被寫進了論文。

不要感到奇怪,這個天體物理學家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使π值更加精確,而是從引力波中尋找π值,從而驗證廣義相對論。

巴比倫的數學家們至少在3700年前就估計了圓周與直徑之間的比率。它們把答案刻在一個簡單的泥板上:25/8,或者說3.125。麻省理工學院(MIT)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爾-約翰·哈斯特(Carl-Johan Haster)最近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他計算了約3.115個π值。

等等,這個數字,看起來和我們記憶中的π值有些出入。最近幾年,科學家們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把π值精確到近500萬億比特。儘管後面的數字您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對於3.1415926…,您一定會背得很熟。哈斯特估算,從精度來說,可能已經落後了數千年。但是,計算的準確性並非他所要達到的目標,他真正的目標是通過π值來檢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一理論將引力和時空聯繫在一起。

在時空中,當兩個質量巨大的物體(如黑洞)發生碰撞時,會產生一種漣漪。重力波包含著大量關於物理學定律的信息。哈斯特作為 LIGO小組的一員,注意到在描述波傳播的函數中出現了多次π。

卡爾的想法是,『看,這些函數都與π有關。不如,我們只是改變π值,然後看結果(和廣義相對論)是否一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埃馬努埃萊·貝爾蒂說。

哈斯特認為可以將π看成一個變量,而不是常數。通過這種方法,他可以比較 LIGO和引力波方程的實驗結果。從理論上講,只有當π接近其原始值(約3.14)時,愛因斯坦的理論才能與觀測相符合。若 LIGO的觀測值也符合π等於其它值的廣義相對論,這也許說明廣義相對論還不夠成熟。

哈斯特確定了π的測試範圍為-20~20,並對比了20多次觀測到的引力波事件。最後他發現,當觀測值與理論值一致時,π值約為3.115,這個值與實際值相當。因此,愛因斯坦的理論似乎不存在任何問題。哈斯特說:「在我看來,這項研究很有趣,也為廣義相對論提供了相當有力的證據。

π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僅出現在圓周,而且與氫原子的能級和針落下的方式有關(布豐投針問題:如果將針落在畫有等間距橫線的紙上,針落下的可能性與π有關)。產生引力波的原因要複雜得多:引力波和它本身是相干的。

貝爾蒂說:「重力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時空彎曲,這包括重力波前的彎曲。」如同向平靜的水面投擲一塊石頭,波紋在水面上傳播;如果此時再扔一塊石頭,波紋就會改變——上面的石頭所引起的波紋與這塊石頭有關。重力波的原理和這很相似,只不過它不是水,而是時空本身。

一個π也出現在描述這種自相干現象的方程中。LIGO在2016年對愛因斯坦理論的測試中,他們僅僅修改了一個單一項,而沒有修改公因數,比如π。雖然2016年的研究已經足以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但科學家們仍想知道,當方程中的幾個項同時發生變化時,會產生什麼結果,哈斯特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

不過,這一證明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 哈斯特的結果有很大誤差:他對π的估計大約在3.027到3.163之間。為了獲得更精確的答案,需要觀察較輕質量物體的合併事件,如中子星合併,這種合併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波長是黑洞合併時的300倍。這就像是聽一首歌,聽得越久,就越有可能認出這首歌。現在,科學家們只觀察到了兩次中子星融合。而且這一數字將不會改變,直到由於疫情而暫時關閉的 LIGO重新啟動。

雖然這項研究的精確度不夠,但並非所有人都對此感到擔憂。有人說,我們也許應該將『圓周率日』(三月十四日)改為『圓周率周』(三月二日至三月十五日),以表示現存的錯誤。西北部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克裡斯·貝裡開了個玩笑,說他也是這項研究和 LIGO研究小組的成員。

這篇研究報告即將正式發表,當然,喜歡圓周率的物理學家們可以重新「吃個飽」。貝裡開玩笑說,「多產糧食」並非壞事:至少在宴會結束後,研究人員用新的方法來估計圓周率,也就是測量你的圓周率。

今天的「靚仔講知識」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有趣事件,關注我,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

相關焦點

  • 都2020年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還發了篇論文?!
    圖片來源:pixabayπ=3.1415926……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數字。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卻算出π≈3.115——一個明顯偏離了正確答案的數字,而且這個毫無精確度可言的結果,還被寫成了論文。
  • 麻省理工教授團:π≈3.115 愛因斯坦:果然如此
    圓周率π=3.1415926……這是我們眾所周知,也再熟悉不過的數字。但是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卻根據觀測獲得的數據,算出來π≈3.115——一個明顯偏離了我們日常正確答案的數字,而且這個明顯不會被普通人認同的毫無精確度可言的結果,還被寫成了論文。但是身為天體物理學家的他們,真正目的並不是讓 π 值更精確,而是從引力波中尋找 π,進而驗證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通過了π的檢驗:π=3.115
    他們在不起眼的黏土板上寫下了答案,這是π的第一個發現值:25/8或3.125。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卡爾·約翰·哈斯特(Carl-Johan Haster)幾乎也做到了: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他測得的π約為3.115在隨後的幾年中,研究人員藉助功能強大的計算機計算了該比率的真實值,使其達到了適度的50萬億小數位(您可能知道它的開始方式:3.141592653…直至無限)。
  • 麻省理工發現圓周率π等於3.115,科學到底怎麼了?
    然而國內合作的「環球科學」再編譯過來,傳到微信上,就把標題改成了《都2020年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還發了篇論文?!》漏掉了關鍵一條非常關鍵的信息:利用引力波來近似 PI物理學家當然不是從頭計算 Pi 算出了別的數字,而是用引力波的觀測數據來擬合 Pi,最後得到了一個擬合的 3.115,和 3.14 挺接近的,所以廣義相對論沒有問題。為什麼 3.114 和 3.14 接近?
  • 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圖片來源:Charlie Powell文章最後有彩蛋等著你哦~每年的3月14日都是科學愛好者會慶祝的節日。首先,這一天是愛因斯坦的誕辰(140歲生日);再者,它是圓周率日,因為3.14是我們的曆法中最近似圓周率π的十進位展開(π= 3.1415927……)。
  • 在家用芝麻算圓周率π=3.14159,可行嗎?
    你知道嗎,芝麻不但能做香噴噴的芝麻餅,還可以用來算圓周率π=3.14159!歷史上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提出過非常多計算圓周率的方法,比如割圓法、級數展開法等等。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在家用一把芝麻就能動手操作的實驗方法,來測量圓周率的值。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廣義相對論通過了比率檢驗!
    近日,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而這項研究齊愛恰恰是將兩種看似沒有太大關聯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它們就是圓周率π和廣義相對論。圓周率π在3700年前,巴比倫的數學家們估計了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就是圓周率π的雛形。
  • 3.14:神奇的 π 日背後的神奇數學
    愛因斯坦(1879-1955),生於3月14日圓周率 π 是一個不等於任何兩個整數之比的實數,它在整數 3 之後再帶上一個具有無限長度但又永遠不循環的小數:π ≈儘管人類對 π 的認知可以追溯到遠古,最先對 π 值進行系統嚴格的估算者應當首推古希臘科學家 Archimedes(阿基米德,公元前 287—前 212 年),他得出不等式3 + 10/71 < π < 3 + 1/7,平均值就是 π ≈ 3.14 · · · 。
  • MIT科學家發現「π星球」:近似地球大小,3.14天公轉一圈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顆「π星球」。這顆行星的大小和地球相似,每 3.14 天圍繞其恆星公轉一圈——這與圓周率π恰好吻合,「π星球」的暱稱由此而來。有關該行星的數據是在 2017 年被 NASA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當時望遠鏡正在執行第二次觀測任務(K2 任務)。
  • 3.14πday | 除了白情,今天還是...
    3月14日是個什麼日子?是白色情人節?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紀念日?
  • 「π日」說π:這麼複雜的一個數,誰算的?咋算的?
    這個時代,數學家們對π的其它特性的興趣,遠比π有多少位要濃厚。比如,π是無理數——你只能不斷地靠近、卻永遠無法達到「真實」。算π算了好幾千年,卻發現「無理」竟然是深刻本性,π的神秘或許因此又多了一分。著名數學家歐拉(Euler)提出π很可能是無理數,瑞士數學家朗伯(Johann Heinrich Lambert)在1761年首次給出了嚴密的證明,隨後,法國數學家勒讓德(Adrien-Marie Legendre)證明了π平方也是無理數;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登曼(Ferdinand von Lindemann)給出了π是超越數的完備證明。
  • 美國的幾個年輕人,將π值算到了1000萬位小數
    劉徽最後計算出π的近似值為3927/1250,相當於取π等於3.1416。這個π的近似值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後人稱其為「徽率」。 劉徽之後200多年,我國著名數學家祖衝之立足於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進一步,從圓內接正六邊形算起,一直算到圓內接正24567邊形。
  • 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的忌日,π日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π日始於1988年的舊金山,當時該市探險館的傳奇技術館長拉裡·肖看到了3月14日和圓周率之間的聯繫。再加上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最詭異的是3月14日也是霍金的忌日),於是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圓周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它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然而,在表面之下,它什麼也不是。
  • 追尋蘊藏在圓周率 π 之中的無限美麗
    要知道之前手算 π 是非常困難,並且容易出錯。比如,數學家威廉·向克斯宣傳計算出 π 的 前 707 位,但遺憾的是,從 527 位之後他就犯了一個錯誤,再往後的枯燥的計算顯得毫無意義。然而,地球科學家 Hans-Henrik Stølum 計算出了世界各地的所有河流蜿蜒度的平均值是 π,也就是你如果對所有河流的彎曲係數求個平均值,會得到 π。
  • 如果圓周率有一天算盡了,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100年前,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前,就花費了10年的時間重溫數學。愛因斯坦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看到了數學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自己想要在物理學有著偉大的成就,那必須要先把數學功底紮實了。最後的結果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愛因斯坦提出了偉大的相對論,成為近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
  • [新江灣城萬物課】Python與神奇的π
    神奇的π眾所周知,圓周率π是⼀個圓的周⻓與直徑之⽐,⽽且不論圓的⼤⼩,這個⽐值是常數,永遠不變。圓周率的近似值 π ≈ 3.14 家喻戶曉,關於它的⽂章和書籍更是多不勝數。講故事才是激發興趣的第一要素3月14日, π 日,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這一天出生,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在這一天離世。
  • 3·14圓周率日丨π,一個神奇的無限不循環小數……
    接著,π以它自身的「才華」,非常機靈地植入到各種公式裡 ,就連最美公式「歐拉恆等式」也看到它的身影。自然而然,π節就這樣誕生了。人們將由π的前三位數字表示的日期定為全世界的慶祝日,也就是3月14日,π節(Pi Day)。
  • 昨天是一個重要日子「π Day」
    啥 「π Day」,我居然不知道,當然這個是小編編的,為什麼是 π Day,因為是3月14日(3.14),而π的值保留兩位小數時應為兩位小數3.14。當然,實際π值為無數小數位數:3.14159265359…,直到永遠。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無理數。
  • 愛因斯坦生前寫下6-3=6,這麼簡單的算術題,他怎麼會算錯?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愛因斯坦是科學界的巨人,他所開創的相對論,開闢了人們對微觀物理界的研究道路,他是繼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很多,這其中或真或假不足一一而論,人們總是熱衷於討論這些名人的軼事,比如愛因斯坦生前在黑板上寫下的6-3=6,這麼簡單的算術題,他怎麼會算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件事情的起源是發現了一張有關愛因斯坦的照片,在這張照片上愛因斯坦寫下6-3=6數學式子。
  • 上海交大π 2.0超算打破天文學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記者 劉豔上海交通大學超算平臺π 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打破世界記錄。依託交大超算平臺,科研團隊完成了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打破了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使用13824節點、331776核心),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