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2020-12-11 中科院物理所

禁止二次轉載。

○圖片來源:Charlie Powell

文章最後有彩蛋等著你哦~

每年的3月14日都是科學愛好者會慶祝的節日。首先,這一天是愛因斯坦的誕辰(140歲生日);再者,它是圓周率日,因為3.14是我們的曆法中最近似圓周率π的十進位展開(π= 3.1415927……)。

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圓周率,都在科學和數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兩者之間還有更緊密的聯繫嗎?

當然有,我們只要看看愛因斯坦的方程就知道了。這裡,我指的是「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而不是眾所周知的E=mc(就其本身而言,這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基礎關係式)。所謂的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是你在任何一本好的廣義相對論教材的索引中尋找「愛因斯坦方程」時,都會找到的那個。它是連接了時空曲率與能量源的場方程,是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如果不熟悉這些符號,你可能會被這個方程嚇到,但從概念上看它是非常簡單的;如果你不知道這些符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首外語小詩。它是這樣說的:

(引力)=8πG×(能量與動量)

沒那麼可怕,對吧?引力的大小正比於能量和動量的大小,比例常數是8πG,G是一個數值常數。

誒?!π在這裡做什麼?似乎有點莫名其妙。愛因斯坦明明可以定義一個新的常數H,然後讓H = 8πG,如此不就會得到一個更簡潔的方程嗎?難道他對π有某種特殊的愛,比如因為這是他的生日?

真實的故事沒有這麼異想天開,但更加有趣。愛因斯坦之所以不想發明一個新的常數,是因為G已經存在了,它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因此這很合理。雖然廣義相對論取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但說到底它仍然是引力,而且它的強度也和之前一樣。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當我們從牛頓引力過渡到廣義相對論時,會出現一個π?

我們來看看牛頓引力方程,也就是著名的平方反比定律:

其實它的結構與愛因斯坦方程類似:左邊是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在右邊我們能找到這兩個物體的質量m和m,以及萬有引力常數G。(對牛頓來說,質量是引力的來源;而愛因斯坦發現,質量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他將引力的來源升級為所有形式的能量和動量。)當然,我們還要除以兩個物體之間距離r的平方。不過在整個公式中,π都沒有出現。

這是物理學中一個很偉大的方程,也是科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方程之一。但它也有令人困惑之處,至少在哲學上是這樣。它講述了一個有關於超距作用的故事——兩個物體在沒有任何中介物質的情況下,在很遠的地方相互施加引力。牛頓本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可接受的狀態,儘管他並沒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

引力對物質來說應該是天然、固有且基本的,以至於一個物體可能在沒有任何中介物質的情況下,穿過真空中的一段距離對另一個物體施力。通過這段距離,它們的作用和力或許可以從一個傳到另一個。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荒謬,我相信沒有一個有哲學思辨能力的教職人員能信服於此。

但是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那就是將重點從引力(F)轉向引力勢場(Φ),力可以從引力勢場推導出。空間中充滿了引力勢場,每一個點都有其特有的值。在質量為M的單個物體附近,引力勢場由以下式子給出:

這個方程與最初的牛頓方程很相似。它與距離成反比,而不是反比於距離的平方,因為它並不直接是引力;我們可以從場的導數(斜率)得出力,而求導則會把1/r變成1/r。

這很好,因為我們已經用填滿了整個空間的場,這樣一個令人舒心的機械概念取代了奇異的遠距離行為。雖然我們仍然沒有看到π。

但是這個方程只告訴我們,當有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時會發生什麼。如果有很多個物體,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引力場,或者在那個物體周圍有氣體或液體散布在那片區域,情況又會怎樣?那麼我們需要談論質量密度,或者說單位體積的質量,通常用希臘字母ρ表示。確實有一個方程能把引力場和空間中任意的質量密度聯繫起來,它叫泊松方程:

在方程中,倒三角符號代表的是梯度算子(這裡的平方則表示是拉普拉斯算子);這是一種用來描述場在空間中如何變化的奇特的三維方式(它的矢量導數)。但更有趣的是,在方程右邊出現了一個π!這是怎麼回事?

當然,它有一個很技術性的數學解釋,但也有一個粗略的物理解釋。而在牛頓方程或引力勢場方程中,我們最初關注的是一個物體在距離r上的引力效應,現在我們要把宇宙中所有的效應都累積起來。那麼這個「累加」(也就是積分)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步驟:1.將所有離某固定點距離為r的位置的效應相加;2.將所有距離的效應相加。在第一步中,所有距離某個固定位置r的點,定義了一個以該位置為中心的球體。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將沿著一個球面的效應累加起來。而球面面積的公式是:

這看起來幾乎太顯而易見,但這就是答案。π之所以出現在泊松方程而不是牛頓方程的原因是,牛頓關心的是兩個特定對象之間的力,而泊松告訴我們要如何計算引力勢作為傳播到各處的關於物質密度的函數。而且在三維空間中,「各處」指的是「在一個球體上的所有面積」,然後「對每個球體進行相加」。(我們將球體相加,而不是立方體或別的東西,因為球體描述的是從某點出發的固定距離,而引力取決於距離。)而一個球體的面積與圓的周長一樣,也正比於π。

那麼愛因斯坦呢?回到牛頓引力的時代,通常使用引力勢場是很方便的選擇,但實際上並沒有必要;理論上我們總是可以直接計算引力。但當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時,場的概念成為絕對核心。我們計算的不是引力(事實上,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力」),而是時空的幾何。它是由度規張量場固定的,是一個包括我們稱之為引力勢場的子集的複雜野獸。與愛因斯坦的方程直接類似的是泊松方程,而不是牛頓方程。

這就是愛因斯坦與圓周率的關係。愛因斯坦發現場能最好地描述引力,而不是將引力視作為個體之間的直接相互作用,將場與局部的物體相連涉及到球體表面的積分,而球體的表面積又正比於π。而他又恰好在這天生日,更是一個快樂的意外。

撰文:Sean Carroll

翻譯:萌大統領

本文經Sean Carroll授權翻譯,原文連結:

http://www.preposterousuniverse.com/blog/2014/03/13/einstein-and-pi/

來源:原理

彩蛋來襲

今天3月14日,是科學家愛因斯坦140周年的誕辰,值此重要的日子,我們特給大家準備了精美禮物。

《物理學的進化》是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奠基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波蘭物理科學家利奧波德英費爾德合著的科普讀物。這是世界科學史上普及科學思維的代表之作,作為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親自科普相對論和量子論,無人可以代替。

書中介紹物理學觀念從伽利略、牛頓時代的經典理論發展到現代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場論的演變情況。其中選擇了幾個主要的轉折點來闡明經典物理學的命運和現代物理學中建立新觀念的動機所在,從而引導讀者怎樣去找尋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聯繫。全書分為四章:機械觀的興起;機械觀的衰落;場、相對論;量子。全書沒有引用數學公式,文字通俗易懂、舉例淺顯,編寫體裁別開生面,是一本生動有趣的科普書籍。

值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之際,在留言區,說出你與物理之間愛恨交織的故事,截止到本周五中午12點,留言點讚前10名的朋友就能免費獲得由中信出版社提供的精美圖書——《物理學的進化》一本,大家趕快來參與留言吧!

編輯:霧裡熊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的忌日,π日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π日始於1988年的舊金山,當時該市探險館的傳奇技術館長拉裡·肖看到了3月14日和圓周率之間的聯繫。再加上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最詭異的是3月14日也是霍金的忌日),於是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圓周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它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然而,在表面之下,它什麼也不是。
  • 愛因斯坦又對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
    但是,計算的準確性並非他所要達到的目標,他真正的目標是通過π值來檢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一理論將引力和時空聯繫在一起。在時空中,當兩個質量巨大的物體(如黑洞)發生碰撞時,會產生一種漣漪。重力波包含著大量關於物理學定律的信息。哈斯特作為 LIGO小組的一員,注意到在描述波傳播的函數中出現了多次π。
  • 麻省理工教授團:π≈3.115 愛因斯坦:果然如此
    圓周率π=3.1415926……這是我們眾所周知,也再熟悉不過的數字。但是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卻根據觀測獲得的數據,算出來π≈3.115——一個明顯偏離了我們日常正確答案的數字,而且這個明顯不會被普通人認同的毫無精確度可言的結果,還被寫成了論文。但是身為天體物理學家的他們,真正目的並不是讓 π 值更精確,而是從引力波中尋找 π,進而驗證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通過了π的檢驗:π=3.115
    Haster在精度方面的近似值可能落後了幾千年,但這一事實與他的真實目標沒有多大關係:他用π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理論將引力與時空動力學聯繫起來。引力波中暗含了大量關於物理定律的信息,引力波是當像黑洞這樣的大質量物體螺旋形地相互纏繞而形成的時空漣漪。
  • "π"節聊π丨那些你不曾了解過的它
    今天是3月14日而圓周率π就約等於3.14因此這一天被設為了圓周率日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們歡聚一堂>π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不管一個圓有多大它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總是一個固定的數這就是3.141592653589793…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把這個數就叫做圓周率
  • 3.14圓周率日丨有關圓周率π,你不知道的3個秘密
    在學霸眼裡,π是一個神奇的數字,不管一個圓多大多小,它的周長和直徑之比總是π。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他們可以流利背出小數點後的幾十位,甚至幾百位。在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主人公為了向老師和學生說明自己的名字——π(Pi),在黑板上默寫出了數千位的圓周率小數點位數。通過這件事情,他讓整個學校的師生記住了他的名字。
  • π是如何計算的?去問氫原子啊!
    圖片來源:Benjamin Haas/Shutterstock時光倒流至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圓周率π的經典計算公式竟隱藏於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圓周率π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是數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常數。但科學家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意外發現了π「潛伏」於物理界中。為何這會振奮人心?嗯,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極為特殊且前所未知的聯繫。
  •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會出現圓周率?
    在歐幾裡得幾何中,也就是在平直空間中,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恆定的常數——圓周率π,這是一個無理數,為3.1415926…。但在非歐幾何中,圓周率就不是一個常數。非歐幾何中的圓周率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並非生活在歐氏空間中。由於空間中存在物質和能量,這會引發空間彎曲。
  • 「消失的π」和「神奇的圓」——寫在3月14日國際圓周率日的前一天
    π和圓天生水乳交融甜蜜的關係眾所周知,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因為是數學和物理學之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所以非常常見。那就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事實和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3月14日不但是大科學家艾伯特愛因斯坦的生日同時也是大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祭日!不過以上這些可查的知識和巧合的八卦跟我今天所要寫的主題也都沒有太大的關係。我要寫的主題是「消失的π」和「神奇的圓」,咱們還是先從比較有趣的「神奇的圓」說起吧。
  • 匪夷所思的事實:圓周率π竟是一個變量!
    數學家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已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的31.4萬億位,這正印證著250多年前圓周率π被證明是一個無理數,因此那些總是幻想著某一天將圓周率算到盡頭會發生什麼的人,大概要失望了。圓周率π代表著歐幾裡得空間(平直空間)中圓與直徑的比值,也表示著歐幾裡得空間中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 有關圓周率π,你不知道的n個事實
    而π,在希臘字母中排行第16位,是希臘語περιφρεια(邊界、圓周之意)的首字母。儘管在四大古文明裡早就有它的身影,但是,π真正作為一個通用常數被重新定義,也不過是近300年的事情。據史料記載,1631年,π首次出現在數學家威廉奧特瑞德的著作《數學之鑰》中;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在他編寫的數學教材《新數學導論》裡也提到了π。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廣義相對論通過了比率檢驗!
    近日,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而這項研究齊愛恰恰是將兩種看似沒有太大關聯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它們就是圓周率π和廣義相對論。圓周率π在3700年前,巴比倫的數學家們估計了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就是圓周率π的雛形。
  • 都2020年了,MIT科學家算出π=3.115,還發了篇論文?!
    然而,精確度也的確不是他計算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通過π值檢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個將引力與時空結合起來的理論。當兩個大質量物體(比如黑洞)碰撞時,在時空中產生的漣漪就是引力波。引力波中暗含了大量關於物理定律的信息。哈斯特作為LIGO團隊的成員,注意到π在描述波傳播的函數中多次出現。
  • 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的理論總是受到攻擊,這是為什麼
    其中,被反對得最多的就是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什麼會這樣呢?試想,電磁理論也很重要,但卻基本沒有人去攻擊。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把達爾文、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理論捋一捋,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理論都是物理上的理論,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也有一脈相承的韻味,所以我們先不談,我們先談達爾文的進化論,因為進化論在科學當中非常獨特。
  • 追尋蘊藏在圓周率 π 之中的無限美麗
    數學家們繼續需要去找到更有效的公式和更新的數學方法。微積分的發明使得 π 的計算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之後,數學家開始用無窮級數的方式來計算 π。無窮級數是有序的無窮個數字和的表達式,而且收斂的無窮級數會得到一個特定的值。
  • π和e
    建議您一定直接關注本公眾號(sx100sy),這樣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交流和發消息,我會誠懇回復。未經授權而轉載我文章的地方丟失了很多功能,比如留言,比如發消息到我後臺。本公眾號才是良好的交流平臺和文明的生態環境。常數e與π之間有什麼關係?從數學上說,兩者其實沒有本質上的聯繫。但人類是很有趣的物種,好奇心極強,總想找出點兒什麼關係來。這些關係中,有的牽強,有的勉強,但也有一些確實很了不起。
  • 昨天是一個重要日子「π Day」
    啥 「π Day」,我居然不知道,當然這個是小編編的,為什麼是 π Day,因為是3月14日(3.14),而π的值保留兩位小數時應為兩位小數3.14。當然,實際π值為無數小數位數:3.14159265359…,直到永遠。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無理數。
  • 傳奇數學家用圓周率π破案 π究竟牛B在哪裡?
    圓周率π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它定義為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也是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僅是眾多數學物理公式的關鍵要素,也曾幫助數學家破獲驚天殺人案,π到底有多牛B?
  • 你是否誤解了π?除了數字,它還有……
    目前已知最早的大型以π為主題的慶祝活動是Larry Shaw 組織,1988年3月14日在舊金山科學博物館舉辦的。Larry Shaw 是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的一名物理學家,那一天他帶著博物館的員工和參與者一起圍繞這博物館紀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圓周運動,並一起吃水果派,分享有關π的知識。
  • 「π」裡藏著所有人的銀行卡密碼和生日?
    學習π的時候,這位同學就很自豪地說π裡有他的生日(3.1415926),讓我們這些小夥伴羨慕不已,感慨自己生錯了時代日期。 那麼如果是更多位的「特殊含義」的數字呢?比如,每個人的銀行卡密碼都是6位,那麼問題來了,π小數點後面,是否會有連續的6位數字,恰好是你的銀行卡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