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聊《演員的誕生》:靠個綜藝就能搞懂表演?那要戲劇學院幹嘛

2020-12-18 新京報Fun娛樂

本文採寫:新京報田超新媒體編輯:田偲妮本文圖片來源見署名

話劇《窩頭會館》三年沒演,何冰也近三年沒能上首都劇場的舞臺了。

這幾年,何冰拍了電視劇《情滿四合院》《白鹿原》,電影《我是馬布裡》,參加了綜藝節目《見字如面》《超次元偶像》。

但對於話劇觀眾來說,他們更想看到舞臺上的何冰。

何冰給人的感覺是會演戲,不費勁。網上有觀眾說,好演員分戲骨和戲精,「戲骨演戲,人看著舒服;戲精演戲,人看著享受」,何冰就是戲精。

聊到表演這事兒,何冰不認為自己的成長道路有多特殊,就是在中戲87表演班磨出來的,「我開竅一點都不比別人早,我賣力氣是真的。」他覺得,自己對表演有「一種盲目的自信」。

最近綜藝《演員的誕生》引來不少爭論,節目組也曾邀請過何冰,他沒去。何冰覺得問題不是出在節目組,而是表演本身作為一門專業,它有門檻。「全體觀眾都談論演技,這也不是一個正常、健康、科學的現象」,「如果一個節目要是能把「演員誕生」給弄清楚了,那要戲劇學院幹嗎使?」

在上周《窩頭會館》演出前,何冰在北京人藝的化妝間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整個專訪過程中,何冰沒有迴避什麼問題。

年近50,他還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何冰。

攝影:新京報郭延冰

01綜藝——《超次元偶像》《演員的誕生》

「一個綜藝就能把表演弄清楚,那要戲劇學院幹嘛?」

新京報:之前你跟何炅合作了一檔綜藝真人秀《超次元偶像》,這是你第一次去真人秀節目吧?怎麼想起來接這活兒?

何冰:我覺得也沒什麼,就是之前一直特別牴觸這個東西。後來我想,我都這歲數了,就經歷一下,看看到底他們要幹什麼。其實他們說的什麼綜藝感,我坦率的跟你說,那套嗑我挺會的,不是就上去開個玩笑,逗個貧?指不定誰更厲害呢。

但是,到了我這歲數不願意那麼弄了。我去了就是要好好教他們。這不龔子琪一會兒要來看《窩頭會館》。這幫孩子學表演的機會挺難得的,像龔子琪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他還有學習機會,裡面好多小孩很早就進社會了。所以,我就拿這節目當個技術培訓,我告訴你一點表演常識性的東西。哪怕我說的10句話裡你就記住了1句,可能未來對你有也點幫助。

圖源:《超次元偶像》官微

新京報:我看了幾期,最終呈現的方式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何冰:去錄製第一期下來後我就知道了,我那套是肯定不能得逞了。但沒事,因為綜藝節目還是要給公眾看的,後來我就跟攝製組在心裏面默默達成一種協議,也沒特意商量,就是你來你的,我來我的。

你不是推明星嗎?這事挺好的。這十個孩子將來有一兩個紅了,我跟何炅功德無量啊,我倆簡直就燒高香了。但綜藝節目人家一定得考慮收視率,所以他按他的方式剪唄,我就按我的來。更何況,一個綜藝節目它好像也沒必要去傳播戲劇知識,這不是它的職能。

新京報:有哪些是節目播出沒有呈現的?

何冰:頭一天去我就給他們上課,這段剪出來可能就幾分鐘,甚至閃回時就幾十秒。但是我沒有任何一堂課是低於四個小時的,我就這麼幹的。一共上了十次課,最後一周我給他們排了一個大戲。本來我應該去長沙一天,結果正兒八經在長沙生活了八天,這都是不付錢的,真是誠心誠意的為孩子。我不是自吹,真幹了這事我才敢說這句話。

新京報:最近《演員的誕生》你看了嗎?

何冰:我沒怎麼看過,他們叫我兩回了,我還是決定不去了。

新京報:是找你當評委,還是表演嘉賓?

何冰:那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沒去。

新京報:從節目效果看,編導還是按綜藝節目的套路來做,沒有真正想搞懂表演是什麼,你怎麼看?

何冰:這不是他們的責任,節目編導只負責一個欄目的火爆度與話題性夠不夠。他們要是能把「演員誕生」給弄清楚了,那要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幹嗎使?人家不是幹這個的嘛。全體觀眾都談論演技,這也不是一個正常、健康、科學的現象。

新京報:你的意思是說得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何冰:我不是說表演有多神秘,但它畢竟是個專業,就好比你怎麼不能全民談談怎麼攻克癌症?因為你不懂啊。顯然,表演作為一個專業擺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大家很容易覺得自己懂,但實際上它不是一點門檻沒有的它有自己的專業性,否則就不會產生各個學派,各個體系了。

02舞臺——《窩頭會館》

「這次離我追求的表演狀態更近了」

新京報:三年沒有演話劇了,這次回來演《窩頭會館》什麼感覺?

何冰:沒什麼感覺,我就是演員。我三年沒演過這戲了,但一點都沒有陌生感。非但沒有陌生感,可能離我追求的那個表演狀態還稍近了點。這個戲也不用大排,就是大家熟熟詞,再加上回憶,回憶就行了。但是舞臺演出很奇怪,你真正的回憶是跟觀眾一塊兒回憶的,你自己回憶不起來。

新京報:這輪首演時,我在臺下看你演前幾場戲,臉上就出汗了,是特累嗎?

何冰:這個戲就是累,臺詞密度非常大,比一般的劇本多一半的量。而且長句子也多,在臺上用身體的時間也長。比如咱正常說一句話,「你吃了嗎?」「吃了,烙餅」。但是這個戲就會說,「昨天晚上我就一直餓著,餓著到今天才吃了一張烙餅」……這麼說話肯定累。

2017《窩頭會館》劇照,攝影:李春光

新京報:現在回想當初排《窩頭會館》,「苑大頭」這個人物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呢?

何冰:劉恆老師這個劇本,我覺著他把自己對人生的好多觀點都說進去了。他給我們解釋的時候說,這個戲就想說一個物質分配的問題。其實物質分配什麼年代都存在,對我們演員來說不是演「物質分配」,我們演的是「人物關係」。

這個「人物關係」吸引人,比如「苑大頭」跟丹丹姐演的田翠蘭這組關係。這也是一種愛情,是一種大家活得很艱難的狀態下相互幫著,在道德觀以外的愛情,我喜歡這種東西。

2017《窩頭會館》劇照,攝影:李春光

還有苑大頭與他兒子的這種關係,尤其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很能體會這種心情。劉恆老師也有一個兒子,就是當爹的表面上看著有權威,其實有時候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很怕兒子的,我兒子13歲,有時我就很怕他。怕什麼呢?也說不清楚。

新京報:這三年沒演話劇,前段時間《茶館》裡的小劉麻子也沒演,這跟籤約經紀公司有關嗎?

何冰:根本沒任何關係。首先我是北京人藝的演員,一切的一切都圍繞著它,這是我的工作。所謂經紀公司,它是一個劇院以外的工作,幫你處理一些事。如果它構成影響,我就不籤這個公司了,首先得是本人的意願。

03影視劇——《情滿四合院》《白鹿原》

「無關IP,我們只需誠懇的接地氣

新京報:電視劇《情滿四合院》播得挺火,但感覺你演起來不費力。

何冰:不費力,是從內心來說不費力,一點不費力。

《情滿四合院》劇照,圖源來自豆瓣

新京報:這戲2014年就拍了,那時叫《傻柱》,怎麼今年才在衛視播,是不是刪減了一些?

何冰:沒有,基本就沒有刪減。這都被傳瘋了「說刪減」,其實沒有。

新京報:前幾天編劇宋方金老師寫了篇文章宣告《IP已死,好戲還在後頭!》,他覺得通過上半年的《人民的名義》和下半年的《情滿四合院》熱播,說明觀眾還是渴望好內容的,你怎麼看「IP已死」這種觀點?

何冰:我覺得宋老師用詞比較激烈。IP本來就是編出來的,《西遊記》不也算大IP嗎?人吶,就是受思想的影響,受潮流的擺布,經常這樣。他的意思實際上是說,我們不要按照死套路、死公式去幹,要去誠懇的描述生活,現在叫「接地氣」,要揣摩人物內心,我很同意他這個觀點。

新京報:電視劇《白鹿原》拍了九個月,是不是比《情滿四合院》費力一些?

《白鹿原》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何冰:坦率的說,那是物理上花的力氣,精力上也沒花太多。拍一個電視劇費的精力比話劇差遠了。相對來說,《白鹿原》才是做了一些刪減工作。我個人感覺《白鹿原》改動比較大,因為大家都想把這個好作品端給觀眾,但是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等你把這些激流險灘都迴避過去了,可能它也迷失了,也沒辦法。

新京報:你怎麼看跟你合作的幾位演員,比如郝蕾和魏小軍?

何冰:郝蕾是非常非常優秀的藝術家,非常優秀。她很嫻熟,暴發力也很強,各項技術都比較過關。她是那種演戲能鬆弛下來的人,這個其實很難。裡面有很多老演員,其實並沒有鬆弛下來。閆銳也不錯,他小時候是個京劇神童,原本唱花臉的,後來倒倉嗓子沒有了,就改演話劇了。

《情滿四合院》裡與郝蕾合作

新京報:有幾位老演員沒有鬆弛下來,是不是想要表現老一代人身上的那種印記?

何冰:表演就是表演,鬆弛就是鬆弛,不能用任何東西來掩蓋。

04生活

圖源:何冰微博

新京報:您今年 49歲也快50了,都說五十知天命,想過這事嗎?

何冰:想啊,天天想。我倒沒什麼想不通的,就是有些事不得不讓你想,比如三年前演《窩頭會館》的時候,我敢下午打場網球再來,演下來一點問題沒有。現在改成睡一覺再來了,這就是明顯的區別,你沒有勇氣了,你知道沒有勇氣了就不會硬逼著自己怎麼樣。

我特愛打網球,每天得打一個小時,但是到了演話劇就停了,害怕,哎喲,你在臺上要沒這一下可怎麼辦。想法上當然也有,五十而知天命嘛,我開始問自己,我的天命是什麼?然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天命,我也得問我自己這個問題。

新京報:日常生活除了打網球,你還愛幹點什麼?

何冰:我就是居家動物,基本就在家待著。接送孩子,打打球,看看書,看看電影就完了,當然也有跟好友們敘舊的時候。

新京報:感覺你演戲心裡還挺用力的,雖然身體、外表上看著輕鬆。

何冰:演員演戲都用力,只是你讓別人看出來沒有。如果讓人看出來了,就說明我這火候還不夠。要說一場戲下來,我根本沒用力,那不可能,因為你一個人站舞臺上,一千雙眼睛看著你呢。你得多大本事啊?一點勁都沒費。

新京報:現在還有沒有特想演的角色?

何冰:倒沒有說瞄準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去演,但模模糊糊的方向是有的,當然是想演以前沒演過的。有時演員挺被動,演完《大宋提刑官》一堆人找你演古裝劇;演完《空鏡子》,又有人讓你戴眼鏡,演小心眼。這其實是所有演員面臨的情況,不只我一個人。我就希望命運能夠再眷顧我一下,給我一個沒演過的角色,讓我還能蒙著一回。

新京報:我之前看人藝老先生的一些口述,說你開竅早,剛進人藝的時候在《李白》當群演,幾年後到《鳥人》裡的黃毛一下就讓人記住了。

何冰:其實真沒有,我開竅一點都不比別人早,但我賣力氣是真的。我如果要誇自己一句的話,「我肯賣力氣」這點敢自誇,其他的我都不敢。我整個演員職業軌跡都走在一個特別正常的道路上,到了這個歲數我沒什麼可值得誇耀的。你要說我20多歲就演到今天這水平,那我是非常可以誇耀一下。可是我快50歲了,也應該能做到了。

新京報:假如說在表演上有一個開竅的時間點,你覺得是在什麼時候?

何冰:我不知道。我對表演這事吧,一直挺盲目自信的。我很自信,但是我也必須誠實的跟你說,我這個自信是盲目的,並不是手拿把攥的,說這事我一定能成,不是。

那個自信在我心裡呈現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自信」而已。沒有人告訴過我,說什麼事肯定能成,可是往往一件事來到的時候,我估計這事能成從未懷疑過它。比如說《窩頭會館》,從第一天看到劇本我就覺得這戲成了。

05回應

新京報:之前陸帕導演的《酗酒者莫非》原本說是你要演的,怎麼後來沒演成?

何冰:那是條件沒談妥,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到最後我也沒看到相對完整的劇本。

新京報:我看你該拿的話劇獎項和影視獎項,都拿差不多了,在意獲獎這事嗎?在你心裡話劇和影視那個更重要?

何冰:得獎這事兒我年輕時特別在意,第一次得梅花的時候可興奮了。

要說話劇和影視比,在我心裡話劇很重。因為你問到這了,跟別人我也可能會比較圓滑的回答,「都好,都重要」,實際上,讓我費的勁兒還是不一樣的。你想話劇的劇本攥得多嚴實啊,你要吃透這文本時,發的力要大得多,它的每一句你都要去琢磨研究,所以在我心裡頭話劇還是更重。

而且到今天為止,我想通了幾個問題,唯有話劇表演是留給一個演員的最終的那碗飯。

我有個不成熟的看法,話劇就是表演的藝術,電視劇算是編劇的藝術,而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影視上,演員表演不好不等於失敗,話劇表演不好就等於失敗。大家不會說話劇演員演得真爛,但這戲可真好看,沒這話。影視是有可能的,戲挺好看,就是演員演的不怎麼樣。

新京報:明年人藝的排戲、演戲計劃快出來了,觀眾會看到你演的戲嗎?

何冰:目前還沒有我的計劃,但是這事兒說不好,也許我會想辦法弄一個,那個計劃只是大概的計劃。

新京報:之前看《人物》雜誌你的報導,裡面徐昂說了一件事:一部指定完成的話劇的第一次建組會,很多人藝的老前輩和中堅力量都在,劇本質量不高,你起身站在桌子上問了一句很有攻擊性的話:「誰是這部戲的編劇?」現在,這股勁兒還在嗎?

何冰:在,還在。要排一部話劇,開始咱先客氣客氣,客氣到劇院門口了,客氣到餐廳了,要是到了排練場還客氣,那不行,咱客氣不了了,憑你是誰?要麼你把我教育了,可能是你寫東西太好了我沒看懂,這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說服不了我,那就不行。

新京報:前段時間北京人藝藝委會換屆了?我看跟你同屆的幾位演員都進了,你怎麼沒進?

何冰:開會時叫我了我沒去。因為我覺得進了藝委會,有些話你就沒法再說了。現在我要看不慣,我絕對開罵,我管你是什麼,就當著你演員本人的面我也這麼說。當然,這個得分人,看關係。要是濮哥戲排不好,我肯定當面說,你排的什麼破戲,這是關係到這兒了,濮哥也會覺得這樣沒問題,他有這個胸懷。要是那人演的本來就不行,咱也沒必要說了。

但是,你進了藝委會就沒法這麼說了。藝委會裡,你代表一個集體的意見,這不是說護犢子、不護犢子的問題。因為劇院審核一個戲,從劇本報上來到選上排練這個流程,是很艱難的,你這會兒說話就一定要考慮全部,不能說憑你個人的好惡了,對吧?我很想保持我個人的這份好惡。

相關焦點

  • 現在誰還看演技啊,沒錯這些話是對何冰、李成儒、這些老戲骨說的
    於是,在得知中央戲劇學院招聘學生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就想著去報名。奈何家裡實在貧困,竟連5元錢的報名費也拿不出來。當然,那個年代的5塊錢還是十分具有購買力的。於是,他便在高三這麼一個重要的時期,翹課前往小姨家,經過多番「擦眼淚、抹鼻涕」的影帝表演,得到了小姨贊助的5塊錢。就這樣,何冰懷揣著對演戲的夢想,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和胡軍、徐帆、江珊等人做了同學。
  • 綜藝節目助力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成「爆款」
    ­  音樂戲劇系之所以成為一大熱門,離不開去年以來持續大火的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該節目使一批學習聲樂或音樂劇表演的年輕人通過螢屏而成為人氣明星,走入廣大觀眾的視線。除「現象級」綜藝節目以外,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陶辛認為,上海乃至全國這兩年多以來音樂劇演出市場的繁榮發展,以及國內演藝市場對優質音樂劇演員日益增長的「剛需」,合力促成了今年該專業報考人數的「爆發式」增長。
  • 50多條追問,袁立指向的是《演員的誕生》,還是中國綜藝的暗溝?
    記得幾年前,《我是歌手》大火,就有人提在知乎上問,能不能有一檔綜藝,將中國一些演員放在臺上表演,然後由觀眾評出演技比較好的那一位。但現在《演員的誕生》開播一個半月,7期節目過去了,回首那些表演片段,能讓我們驚嘆的不超過三個,而在網上掀起大波嘲諷和謾罵的卻是期期不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何冰老師藝術頂尖的人物,給章子怡做導師,也綽綽有餘
    如今要是提起老戲骨,大家都會想到陳道明、李保田、李雪健、李幼斌等等,而很多人都會忽視掉一位實力派演員,他就是何冰,一位滿身都是戲的演員,各種角色都拿捏的很到位,很多人看完他的戲都認為他不是在演戲,他演的就是自己。
  • 1997年何冰一頓飯就定了終身,娶了同桌做老婆,妻子還倒貼5000元
    何冰就是這樣的老戲骨。「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何冰的經歷就是個精彩的傳奇,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何冰的故事。01何冰,1968年出生於北京,家庭非常普通,從小父母希望他好好學習,非常嚴厲,只要他做得不夠好,就會遭到棍棒的痛打。
  • 劉天池:演員這樣誕生
    在中央戲劇學院當了19年專業課老師的劉天池,親手帶出過文章、白百何這樣的學生,她深深知道表演是個不能速成的工作。但當演員選角的標準從 「戲好 」向 「好看 」傾斜後,她開始坐不住了。《演員的誕生》舞臺之前,劉天池只有3個小時指導時間。
  • 金鷹獎輸給李易峰的何冰:我只是個老手藝人
    其實,何冰此前已憑藉這部劇先後入圍了「金鷹和白玉蘭」獎。2017年,在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他不負眾望,靠此劇拿下了最佳男主角。然而2018年的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他卻不敵青年演員張譯、李易峰,與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失之交臂,遺憾不已。
  • 行業觀察:3年8檔表演類綜藝助演員「再就業」
    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導演兼演員大鵬(董成鵬),演員孫陽、齊溪,以及《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製片人徐揚等業內人士。影響讓有實力的演員被看見從《演員的誕生》到《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這八檔表演類綜藝參加的演員少則十餘位,多則六十餘位。節目裡談及參加表演類綜藝的初衷,他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是「被看見」。
  • 關於上海戲劇學院寫意戲劇表演訓練到底是個啥?
    「寫意戲劇表演訓練」,是一門跨院系、跨年級、跨專業的本碩博聯通全院選修課,被列為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一流課程。本學期期末,該課程授課教師肖英在新空間劇場舉行了一堂公開課,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展示課程介紹肖英(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寫意戲劇」來自黃佐臨先生提出的戲劇觀,源於孫惠柱教授《中國夢》的作品呈現,通常是導演和文本層面的表現,而寫意戲劇表演是什麼,正是這門課程要帶領學生探索的。
  • 2021年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表演918戲劇(影視)表演基礎考研複試參考信息解讀
    領銜課程「中國傳統戲劇表演基礎訓練」被評為上海市重點課程。《寫意戲劇表演訓練》獲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一流課程。主持教育部及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市級科研項目。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寶鋼優秀教師獎」等榮譽稱號。培養有佟大為、馮紹峰、胡歌、宋佳、雷佳音、江疏影、郭京飛、萬茜、鄭愷、陳赫等眾多優秀演員。
  • 劉天池:演員是如何誕生的 | 演員系列01
    口述 | 劉天池採訪、整理 | 葉三掐滅了演戲的心1995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我選擇了出國。本來是要分到北京人藝的,那是我的夢,最後由於各種原因沒能去成。當時年輕氣盛,也是傷心欲絕,我就奔走他鄉去學了音樂劇。三年後回國,我重回母校成為了一名老師。
  •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報考人數再創新高 6300人競爭50個名額
    沒有「標準答案」的藝考,究竟該怎麼考三萬多人競爭420個名額,錄取比例接近72:1,記者從上海戲劇學院獲悉,上戲本科招生熱度再創新高。其中,表演系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招生人數從去年25人增加至50人,有6300多名考生報名,也就是說平均126名考生中最終只有一人錄取。持續升溫的藝考熱,究竟是什麼推動的?
  • 一生只愛一個人的何冰,娶同桌做老婆,22年從未吵架
    這樣環境裡長大的何冰性格也很外向開朗,對表演獨特的熱愛,讓他堅信自己會在演藝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到了高中時期,何冰變得很叛逆,對學習很厭惡,還經常逃課,但內心深處對當演員的夢想卻越發濃烈。那時候,何冰經常跑去附近的公園,一坐就是一整天,幻想著自己當了演員,在閃光燈下盡情地表演。
  • 2021年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表演919音樂劇表演基礎考研參考書分析
    >【才思·考研】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專業一為336藝術基礎專業二名稱為919音樂劇表演基礎今天咱們來對919音樂劇表演基礎考研進行詳盡的分析上海戲劇學院考研專業二概述通過分析近年來上戲的題目,上戲對專業二的考察主要集中於:音樂劇表演理論及表演分析、音樂劇史論以及音樂劇作品分析這幾個部分。
  • 劉天池「出圈」創辦表演工坊:表演培訓是大眾需求
    &nbsp&nbsp&nbsp&nbsp因參與《演員的誕生》成名 創辦表演工坊進軍大眾戲劇領域 劉天池「出圈」表演培訓是大眾需求&nbsp&nbsp&nbsp&nbsp9月10日,劉天池表演工坊在京宣布將以涵蓋大眾、少兒、專業三大板塊的表演課程設置進軍大眾戲劇教育領域。
  • 《演員的誕生》收視奪冠 劉敏濤李乃文敬畏舞臺和表演大獲好評
    浙江衛視大型原創表演競技類勵志綜藝OPPO《演員的誕生》,於12月9日(周六)晚22:00播出了第七期節目。節目中,袁立、張彤、劉敏濤、李乃文、張雪迎、侯明昊、馮文娟、姚遠、柳巖、胡冰卿等十位挑戰選手紛紛現身舞臺,打響了挑戰賽的收官之戰。
  • 上海戲劇學院推出公益表演課與你共同抗「疫」
    楊佳受邀訪問了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茱莉亞戲劇學院,還有杜克大學、賓漢頓大學等全球頭牌戲劇院校,並多次在歐美著名戲劇院校進行主題演講,致力於打造中西合璧、更接地氣的戲劇表演教學模式,使更多表演愛好者從中受益。主編書籍《經典音樂劇唱段解讀》;《音樂劇參考圖書索引》;《音樂劇表演概論》等。劉婉玲教授是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專業藝術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 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
    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么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徵,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
  • 戲劇表演專業:留學為什麼要選擇這些的院校?
    戲劇表演主要分成歌劇、音樂劇、舞臺劇、話劇幾種形式。戲劇表演因為是建立在一個特定的舞臺空間,所以能夠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直觀的表演,觀眾就在現場欣賞著演員的表演,堅持以演員為中心,通過演員的表演將戲劇中角色的語言特徵、行為特徵、心理特徵、性格特徵等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 娶了青梅竹馬加同桌,22年從未紅過臉,何冰才是最深情的男人
    何冰屬於典型的劇火人低調,一旦下了舞臺,回到家那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沒事喝喝茶,逗逗鳥,再整個銅鍋涮羊肉,典型的北京胡同裡老爺們的日常。01當下演員就兩種,一類是明星,一類是演員。即使何冰火了,他也註定當不了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