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兩隻起售26元還人流過千 誰在消費桃園眷村?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小吃店桃園眷村店的價格,用上海話形容叫做「辣手」:一碗鹹豆漿 12 元,培根蛋燒餅 25 元。最近它們還推出了包子,兩隻起售 26 元,胃口好的,一頓下來可以吃掉超過 40 元。一樣的單品在臺灣阜杭豆漿賣同樣的價格,單位卻是新臺幣。

桃園眷村是一個創立於上海的臺灣小吃連鎖品牌,和永和大王這種看似挺像,但是和火車站、醫院旁都很常見的永和相比,桃園眷村既不賣飯和麵條,裝修也要清新很多。從 2014 年的上海泰州路首店開始,這個品牌連續開出 7 家店,選址大都是購物中心、高端寫字樓,或者藏在社區邊上的新晉園區。

在上海,經營豆漿油條業務的商戶通常做的都是早點,而桃園眷村吸引的卻是夜宵人群。這倒不是說上海就沒有同類夜宵產品,但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桃園眷村勝在環境整潔。

桃園眷村的店鋪設計並非外包,而是由公司內部的團隊完成。桃園眷村新天地店的店長吳寧剛告訴《好奇心日報》,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的主業是女裝,因此有室內設計的人力資源可供調用。此外,品牌總設計師程輝在桃園眷村的微信推送文章裡表示,一開始他對品牌的構想就不是單一的食肆,未來可能賣衣服、變成酒店品牌……因此他選了一個模糊而遙遠的名字:桃園眷村。這個名字源自國民黨軍為了安置家眷,在臺灣興建的房舍。

日月光店:花紋毛玻璃、榫卯木結構、春聯、白瓷磚、以及各式各樣的繁體字標語

店鋪風格帶點滬式懷舊,比如置物架上放著的舊餅乾盒。菜品是臺灣,雖然銷售豆漿、油條、燒餅、飯糰,和上海人印象中的早餐四大金剛品種一致,又略有不同——據說是老闆從臺灣引進的改良品種。如果你去吃過臺灣的阜杭豆漿,就會明白其中的區別:比如燒餅更像是中西結合,裡面夾的是培根雞蛋。

很顯然,桃園眷村分到了裝修帶來的紅利,它吸引了那些對「找個地方坐坐」有需求的人群——因為如此,桃園眷村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其他小吃店,而成了咖啡館之類的地方。和後者相比,它顯然還有個優勢:開得晚,以及有更適合中國人的食物。

周詩堯在上海工作近兩年,租的房子就在桃園眷村泰州路店附近,他每次去光顧都是很晚的時間,他告訴我們,加完班之後整個人很累很無奈,吃著他至今仍覺得很貴的包子,又反過頭來,用體諒店內夜班店員的方法來體諒自己:「他們上班也挺辛苦的。」

任越憑在上海火車站的一家公關公司上班,經常加班到很晚,有時候工作到 11、12 點結束,和同事驅車從新靜安區開到老靜安區的桃園眷村,「我們說:『吃什麼?不要太 Heavy 的那種』,這裡就變成我們加班常吃的宵夜。」

同樣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杜藝雯剛工作未滿一年,對桃園眷村並不感冒,公司對面就是比它便宜一半的阿文豆漿油條。霍山路的阿文豆漿油條店已然冠上「夜市」的名號,每天深夜後人頭攢動。吳寧剛告訴《好奇心日報》,老店(泰州路店)最近已經改為 24 小時營業,「上海的晚上總有各式各樣不睡覺的人。」

陳菡陪她的臺灣朋友來吃桃園眷村,一直在說貴貴貴。「對他對我,都沒有很驚豔。朋友還說要不要讓他媽媽也來上海開店。」即使如此,陳菡後來又去光顧了 3 回,因為桃園眷村開到半夜兩點,和朋友唱 K 出來可以當夜宵,「這兒寬敞、乾淨,適合深夜和朋友聊一聊。」


以新天地店為例,桃園眷村每天的客流大約在七八百人,周末可以到 1000 人以上。「平時以服務商場的人群為主,晚上七八點辦公樓裡的人會來吃正餐,過後還有附近出來玩的,再晚,就是夜場出來的人。」吳寧剛說:「你知道廣告公司的人,加班會加到多晚嗎?」

環境和寬闊的空間,是食客來這裡消費的另一個主要理由。王柯翔在外灘上班,第二次來桃園眷村是約了客戶談公事,他表示「吃的東西無所謂」。附近一家製造業公司上班的 Ada 已經來消費了八九次,她覺得這個地段、這個價格能夠接受。而根據吳寧剛的說法,曾經有樓上公司的員工一大早來店裡的吧檯開早會,順便吃早飯。

陸敏敏第一次吃桃園眷村的時候,那家店還在試營業。在她的定位裡,桃園眷村是周末 Brunch 的選擇之一,和賣西式簡餐的豆苗工坊、主打有機的悅衡食集處於同等地位,「它把一個很傳統的東西做得比較洋氣,並且做了連鎖,可以讓遊客、外國人吃。我是很支持多樣性的。」

這種情緒正是桃園眷村試圖營造的效果。水磨石地板、瓷磚牆面,原木桌椅的表層塗了精油,牆上則寫著「仁義禮智信」和「時間,在舌尖」……裝豆漿的碗喝到見底,你可以讀到一首詩。這些設計是讓顧客覺得「有點特別」,但在連鎖餐飲的業態裡,並不是一個有性價比的做法。

「(桃園眷村的)榫卯結構和市面上的東西不一樣。它的地面都要打磨、養護,有很多連鎖品牌不會用的材料。」做店鋪設計的睿集設計創始人劉愷第一次接觸桃園眷村也是通過微信朋友圈,「朋友帶著孩子去南豐城店學做 DIY 豆漿,所以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個教育機構。」

「更何況,北京上海有好的施工單位,如果你要下沉,有些工藝搞不好還沒人會做。」劉愷表示:「它(桃園眷村)還是在拿傳統單店的模式在做這個事情。當然,有可能和新品牌有關。」

湖濱道店

如果從飯店運營的角度看,目前桃園眷村的人均客單價來和它的店鋪裝修格調並不匹配,足以稱得上奢侈。增加菜單類目,可能是一個提高利潤的做法,但吳寧剛說,桃園眷村的定位是臺灣小吃,不能賣牛肉麵、快餐飯。而目前唯一可知提升效率的地方,就是中央廚房統一採購節省的成本,但麵粉、黃豆送來,還是得當場和面、現磨。

規模化的過程中,也已經出現了客群不符、服務失準的問題。@rockssean2 給北京三裡屯店的評論是「全程要自助服務」。成都網友@淡如水_相見歡 在萬象城店的點評中表示:「性價比低了點,而且菜品讓我覺得吃飯時間好尷尬。」

南豐城店的親子DIY 區域

在我們採訪的十幾位消費者裡,幾乎沒有人提及桃園眷村食物的口味特色,環境和「場合合適」都佔據了主要的消費理由。

今年1月,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曾宣布,計劃今年再開15家分店,5 家在上海,10家在其他主要城市布點。若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價格和成本,選址和附近的客群就變得更加重要。

「我們還嘗試做社區,看看在那裡我們的店能不能生存下來。」吳寧剛說,「不過下一個店還不在社區,在久光百貨裡面。」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朱凱麟)

相關焦點

  • 號稱「豆漿油條界Hermès」的桃園眷村即將登陸杭州
    搜鋪網消息:上個周末,號稱「豆漿油條界愛馬仕」的桃園眷村,掀起的排隊熱潮席捲了上海。如今這家火爆上海的小吃店即將首次登陸杭州。計劃開店15家 杭州首店年內將啟幕桃園眷村董事總經理聶豹表示,2016年,桃園眷村將加快門店拓展,計劃開店15家,除了在已開有門店的上海市場繼續加強縱深布局,將會新開出5家門店外
  • 豆漿油條界的「愛馬仕」來寧 桃園眷村進駐德基廣場
    目前桃園眷村正在打圍裝修,有望二季度開門迎客,這也是其在南京開設的首家門店。 歷史原因造就了銘記傳承故鄉情懷的眷村文化,桃園眷村借「眷村文化」的名字,初衷是用味覺喚醒人們的記憶,讓兩岸文化得以交融,同樣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 文藝範早餐店「桃園眷村」將入駐武漢天地 為其武漢首店
    據悉,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受歡迎的餐飲品牌「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將落戶武漢天地(開業時間:2007-9-1、已籤約96個品牌),為其在武漢開設的首間門店,同時,除了武漢天地以外,桃園眷村還可能會進駐漢街等地。
  • 黃粱一孟、桃園眷村首進德基,為它去趟新街口!
    當然到底會不會成為一場夢,只待5月開業後大家去試吃後才知道啦~二、油條界的LV——桃園眷村桃園眷村被上海媒體稱作「大餅油條界的愛馬仕」,開在各大熱門商圈的一二層,旁邊不是愛馬仕就是LV。售賣的產品包括豆漿、油條、燒餅、包子等早餐茶點,一碗鹹豆漿 12 元,培根蛋燒餅 25 元,包子兩隻起售 26 元,這樣的早餐消費價格不算便宜。不過與傳統早餐店不同的是,桃園眷村門店的營業時間是早上7點到凌晨2點半,在每個城市都會有一間店鋪作為24小時全時段運營的試點,打破了早點不做夜宵的傳統思維。
  • 聶豹:有核、有品和有力是桃園眷村產品文化的根源
    12元一碗豆漿、25元一個燒餅……早點如此貴,桃園眷村卻能刷爆朋友圈,成為餐飲界的網紅,而且分店越開越多,開一家火一家……   桃園眷村受到如此熱捧,外界的評論,不外乎「美味」和「逼格」這兩個關鍵詞。但是,當消費者甘願為豆漿、油條支付好幾倍溢價時,吃和逼格本身可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訴求了。
  • 桃園眷村為代表的網紅餐廳做了什麼 吸引一批消費者
    首先包裝比較講格調,這也是臺灣美食的長項;盛豆漿的碗碗底還得印上「我願意為你磨盡我一生」的字樣——這種「知心體」和超長菜名基本上是近年熱門餐廳的標配;口味也得創新,傳統臺式燒餅裡加上金槍魚、色拉等餡料,豐富了燒餅的選擇。這樣一來,一碗豆漿可以賣到十幾元,一個燒餅可以賣20多元。「消費者買的是綜合體驗,不單是要吃東西,他想感受這個品牌想要表達的東西。」桃園眷村聯合創始人程輝解釋道。
  • 上海4家門店「停業」,桃園眷村怎麼了?
    說起國民小吃升級,這些年有太多成功例子,但說起最經典的,很多餐飲人都會想起桃園眷村。它第一個把早餐店開到了LV旁邊,用極簡的設計凸顯出眷村文化的懷舊,把一杯豆漿賣出了調性。曾經,桃園眷村的早餐,要排隊兩個半小時才能吃到,如今已經不再人頭攢動,年後還關了幾家店。一度是國民小吃升級標杆的桃園眷村,正在面臨哪些問題?
  • 桃園眷村,時間在舌尖
    看到「桃園眷村」四個字,第一個念頭便是臺灣島上安置國民党家眷的房舍,來自五湖四海的飲食風格在此匯聚,由此形成眷村文化,其中這個「眷」字令人回味悠長。未曾想到的是,這家剛剛開業便大紅大紫的「桃園眷村」,賣的卻是最平常的豆漿油條。
  • 桃園眷村成都二店國慶開業 遠洋太古裡又增「文藝咖」
    桃園眷村遠洋太古裡店   桃園眷村成都遠洋太古裡店分為外擺區和內場,外擺區還設置了小推車,不定期推出現場製作的時令性食物。 店內環境   桃園眷村的菜品有20餘種,分為燒餅、飯糰、包子、油條、飲品和冰品幾大類,整體價格比市井早餐高一點,人均40元。其中豬排蛋燒餅和鹹豆漿是該品牌的熱銷產品。
  • 從彩虹眷村、桃園眷村分析消費升級時代下的早餐文化
    在新消費時代下,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自我需求,人們的消費也不在停留在滿足生活需求的方面了,而是開始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眾多的餐飲品牌,開始不斷的思考,如何對現有的品牌文化進行提升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自我實現的需求;如何通過品牌文化佔據消費者的心智,進而在消費者心中擁有一席之地。
  • 桃園眷村|12元一碗豆漿 冤大頭還是為情懷買單
    桃園眷村2019.02.24關於品牌,關於情懷,在時下提倡的消費主張顯得格外契合,有人願意花幾千元買一部性價比不算高的錘子手機,或許只是為了羅永浩的「工匠精神」買單;也有人願意花上千元買roseonly的玫瑰花,而路邊的花店只賣10元,打動他的是品牌為其穿上的美麗外衣。
  • 微講堂第6期:桃園眷村品牌化運作 打造圍繞「眷」品類生活平臺
    12元一碗豆漿、25元一個燒餅……早點如此貴,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為什麼能刷爆朋友圈,成為餐飲界的網紅? 而且我們給當時給所有消費人群所在就餐環境的每一個時間段的時間有過設定:早餐大概是在15分鐘,中餐應該是40分鐘,晚餐應該是30分鐘,宵夜應該是20分鐘。   另外,我們在裝修環境中採取了「一步一景」的方式,同時滿足自媒體的拍攝需求。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每一個餐廳裡面都會有長條桌一個,以及兩人座位,分開的座位,還有七十年代的水銀鏡、鐵藝這些東西,這都是經過精心的考量來做的。
  • 桃園眷村上海4家店停業 國民小吃該怎麼提身價?
    說起國民小吃升級,這些年有太多成功例子,但說起最經典的,很多餐飲人都會想起桃園眷村。它第一個把早餐店開到了LV旁邊,用極簡的設計凸顯出眷村文化的懷舊,把一杯豆漿賣出了調性。曾經,桃園眷村的早餐,要排隊兩個半小時才能吃到,如今已經不再人頭攢動,年後還關了幾家店。一度是國民小吃升級標杆的桃園眷村,正在面臨哪些問題?
  • 桃園眷村,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早餐品牌這樣煉成
    在桃園眷村,不僅豆漿會寫詩,油條、大餅也會,關鍵看你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桃園眷村的副總程輝說,讓餐廳的每一樣東西,每一角落都能自成一道風景,擁有小趣味,餐廳就有了自帶話題的網紅屬性,這樣的餐廳才適合互聯時代,你根本不用為顧客沒有獵奇心理或者他們自發的傳播能力擔心。所以桃園眷村年初登錄北京就一炮走紅,在三裡屯這種高逼格餐廳聚集地還能讓顧客甘心排隊。
  • 「早點界網紅」桃園眷村再入浙 第二家門店開進溫州
    3月11日,「中式早點界的網紅餐廳」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溫州店正式開業。此前桃園眷村從6號開始試營業,短短幾天已吸引了不少粉絲在朋友圈裡刷屏。   桃園眷村溫州店,位於溫州時代廣場購物中心一樓,這家店也是桃園眷村在浙江省內繼杭州濱江寶龍城市廣場店之後開出的第2家。
  • 另眼看桃園眷村閉店風波,常規小吃高端化究竟能不能成氣候?
    文 | 筷玩思維記者 陳敘傑對於國人而言,豆漿和油條應該算是一個常見的品類,在當下我們可以認為,幾乎所有小時候吃過豆漿油條,近些年又愛追網紅的一線小年輕們都可能聽過或拔草過這個叫桃園眷村的品牌。桃園眷村曾經在微信推文,內容大概這樣,「一開始,我們並沒有單純想要將它定位為一家食肆(飲食店),我們認為,它未來可能是一家賣衣服的門店也可能是一家酒店」。似乎聽起來還挺潮,也挺符合「新零售」的邏輯,也就是說,品牌方希望消費者記住並喜愛桃園眷村這個品牌,而不是它當下的呈現(食物),因為桃園眷村未來可能有無限種可能。
  • 桃園眷村 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早餐品牌這樣煉成!
    桃園眷村自身就像是一個完美的充滿「衝突」的綜合體。       市井小吃VS高逼格調性   油條、豆漿是最日常的傳統早餐,但如同包子、米粉、肉夾饃的角色一樣,越尋常的餐食越缺乏正規的經營者,越難以登上大雅之堂。   這些小吃也好,主食也罷因技術門檻極低,通常是街邊攤、小推車主人的謀生門道。
  • 「早餐界的愛馬仕」桃園眷村怎麼了?
    在品牌推出的初期,桃園眷村憑藉著出奇制勝的營銷手法卻讓飯糰、豆漿等平常的小吃提升了一個檔次,給了消費者打卡嘗鮮的理由。  然而,這些年過去,桃園眷村的產品差異化並不大,即使其也曾嘗試根據不同城市因地制宜推出一些產品,但總體而言,特色並不明顯。  這樣一來,消費者的獵奇期一過,品牌的關注度就會減弱,他們也不會再主動為品牌傳播,品牌溢價也會隨之降低。
  • 再見,桃園眷村
    現在回想,似乎只有桃園眷村,員工會吃自家後廚的所有東西。但我大概不會吃燒餅和飯糰。原因阿,說來話長。他家一次性口罩,質量好過其他餐廳。一次性手套,是很酷的黑色。7點正式開店前,可以不戴口罩手套,7點後客人進店後,就得全部戴上沒商量。全天時間過半,所有人會更換一次手套。但還是老問題,前一秒戴手套摸抹布,後一秒戴手套摸食物。
  • 淡出視線的桃園眷村,小吃路上的歧路
    這家店一直以來的消費邏輯挺潮流。桃園眷村曾經有一篇推文內容是這樣寫的「一開始,我們並沒有單純想要將它定位為一家食肆(飲食店),我們認為,它未來可能是一家賣衣服的門店也可能是一家酒店」。 聽起來,是有點隨心,但也挺符合「新零售」的邏輯,也向人們傳達了希望消費者能記住這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