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要將古董全部捐掉,一點不留給子孫,為何兒子卻不同意?

2020-12-16 讀文化博今

馬未都是個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的名字,畢竟他開了整個中國的第1個私人博物館,這讓人們對其印象非常深刻。1981年,26歲的馬未都以1篇叫為《今夜月兒圓》的小說嶄露頭角,後來也直接因此而做了雜誌社的編輯。也因這個緣故,他與王朔、海巖、馮小剛這些文藝界的名人都有來往。

再後來,他還創作了捧紅了葛優的成名作——《編輯部故事》。憑著這樣成功的作品,馬未都賺了不少的銀子,後來事業有成的他也直接去收藏領域發展。到了上世紀90年代,馬未都就收穫了不少的古董,其中包括陶瓷、玉器、漆器等很多不同的類型。

1992年,他還出版了自己所寫的與收藏相關書籍。由於馬未都在這方面一心一意的發展,所以後來他的藏品竟多得可開博物館了。而本著「讓大夥都能欣賞到藏品」的原則,他還真的開了屬於自己的觀復博物館。

「觀復」2字源於李耳的《道德經》,其含義大致為「反覆觀察」。而他的藏品也深受大家的喜愛。到了2020年的今天,馬未都所建的觀復博物館還在全國開起了「分店」。如今,這個馬未都的名氣越來越大了,而相傳他的身價更是高得可怕,不過卻無人知道具體為多少。

但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他所珍藏的文物個個價值連城,就算便宜的東東也可值幾百萬,有的甚至要幾千萬才能買下。因此有專家就特地計算了下,最後得出了馬未都的財富不會少於100億的結論。可看出來,他真心算是土豪了。

憑藉這些寶貝,馬未都得到了這些巨額的財富,也獲得了名聲。有次記者採訪了馬未都,他特地問對方將怎麼處理這些珍貴的古董呢?馬未都直接表示,自己會把這些寶貝全捐出去:1件不留都捐到觀復博物館。

有人就表示:博物館是你開的,你捐到它裡面,和把錢由左口袋放右口袋有啥區別呢?不過大夥還真誤會他了,因為這個博物館還真不是馬未都1個人的私有財產。原來這個觀復博物館由5個人共同管理,馬未都只是裡面的CEO。

也就是說,那些不是他1人的私有財產,後來他的獨生子馬添對父親的做法有些不認同,他表示:你多少給我留1件當紀念啊!後來馬未都也答應了兒子的要求,讓他可自由選1個。

馬未都是我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創辦者,1992年開始,一共出版了多部有關收藏的著作,是我國近代出名的收藏家,但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馬未都的父親也曾是一位抗戰老兵,這也難怪他從小對歷史耳濡目染了,這本《馬未都:小文65》,其中就記載了他近15年來所寫的自傳,內容生動有趣,為了回饋新老顧客,在小編的申請下,商家將149元,現降到了7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有人居然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國外古董商竟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素有「北京第一收藏家」的美稱,這不僅與他眾多的古董收藏有關,還得益於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做的一項壯舉——成立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 天天「撿漏」的馬未都,全部古董值多少錢?專家:不低於100億
    馬未都是中國的收藏家,他在「演講廳」上很出名,當時周杰倫的「青花瓷」橫跨大江南北,這首歌出來後,馬未都與古董專業人士安格出面評估他的歌詞,正直說出了歌詞有缺陷的地方,作為一個不是音樂圈子的人,如此勇敢地站起來,並對一位著名歌手評價,可能只有他,所以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未都以其獨特的收藏理念
  • 李嘉誠找馬未都買古董,打了六折還是覺得貴,究竟是什麼?
    說到這,大家應該猜得出今天要講的主題了,肯定是跟"錢"有關,而且跟"錢"的多少也有很大的關係。圖片:收藏名家字畫劇照大家都知道古董值錢,卻不清楚古董到底值多少錢,或是它未來的價值到底能夠達到何種水平。古董是被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悉心保管而流傳下來的,在它們身上留下太多歲月的痕跡,而這些古董的收藏者一般都是有錢人及富豪。而國內和國外的富豪其實存在著挺大的區別的,國外的富豪除了將錢投入到再生產以及生活消費中,其餘的就會拿去做慈善,但總會剩一筆錢用來收藏大批量的古董。
  • 馬未都撿漏過一隻碗,卻不願說價格,專家:估值不下3億
    他憑藉著撿漏,不知道獲得了多少的好古董,不知道擁有了多少神奇的物品。若是說起馬未都手中最值錢的古董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無法輕易進行判斷。 當年的馬未都的兒子還很小,於是就帶領著孩子一同前往到了古玩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滿足古玩喜好。馬未都在古玩城裡,看中了一個小碗,砍價過後,用2000元帶走。馬未都的內心也十分滿足,在二樓就遇到了古董界的好友,說起了當天所得。馬未都表示,自己撿到了一款陳舊的瓷器。朋友於是也就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在物品被拿出之後,朋友很想將其買下,於是給了他3萬元。
  • 馬未都:現在技術不成熟 建議不要急於修復
    馬未都:我覺得不是這樣,因為過去你看,我喜歡這個文物很久了,我跟很多老先生們都打過交道,老先生他有很多過去的經驗,比如他認為這個人的性格,我碰到過那個老先生,他說這種人的性格不適合去做文物工作。國培源(評論員):毛躁。馬未都:為什麼呢?
  • 一有錢就捐款,連遺產都不給子孫留的外國富豪,真有那麼高尚嗎?
    而捐款不應該成為一項「強制」業務。所以對於富豪們的捐款,外界對其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褒貶不一。還記得當年賈伯斯遺孀裸捐了1750億元,比曹德旺足足多出了十來倍,而賈伯斯遺孀的裸捐做法,在國外十分常見。以至於大家都認為,國外的富豪比較高尚,不為自己的子孫考慮,而是為整個社會考慮。
  •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大家,瓷器、玉器、古木家具等多有涉獵。據保守估計,馬未都的收藏價值百億。然而,馬未都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收字畫。這是為何?
  • 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馬未都
    馬未都與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到馬未都「裸捐」這個事,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2010年8月,馬爺就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後,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 馬未都:古董有那麼多,憑什麼只有瓷器動輒上億?答案只有5個字
    馬未都:古董有那麼多,憑什麼只有瓷器動輒上億? 當然,瓷器拍出高價已經算不上是什麼新鮮事了,古董界的天價記錄幾乎都被瓷器給包攬了,可是我國有這麼多的古董文物,憑什麼只有瓷器能屢屢拍出高價,甚至動輒上億呢?
  • CCTV紀錄片:收藏界的傳奇-馬未都!
    在一個節目中,馬未都表示不斷地了解自己國家的文物,就是了解中國每一段歷史文明上的標高在哪裡,他自己收藏文物最初就只是因為樂趣而已。 而正是因為這樣,馬未都才會創立中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他將自己的一生所藏都捐獻給了觀復博物館。 既然都捐贈出去了,哪裡還會有百億身家呢?
  • 馬未都為人寫序寫跋自有一套規矩,回憶與老夥伴張德祥淘古董趣事
    他給自己立了兩個規矩:書不好不接,書好,但是不知道怎麼寫,也不接。曾有很多人一手拿錢,一手拿書,那意思只要您答應寫,錢都歸您。看到特別喜歡的書,沒人來找也要主動寫序、寫文章推薦。「找我寫序的人很多,有大概兩類。一類就是想借勢,我覺得不適合或書不好,都拒絕寫。這裡包括拿著稿子拿著錢就找我做個認可,這我都沒做過,我寫序沒收過任何錢。」
  • 馬未都發家經歷:多年來不務正業,從擺攤人手裡淘到不少寶貝
    馬未都之所以能發家,並非是全部來自於古玩的,他原本是和朋友做電視劇的,是一位製片人,雖說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也結交不少朋友。在80年代開始,他才開啟收藏之路。他與古董很有緣分,存在了數百年或者數千年的物品,還能和他相見,這也就成為他喜歡收藏的原因之一。馬未都是一位典型的北京人,在幼年時期裡,就喜歡在地攤上撿漏,卻不小心將自己演變為了億萬富翁。
  • 黃金有價古董估價:馬未都說我隨身攜帶幾個億
    誰也不知道誰買的。 藝術品的高價記錄經常是匿名創造的。 中國有錢的人很多,藏龍臥虎呀,有些不願意把自己的財產暴露出來,就偷偷花了3個億,買這麼大一個洗子。
  • 馬未都:百萬青花瓷只賣20萬,我還價10萬,賣家一句話讓我冒冷汗
    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爭鬥,在古董行業裡面,這種「爭鬥」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件古董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所有的一切全都要靠自己,有人花費重金,買回來的只不過是件工藝品,有人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買回足以改變一生的寶物,馬未都說,這是你與古董販子的爭鬥,也是你與人心的爭鬥。
  • 馬未都:戴著白手套拿瓷器的「專家」,不是外行就是騙子!
    ,馬未都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其實早就又朋友藉此問馬未都:為什麼你在節目中或者是在私下裡,拿瓷器都不帶白手套,馬未都的回應也是十分驚人,他說道:帶著白手套拿瓷器的人,不是外行就是騙子,馬未都為何說出這樣的話呢
  • 張學良臨終前,對遺產的處理引爭議,他為何捐給了美國
    提起張學良,沒有哪個中國人不認識他,「九一八」和「西安事變」兩次重大的歷史事件與他息息相關,張學良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歷史名人,他的遺物具有非常高的價值,那麼張學良臨終前,將遺物交給了誰呢?
  • 馬未都:這破碗不值錢!從香港帶回國內,卻成了無價之寶!
    提起文物古董,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尤其是上個世紀末,更是流行下鄉尋寶的風氣。畢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了眾多的寶物還沒有問世,所以有人能尋到,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收穫。而關於收穫寶物的人當中,如今有名氣的一個便是馬未都。他便是一個文物愛好,以及文物收藏者。
  • 開價20萬的青花瓷,馬未都還價10萬,賣家一句話讓人冒冷汗
    古董有真有假,想進入這個行業,沒有個幾十年的經驗根本無法入行,若表示老謀深算的話,一定會被人騙個精光。稍微的不注意,就被上當。就連馬未都都曾經說過,和古董的販子進行爭鬥,那就是人心的一場較量。現在,許多的人在買古董的時候,都是會前往古玩店,前往拍賣會的,畢竟這些地方的古董很多,還可以保證年代。
  • 馬未都家庭普通,買文物究竟從何而來?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馬未都正式接觸收藏,還是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古董還稱不上是「寶物」,專門研究文物的人也不多,大家都在為吃飽穿暖而奮鬥,所以在這個時候,馬未都自然是能夠佔一點「入行早」的便宜,
  • 貴如李鴻章,富如盛宣懷,子孫如何走上末路
    1916年盛宣懷去世,留給子女的資產至少高達幾千萬兩白銀(當時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費是十幾兩)。 由於盛宣懷的前3個兒子都夭折了,所以盛宣懷一生非常疼愛老四盛恩頤。盛宣懷去世之後,盛恩頤順利繼承了大部分家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