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為人寫序寫跋自有一套規矩,回憶與老夥伴張德祥淘古董趣事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馬未都年輕時在中國青年出版社當編輯,做的都是文學類圖書,那時很多書,尤其是小說,直接開篇,是沒有「序」這樣事物的,做書的馬未都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要生活在不停與「序」打交道的生活中,更沒想到年過半百之後,竟喜歡上了寫序這件事。

作者 王子蔚

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後,馬未都明顯感到自己的知名度飛速升高,用現在流行的詞叫「出圈」,就是以往在出版、收藏等小圈子知名的馬未都一下被大眾熟識,一時間,各種序言、推薦、書評等邀請紛至沓來,應接不暇。

這麼多書連綿不斷寄到家裡來,怎麼看得過來、寫得過來呢?他給自己立了兩個規矩:書不好不接,書好,但是不知道怎麼寫,也不接。曾有很多人一手拿錢,一手拿書,那意思只要您答應寫,錢都歸您。看到特別喜歡的書,沒人來找也要主動寫序、寫文章推薦。「找我寫序的人很多,有大概兩類。一類就是想借勢,我覺得不適合或書不好,都拒絕寫。這裡包括拿著稿子拿著錢就找我做個認可,這我都沒做過,我寫序沒收過任何錢。」馬未都說「有朋友找來的,也有託人找過來的,但是我覺得這個可以寫,或者有個角度可寫,那我就給他寫了。還有的是我覺得這個書確實好,我最近有幾本我覺得好的書,我都是主動寫的。書不好我絕對不寫。」我問馬未都,看了書之後覺得不好怎麼辦?婉拒也得找個理由吧。馬未都果真爽快:不用找理由,直接說「不幹這事兒」。

《小文65》收錄了馬未都這些年來寫的65篇序與跋,馬未都的話說這叫「無心插柳柳成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出版這本書,馬未都「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他的序言大部分寫的是他的老本行,收藏類、文史類,有文學,有科學,有舊作,有譯著。「許多書我讀時深受感動,還有很多書百讀不厭,我慶幸自己有機會為其做序。」馬未都說,作為一名曾經的編輯,幸福莫大於此焉。

「讀書理應先讀序,可以事半功倍,品味書中奧秘,當從序始。」馬未都寫到。那什麼樣的「序」才是合格的「序」呢?馬未都自有一番標準:序言要之有物,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言簡意賅。「可惜今天許多書的序不是這樣,溢美之詞多於中肯意見,阿諛之風湮沒實在情感,這讓序變得空洞無物,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至於跋,除了感謝一圈已漸無其他。」馬未都看來,序不是一味地誇,序最重要的作用有二:序放在書首,如戲之序幕,曲之序曲,可以為書定個調子,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該書的內容;而跋則置於後尾,有個總結的說法,讓自己與讀者一同心安。

《小文65》中每篇序跋小文雖然不長,卻往往可以將該領域的歷史梳理一番。比如《坐臥之間,有山林之思》這篇文章,將江蘇南通的柞榛木家具,由植物的生長規律到地理氣候,由家具款式到家具的人文意義,寥寥數語變將這一類的木質家具講解透徹,使讀者在讀書前對整本書有了一個結構上的認識。一下子就勾起了人們對家具背後的人文、自然知識的好奇心。

序言中不光是對書的評介,更多還有馬未都對往事老友信手拈來的回憶。《相識相知,苦樂共行》這篇給我印象極深,是馬未都為《大收藏家張德祥》一書所寫。張德祥與馬未都結識幾十年,收藏之路上常結伴而行。「他年長我幾歲,性格溫和,說話風趣,老北京那種圓熟處世風格得心應手;我那時在出版社當編輯,正趕上文學趾高氣揚、文物低三下四的時代,但被他三兩句閒篇兒弄得心馳神往。」張德祥帶他去看古家具,兩人性格截然不同,「他的出身和經歷讓他謹小慎微,凡事瞻前顧後,不像我永遠都覺得光明在前,無所顧忌。而正是因為這種差異,讓我們在一起時風趣無邊,有點兒像說相聲一樣地一唱一和。」馬未都還講了個「省錢」小故事:

那段日子,我們經常結伴出行,以苦為樂。記得一次去天津,住下時已近半夜,三張床的招待所房間只住我們兩人,13元一張床,我意欲租下那張空床,防止半夜入客驚醒我們,可他說省下的就是賺的,千萬不要高消費。果不其然,下半夜招待所成心安排一個客人入住,客人躡手躡腳進屋,未開燈,一腳踢翻了床邊的臉盆,驚得我們一宿未睡踏實。

馬未都是個堅信「省小錢會有大麻煩」,張德祥堅信「省錢就是賺錢」,消費觀天壤之別的二人搭伴兒去淘古董,可以想見會發生多少趣事。

其中有篇序比較獨特,寫給中央電視臺播音員宋英傑的書《二十四》,馬未都從小就會背《節氣歌》,節氣在唐宋屢屢入詩,他便挑了二十四句詩,每句都有節氣,第一句就是「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這是立春,最後大寒是高適的「北使經大寒,關山饒苦辛。」馬未都說,說大師們集體說過,再說無意,文化就是這樣慢慢積累則為遺產,讓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舉了二十四個例子來說明這件事,這就比較費勁,我得把這個例子找出來,我還得去把那二十四句詩的意境的給接起來,同樣說一個詩,可能好多詩人都說過,我得把上下不相接的詩句剔除掉,把它給弄得特別好玩。」馬未都說。

看書,細想如何動筆,找個巧妙的角度,一氣呵成。「多數書作序前逼迫自己認真想通某個問題,方可謹慎下筆,萬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馬未都說。他寫的序篇幅都不長,大多千字左右,言簡意賅,為的是讓讀者有耐心讀完。他喜歡在夜深人靜時寫,一筆一畫,靈感噴湧而出,大腦飛速運轉,奇思妙想毫無停頓地流出到筆端。後來馬未都再看自己幾年前寫得序還會感慨:那時是怎麼寫出這樣的句子的?

馬未都熟練使用電腦,採訪他這天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馬未都當時人在旅途,坐在車裡,捧著手機,顛簸中花兩個小時寫了一篇兩三千字的紀念貝聿銘的文章,但他仍堅持用筆創作,一來他寫字速度極快,手寫並不比電腦打字慢,二來他覺得手稿能保留作者的原始思考,修改痕跡能看出思路變幻的軌跡,而電子文檔刪掉重寫後,此前的原稿便不復存在。馬未都有意在堅持這種用手寫文章的儀式,「我現在覺得我們這代人裡我可能是最後一個用手寫方式寫書的人了」,他想做最後的堅守者。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馬未都發家經歷:多年來不務正業,從擺攤人手裡淘到不少寶貝
    馬未都發家經歷:多年來不務正業,從服刑擺攤人手裡淘到不少寶貝全球上的名人與富豪,並非出生家庭就顯赫,他們幾乎都是需要從窮慢慢轉變為富有的,每一個人都有著發家史的存在,但是著名的古玩收藏夾馬未都的發家史就讓人飽受爭議。
  • 馬未都:我鑑寶時有2個規矩,要是不遵守,我寧可不鑑定!
    馬未都:我鑑寶時有2個規矩,要是不遵守,我寧可不鑑定!我國著名的收藏家王世襄曾在自家門口上貼了一張「告示」,上面寫了一句話,馬未都至今還記憶尤深,告示內容是這樣的「奉上級指示,不給任何人做鑑定」,王世襄並沒有掛靠任何部門,更沒有依靠別人為生,他怎麼會有上級呢?
  • 香港店家拿出一個白碗,碗底寫了一個字,馬未都看到後心狂跳不止
    香港店家拿出一個白碗,碗底寫了一個字,馬未都看到後心狂跳不止。馬未都大家都十分熟悉,馬未都是一個大收藏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文物的保護與傳承。1996年,馬未都創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
  • 江藝平 吳承學 | 《冰壺秋月》序跋
    2007年侍邱世友先生遊廣州雕塑公園承學從1992年開始招研究生。承學並不吝惜於此,每有弟子學成,專著出版,請導師寫序,他都務求寫出每本專著、每個作者的獨特之處。寫序之難,難在知人論世,我讀承學為弟子作的序,猶見弟子性情模樣,想起師生之間的趣事往事,不禁莞爾。平心而論,承學要求學生其實頗嚴,甚至近乎嚴苛,尤其見不得對學問輕慢敷衍。我理解他良苦用心,惟求學生學有所成,不虛度人生,不泯然眾人。人生在世,要做到不泯然眾人委實很難。
  • 射書大師邵巖寫漁網書法,寫出來的是啥東西?自稱當代《蘭亭序》
    這兩天,寫射書的大師邵巖又火了,現場表演加口出狂言,自比書聖王羲之,硬是活生生把自己點著了,今天又有文章說自己寫的漁網書法,包括射墨書法,是當代的《蘭亭序》,無人能及,天下第一,誰再寫射書就是模仿,就是學他。
  • 字要寫得規矩漂亮,還要寫對!
    馬未都評: 我們對書法的認知,除了字要寫得規矩漂亮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寫對。
  • 馬未都要將古董全部捐掉,一點不留給子孫,為何兒子卻不同意?
    憑著這樣成功的作品,馬未都賺了不少的銀子,後來事業有成的他也直接去收藏領域發展。到了上世紀90年代,馬未都就收穫了不少的古董,其中包括陶瓷、玉器、漆器等很多不同的類型。1992年,他還出版了自己所寫的與收藏相關書籍。由於馬未都在這方面一心一意的發展,所以後來他的藏品竟多得可開博物館了。而本著「讓大夥都能欣賞到藏品」的原則,他還真的開了屬於自己的觀復博物館。
  • 出價120萬,最後59萬成交,馬未都的收藏經到底有多厚?
    一、爬格子寫小說一夜成名馬未都1955年出生於北京,自幼喜歡文學,喜歡寫寫畫畫。「用筆桿子改變命運」曾是那一代人的夢想,馬未都也不例外。為此,他經常向各大報刊投稿。1981年,《中國青年報》終於發表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讀者反響很好。
  • 如何寫好「童年趣事」?
    如何才能寫好童年趣事呢?一、習作內容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了歡樂。天真無邪的我們曾坐過許多有趣的事情,這麼多趣事中,總有一件讓你印象深刻,因而清請你坐上時光機器,再去看看那件童年趣事吧!二、寫作指導1.先選定一個材料,可以是一件因為童年無知做過的「傻事」;也可以是探索的趣事,還可以是與活動相關的趣事。
  • 李嘉誠找馬未都買古董,打了六折還是覺得貴,究竟是什麼?
    圖片:收藏名家字畫劇照大家都知道古董值錢,卻不清楚古董到底值多少錢,或是它未來的價值到底能夠達到何種水平。古董是被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悉心保管而流傳下來的,在它們身上留下太多歲月的痕跡,而這些古董的收藏者一般都是有錢人及富豪。
  • 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馬未都
    馬未都與王朔、馮小剛幾個北京老炮兒聚在一起,聊到馬未都「裸捐」這個事,大家齊刷刷說了一句:馬爺,牛逼!2010年8月,馬爺就公開宣稱:新館正式建成後,我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捐贈,一件不留。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
  • 天天「撿漏」的馬未都,全部古董值多少錢?專家:不低於100億
    馬未都是中國的收藏家,他在「演講廳」上很出名,當時周杰倫的「青花瓷」橫跨大江南北,這首歌出來後,馬未都與古董專業人士安格出面評估他的歌詞,正直說出了歌詞有缺陷的地方,作為一個不是音樂圈子的人,如此勇敢地站起來,並對一位著名歌手評價,可能只有他,所以他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未都以其獨特的收藏理念
  • 馬未都:我認識一些中國著名作家,幫孩子寫的作文,竟然都不得分
    按分值來說,老師說得確實對,因為無論小、初、高各種考試裡,作文都佔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通過寫作文,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所以語文老師們往往會花大力氣教孩子們寫作文。 我國著名收藏家、學者、作家馬未都先生對這件事就深有感觸,好朋友周國平(中國著名作家)曾跟他說起一件事,當年自己閒來無事,做了一套語文試卷,說來也巧,語文試卷裡的閱讀理解就是自己寫的文章
  • 馬未都私人博物館的盜竊案,他自己破了!
    某天早晨,剛起床的馬未都就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中「馬先生,不好了,2000萬《上海少女》雕塑不見了,可能是被盜了。」馬未都嚇的差點一口氣沒吸上來,立刻趕往觀復博物館現場。說起馬未都想必大家並不陌生。90年代他靠著倒賣藥材賺了不少,之後用賺到的錢幹起了淘古董,一直延續了好多年,後來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了,他就把收藏的古董去拍賣,就這樣,財富日積月累,身價過億。之後在1996年成立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上海觀復博物館,裡面多是寶貝,監控的非常嚴密。那曾想博物館居然會發現失竊事件。而這幅丟失的價值2000萬的《上海少女》,是著名雕塑家陳逸飛的作品,十分尊貴。
  • 《說文解字》第346課:寫在書籍或文章後面的文字為啥叫「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跋,經傳多假借沛字為之。《大雅》、《論語》顛沛皆即蹎跋也,《毛傳》『顛,僕也;沛,拔也。』拔同跋。」跋本指在草叢裡行走(行走艱難),但山必有草,所以山行也叫跋。這個用法,在現代漢語裡也用。(2)踏,踩。《爾雅·釋言》:「跋,躐也。」比如《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這個例子我們上一課講「躓」字時已經舉過,這裡不再詳說。(3)扭轉。
  • 開價20萬的青花瓷,馬未都還價10萬,賣家一句話讓人冒冷汗
    開價20萬的青花瓷,馬未都還價10萬,賣家一句話讓人冒冷汗如今,競爭都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有著利益的地方,就一定有著競爭。古董有真有假,想進入這個行業,沒有個幾十年的經驗根本無法入行,若表示老謀深算的話,一定會被人騙個精光。稍微的不注意,就被上當。就連馬未都都曾經說過,和古董的販子進行爭鬥,那就是人心的一場較量。現在,許多的人在買古董的時候,都是會前往古玩店,前往拍賣會的,畢竟這些地方的古董很多,還可以保證年代。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
  • 馬未都:農村餵雞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珍品,賺了上千萬
    據馬未都回憶,以前他經常在80年代的農村撿漏,而且一撿一個準。那時候幾乎很少有假貨,大家對於古董這一個詞的理解也不深,有一件不被看中的東西能換一些錢,而且還是不少的錢,誰不願意呢!馬未都:一個農村餵雞用的盤子,撿漏發現是明代的珍品,最後賺了上千萬。
  •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
    馬未都:去香港時碰到「盈」字碗,老闆問我價錢,我裝作聽不懂!馬未都是我國的收藏大家,手底下的古董尖貨不計其數,有些寶貝甚至在故宮都難得一見,可見他收藏的種類之多和價值之高,馬未都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他手裡的寶貝並非都出自北京,有一部分還是從香港「撿漏」回來的。
  • 馬未都:古董有那麼多,憑什麼只有瓷器動輒上億?答案只有5個字
    馬未都:古董有那麼多,憑什麼只有瓷器動輒上億? 當然,瓷器拍出高價已經算不上是什麼新鮮事了,古董界的天價記錄幾乎都被瓷器給包攬了,可是我國有這麼多的古董文物,憑什麼只有瓷器能屢屢拍出高價,甚至動輒上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