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在收藏界可謂是大佬級的人物了,他創辦的北京觀復博物館更是一個聚寶盆,名利雙收,名揚海內外。
一、爬格子寫小說一夜成名
馬未都1955年出生於北京,自幼喜歡文學,喜歡寫寫畫畫。「用筆桿子改變命運」曾是那一代人的夢想,馬未都也不例外。為此,他經常向各大報刊投稿。1981年,《中國青年報》終於發表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讀者反響很好。好運也同時降臨到他的頭上,馬未都因這篇小說一炮而紅,被調到《青年文學》編輯部當編輯,從此和文字打上了交道,走上了文化圈。
之後,馬未都結識了王朔、劉震雲,並一起創作了《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作品,均獲成功。
二、編輯部已成故事,收藏才是他的最愛
在編輯部混得風生水起,馬未都並不滿於現狀,又俏俏迷上了古玩收藏。也許命中注定,編輯部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個「故事」。
在讀過文玩大師王世襄的巨著《明式家具珍賞》後,馬未都直接跑到王老師家裡請教,後來隔三差五就往王世襄家裡跑,軟磨硬泡,「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得到王世襄老師的真傳。
在80年代,古玩收藏還是個新鮮詞,馬未都用他所學的知識,撿漏收藏了很多便宜的寶貝,他經常利用出差的機會去淘貨,也確實淘到了很多寶貝。
三、收藏趣事:120萬的黃花梨,他用59萬搞到手
有一次,他在北京一家澡堂子裡瞄上了一個黃花梨凳子,直接出價120萬,老闆可能是被嚇著了,直接把話說絕了:「給多少錢都不賣。」
離開澡堂子之後,馬未都輾轉反側,怎鄉也忘不了這件寶貝。於是,他花了2000塊錢信息費託人一直盯著這件黃花梨凳子,或許將來還有機會。
過了一段時間,機會還真就來了。幫他打聽消息的人給信了:「澡堂老闆家裡有人生病住院了,最近可能急需用大量的錢,連澡堂子都轉租出去了。」
接下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馬未都和澡堂老闆見面,這個黃花梨凳子只59萬元成交。
四、馬未都的收藏經
如今的馬未都,玩收藏已經到爐火純青的地位了,要學他的收藏經,估計一時半會也念不完,但有一條我們可以借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做任何事,只要有一線機會,絕不輕言放棄!
而對於前面故事中的澡堂老闆而言:在機會面前,不要猶豫太多,該出手時就出手,過度的貪心會讓你的機會稍縱即逝、悄悄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