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從不公開的4件藏品,市價已超過10億!妻子都不知藏在哪

2020-12-20 江流兒歷史故事

中國收藏界若提起馬未都的大名,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1996年底,馬未都先生一手創辦的觀復博物館在北京正式開業,2015年,觀復博物廈門館也正式和普通民眾見面。這麼些年來,馬未都一直是我國收藏者不可逾越的大山。然而坊間傳言:馬未都有4件稀世珍寶很少對外公開,這4件珍寶到底藏在哪裡?連馬未都的妻子都不知道。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我國結束了10年革命狂潮。此時馬未都在北京走街串巷收了不少好東西,隔三差五馬未都排到大興、昌平等農民家收一些沒人要的陶瓷碗或者是大瓦罐。正是這些沒人要的小東西,成為日後觀復博物館重要館藏品。這幾十年來,馬未都收集了不少好東西,每一件都很值得說道。時間進入到2010年,由於網絡還有各種娛樂項目遍地開花,馬未都經常現身各個節目,講述他與藏品之間的故事。

而坊間傳聞,馬未都有4件稀世珍寶藏於某個秘密角落,觀復博物館裡面的東西都是都是泛泛之品,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通過多方渠道了解到的消息,馬未都確實有4件稀世珍寶很少對外公開展示。4件珍寶分別是北宋汝窯洗、鈞瓷掛屏、宋代官窯長頸瓶、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爐。筆者先一件一件和大家介紹,鈞瓷掛屏是40年前馬未都從某個友人那裡購買的藏品。常說"身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想而知這副滿屏的鈞瓷掛屏價值已至巔峰。北宋汝窯洗那更不用說了,汝窯在我國瓷器史上有著無法替代的美感。2006年香港蘇富比拍賣出一款汝窯洗價格大約是3億人民幣。

截止到2020年,馬未都手中的這件北宋汝窯洗其拍賣價格肯定輕鬆超過6億人民幣以上!第3件是宋代官窯長頸瓶,宋代官窯其精美程度或許不用筆者頗費口舌。馬未都手中的這件,是他從一位日本收藏家那裡購來的稀世珍寶。這件宋代官窯長頸瓶堪稱國寶級藏品,拍賣價格也不會低於9位數。第4件,成化年間仿宋代汝釉象耳爐。這件瓷器在全世界只有一件,雖說是成化年間仿製版,可也是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據馬先生透露,當時他購買這件汝釉象耳爐的價格不超過6位數,現在這件藏品的拍賣價格也會輕而易舉突破9位數。

總之,馬未都先生這4件藏品送去佳士得、蘇富比那些頂級拍賣行,總成交價格應該輕鬆超過10億人民幣。不過馬未都先生堅決表示,他這幾件藏品必要時會無償捐獻給國家,但他不會用來私人買賣。可這幾種東西到底藏在哪裡?觀復博物館沒有,馬未都先生的家裡也不會常藏有如此稀世珍寶。就連馬未都先生的妻子也向記者坦言:她並不清楚丈夫這些藏品到底擺放在哪裡?2016年,馬未都接受某檔節目專訪時表示:他在上海擁有一座面積超7000平方米的地下倉庫,至於這座倉庫在上海哪個位置馬未都並沒有明說。

筆者猜測,馬先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擁有7000平方米的地下倉庫,很顯然,這個倉庫應該是裝著許多價值連城的寶貝,那4件稀世珍寶有可能便在這地下倉庫中。馬先生這幾件稀世珍寶,是幾十年來或陰差陽錯,或通過朋友私人交情過來的珍寶。這幾件寶貝對於馬先生而言並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親密朋友,那麼這幾件珍寶馬先生是不可能將其出售的。不過筆者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博物館看到馬先生珍藏的這4件價值不菲的寶物。

筆者最後聲明,這4件寶貝到底是不是放在上海那座地下倉庫都是未知數,也希望馬先生能夠給更多的收藏愛好者傳授鑑定經驗。

參考文獻:馬未都逸事

相關焦點

  • 馬未都號稱「玉藏王」,可他所有藏品,都不及這位美國人一件珍貴
    我國有位叫做馬未都的收藏家,他這一生可是獲得了不少稀世珍品,收藏界不少人還尊稱馬未都為"玉藏王"。可是馬未都收藏的這些頂級玉器,都比不上一位美國收藏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馬未都出生於北京,祖籍是山東威海榮成。10年動蕩歲月結束之後,馬未都於北京的四九城內收到了不少好物件。
  • 馬未都的博物館有一件藏品,愛不釋手,當初連買的念頭都不敢動
    馬未都在收藏界是赫赫有名,大家也都知道,馬未都憑著自己的經驗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中的藏品眾多,每一件都是馬未都的最愛,但是有一件藏品確實神秘。馬未都對這件藏品是愛不釋手。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藏品呢?
  • 馬未都到底多有錢?一件藏品來告訴你
    馬未都現在在收藏界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可是馬未都從小的志向並不是搞收藏,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作家。八十年代初,已經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過小說(今夜月兒圓),屬於是一個文藝小青年。後來被調到青年文學雜誌社當編輯,包括後來參與電視劇(編劇部的故事)策劃。
  • 馬未都珍貴藏品被打碎,現場變得鴉雀無聲,他說了3個字凸顯人品
    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每天連飯都吃不飽,怎麼可能會有閒暇的時間和錢財去搞這些老古董。也是在後來,很多人本身就對歷史有著極高的興趣,甚至有些人對歷史研究的很是透徹,所以他們對有關於歷史的老物件也是極其的喜歡。所以就這樣,收藏這個行業也就逐漸的興起了。馬未都珍貴藏品被打碎,現場變得鴉雀無聲,他說了3個字凸顯人品。
  • 馬未都:我有許多價值上億的藏品,為什麼一件也不戴?
    如果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可以用詩詞來概括,那麼「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正是青年時期意氣風發闖入文壇才華橫溢的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痴迷於收藏,潛心研究文物,創辦博物館將中國古藝術發揚光大驚豔世界的他;而「榮華富貴總是閒」恰如晚年雖坐擁價值上億的藏品,卻衣著樸素,從不佩戴古玩並致力於中國非遺傳承與發展的他。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多平米,經過數次搬遷後,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已經是一個總佔地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多平米,經過數次搬遷後,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已經是一個總佔地8畝,藏品逾千件的大型博物館了。一開始的時候,觀復博物館並不出名,去看的人也不多,不過隨著馬未都登上百家講壇,屢屢現身在各類節目,觀復博物館也隨之揚名,如今觀復博物館足以做到自給自足,甚至有時候還能有盈餘,這在私人博物館中可是非常少見的。馬未都也曾在節目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他的博物館,不過裡面藏品千件,究竟哪些是馬未都最喜歡,又有哪些是最珍貴的呢?
  • 男子拿「魂瓶」鑑寶,自稱藏在床底15年,馬未都:你膽子可真大!
    對於喜歡的藏品,有人願意一擲千金購買,普通老百姓也紛紛拿出壓箱底的寶物請專家鑑寶。 收藏界假貨非常泛濫,就算是真品,也不一定適合個人收藏。這不,有位男子曾花高價購買了兩件宋代瓷器,找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幫自己鑑寶,期待著能得到認可。
  • CCTV紀錄片:收藏界的傳奇-馬未都!
    在一個節目中,馬未都表示不斷地了解自己國家的文物,就是了解中國每一段歷史文明上的標高在哪裡,他自己收藏文物最初就只是因為樂趣而已。 而正是因為這樣,馬未都才會創立中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他將自己的一生所藏都捐獻給了觀復博物館。 既然都捐贈出去了,哪裡還會有百億身家呢?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自2012年起,倫敦大英博物館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600萬人次(2016年為682萬人次,中國遊客入館遊客佔比17%),可以說,很多中國人來到英國旅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這處世界頂級博物館打卡、開眼界!作為世界公認的最古老公共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擁有全世界最珍貴文物藏品800餘萬件,而目前對遊客公開展示的藏品只佔全部館藏的1%,其他700多萬件藏品則安靜地沉睡在庫房裡。雖然絕大多數珍貴藏品並沒有展示,但不可否認,大英博物館在人類文化歷史的展示性方面還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熱衷養貓,拒絕當眾鑑定藏品……馬未都的收藏人生
    去過觀復博物館參觀的人都知道,「貓館員」們的日子相當悠閒。有人擔心過它們會碰到文物,馬未都替貓咪們辯解,「它本身輕手輕腳,你擱那兒幾個瓷器,它從來不會碰到。當然我們得警覺,最重要的文物得迴避那個問題」。
  • 收藏馬未都講解筆記: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元青花大罐
    現場鑑定的藏品包括:明萬曆青花瓷罐,清道光鬥彩瓷碗,出廓璧,紫泥壺,明崇禎仙人乘槎青花碗等。鑑寶檔案提供《收藏馬未都》視頻全集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節目要點筆記)。元青花誕生於元代,是中國瓷器的巔峰之作。寶物傳奇環節中,介紹了馬未都帶來的元青花蓮池鴛鴦執壺。
  • 武漢一拍賣公司收佣金後藏品賣不出積壓千件
    原標題:武漢一拍賣公司收佣金後藏品賣不出積壓千件   當下「收藏熱」,很多藏友都夢想著自己的藏品被人估個高價錢,實現一夜暴富,於是……   這不,鄭州市民孫女士的一幅十字繡意外地被武漢一公司估價15萬元,本想著會大賺一把,結果1.5萬元的預付款沒了,而且十字繡還被扣下了。
  • 揭露馬未都的真實家底:觀復博物館內四大珍寶,第三件古人經常用
    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像馬老都這樣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珍寶才能入其法眼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領略觀復博物館四大珍寶,看看馬未都的收藏家底。第一件是荷花紋瓷器。第二件則是紫檀畫桌。紫檀木在中國以往的木材中是非常昂貴的一種,單單是一件小小的紫檀木製品已經是令人羨慕了更不要說這件藏於觀復博物館內的紫檀畫桌。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的起家史:為啥偏偏不收中國字畫?王朔:撿破爛的能沒點數
    到了後來,馬未都對收藏的癮越來越大,乾脆就把收藏當成了自己的主業,然而馬未都搞收藏也和其他收藏家不一樣,其他人搞收藏多半把古玩藏起來,最多邀二三好友一起賞玩但是馬未都卻把收藏當成一種研究。馬未都不僅寫了好幾本關於收藏的書,最有名的就是馬未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馬未都說收藏》,其他作品還有《醉文明》、《瓷之色》等都曾暢銷一時,而且馬未都還一度登上央視的《百家講壇》講述收藏那些事,這不僅增加了馬未都本人的熱度,也使更多人了解到了收藏這個行業。
  • 湖南雷鋒紀念館再添新館藏 湘籍收藏家李高明捐贈雷鋒藏品15件
    全國雷鋒主題藏友聯誼會會員、長沙市望城區雷鋒精神研究會研究員李高明向湖南雷鋒紀念館捐贈雷鋒藏品。圖片來源:雷鋒網圖片來源:雷鋒網雷鋒網9月21日訊(記者 黃藤)9月20日,全國雷鋒主題藏友聯誼會會員、長沙市望城區雷鋒精神研究會研究員李高明,全國雷鋒主題藏友聯誼會會員孫火根,湖南「80後」集報人張立來到湖南雷鋒紀念館參觀交流,李高明向湖南雷鋒紀念館捐贈雷鋒藏品15件。對李高明來說,來到湖南雷鋒紀念館並不陌生。
  • 臺灣知名藝術機構藏品來廈公開展出
    臺灣知名藝術機構藏品來廈公開展出 2018-11-09 10:07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11月9日電 (記者 楊伏山)「這是本次廈門巡展藏品中的精品,在全國同類藏傳佛教藝術品藏品中都屬拔尖的。」8日,北京一家藝術品拍賣機構攜其2018秋拍部分拍品來廈巡展。該機構業務部石姓經理指著展櫃裡陳列的一尊13世紀尼泊爾馬拉王朝銅鎏金蓮花手菩薩,讚不絕口。
  • 成都80歲億萬富豪被小23歲妻子起訴離婚,藏品太多無法分配
    據報導,邱老先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投入收藏,如今已擁有20萬件藏品和一座博物館。而撐起他整個精神世界的,無疑就是他的收藏事業和佔據著家裡每個角落的近20萬件藏品。基本能看清楚的幾件瓷器,也都是地攤上比較常見的低仿品。
  • 大英博物館重開後,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是哪件?
    想知道自今年3月大英博物館閉館以來,館內的文保科學家、研究員還有志願者們各自心中最念茲在茲的藏品有哪些嗎?是來自非洲的蛛網帽,還是瑪雅文明中精雕細琢的門楣浮雕?這些藏品又有什麼吸引他們的地方呢?如今大英博物館已於8月27日重新對外開放,你最期待與之「重逢」的藏品又是哪件呢?「你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藏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