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搞收藏30年,見過唯一貶值的東西是它,你一定也有!

2020-12-20 馬爺說古

馬未都:我搞收藏30年,見過唯一貶值的東西是它,你一定也有!

馬未都總是說,自己不是會收藏,而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事實也確實如此,回望八十年代,古董行業遍地凋零,那個時候買賣古董真的只是為了餬口,而且你還不用擔心買到假貨,因為真貨都賣不出去,誰還會去造假呢。

古董的價值水漲船高,其他的東西也是一樣,就拿最具有時代特徵的房子來說,從最早的沒人注意到現在的「硬通貨」,價值翻了豈止百倍,衣食住行哪一樣都會隨著時間而升值,但對於馬未都來說,自己搞收藏30年,唯獨有一樣東西只會貶值,不會升值,而且人人都有,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東西就是——錢,馬未都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最「傻」,因為他們只知道把錢存在銀行裡,不讓它產生價值,也不讓它實現自己的夢想。就拿他自己來說,馬未都如今的財富很多,但大多數都是房地產和古董收藏,真正的現金沒多少,而同時期喜歡存錢的朋友,當年存的錢起碼能翻一倍,但又有什麼用呢,錢已經不值錢了!

馬未都曾在節目上這樣說過,如果可以重新活過一次的話,那麼我們都會成為人生贏家,比如提前存錢買房子,提前買古董,提前買股票,只要早些年做對其中一件事,那現在衣食無憂肯定是沒問題的,但事實卻是,沒幾個人能預料到以後,所以我們都會把錢存放在銀行裡面,最終成為了馬未都口中「最傻」的人。

最早的時候,「萬元戶」是一個家庭的榮耀,那個時候工資只有十幾塊,而且能做生意的途徑很少,所以想要存到一萬塊,除了需要勤儉持家之外,還要懂得動腦子,可是放到現在,能夠擁有一萬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所以說有錢不重要,用自己手裡的錢做出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還記得馬未都剛結婚的時候,拿著買彩電的2600元去買了一扇古董屏風,如今這件古董屏風的價格水漲船高,起碼能賣到數百萬的價格,而同時期買彩電的人呢?往外賣還得倒貼錢!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這都是馬未都自己的想法,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不懂選擇,那麼不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啊。

相關焦點

  • 馬未都老師的收藏人生
    觀復博物館則是目前唯一一家實現了良性運轉的私立博物館——「就是我們自己的收入可以很好地養育我們」。館內藏品大多是馬未都自己的收藏,他尚未開放捐贈,為了「嚴防引發社會誤會」,避免昂貴饋贈導致的麻煩和糾紛。馬未都認為,要想保障優質藏品,眼光是第一位的,資本是第二位的。
  • 馬未都:當價值百萬的假文物擺在我面前,今天我會重新評價它
    在編輯部又做過編輯,在影視圈又擔任過編劇和顧問,開過歌舞團當過老闆,搞了一輩子文物收藏,還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上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做過講師,上過地方臺做過無數檔文化類節目,哪怕是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中,他又時髦了一把,經營著自己的脫口秀類節目《觀復都嘟》。可就是閱歷遠超於常人的馬未都,他今天仍然能夠在為人處世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一些不足。
  •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收藏價值百億,為何卻不敢收字畫?你看看他怎麼說的眾所周知,馬未都是一個收藏大家,瓷器、玉器、古木家具等多有涉獵。據保守估計,馬未都的收藏價值百億。然而,馬未都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收字畫。這是為何?
  • 馬未都:小學四年級肄業,做了5年工人,卻在30年前就月入7、8萬
    馬未都,江湖人稱「馬爺」,在文化界和文玩收藏界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馬爺在一次訪談中這樣說:30年前,我一個月就能掙7、8萬塊,同事一個月才賺幾百!對於馬未都來說,他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轉折點。之後馬未都的眼光開始跳出文物本身,透過文物的本身去研究它歷史,研究其中的文化。1997年,馬未都成立了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2008年初,馬未都開始在《百家講壇》講收藏。
  • 馬未都:30年前,我一個月就能掙7、8萬,同事才賺幾百
    馬未都和孫悟空一樣,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孫悟空僅憑一雙眼睛便能看透妖魔鬼怪的本來面目,馬未都僅憑肉眼就能斷定文物的來歷底細,估算它的收藏價值。作為一個行業的標杆人物,必定背後有他的過人之處。在編輯部工作的歲月,對於馬未都來說是人生最重要的起步階段,不光是因為他結識了許多文藝圈的好友,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時期馬未都開始決心搞起了收藏。從此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 寶貝被斷定是「贗品」,收藏人生氣質問,馬未都一句話回擊厲害了
    專家的話你相信嗎?肯定是信的,不然找專家幹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是更好。但是就是有一些人聽到專家的答案後死撐著不相信,還質疑專家。有一位收藏人請馬未都鑑定寶貝,但是寶貝被馬未都斷定是贗品就反而生氣的質問。
  •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有人居然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
    馬未都:我的收藏價值百億,國外古董商竟想全部買走,該不該賣?馬未都是我國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素有「北京第一收藏家」的美稱,這不僅與他眾多的古董收藏有關,還得益於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做的一項壯舉——成立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 馬未都:為什麼我們不穿漢服上街?
    2010年5月8日,收藏類電視節目《收藏馬未都》開播。在九年間的400多期節目中,馬未都講古代家具、講玉器、瓷器、漆器、銅器,將文物與中國傳統文化與古典文學結合起來,講述它們背後的歷史和人生智慧,以小看大、見微知著,盡顯歷史長河中溫情感性的一面。幾千個文物,上萬個知識點,最終結集出版10卷《醉文明》。
  • 馬未都:百萬青花瓷只賣20萬,我還價10萬,賣家一句話讓我冒冷汗
    馬未都:百萬青花瓷只賣20萬,我還價10萬後,賣家說了一句話!馬未都在我國收藏界,也是有著不小的名氣,他在80年代就開始接觸古董,數十年下來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常常一眼就能鑑定真假,馬未都講過,鑑寶沒什麼訣竅,看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真假。
  • 馬未都:不是古玩行也能撿漏,我撿漏的地方很奇怪,你根本想不到
    馬未都:我撿漏從不去古玩行,逛個菜市場都能買到上萬的古董!在文章開始之前,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想要買一件古董,你會選擇哪裡?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必定要去古玩市場啊,其實這也算是一個常識了,畢竟術業有專攻,古玩市場的古董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相當的全,買古董去這裡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有時候就得違反一下常理了,比如你要是想撿漏,你該去哪裡?很多人可能還是會去古玩市場,畢竟這裡東西多,機會大,但是馬未都對此卻有不一樣的選擇。
  • 熱衷養貓,拒絕當眾鑑定藏品……馬未都的收藏人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9日電(記者 上官雲)「如果時間真的倒退30年,我會更加珍惜時間。人到歲數大了以後,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年輕時大把地揮霍,我現在比年輕時還勤奮呢。」說到「年輕」的話題,這是文化學者、收藏家馬未都的感慨。  在文化圈,馬未都一直是個比較受關注的人物。
  • 馬未都:易中天問我最害怕什麼,我說了2個字,他陷入沉思!
    馬未都:易中天問我最害怕什麼,我說了2個字,他陷入沉思!馬未都常說一句話,叫做「關係一定是吃出來的」,這句話的涵義很簡單,如果你跟一個人從沒有一塊吃過飯,那你們的關係就算不上好,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這句話可以說是非常恰當,比如馬未都跟易中天兩人,就是「吃」出來的關係。
  • 馬未都:古董有那麼多,憑什麼只有瓷器動輒上億?答案只有5個字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物以稀為貴,這句話在以前的古玩界也廣為流傳,越是稀少的東西,賣的就越貴,就拿汝瓷來說,如今尚存的完整汝瓷不足100件,而且多數都被收藏在博物館內,外界偶爾流傳一個,自然是要被奉為珍寶的,可要論稀少,比瓷器稀少的古董「大有物在」,早期陶器、青銅器,哪一個不是孤品?很明顯,物以稀為貴並不是瓷器屢屢拍出天價的唯一原因。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國是禁止民間私自買賣文物的,所有文物都由國家文物商店統一收購,那個時候買賣古董都是偷偷摸摸,沒人敢大張旗鼓,後來禁令解除,收藏也成為了一門聲勢浩大的生意,無數人投身其中,但能夠發財的並不多,馬未都算是其中一個。
  •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他的收藏和學識可謂是讓人欽佩,而王世襄的忘年交馬未都也不差,如今也被稱為「京城第一收藏家」,可見兩人能成為朋友,絕對不是偶然,其實仔細研究這兩個稱號,我們會發現若要論「玩」,馬未都是絕對比不過王世襄的,可若是從專業角度來看,馬未都似乎就更勝一籌了。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馬未都和「黑包包」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馬未都是我國民間收藏家中唯一一位集齊五大名窯的人,所以他對官窯的了解,要比很多專家都深,也正是因為如此,有很多朋友熟人,遇到這類的瓷器也會來請教馬未都,但有一位朋友,本來都買下孤品官窯了
  • 馬未都:太監後人找我鑑寶,我看完後說了8個字,對方落荒而逃!
    經濟發展之後,湧入古董行業裡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自稱「收藏家」,不過他們手中的藏品,自己都可能不知道真假,所以常常會拿出去讓專家學者,行業權威來幫自己鑑定一下,在業內,這被稱為「掌眼」。馬未都是公認的收藏大家,雖然現在的馬未都已經「金盆洗手」了,但是擁有豐富鑑寶經驗的他,還是會在觀復博物館中幫人鑑定東西,經歷的多了,馬未都也對鑑寶行業看得很透徹,馬未都還總結道:先開口講故事的,東西大多都是新的,馬未都還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一位自稱太監後人的男人找我鑑寶,我看完後說了8個字,對方落荒而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馬未都:20世紀80年代末,這麼重要的瓷器讓我碰上了!
    馬未都剛喜歡陶瓷的時候,在故宮看見一個壺,覺得美不勝收,圍著展櫃看了很久,特別喜歡。馬先生心想:「我什麼時候能買這麼一把壺?」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馬先生去香港,到處打聽有沒有這樣的壺,也沒買到。後來有一次碰到了五代越窯的壺,長流。"
  • 出價120萬,最後59萬成交,馬未都的收藏經到底有多厚?
    一、爬格子寫小說一夜成名馬未都1955年出生於北京,自幼喜歡文學,喜歡寫寫畫畫。「用筆桿子改變命運」曾是那一代人的夢想,馬未都也不例外。為此,他經常向各大報刊投稿。1981年,《中國青年報》終於發表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讀者反響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