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2020-12-23 柯基幫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

馬未都和「黑包包」

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1996年獲批成立,次年正式開放,22年過去,分館陸續開到了上海、杭州和廈門,可惜杭州、廈門兩館因租賃合同到期而歇業。北京這間不算太大,兩層紅頂白樓,最初為工廠而建,馬未都本想用它作文物的庫房。經過多次搬遷和周折,觀復博物館暫時在此落地,雖然這「離博物館的要求相差很遠」。馬未都總是想,如果將來有足夠的資金,一定要有更好的建築,更好的展陳。

馬未都收養的三十多隻貓常常慵懶地在館內各處巡遊,它們被喚作「觀復貓」。馬未都說,它們是「全中國生活條件最好的貓」,有專人照顧,他估算每年養貓的成本比養人差不了多少。

觀復博物館的貓名字都很特別,後面兩個字都是疊詞,叫起來顯著俏皮可愛。而愛貓的馬未都也給自己取了個特別的名字:馬霸霸,也是霸氣中透露著些許「萌」!但觀復博物館為什麼會養了那麼多隻貓呢,這還得從2003年說起。

觀復貓「花肥肥」

2003年,「非典」SARS肆虐,許多家養貓狗遭到遺棄。有人跟馬未都說,自己家門口有隻大黑貓蹲了好幾天,要不要撿走?馬未都冒雨把這隻貓抱了回來,結果人家根本不是大黑貓,而是只狸花貓,決定把它留下來之後,馬未都給它取名叫「花肥肥」。花肥肥也是觀復博物館的第一任「貓館長」,元老級別的「人物」。

馬未都說:花肥肥

我打小就知道「男不玩貓,女不玩狗」這句諺語,可凡是能豢養的動物我都喜歡。在農村時還養了兩口大肥豬,由於迫於貧窮,必須賣給生豬收購站,趕去的路上,300多斤大肥豬讓老鄉嘖嘖稱奇:還是知青的泔水好啊!

那時生豬收購上秤活稱,3分8毛一斤,其中那隻大的賣了120多元,這是1974年的事情了,今天一想恍如隔世。

花肥肥是觀復的元老,好像非典那年被人遺棄的,打撿來那天起,它就不像一隻流浪貓,一副高貴的氣質,凡人愛答不理,吃東西起來也斯文得很。

那時我常在辦公室加班寫東西,它就趴在我的桌上看我,非常耐煩。從這一點上我就知道它幼時受過良好的教育,說起來人也是這樣。底子打的好,否則長大了裝腔作勢都很累。

花肥肥會在辦公室討好人,誰對它好誰對它不好,它心裡跟明鏡似的,可惜它說不出來,也不能告狀,但不代表它聽不懂人話。

觀復貓「馬都督」

後來,馬未都又收養了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是自己跑進來賴著不走的。奶牛貓王情聖是從一位流浪貓救助者那裡領養的,對方二居室的房子裡養了幾十隻貓,氣味巨大,馬未都形容「都進不去,進去腦袋都疼」。一大堆貓裡,他一眼就看中了王情聖,它親人,適合在博物館裡跟客人相處。

馬未都說:藍毛毛

藍毛毛來時是一個笑話。也是朋友來電話說,問我有一隻黃貓要不要,我沒猶豫就說要。

我小時候一直固執地認為貓的本色就是黃色的,尤其黃狸貓,待把藍毛毛接過來時讓人哭笑不得,原來它是一隻藍貓,以致我認為是不是把貓抱錯了,對方答曰沒錯,那我只好認為送貓的人是色盲。

觀復貓「藍毛毛」

毛毛是觀復博物館最膽小的館長,至今仍羞於見人,只好專做些內務,所以老有人給它開小灶。

馬未都說:雲朵朵

雲朵朵出身大家閨秀,主人視若拱璧,到觀復博物館屬於下嫁。

朵朵確實模樣出眾,藍白色相間的柔和毛色,一對大眼睛討人喜歡,人見人愛。朵朵最愛出入辦公室,看每個人辦公,與每個人打招呼,累了就居高臨下地張望,內外兼顧,認真過好每一天。

觀復貓「雲朵朵」

雲朵朵是博物館最年輕的館長,前景美好,天天少女般地展望著未來。

馬未都說:黃槍槍

黃槍槍,名字取自貓譜——雪裡拖槍。

凡白貓黑尾稱之為雪裡拖槍,我們這隻白貓黃尾則更為名貴。

觀復貓「黃槍槍」

黃槍槍溫柔善解人意,每叫必答,從不犯懶。它是我院中一流浪貓的後代,兄弟姐妹幾隻早於它被人領養,只剩下它一隻時,常孤獨地在草叢裡哀叫,悽美的叫聲改變了它的命運。

黃槍槍被認為是觀復裡顏值最高的貓,也是最善於交際的貓。它的一言一行都體現著我的主張: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親人要生。黃槍槍典型的自來熟,對自己人一向高冷,見到陌生人愛打招呼。

另一個特點是愛開會,只要待客室的黃花梨桌椅上有了客人,黃槍槍必然趕來旁聽一會兒。有時會跳到客人椅子上,慵臥客人腿上。

我考證了一下,它應該是土耳其貓的後裔,血統不純。特點是:夏季短毛,冬季長毛,不畏水,喜遊泳。這點在我們辦公室得以證實,魚池裡的魚最怕看見黃槍槍。

馬未都說:麻條條

麻條條來時有自己的名字,因不入博物館為貓起名的譜系,故重新起了新名,日子久了舊名居然忘了。

條條是美國短毛貓,身上花紋漂亮,特別調皮,不怕天不怕地,顯然是它的主人溺愛的結果。它的主人因為要生孩子,才忍痛將條條送人。

觀復貓「麻條條」

條條來時瘦如麻杆,故姓麻,名條條,在博物館大家庭的日子裡,麻條條日漸豐滿,與任何人任何貓都和諧相處,最像一個館長。

這讓不放心的原主人放心了,天天在朋友圈發照片裡炫耀。

除了以上這五位「貓館長」之外,觀復博物館後續又陸陸續續地加入了不少「貓館員」,觀復博物館的貓由最初的花肥肥到現在龐大的一支隊伍,見證了博物館的發展。

馬未都回憶,第一任貓館長花肥肥來的時候,院子裡的法桐只有胳膊那麼粗,可現在已經比腰還粗了。而花肥肥活到十五歲時便去世了,作為流浪貓來說已算相當長壽了。

後來,馬未都找人做了十二隻座它的銅雕像,放置在館內各處。在他暢想的新博物館裡,會有一個貓的墓地,每隻貓走了以後都能給它立個碑,供人憑弔。

夏日時樹影婆娑,福蔭一片,貓兒們在樹下納涼,各自愜意。

觀復的貓館長與館員們加入觀復博物館隊伍,不是心血來潮,是大勢所趨。

這個世界科技發展太快,人情似近卻遠,似親卻疏,似無話不談卻心存芥蒂,可貓們不會如此勢利,它們會對每一個主人、每一個客人都一視同仁,愛我所愛,無怨無悔。這讓人類知道貓的世界裡的愛沒有界限,更沒有利益。

相關焦點

  • 觀復博物館有一景點,馬未都非常喜歡,每天僅第一波客人能見到
    時間證明了一切,九十年代的光景,可能許多人都對古董收藏還知之甚少,馬未都就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名字相信大家也熟悉,就是觀復博物館。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儼然已經成了歷史愛好者們的打卡聖地,能把收藏玩出博物館來的,雖然也不少,但是能有馬未都這種規模的,卻也僅有他一個,許多人去到觀復博物館,也是非常震撼,大大小小的物件,都包含了段段歷史故事在其中,還有馬未都的撿漏故事,所以別有一番滋味。
  • 觀復博物館在觀察與思考中感悟
    在觀復博物館的院子裡,有一些貓,還有一些正在跟貓們玩耍的人,起初也只是覺著這些貓看似華貴、做嬌,卻熱情奔放、魅力四射,極是惹人喜愛,完全不同於平日在家中院子裡見到的那些貓。直到參觀結束時,看到了《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本書,著者馬未都先生寫的序,才知這裡的貓有一個名字,叫「觀復貓」,序中馬先生歷數了東西方的節日之後,寫到「觀復貓是觀復博物館的成員,其編制與員工相同,有館長有館員,每隻貓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要肩負一份責任。
  • 北京觀復博物館:在欣賞馬未都的私人珍藏的同時,還有貓咪作陪!
    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早有聽聞馬未都先生愛貓、愛收集精緻的藏品,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老人,在這座私人博物館裡就實現了他全部的喜好。數量不小的精緻藏品,以及撿來的貓咪,共同組成了這座觀復博物館。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多平米,經過數次搬遷後,如今的觀復博物館已經是一個總佔地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5件鎮館之寶,件件都價值上億,不可不看眾所周知,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為了成立觀復博物館可謂是東奔西跑,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終於被批准成立,第二年博物館就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展廳面積只有400
  • 心心念念的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中「觀復」的含義:觀就是看,復就是重複,觀復意指反覆地看,有喜歡、研究的意思。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就是說萬物都在生長,我看著你輪迴。境界很高。博物館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精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都是馬先生用心血收藏的,值得觀復欣賞、研究。
  • 北京兒藝原創兒童劇《觀復貓之「喵」》11月上演
    一個由一群博物館文化貓養大的人類孩子,會有著怎樣有趣的人生故事?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跨界攜手觀復博物館,聯合製作的原創兒童劇《觀復貓之「喵」》於近日舉行了新劇發布會。該劇以觀復博物館中近年來頗具人氣的鎮館之寵——觀復貓為原型,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講述了這群「史上最有文化的貓」,在收養了一個人類小孩之後所發生的令人捧腹又值得深思的故事。創作者表示,希望通過展現貓家長在育兒方面與人類家長產生的分歧與衝突,與觀眾探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該如何做到牽手、扶手、放手,給孩子創造一個可以讓靈魂快樂馳騁的自由空間。
  • 觀復博物館關於閉館的公告
    ●觀復博物館關於閉館的公告 根據北京疫情防控要求,為保證觀眾能有更加安全和良好的參觀環境,觀復博物館(北京館)決定自2020年6月28日起暫時閉館,館內進行設施升級改造。開館日期另行通知。此次改造僅限北京館。上海觀復博物館正常開放。
  •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
  • 上海觀復博物館首次夜場來襲
    上海觀復博物館首次夜場來襲 2020-06-05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觀復博物館特展「『嘟嘟』裡的故事」在滬開幕 馬未都談讓文物「活...
    此次特展,上海觀復博物館精心遴選了62件藏品,每一件藏品都曾在馬未都先生的節目《觀復嘟嘟》中出現。博物館方面希望通過這樣特殊的方式展示文化的魅力。位於滬上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上海觀復博物館於2017年正式開放。博物館共有四間常設館:瓷器館、東西館、金器館、造像館,以及一間臨展館。
  • 觀復博物館參觀小記
    難得的豔陽天,來到了觀復博物館!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後,我決定分享下我的展覽心得,獨樂了不如眾樂樂嘛!前臺處,貓館長和工作人員都會為你提供溫馨服務。注意!這裡的MP可以做精美書籤哦!有六種樣式,上面都有珍貴的館藏品和可愛的貓咪們!
  • 熱衷養貓,拒絕當眾鑑定藏品……馬未都的收藏人生
    年輕時大把地揮霍,我現在比年輕時還勤奮呢。」說到「年輕」的話題,這是文化學者、收藏家馬未都的感慨。  在文化圈,馬未都一直是個比較受關注的人物。他創辦了頗具知名度的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收養的「觀復貓」也成了網紅,掀起一股「擼貓熱」。同時,馬未都寫書、做節目,接受採訪就像聊天,言談之間總是帶著一種北京人特有的幽默感。
  • 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洛神賦圖》
    觀復貓版《洛神賦圖》 金蛙 漢代觀復博物館藏漢代流行讖[chèn ]緯學,佔卜之術盛行,人們的想像力豐富,思想開放,因此有類似雙頭共用一身的神獸出現和流行。黑釉雙系雞首龍柄盤口執壺  東晉觀復博物館藏杜拉拉身後三位侍從,最後一貓手捧一個黑釉執壺。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馬未都在國內收藏界無人不曉,他幾十年間收藏了大量的古董,沒有家族企業、沒有背景的條件下,憑藉一己之力創辦並支撐著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在此基礎之上建分館,上海、廈門、深圳等。被譽為王世襄之後「京城第一玩家」,中國古董界的代言人。
  • 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貓館長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 馬未都來滬直播「雲逛展」 上海觀復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開幕
    馬未都來滬直播「雲逛展」 上海觀復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開幕 2020-09-19 11:57:38觀復博物館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記者 李佳佳)上海觀復博物館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19日隆重開幕。為此,馬未都專程來滬直播,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他說,「講好中國故事不能憑空講,最好的就是拿出證據,而文物就是最好的證據,拿出文物就可以證明那個年代做那個事所達到的高度」。
  • 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看古代吉祥寓意器物玩轉「諧音梗」
    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現場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9月19日起,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將面向公眾開放,讓觀眾感受中國古代器物中的吉祥紋飾文化,並以此美好寓意特展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 始終如一的貓,愛了——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列女仁智圖》
    藍毛毛:那今天我們講《衛靈公夫人》這個故事吧,我角色選好了,你們隨便。 和小么:衛靈公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我也當一次國君。 銀錯金飛鳥異獸紋傘架 西漢 觀復博物館藏 節 約
  • 馬未都老師的收藏人生
    馬未都與「觀復貓」花肥肥觀復博物館在北京五環外,下了地鐵還要坐上幾公裡公交車,票價不低,一百一張,但來客不稀,遊客和本地人各半,多是慕館長馬未都的名而來。不離京的時候,馬未都沒事就來,「正常上班,沒退休,好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