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復博物館的院子裡,有一些貓,還有一些正在跟貓們玩耍的人,起初也只是覺著這些貓看似華貴、做嬌,卻熱情奔放、魅力四射,極是惹人喜愛,完全不同於平日在家中院子裡見到的那些貓。
直到參觀結束時,看到了《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本書,著者馬未都先生寫的序,才知這裡的貓有一個名字,叫「觀復貓」,序中馬先生歷數了東西方的節日之後,寫到「觀復貓是觀復博物館的成員,其編制與員工相同,有館長有館員,每隻貓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要肩負一份責任。在每一個節日到來之前,觀復貓都會煞費苦心地融入其中,把節日氣氛推至高潮,向喜愛它們的讀者展示自己的專業與熱情,渲染烘託節日,認真修煉自身。」原來,這就是來這裡的觀眾參觀的第一個「點」。
觀復博物館的陶瓷館、家具館、工藝館、油畫館、門窗館是主體展館,另設有博物館商店和會員區。
陶瓷館
陶瓷館展出的瓷器為宋、遼、金、元、明、清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宋代,我國的制瓷業進入繁榮時期,在藝術水平上迅速達到了高峰,汝窯、鈞窯、官窯、哥窯、定窯等五大名窯瓷器以釉色取勝,價值連城。磁州窯等民間窯場的瓷器各具特色,注重實用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眾多窯場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觀復博物館的展品擺放很「特別」,在每一件展品下放置一面鏡片,可以滿足那些喜愛瓷器的觀眾能夠讀到器皿底部的信息。十分貼心。
家具館
中國古代家具的發展源遠流長,明清是我國古代家具製造的鼎盛時期。設計巧妙的明式家具、做工考究的清式家具共同代表了我國古典家具的全盛時期。觀復博物館家具陳列了明、清珍貴家具共100多件,有造型洗鍊、線條流暢、比例勻稱的明式家具;有裝飾華美、做工精細、富於變化的清式家具。展廳按照家具的材質劃分,設紅木家具、紫檀家具、黃花梨家具、雞翅木家具、清式書房五個展廳,並另設古代書房的實景陳列。
工藝館
傳統手工業不單滿足了古人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了他們無盡的精神需求。唐宋元明清時期的金屬工藝花樣翻新,金銀銅鐵,不論貴賤,經過工匠的捶、鏨、鏤,為生活添彩。竹木牙角,凡可雕鏤之物,皆在古代工匠刀下重獲生命。還有漆器、玻璃器、琺瑯器,都為絢麗的古代工藝抹上濃重一筆。中國古代文人同工匠如出一轍,思想加手藝,成就了後人生活的優雅。
油畫館
油畫從外來藝術發展成為中國繪畫的組成部分,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明代末期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等來華傳教,把歐洲油畫作品帶進中國。到清朝初年,有許多擅長油畫的歐洲傳教士來華,並在宮廷供職。鴉片戰爭之後,中外交往開始頻繁,西方的宗教繪畫和商業性繪畫更多地進入中國,開始對中國繪畫產生顯著的影響。辛亥革命以後,遠赴歐美、日本學習繪畫的人才漸漸多了起來。1949年以後,中國油畫家採用通俗的寫實手法表現理想主義新生活題材。1978年以後,中國油畫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畫家們用全新的眼光觀察生活和藝術,廣泛吸收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觀念,進行大膽的藝術創作。觀復博物館油畫館所展出的油畫作品主要以此段時期為主。
門窗館
中國古代建築成就在秦漢、唐宋、明清出現過三次高潮,但僅就門窗而言,明清時期成就最高。它簡約與繁縟共生,華麗與樸素並存,不僅保證了木結構建築外觀協調統一,還保證了室內裝飾的豐富和隨意。中國古代門窗作為建築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功能性和裝飾性相輔相成。千百年來,它為古人創造生活方便的同時,還承載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的信息。
特別展覽
觀復博物館除常規展覽外,還會不定期策劃舉辦特別展覽。如2003年,中法文化年,中國古建築門窗及陳設展遠赴法國巴黎,在法國的非洲大洋洲博物館舉辦;2009年國慶前夕,觀復博物館隆重舉辦《座上賓——中國古代坐具展》《百盒幹合萬和
中國古代盒具展》兩個特展,以自己的方式為國慶60周年獻禮;2011年金秋時節,觀復博物館隆重推出「瓷之色——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展」以饗觀眾,並出版由館長馬未都著作的《瓷之色》;2013年9月舉辦《瓷之紋——中國古代紋樣瓷器展》;2014年9月舉辦《玉之器——中國古代玉器展》;2016年7月舉辦《相看兩不厭——歷代萌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