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剛喜歡陶瓷的時候,在故宮看見一個壺,覺得美不勝收,圍著展櫃看了很久,特別喜歡。馬先生心想:「我什麼時候能買這麼一把壺?」
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馬先生去香港,到處打聽有沒有這樣的壺,也沒買到。後來有一次碰到了五代越窯的壺,長流。"流"是什麼呢?就是指瓷器中的壺嘴部分,專業術語叫"流",流水嘛。唐代由於受工藝限制,壺嘴都特別短,所以叫"短流"。到了五代以後,壺嘴就加長了,叫"長流"。
唐代一把長流的壺都沒有,都是短流,因為受工藝限制,燒不成。估計唐代人也試著燒過長流的壺,可能一見火,那壺嘴就彎了,就塌下來了,所以唐壺都是短流的。
馬先生當時很喜歡短流執壺,因為見慣了長嘴的壺,所以對這種短嘴的壺特別感興趣。但當時他就是找不到,最後碰上了五代長流的壺。賣壺的人就說:"哎呀,馬先生,不要按圖索驥啦,碰見什麼是什麼,隨緣吧。"馬先生心想也對,從收藏的角度講,很多時候就是相信這個緣,相遇為緣嘛。
你追求的東西有時候是個夢,你追求不到;你永遠懷著夢想去追求是不行的,收藏就是要相遇為緣,碰到喜歡的東西就不應該錯過。
要知道,早期的壺不是茶壺,都是酒壺。我們看過一些展覽,展覽方把一些唐代的酒壺拿出來作為茶具展覽,這是不對的。當時喝茶不用這種壺,我們今天喝茶的方式是明代以後才確立的,宋元以前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樣。
帶有「盈」款的邢窯瓷器在近些年國內的考古中時有出現。這部分瓷器以碗、盒、壺、罐為主,雖是一些生活用具,但是燒制的水平都非常的高,與一般的邢窯瓷器相比都要強很多。
「盈」字款白瓷出土的主要地點有兩個,一是產地邢臺附近,另一個就是西安市區的大明宮遺址。所以人們推測這部分帶有「盈」字款的瓷器是專門為皇家御苑所燒制的貢瓷。「盈」字的含義極有可能就是大盈庫的簡稱。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唐玄宗時期開始內府設有皇帝私庫,名為「大盈庫」或「百寶大盈庫」,裡邊所藏供皇帝宮廷享樂及賞賜之用。
馬先生一開始喜歡陶瓷的時候,特別邢窯的白瓷和廣東肇慶的端硯。邢窯有一種底下寫"盈"字款的,"盈"是什麼意思呢?是唐代的大盈庫。電視劇《大明宮詞》有一個情節,唐代大明宮的遺址裡出過殘片,上面就寫著"盈",可見當時皇宮都在使用。
"盈"字款邢窯白瓷是皇家御用瓷器,《舊唐書》中有記載:"(唐天寶年間)每歲進錢百億,寶貨稱是。雲非正額租庸,便入百寶大盈庫,以供人主宴私賞賜之用。"開元天寶年間,號稱"開天盛世",國庫都比較充盈。大盈庫,嚴格說來不是國庫,是皇上的私庫,每年這裡進來很多錢以及各種寶物。當時這種"盈"字款的瓷器,也就入了大盈庫。這些東西供皇上賞賜、送人。邢窯中還有翰林院專用的"翰林"款白瓷,都是邢窯中非常重要的品種。
這麼重要的瓷器,就讓馬未都先生碰上了。在20世紀80年代馬先生去香港的時候,有個人拿出一個白碗,一看,底下寫著"盈"字。那個"盈"字怎麼寫,記得清清楚楚。他看完以後非常激動。但那個人不知道,問:"這盈字啥意思?"馬先生裝作不知,馬先生說:"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愛寫什麼寫什麼唄!"他當時心裡怦怦直跳,特別想買這個東西。然後就說:"也沒準是個人名,這有什麼用?一個素白碗多少錢,寫上字的理應貴一點兒。"馬先生就說:"貴一點兒行,貴多了不行。"那個人不知道大盈庫這件事,《中國陶瓷史》上專門講過關於這個"盈"字款的事。可這人不讀陶瓷史,可能也讀了很多書,都是畫冊,一高興翻翻就過去了。你要真正了解陶瓷,就要了解陶瓷的歷史,馬先生裝作不知,三磨蹭兩磨蹭,最後把這個碗便宜地買了,一路唱歌回到北京。
更多趣味閱讀>>
馬未都:一千年前的它如同冰雪,今天看來心都化了!
馬未都:我勸他要慎重,但他不死心,結果栽了個大跟頭
馬未都:古人睡覺也講「禮」,半夜起床有講究!
馬未都 | 250年前的一對金魚,大部分人沒見過,連博物館也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