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一對父母是素食主義者,據他們描述家裡冰箱裡從來沒放過肉!驚嘆之餘,諮詢了一下家裡孩子吃什麼?然後據他們說孩子平時吃雞蛋+牛奶,還說專家都說了雞蛋+牛奶的營養足以供給孩子生長發育。後來有一天見到他家孩子以後,事實見證了理論。孩子14個月,用「瘦骨嶙峋」這四個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生活中,由於飲食單一化,讓正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越吃越瘦,有些常見的輔食堪稱「糟糕的輔食」。媽媽們快來看看,你中招沒有?
夏天天氣過熱,帶孩子外出遊玩必備水分補充,果汁成了許多媽媽首選備品。
很多媽媽在家榨的果汁,純天然無添加,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喝?其實果汁完全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有營養,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膠、膳食纖維、鈣、鐵等礦物質,但果汁中大部分是糖分,通過榨汁機的作用,把水果最有營養的成分遺棄了。
①一杯果汁主要營養:水+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糖醇+維生素C、維生素A、鉀+微量蛋白質。
②一杯果汁缺失的營養:膳食纖維+脂肪或膽固醇。
所以,從以上營養中不難看出,果汁幾乎為糖水汁。母乳和標準嬰兒配方奶的碳水化合物濃度一般為7g%,而一杯果汁的碳水化合物的濃度高達11g-16g%。
所以果汁很甜,營養成分單一,孩子喝多了還佔肚子,這樣會減少母乳以及其他輔食的攝入量。長期喝下來,還會將孩子養成偏愛甜食的習慣。
由於果糖攝入過多,如果媽媽不及時清潔寶寶口腔,還會導致日後齲齒。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以下兒童不要食用果汁,超市裡的果汁飲料更不要給孩子喝。
稀飯清淡好消化,進入炎熱夏季,很多家庭都有晚上喝粥去火的習慣。不少老人會將稀飯當成孩子常成的輔食。
①一碗稀飯的營養:水+澱粉。
②一碗稀飯缺失的營養:蛋白質+維生素。
稀飯的營養密度很低!所謂營養密度就是指單位熱量為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濃度。而且稀飯煮的時間越長,營養損失越多,難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寶寶處於快速成長發育期,這個階段他們需要食物的熱量有限,但對營養需求很大。如果媽媽們不味只給孩子吃稀飯充當晚飯,這樣的「低營養密度」食物固然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而且稀飯吃一碗孩子就不願意吃了,佔肚子,也會影響其他輔食以及奶水的攝入,長久以往寶寶不僅會變瘦,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稀飯變營養粥,讓寶寶吃的更有營養!
當媽了就不要嫌麻煩,媽媽可以將稀飯作為輔食的材料之一,在其中再加入肉末、蛋黃、蔬菜等,做成清淡易消化的輔食營養餐,再給孩子吃。
菜水是很多媽媽的秘方水,很多媽媽將菜煮成水餵給寶寶喝,還有通便的功效。然而用水煮蔬菜,就等同於燙焯蔬菜的過程,菜葉上殘留的農藥、草酸等都會溶解在水中,這樣的水不僅沒有營養,還會危害孩子健康。
①一杯菜水的營養:水+極少量維生素。
②一杯菜水缺失營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
一杯菜水就能佔據寶寶胃,影響孩子對其他營養食物的攝入量。正確的做法:媽媽可以將蔬菜用開水燙焯一遍,再加工成菜泥或做成餡給孩子吃。
①一種主食用為基礎食物,如米糊、稀飯、麵條等,在基礎食物上添加輔料,保證孩子的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的供給。
②輔食軟硬程度應該適應寶寶消化,還要與寶寶當時咀嚼能力相匹配。
③輔食中不可含有骨頭和堅硬的小塊,避免引起卡喉、嗆喉。
④輔食食材要保持新鮮,製作過程乾淨衛生。
⑥一歲寶寶少糖無鹽,不加任何佐料。
⑦一歲後堅持清淡飲食。
一歲半的寶寶的營養物質大部分來自食物,所以媽媽要給孩子多樣化準備輔食,避免寶寶出現缺鐵、缺鈣的情況。通過多樣化食物,還可以避免寶寶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
牛奶蛋
這道輔食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鈣、磷、鐵及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這些都是一歲半寶寶生長發育必不可缺的營養素。常食這道輔食,可以促進寶寶大腦以及骨骼發育。
原料:雞蛋1個,牛奶1杯。
製作:
①將雞蛋的蛋黃、蛋白分開,把蛋白用打蛋白打發,放置待用。
②在鍋內加入牛奶、蛋黃和白糖,混合均勻,用微火煮一會兒,再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把調好的蛋白放入牛奶蛋黃鍋內稍煮即成。
③注意製作中一定要把蛋黃、蛋白分開。
該輔食特點:蓬鬆柔軟,是一歲半寶寶的最佳輔食之一。
魚蛋餅
魚蛋餅顧名思義就是魚肉與雞蛋的結合體,大家都知道魚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鈣、磷、鐵、鋅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營養素。
而雞蛋也是一歲半寶寶的最佳輔食,嬰兒吃這道輔食可以提升免疫力,為生長發育提供充分的營養。
原料:雞蛋半個,淨魚肉20克,黃油6克,淨蔥頭10克(這個根據寶寶口味選取),番茄沙司10克。
製作:
1、將蔥頭切成碎末;魚肉煮熟,放入碗內研碎。
2、將雞蛋打入碗內,加入魚泥、蔥頭末調拌均勻成餡。
3、把黃油放入平底鍋內熔化,將餡團成小圓餅,放入油鍋內煎炸,煎好後把番茄沙司澆在上面即成。
4、煎餅時不要煎的過度,以免影響嬰兒食用。
特點:色澤美觀、軟嫩鮮美,相信你家寶寶肯定愛吃。
孩子餵養是一門大學問,媽媽要多一份細心與耐心,這樣才能養出聰明健康的寶寶。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天天話育兒,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