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性在婚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段美好的婚姻裡,夫妻二人的性生活必定也是非常和諧健康的。但是,總有一些人的婚姻中,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正經歷著無性婚姻的煎熬,或是生活的無奈,或是有意為之,當長此以往,肯定會導致婚姻的崩壞和夫妻感情日趨變淡。
婚姻,可以短暫的無性,但不是長久之計。
一位男粉絲私信傾訴了他目前的婚姻困境,因為「無性」給他帶來了困擾以及道德層面的愧疚。
「我跟老婆都是85後,結婚9年,有個7歲的女兒。說來好笑,談戀愛以及沒生孩子那幾年,兩個人在家裡只要來興致了,無論何時何地都會互相滿足。但在老婆生完孩子之後,一切都變了。
一開始是分房睡覺,老婆晚上要照顧女兒,不想影響我工作狀態。而且,老婆生孩子後一直有輕微的產後抑鬱症,在性生活上也不大願意配合,一直到孩子兩歲的時候,她的精力似乎全在孩子身上了,每次我興致衝衝地去找她時,她總是說身體不舒服不想做,要麼就是不耐煩地應付下,一來二去我也感覺無趣了。
關於此事兒,我和老婆交流過無數次,她說她就是沒這個想法了,她也毫無辦法。後來我們也一起去看了醫生,嘗試了一些心理治療,但效果甚微。表面看來,一家子生活得倖幸福福,但沒到夜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倆的婚姻缺了什麼。
因為長期的寂寞,我出軌了公司一個女同事,說實話我很不想這樣,我知道這是違背道德背叛家庭,但我就是「憋不住」。因為我知道老婆為這個家庭也犧牲了不少,她所做出的貢獻絲毫不少於我,但我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難道僅僅因為沒有了性,我就要離開當初恩愛如山的妻子嗎?我不知道我還能撐多久,這個婚姻還能撐多久?」
性到底重不重要,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角度從心理需求理論分析。
根據馬斯洛夫層次需求理論來剖析婚姻關係,第一個就是生存需要,這包括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在戀愛時,對方能否在性和安全感方面給予充足的保證,這是第一關。如果當對方在你這裡無法體驗到性的關懷和安全感,對方十有八九會認為你並不適合。
其次是相互關係的需求,這部分就是婚姻的社會價值和情感的歸屬,美好的婚姻會給婚姻雙方以強烈的歸屬感,這就要求夫妻二人要有足夠的親密感,實現給予對方的承諾,時刻充滿著激情,這是情感歸屬最重要的三個表現。當某一方面缺失了時,如果有第三者能夠給予這方面的彌補,那麼婚姻中就會遭遇第三者危機。
最後是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做到這一層次可以說是靈魂伴侶了,能夠做到幫助對方或者家庭實現夢想,達到一定的境界,可謂是長長久久,白頭偕老了。也有心理學家提出,性不僅僅是生理需求,在自我實現需求層次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人會在完美的性體驗中實現自我認知、提升自信,所以夫妻和諧的性生活會更好地幫助對方提升自信,激發人生動力。
第二個角度從社會背景來看,對於80後這一批的中年人來說,他們的婚姻質量是特別讓人擔憂的。眾所周知,受中國早些時候的獨生子女政策,80後這一批人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農村裡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衝擊。
因為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家長們都給予了全部的心血,在老一輩的價值觀和高要求下,這一代人都特別在意學習成績、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條件的改善,女孩子們也相對地比較獨立自主,而且對感情和婚姻的要求也都比較高。
但偏偏同一代的男人在處理感情問題和共情能力上弱一些,所以婚姻問題層出不窮。
很多人在處理婚姻問題時,思路不是很清晰。就比如這位男粉絲的做法,為什麼要通過出軌的方式來解決「無性」婚姻問題呢,可以說這是一種逃避,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不妨直接與妻子坦白自己對「性」的需求,此乃人之常情,想必妻子也能理解無性婚姻之下的難處和尷尬。如果真的做不到,那未嘗不可離婚。
而問題的矛盾點往往就在於,我們既想維持現有婚姻下的「平和」,又想通過「歪門邪道」逃避婚姻中的問題,這才是最致命的。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這種做法可能會平衡婚姻,但改變不了婚姻滑坡的本質,一旦到了臨界點,必定會爆發,到時候很有可能夫妻反目,昔日情人變仇人般的日子在等待著。
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打破平衡,有得必有失。無性婚姻對你來說,是一種傷害,然而你的所作所為,對你老婆更是一種傷害。何必要傷害對方的方式來折磨婚姻呢,不合適早點放手,早一天止損,對你們兩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