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五年,安史之亂已得平息,但整個大唐仍是凋零破碎,百廢待興,年過半百,生活困苦的杜甫飄零至江南,時隔十多年,又一次見到了李龜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歌唱家李龜年嚇得屁股尿流,他幾經輾轉流浪到了湖南湘潭,開始了街頭賣藝生涯。也就是在這裡,一代歌聖李龜年與詩聖杜甫相遇了。
杜甫一時間情難自禁,家和破碎,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衰落形成強烈的反差,初見還是盛年但再見卻是年華遲暮,垂垂老矣,心中苦悶抑鬱難以言說,寄情於筆端,短短四句,卻藏有許多未盡之言。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遙想當年的開元盛世,國土廣袤,富庶昌明,交通四來,各國的來使和商旅,各地的藝術家們都雲集在長安城——這座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那時我們也都還是滿腔抱負的青年,寫詩作詞,無不快樂,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多麼令人懷念。
當年,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好學愛才,雅善音律。在他的府第裡,常常見到你的精彩演出。秘書監崔澄受到玄宗的喜愛,是紅極一時的寵臣,在他的家中,時時聽到你的款款清歌。
可風雨欲來雪滿山,當安祿山的叛軍攻破長安城後,戰亂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錦繡江山一番破敗,長安的宮室被焚毀,廣大北方地區田地荒蕪,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天下擾攘,四野逃奔,我也隨著逃難的人群來到江南。
現在正是花落的時節,春天無可奈何地逝去,想不到在這裡竟然又遇到了你——李龜年——這位當年「特承顧遇」的大音樂家。聽說你在這裡,可如今你我都已年過半百,頭上長出了白髮,生逢亂世,遭此離亂,此生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朝思暮想的長安故都了。就算我們能回去,也回不到那時長安的繁華景象,回不到我們最好的青春年華了!
不勝唏噓!
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談談李龜年了。李龜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作曲家、演奏家,更是一位空前絕後的歌唱家,被後人稱為我國的古代歌聖、樂聖。
自從孔夫子被尊為中國文化的聖人之後,人們沿襲了這一習慣,把各個專業領域內標杆式人物。也都尊稱為「某聖」,這等於設立了各行各業的「單項冠軍」。比如:酒聖--杜康,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茶聖--陸羽,武聖--關羽,李龜年則被稱為「樂聖」。
俗話說,有詩便有歌,詩歌不分家。唐詩的巔峰將唐曲也送上了巔峰。據史冊記載,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在樂舞藝術上有所創新,更重視對原汁原味的西域樂舞精髓的直接吸納,為歷代唐朝皇帝所繼承。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歌舞至玄宗朝而達到極至,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熱愛歌舞的風流天子是大家熟悉的,正是他創造了《秦王破陣曲》和《霓裳羽衣曲》,而且《秦王破陣曲》被譽為大唐的國歌。
而李龜年是唐朝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師。他家兄弟三人都很有才華李彭年擅長表演舞蹈,李龜年和李鶴年擅長歌唱。李龜年還會作曲,並且能演奏很多種樂器,他最拿手的絕活就是敲打羯鼓。他們兄弟三人聯手創作的《渭川曲》,「一曲城南,一抹舊事」,這首曲子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反響極大。
李隆基和李龜年兩個人身份千差萬別,但因為二人擁有相同的愛好和相近的藝術家氣質,讓二人成為惺惺相惜的知音。
兩人之間還有件不得不說的趣事。唐玄宗酷愛羯鼓,羯鼓的一種尤西北少數民族傳入內地的樂器。羯鼓的聲樂急促、熱烈、高亢。唐玄宗非常喜歡,他說,羯鼓是八音領袖,在樂器中有王者風範。
玄宗常常一個人在皇宮裡苦苦練習。據說已經修煉到了極高的境界。他在擊鼓的時候雙手輪飛,鼓槌勢如急雨,而他的頭卻保持紋絲不動。
後來,唐玄宗聽說李龜年的羯鼓演奏也很厲害,就特地找他來比劃比劃。當李龜年演奏了一曲《秋風高》之後,唐玄宗心裡也就有了數。他笑眯眯地問:「愛卿,你在這羯鼓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吧?」
李龜年非常自豪地說:「回稟皇上,微臣打壞的羯鼓無數,光是鼓槌就敲斷了50多根。」
唐玄宗一聽,得意地笑了:「你這並不算很多哦!實話對你說,我敲斷的鼓槌,足足裝滿了3個大柜子。」
李龜年一聽,慚愧不已,臉漲的通紅。打這以後,李龜年說話就變得非常謙遜了,而在業務學習上,也變得更加勤奮,更加執著。
因為有好的伯樂,得到皇上唐玄宗的賞識,青睞與大力提攜,李龜年在長安城的地位與日俱增。平日裡,除了在皇宮梨園獻藝,空閒下來,就跑到貴族豪門家中去表演賺錢。一場演出下來,動輒就是成千上萬的賞錢。一時間,李家兄弟迅速暴富起來。據說李家興建的豪宅,建築面積與裝潢的豪華程度,已經超過了公候府第,名利雙收。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突如其來的安史之亂讓整個大唐都處於風雨搖擺之中,對於皇宮赫赫有名的歌唱家李龜年來說,更安史之亂是一場刻骨銘心的劫難。叛軍一路燒殺掠奪,洛陽和長安相繼被佔領,皇上唐玄宗帶著老婆孩子倉惶出逃。
據說,歌唱家李龜年在湖南漂泊的日子裡,居無定所,賣唱餬口,生活質量一落千丈。李龜年平生最愛唱的兩首歌曲,歌詞都是詩人王維的作品。一首是大名鼎鼎的《紅豆》,其實有所不知的是它還有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而後人卻多將其引用為愛情詩,第二首是《伊周歌》。李龜年每每唱得聽眾們唏噓不已。
這位歌唱家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歌唱,直至鬱鬱而終,客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