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名篇《相思》又名《江上贈李龜年》,是寫給李龜年的,杜甫也寫《江南逢李龜年》,其中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與「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平分秋色,李龜年是誰,為什麼有那麼大的魅力,讓兩個大詩人能為之傾倒,為他寫相思的詩呢?
李龜年是唐玄宗的御用樂師,世人稱其為「樂聖」,他精通聲樂、器樂、作曲,是個音樂奇才。李龜年生在一個文藝絢爛的時代,且遇到了知音唐玄宗,「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開元盛世,百花齊放,文藝界經常聚會宮廷,吟詩作詞,吹彈歌舞。
眾多藝人中,唐玄宗特別欣賞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三兄弟,史稱他們「皆有才氣盛名」。其中李鶴年善歌,李彭年善舞,李龜年則是音樂全才,他和唐玄宗一樣,鍾情擊打羯鼓,唐玄宗曾問李龜年:「卿打壞過多少杖?」李龜年回答說:「臣打斷了五十杖。」玄宗說:「你還不如我,我已敲斷三柜子了」。
李龜年曾為李白的《清平樂》三首譜曲演唱,並多次擔任樂隊指揮,他完美的表現得到唐玄宗的寵信,唐玄宗甚至送給他一座規制超越公侯的豪宅。
當時的岐王李範和中書監崔滌等也是文藝界人士。一次李龜年做客岐王府,聽到有琴音,立刻判斷說:「這是秦聲。」又聽到另一種琴音,馬上辨出是「楚聲」。岐王命人對證,果然準確。岐王要獎賞李龜年,他竟然對珍寶無視,逕自拿起樂器彈奏起來。可見其對音樂的痴迷。
多年以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避難四川,李龜年流落民間,窮困潦倒,靠賣藝為生。杜甫漂泊江南,和李龜年重逢,回憶往昔,不禁無限感慨,寫詩紀念:當年在岐王府中,經常看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無數次欣賞到你的藝術。如今江南暮春,落花時節,沒想到能與你在這裡相遇。
一個樂壇大師,一個詩壇聖人,華發蒼顏,黯然相對。「落花時節」一詞,一語雙關,即景書事,山河破碎人飄零,繁華與落敗,命運無常,人生的無奈和感傷,皆在無意間含蓄蘊藉。有人評價此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
李龜年在他的流浪生涯中還喜歡唱王維的詩,亂世浮沉,身如塵埃,唯有在故友的詩詞裡懷念家鄉,重溫舊情,以此聊以慰藉。無數次的吟唱中,李龜年愈加想念失聯的知音唐玄宗。他在吟唱王維的《伊川歌》時悲痛過度,倒地昏迷,四天後抑鬱而終。臨終前,他說夢到了唐玄宗和唐貴妃。
李龜年不知道,唐玄宗返回長安後,一直被軟禁於太極宮甘露殿,最後和他一樣憂鬱而終,且是同年,即7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