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 「立了夏,把扇架」——北京人的夏天,從拿起扇子開始

2021-02-14 正陽書局The Gateway

今兒個立夏,咱北京有句俗話叫「立了夏,把扇架」。這天兒一天比一天熱,去年家裡收起來的扇子,您該拿出來消暑遮陽了。

雖說現在有空調、電扇這些電器來防暑降溫,但是長時間使用畢竟對身體不好。再者,家用電器的普及也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兒。在過去,住在四合院或者大雜院的百姓,在夏天防暑降溫,依靠的就是扇扇子。

一把扇子拿在手裡,熱了用它扇風,曬了拿它遮陽。在揮汗如雨的盛夏酷暑,一把扇子扇扇,清風徐徐而來,涼爽宜人,不管是在胡同口下棋,還是院子裡邊聊天,那甭提多愜意了。

扇子這個物件歷史非常悠久,有考證說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漢代的《揚子法言》一書中記載:「扇自關而東謂之箑(sha,四聲),自關而西謂之扇。」。

最早的扇子,多數是羽毛製作而成的。您看這個「扇」字,就是「戶」字下面一個「羽」字所組成的。在古代,人們把扇子多稱為「羽扇」,而且基本上都是富貴人家和文人墨客才用,所以不有那麼個詞叫「羽扇綸巾」麼。所以,拿扇子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故宮館藏羽扇(清)

隨著扇子的普及,全國各地,各個階層的人們也就各取所好了。這樣一來,也是推動了扇子的發展。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原材料和加工方法;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審美和身份象徵。於是乎,扇子的種類也逐漸豐富起來。除了羽毛扇,還有宮扇、竹扇、麥稈扇、葦扇、藤扇、檀香扇、絹扇、團扇、紙扇、摺扇、芭蕉扇等等很多種。

故宮館藏黃色緙絲鳳梧牡丹圖紫檀木刻壽字炳團扇

故宮館藏竹股燙花素麵摺扇(清)

而說到咱北京,被大家所熟知的扇子,就是文人用的摺扇和百姓用的蒲扇了。

這蒲扇也叫芭蕉扇,因為價廉物美,所以廣受京城百姓的歡迎。說它是芭蕉扇,但其實並不是用芭蕉葉做的,而是用蒲葵的葉子做的。蒲葵又稱葵樹、蒲葉葵、扇葉葵,外觀很像棕櫚樹,盛產於南方各省。因為它的葉柄和葉脈韌性好,曬乾了不容易折斷,所以精明的商人把這東西做成扇子,販賣到北方,成了老北京夏天最受歡迎的物件兒之一。


蒲扇一般是一尺見圓,不但便宜而且扇起來風特大、特涼快,因此受到京城百姓的青睞。過去的夏景天兒,中老年人常手拿蒲扇,坐在四合院、大雜院的門道裡,一邊兒扇扇子,一邊兒閒聊著家長裡短;小夥子們常在胡同的路燈下,邊下棋侃大山,邊扇著熱風;小孩子也常搶過老奶奶們的大蒲扇,放在胯下當自行車騎。趕上大一點兒的孩子們玩兒「三借芭蕉扇」的遊戲,那這個大蒲扇可就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了。

用芭蕉扇當自行車騎,可是孩子們經常做的遊戲

大蒲扇是老北京夏日裡的一幅獨具特色的胡同風景。炎熱的酷暑伏天使用扇子不但能清熱消暑,還有兩個功效:第一可以驅蚊,風一扇起來,蚊子不近身;第二,運動關節,能防治「滑鼠手」和「網球肘」。現如今不少年輕人用電腦多了,腕關節和肘關節會酸疼,您這夏天多用大蒲扇,一準兒管用。

不過,現在能買到大蒲扇的地方不多了,大街上看見拿蒲扇的人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過去文人雅士常用的摺扇。

摺扇,又叫蝙蝠扇、聚骨扇、掐扇等。關於它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在北宋宣和年間,由日本朝貢而傳到我國的。到了明清兩代時,江浙一些扇莊精心製作華麗的「貢扇」進貢給皇帝「御用」。當時的皇帝十分喜愛摺扇,常把摺扇賞賜給大臣使用。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原本流行於江南的摺扇,來到了京城的地界。

在過去,使用摺扇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於是摺扇的分類也由此產生。比方說戲曲中使用的大摺扇;江湖俠士、戲曲武丑、衙門捕快用的黑摺扇;官員、富紳、儒雅文士用的白摺扇和書畫摺扇這些。

也正是因為使用摺扇的人各有各的身份,所以摺扇的製作和用料都是很講究的。先說這扇骨吧,過去講究分為竹骨類、木製類、象牙類、秋角類、陳香類等。無論何種扇骨,在製作上都要經過精雕細琢。老北京的扇骨以竹為主,也有獸骨或檀香木等做的。講究的扇骨由名家進行鏤刻,在扇骨上多刻有山水、花卉和人物。

故宮館藏水景致並書御製文津閣作歌扇(清)

至於扇面,那就更講究了。好的扇面多用精緻的高麗紙、礬宣紙、粉連紙等製作,扇面上或印或畫多種題材,比方說山水、花卉、戲曲人物、題寫詩文等等。

還有專門留著給名家題字作畫的淨面扇面,不過這種,一般都用作收藏,很少有拿出來使用的。再講究點兒的,還有用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的。老北京時的名畫家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名家和戲曲界的名人,常在扇面上作畫題詩。這種有名人題字作畫的扇面,往往都是身價不菲啊。

齊白石先生的扇面作品

您看,凡事一講究,這檔次就不一樣了。這一把好的摺扇,從扇骨到扇面,再加上配飾、扇囊、扇盒,精心搭配一番,不管是自己使用還是饋贈友人,都是拿得出手的作品。而且這一把好的摺扇,也是主人身份和品位的代表。

身穿長衫手拿摺扇的馬連良先生在香港演出前

用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商家的買賣。在老北京的街市上有專營扇子的商鋪,叫扇莊或紙扇莊。不過因為扇子是有季節性的商品,所以這些字號也兼營紙張和文房四寶等。

老北京的扇莊主要集中在前門外打磨廠一帶,那裡有很多歷經幾百年的老字號,經銷製作各種扇子,打磨廠也因其文化氛圍成為老北京的一條文化街。經銷扇子的扇莊為了招徠顧客,多在門前掛一扇幌,扇幌的尺寸大小不一,扇面兩側均繪有戲曲人物或花鳥,色彩鮮豔,造型生動,用來吸引顧客。

扇莊一般都有專門供貨的制扇作坊,或者是前店後廠,自產自銷兼做批發。除了打磨廠以外,由於文人雅士經常光顧,所以在琉璃廠的一些南紙店和書畫店,也有開起摺扇買賣的。比如榮寶齋、清秘閣、松古齋等。

東琉璃廠大門,丁字路口北側是延壽街,南側是一尺大街)

其實不論蒲扇也好,摺扇也罷,小小一件實用品,不僅給咱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涼爽,也增加了不少趣味。而這其中那些關於老北京夏景天兒的回憶,就是咱們京城百姓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粉絲福利:

自即日起至本周五(5月10日),凡帶文字「夏天來了,信不信我扇你」轉發本文至朋友圈,保存截圖並通過後臺發送至正陽書局公眾號留言(非文末留言)。前5位朋友即可獲贈大蒲扇一把。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書以講述清代王府生活為主題,以清道光時期的虛構王府「喵王府」作為對象來展展示王府生活。全書共有七章,從清代皇族與王府的基本知識講起,包含王府建築、府內人員、王府經濟、王府生活、王府的四季與節慶、王府的婚喪與飲食出行、內容豐富,語言輕鬆詼諧。

雖然王府是虛構的,但內容基本源自現實王府,參考了包括清代官書、王府檔案、奏摺、筆記、文史資料、口述歷史,以及在世的王府後裔敘述在內的大量資料。另配有百餘張場景圖、示意圖、四格漫畫等形式的插圖,文字與圖畫的結合,使清代王府的全貌躍然紙上。

李寅飛手書最小扇子(相聲有新人張國立同款)


點擊「閱讀原文」進微店逛逛

相關焦點

  • 「立了夏把扇架立了秋把扇丟」這是奶奶教的諺語
    立了夏把扇架,立了秋把扇丟,這是奶奶教的諺語,又見竹葉蒲扇是今天在馬路邊的小攤上。
  • 兒童手工製作摺疊扇子方法
    準備好彩紙和木條根據要做扇子的大小,用圓規在白紙上畫出半圓,剪去。把扇架放到白紙上兒童手工製作摺疊扇子方法  今日互動 你需要學習那方面的手工或別的好建議?(在下面的留言區回復哦,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
  • 陰陽師夏之風物詩鐮鼬副本1-10層攻略
    陰陽師夏之風物詩鐮鼬副本1-10層怎麼打呢?獎勵包括了鐮鼬皮膚·夏之風物,下面就帶來全新鐮鼬秘聞副本的攻略玩法說明和陣容推薦。
  • 電風扇VS扇子 這個夏天誰能C位出道
    小梁告訴記者,她剛從外區來到大渡口工作,雖然今年重慶夏天的溫度還比較「溫柔」,但是讓她有些鬱悶的是,出租屋的空調製冷效果很不理想,聯繫房東預約了師傅上門維修還要排隊。實在覺得悶熱難耐的小梁,不得不就近購買了電風扇救急。而電風扇才用了不到兩天,就出現了問題,小梁又返回店裡找老闆換新。提著修好的電風扇,小梁這次沒有直接回家,而是來到隔壁的雜貨店,購買了一把蒲扇。
  • 夏天扇子、風扇及空調
    回想起來,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扇子。我想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在那個年代裡,夏季常用的納涼驅熱的辦法就是一把扇子,沒有像今天這樣多樣化;二是我還把扇子看作是一種高雅的隨身攜帶的裝飾品。記得童年時曾經跟隨大人看過幾齣京戲,如《借東風》、《空城計》、《捉放曹》、《白蛇傳》、《打漁殺家》等等。戲場裡的人物特別是老生小生們進進出出時總是手中摺扇開合,一派風流倜儻的樣子。
  • 臨海風物:藺草團扇和烏飯麻餈
    用藺草編織的帽子,拿起時一股冰涼光滑的觸感滲進指尖,藺草編織的表面紋路均勻,如同一件精緻的藝術品。觀看這樣嫻熟的手藝,是一種享受。抬眼望去,發現頭頂上也是藺草編織的燈罩。一面牆上掛了十幾把藺草編織的團扇,花紋各有講究。遮陽帽除了寬簷帽,還有時下流行的爵士帽,捏在手中非常柔軟。
  • 夏天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描寫夏天的成語臨沂人知道多少
    關於夏天的成語有很多,有的是成語裡面包含夏字的,還有一部分是形容夏天的,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   帶有夏的成語及解釋   〔 冬扇夏爐 〕比喻不合時宜   〔 春風夏雨 〕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 夏の風物詩,尋訪日本手作職人的夏天
    夏日的風物詩,離不開煙火大會、夏日祭、浴衣、金魚。而在手作職人眼中,日本夏季風物詩是這樣子的:夏日午後用光影交織的硝子,舉杯清酒一人小酌,聆聽風鈴的清脆,整個人也懶洋洋起來,今天良倉就帶來了5組手作職人的夏季風物詩把日本傳統夏日的悠然帶回家點擊圖片 直接購買 A 硝子ガラス
  • 古詩詞中沁人心脾的夏天,哪首最讓你流連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機,「夏鶯千囀弄薔薇」的熱烈,「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旋律……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夏天寫下了動人詩篇。「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今天,一起讀讀這些關於夏天的古詩詞,擁抱夏天!
  • 大暑|夏天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是好朋友,你熱我也熱
    《槐陰消夏圖》北京故宮藏炎炎夏日,古代人們的「避暑」神器可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人往這塊中間有通氣孔的方石板上一站,你就能感受到一股股沁涼的空氣冒出來。其實在石板之下,是個一兩米見方的空間,有效利用常年恆低溫的地氣與屋內熱空氣形成溫差對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房間保持涼爽。二、夏天天氣熱,扇子借不得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老南京有民諺曰:「夏天天氣熱,扇子借不得,雖是好朋友,你熱我也熱。」
  • 再見,夏天!
    夏之風物風情,你最難忘的是什麼?灑滿月色的荷塘,聲聲叫著夏天的知了,還是奶奶扇走炎夏的蒲扇,「救你一命」的西瓜空調冰鎮汽水?亦或是如釋重負的高考、聚散離合的畢業季、百無聊賴的暑假……與夏作別,在此時。這伏夏不是被秋風吹去的,更不是給我們的扇子轟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為,夏天的最後一刻,總是它酷熱的極致。它是耗儘自己的一切,才顯示出夏的無邊的威力。
  • 夏天的風物詩:那時沒有橘子汽水,夏天仍過得可愛
    夏天,全世界都在談情說愛,不然為什麼炙熱無邊的天兒裡,有那麼多美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紗廚藤簟, 玉人羅扇輕縑。
  • 夏天太熱,教大家折一把古香古色的扇子給自己涼爽吧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把古香古色的扇子,這種扇子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是我們古人專用的,所以具有古香古色。炎炎夏日,我們更需要一把扇子陪我們度過清涼一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扇子的詳細步驟教程吧,喜歡的朋友請別忘了給個贊哦!
  • 日本情報|夏季風物詩の祭與花火
    「我曾一度認為日本人的春節是在夏天過的,後來才知道那是他們的節日,也就是「祭」(matsuri),更加的後來才知道,日本的花火(煙花)並不僅僅是辭舊迎新的節目。據說,日本光註冊可查的大小「祭」多達數萬種,如此數目眾多的祭就像風物詩的中的字句一樣流轉在日本列島的四季裡。這種以「祭」為載體節日活動包含了日本民族對四季風物的充分感受,逐漸形成了注重日常的審美方式,並滲透於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子桐閒話:夏天的記憶
    一年四季中,最為人苦的當屬夏季,中醫裡有「苦夏」之說,是謂人的身體為夏之酷熱所苦而引發的一種病症。春有百花,秋有流雲,風和日溫,很是宜人,冬季雖寒,可寒冷只歸少數人,夏則不同,在沒有電器以前,酷暑是大眾性的,俗語有云:「熱是大家熱,冷是個人冷。」
  • 老北京怎麼過夏天:家裡糊冷布,街上搭天棚,北海納涼
    【編者按】陳鴻年世居北京,為燕都望族,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遷臺後,寫作大量回憶老北京風物與京劇的文章,結集成《北平風物》(九州出版社,2016年2月)。該書共分五章,分別記錄了老北京的風情、業態、市肆、廟會、貨聲、習俗、遊樂、飲食等諸多方面,記錄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因多為社會中下層,故而內容平實,沒有雕琢之感。澎湃新聞經出版方授權摘編該書中《北平之夏》章節。先說在北平住家,每個家庭之間,差不多一過五月節,家家兒都把窗戶紙撕去了。
  • 閒談扇子:小扇子,大文化
    01扇子的起源工具最開始產生的直接作用是讓人們能更舒適的應對問題,扇子的出現也是這樣。遠古時期,烈日當頭,一群人搜尋著今天的食物。可是天太熱了,他們一個個汗如雨下,這樣下去估計都得中暑,怎麼辦呢?一群人心裡想著:「要是有風就好了!」這時,一個聰明的人看見路邊的植物長著很大的葉子,他便靈機一動,摘下一片,擋在頭上,頓時涼快許多。有人拿在手裡搖了搖,頓時一股風撲面而來,其他人紛紛效仿。就這樣,扇子出現並流傳下來。
  • 扇子的規矩——夏天用扇子扇風的你是否知道?
    大部分地區已經三十度以上了,此時路邊的大爺大媽包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裡都多了一件東西——扇子。中華民族作為一個禮儀之邦,衣、食、住、行、用處處都講究個「禮儀」二字,也就是說處處都有著規矩。這扇子也不例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扇子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
  • 從「立春」和「立了春」說起
    立春,為新一年的開始,《史記》卷二十七:「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唐代司馬貞索隱:「謂立春日是去年四時之終卒,今年之始也。」在民間立春有很多傳統習俗,如貼「春」字、吃春卷等,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因而立春也稱打春。立春節氣從古至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又因其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故而出現了大量的民間諺語。
  • 老師,你的那把扇子,我依然珍藏
    這是一把極普通的扇子,集市上到處都是,然而對我來說,卻是極具價值,有著很深的意蘊,因為他不僅為我趕走了夏的酷熱,更重要的是它給我以莫名的力量,讓我能量倍增,順利踏上人生更高一個層次。每當我看到家裡那把扇子,我就想到20年前的那場高考。